宋受俊的个人简介
宋受俊,男,1981年7月生,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个人简介
宋受俊,男,1981年7月生,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2003年于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6年于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电机与电器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7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赴德国留学,并于2009年获得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Dr.-Ing.)。
工作经历
2010年进入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工作,并被特评为副教授。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电驱动系统的理论分析、开发及优化研究,目前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开关磁阻起动/发电系统、牵引用永磁同步电机以及能源新结构下电驱动系统的设计及全局优化。
科研经历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编号:51107100)、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编号:2011GQ7001)、西北工业大学基础研究基金1项。曾参与国家“十五”航空预研、科技攻关及航空支撑项目多项,现任IEEE会员,长期为国际专业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审稿,多次担任ICIEA2007、ICCASM2010等国际会议的审稿人。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10余篇。入选西北工业大学2011“翱翔之星计划”;获得2011年度“西北工业大学奖教金”以及“吴亚军优秀青年教师奖教金”各1次。
研究方向
电驱动系统的理论分析、开发及性能优化研究,目前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以及多/全电飞机用开关磁阻起动/发电系统。
开关磁阻组合起动/发电技术及应用
开关磁阻电机是一种新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它结构简单,具有较高的容错运行能力,适用于高速、高温及恶劣的应用环境,电动/发电功能易于组合。该科研方向主要结合具体的应用背景,研究开关磁阻起动/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及控制技术。目前,主要有另个应用领域:1. 多电飞机用起动/发电系统;2. 汽车用起动-助力-发电系统。在多电飞机应用中,主要研究如何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功率密度,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对我国的国防现代化进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符合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在汽车应用中,主要研究如何减小噪声和转矩脉动,扩大开关磁阻电机在该行业的应用范围,相关研究成果可以推动我国汽车工业关键技术的自主化进程;在未来的工作中,拟将开关磁阻电机技术扩展到风力发电、多电舰船等应用领域。目前,本研究团队在该研究方向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具备了较好的研究基础,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检索1篇,EI检索11篇,ISTP检索4篇。
永磁同步电机设计及控制技术
与其他类型电机相比,永磁同步电机具有高效、高功率密度等突出优势,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几乎遍及汽车、航空航天、国防、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该科研方向主要研究以下两个内容:1. 永磁同步电机优化设计方法研究;2. 永磁同步电机优化控制方法研究;在优化设计方面,主要对提高系统功率密度、改善散热能力、提高系统容错性的方法进行研究;在优化控制方面,主要对矢量控制等方法的性能进行改进,通过参数在线辨识,改善弱磁调速的效果,扩大电机转速范围。目前,本研究团队已在该科研方向承担了多个纵向及横向研究课题,具备了较好的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
电驱动系统性能综合评估及优化技术
电驱动系统,特别是电机本体,往往具有强非线性、多变量和强耦合的特点。另一方面,应用场合对电驱动系统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且常常需要同时满足不同的技术指标,而这些指标间往往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所以,很有必要对电驱动系统的性能评估及优化方法进行研究。该科研方向主要研究以下两个内容:1. 性能评估方法研究:在对数值法(场)、解析法(路)等性能计算方法分类研究的基础之上,解决快速性与准确性之间的平衡问题。2. 性能优化方法研究:在对确定性及随机性优化算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解决收敛快速性与全局最优性之间的平衡问题。目前,本研究团队已具备Magnet、dSPACE等软硬件资源,为本科研方向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条件。
除了以上3个主要研究方向,还主持和参与过有关无刷直流电机、旋转/直线步进电机等的科研项目,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