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云海的个人简介
施云海,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化学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分离科学与技术教科组主任,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责任人。研究方向为萃取和高压流体萃取。1997年11月起任副教授,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会员,2006年起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ACS)会员,国内《高校化学工程学报》和国外ACS、Elsevier数据库审稿人,并被摘录于美国Who’who2007年名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人。已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各类学术研究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发明权2项。负责或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石化和企业委托研究与开发项目。学习经历
1984年9月考入华东化工学院化工系无机化工专业;
1988年7月获学士学位并考取该校化学工程研
1991年7月获硕士学位,9月起攻读该校读博士学位;
1994年9月获博士学位留校工作并任讲师;
1997年11月起任副教授,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会员;
2006年起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ACS)会员。
论文
施云海, 杨中文, 周展云. 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桂花浸膏的研究. 香精?香料?化妆品. 1991, (12):5-8
施云海, 刘洪来, 王琨, 胡英. 静态蒸汽总压法研究二氟二氯甲烷―1,1―二氟乙烷二元系恒温汽液平衡. 中国化学会第六届溶液化学?热力学?热化学?热分析论文报告会摘要集,郑州,1992:35-46
王琨, 施云海, 刘洪来, 傅金彦, 胡英. 二氟二氯甲烷―1,1―二氟乙烷二元系恒温汽液平衡的研究.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1993, 19(5): 653-660, ( EI 94041254737/EI 94081353694)
施云海, 王琨, 胡英. 和 -丙酮两二元系的气相pVTx关系研究.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1995, 21(2): 221-227
施云海, 王琨, 刘洪来, 胡英. 1,1,1,2―四氟乙烷―1,1―二氟乙烷二元系恒温汽液相平衡.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21(5): 613-618, (Ei 95041254737)
施云海, 刘洪来, 胡英. Flory―Huggins格子上的混合亥氏函数模型. 化工学报. 1995, 46(6):641-648 (EI 96033105187)
Ying Hu, Honglai Liu, Yunhai Shi. Molecular thermodynamic theory for polymer systems. I. A close-packed lattice model, Fluid Phase Equilibria, 1996, 117(1-2):100-106 (EI 96063210489).
李文清, 施云海 ,肖文德, 涂晋林.甲醇-碳酸二甲酯、甲醇-氯苯和碳酸二甲酯-氯苯二元系常压汽液相平衡的研究. 石油化工,1996, 25(12): 839-845
Shi Yunhai(施云海), Li Wenqing(李文清), Tu Jinlin(涂晋林). Vapor-liquid equilibria for dimethyl carbonate-n-butyl acetate binary system at 101.325 kPa.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1999, 7(1): 83-86 ( Ei 99054667860/ SCI 181JT).
施云海, 李文清, 涂晋林. 甲醇-乙酸异戊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甲酯和甲醇-1,2-丙二醇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与关联.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1999, 13(2): 147-151
施云海,张岩,涂晋林.甲醇与碳酸二甲酯恒沸物的萃取精馏分离.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999,13(3):211-216.
张嘉丽, 于寿勋, 施云海. 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热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宁夏医学杂志, 2000, 22(4): 216-218
翟晓东, 许振良, 施云海. 含油废水膜分离技术的进展.《化学工艺研究进展》(第七届全国高校化学工艺学术会议论文集),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0.9
施云海,乐清华,许振良. 用反应蒸馏技术制备碳酸二甲酯. 齐鲁石油化工, 2000, 28(1): 23-26
施云海,乐清华,许振良,涂晋林. 减压蒸馏分离甲醇和1,2-丙二醇混合物. 齐鲁石油化工, 2000, 28(4): 257-259
施云海, 乐清华, 张岩, 许振良, 涂晋林. 制备碳酸二甲酯的新型反应蒸馏设备.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2000, 26(6): 592-595
Le Qinhua, Song Longlin, Shi Yunhai. Extraction of erythromycin from fermentation broth using salt-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processes.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01, 24: 85-91(SCI 462WH)
施云海, 徐志国, 方波. 固体超强酸 催化合成水杨酸异戊酯工艺过程研究. 化工科技, 2001, 9(6): 19-23
施云海, 房鼎业. :二十一世纪的新碳源. 中国化工报, 2002年8月19日(A4版)
施云海, 许振良. 微滤膜在超净高纯电子化学试剂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化学世界, 2002, (增刊)187-191
施云海, 陈启斌, 童思, 刘洪来, 胡英. 双烷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定量分析. 分析化学.2003. 31(3): 322-32(SCI 681HH)
陈启斌, 韦园红, 施云海, 刘洪来, 胡英. 阳离子型偶联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电导率.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3, 29: 33-37
乐清华, 吴凡, 徐菊美, 施云海. 大孔树脂吸附苯肼的静态相平衡研究. 离子交换与吸附, 2004, 20(2): 158-164 (Ei04298271926)
乐清华, 吴凡, 施云海, 谢佑国. 大孔树脂吸附法处理含苯肼工业废水的研究. 离子交换与吸附. 2004, 20(1): 82-88,
Shi Yunhai, Liu Honglai, Wang Kun, Xiao Wende, Hu Ying. Measurements of isothermal vapor-liquid equilibrium of binary methanol/dimethyl carbonate system under pressure. Fluid Phase Equilibria, 2005, 234: 1-10(EI 05319273691/ SCI 954TN)
孙后勇, 施云海, 徐鹏坤. 羟基乙腈的水解反应与水解产物分析方法的研究. 化学世界, 2005, 46(增刊): 38-40
顾静芳, 施云海. 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丙二醇甲醚乙酸酯.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2005, 31(4): 417-420
Shi Yunhai, Sun Houyong, Lu Deming, Le Qinghua, Chen dexing, Zhou Yongchuan. Separation of glycolic acid from glycolonitrile hydrolysate by reactive extraction with tri-n-octylamine.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06, 49(1): 20-26 (SCI 030QB)
倪娜, 施云海, 陈锦新.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二醋酸纤维素片结合酸的研究. 化学世界, 2006, 47(增刊):90-93
倪娜, 施云海, 彭长军, 刘洪来. 链式流体状态方程在氟氯烃类及其代用品中的应用. 化学世界, 2006, 47(增刊):162-163, 175
晋来超, 倪娜, 施云海, 王远明. 分离技术在现代科技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化学世界, 2006, 47(增刊):164-165, 161
沈丽静, 乐清华, 杨毓智, 施云海. 活性炭处理草甘膦废水的静态吸附研究. 化学工程师, 2006, 20 (10): 46-49
孙后勇, 施云海, 曹海甬, 徐学林. 含{浓度羟基乙酸溶液的络合萃取分离.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7, 21(1):26-30
专著与讲义
许振良, 马炳荣主编.《微滤技术与应用》.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7. 主要编写人,排序第3.
施云海主编.《化工热力学》自学指导书(讲义) [华东理工大学校通字〔2005〕84号]. 2005年初已交稿试用.
施云海主编. 《化工热力学学习纲要及模拟试题集萃》.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5
施云海等主编. 《化工热力学》.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8
刘洪来主译,J.M. Smith, H.C. Van Ness,M.M. Abbott编著的原版教材《Introduction to Chemical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第7版)的中译本第4章、第5章译文,化学工业出版社,预计2007年底正式出版。
课程建设与教改论文
校重点课程《化工热力学》建设项目负责人,[华东理工大学校校通字〔2005〕74号文],
校精品课程《化工热力学》建设项目负责人,[华东理工大学校通字〔2007〕84号]
施云海.《化工热力学》教学改革尝试. 化工高等教育, 1999,62(4): 56-57
施云海, 倪娜, 刘洪来, 以创新理念搞好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工程应用的教学. 华东理工大学教育研究, 2005, (3): 57-61
施云海, 彭阳峰, 王艳莉, 吴福忠, 引入创新机制, 深化化工热力学教学改革. 华东理工大学教育研究, 2005, (3): 62-64
施云海, 彭阳峰, 王艳莉, 吴福忠, 刘洪来.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提高《化工热力学》教学质量. 化工高等教育, 2006,23(4): 35-37.
施云海, 彭阳峰, 程亮, 王艳莉, 倪娜, 吴福忠, 刘洪来. 以创新理念搞好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工程应用的教学. 化工高等教育, 2007(待出版)
施云海, 王艳莉, 程亮, 彭阳峰, 倪娜, 吴福忠, 刘洪来. 引入创新机制, 深化化工热力学教学改革. 华东理工大学教育研究, 2007(待出版)
科研项目
超临界萃取技术精制胆红素的工艺过程,上海市科委基金项目,1990-1992,参与完成人。
总压法测定加压下汽液相平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8970284,1990-1993,参与完成人。
超临界流体萃取提取桂花浸膏项目开发,化工部“八五”科技攻关项目,1992.1-1994.7,参与完成人。
非对称系统多元相平衡的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重点资助项目,批准号:29236131,1993-1996,参与完成人。
苯肼的精制与菲尼酮的合成,江苏昆山市角直有机化工厂,1994.10-1995.10,参与完成人。
碳酸二甲酯的合成与应用研究,中国石化总公司科技开发部,合同号: 494017, 1995-1997,主要完成人。
热力学理论模型和分子系统的计算机模拟,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批准号:200258618,参与完成人,负责双烷链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相关性质测定,2001.1-2005.12。
梯度致密中空纤维碳分子筛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0076009,2001.1-2003.12,参加人。
环戊二烯反应液过滤性能的研究,中石化齐鲁分公司,2000.6-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