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得智

时间:2023-12-31 00:23:47编辑:小简

任得智的个人简介

任得智,1988年,生于山东沂源,自幼学习绘画兼习古琴。[2] 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2012年公费攻读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2015年毕业并获硕士学位。2013年赴英国交流学习。现任教于中央学术学院壁画系第四工作室,担任素描、色彩课程。现为世界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壁画学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淄博市美协理事,淄博市美协沂源分会顾问,《青年文摘》特聘插画家。

基本信息

中文名:任得智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山东省淄博市

出生日期:1988年4月

职业:画家,教师

教师毕业院校:中央美术学院

主要成就

作品获奖并被各大艺术机构收藏;主持博物馆大型绘画;义卖油画作品捐助希望工程

代表作品

《人籁》《回溯童年》《修短随化》《夜殇》

艺术活动

2014年,

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

入选“第三届全国壁画大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壁画学会,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展―试验田”,北京元典美术馆。2013年,

“人?插图?生活―第二届全国高校艺术作品展”,获优秀奖(最高奖),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印刷学院美术馆

“足迹?青春”,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山东省齐鲁风采油画展”,山东省美协,山东省博物馆。

“第十七届山东美术新人新作展”,山东省美协,山东省青州会展中心。

“2013大学生艺术博览会”,大学生艺术网,广州。

多幅作品入选大艺网“自我?肖像”;“速写”;“阅读前卫,思考当代”;“此地?他乡”在线艺术展。

五幅作品入选“闲庭信步”系列展览,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世界和平艺术展”,世界艺术研究会,美国纽约及欧美十六国巡展。

义卖五幅油画作品,义卖资金捐赠希望工程资助贫困儿童。

赴英国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ofBirmingham)艺术系考察学习油画艺术。

2012年,以优异成绩升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公费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最绘画――中国青年油画展”,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油画学会,中国美术馆。

“中央美院研究生新锐作品展――对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大钟寺中坤美术走廊首届艺术展”,北京中坤大厦。

“世界艺术家作品大赛”,获亚太赛区优秀奖,世界艺术研究会,美国纽约。受邀为第三届中央音乐学院中筝学院大师班做艺术讲座“守望?探索――艺术素养与国学精神”,中国古筝学院。

2011年,

中央美术学院在校生优秀作品展,获一等奖,中央美院美术馆。

2011年中央美院毕业作品展,获三等奖,中央美院美术馆。

“巨人杯u2018独立宣言u2019当代大学“巨人杯u2018独立宣言u2019当代大学生提名展”生提名展”,北京今日美术馆。《青年文摘》插画大赛”,获优秀奖,并被聘为《青年文摘》插画家。“学院派对――中美艺术学院国际交流展”,中美艺术学院。

“穿越时空艺术展”,安徽桐城艺术馆。

主持完成河北临漳邺城遗址博物馆大型室内壁画《邺城古韵》的绘制。

主持设计河北临漳邺城遗址博物馆《曹氏三父子与建安七子》雕塑创作。

2010年,

油画作品《土壑小院》、《炕》入刊《中国油画家》第二辑,湖北美术出版社。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考察写生展”,中央美院美术馆。

“2010年中央美院在校生优秀作品展”,获一等奖,并被中央美院美术馆藏。

“湖南省第六届油画展”,湖南省美术家协会,湖南长沙美庐美术馆。

2010年主持设计山西省忻州市元好问坐像雕塑。

2009年,

《谁吵醒了我的童话》和《看》入选北京798艺术区“第一届艺术环保主题展”。

“中央美院在校生优秀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浙江丽水考察写生作品入选中央美院艺术考察春季写生课程展。设计制作山东省护理学院大厅壁画。

2008年,

进入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二工作室学习。中央美院艺术考察写生课程展,作品中央美院留校收藏。

“北京集美杯人体写生大赛”,获优秀奖。

作品被联合国艺术品保真认证协会收藏。安徽宏村考察写生作品一组入选中央美院春季写生作品展。

中央美术学院第二届生活速写年展。

2007年,

以全国素描单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

2007年在校生优秀作品展,三等奖,并被中央美院留校收藏,中央美院美术馆。

中央美院“火热的心”展览,获二等奖,作品被中央美院留校收藏,中央美院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第一届生活速写年展,中央美院美术馆。至今二十余幅作品被艺术机构、单位或收藏家收藏。

艺术家评论

我眼中的任得智 文|宁方倩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在现代社会中,能够不受外界干扰地静下心来做事的人比较稀少了,而得智正是有这样一种珍贵品质的年轻人。

“静穆感”,是得智在艺术创作研究上的一个主要课题,也是他在艺术实践上所追求的一个最高境界。

一个有着宽阔心胸,悲天悯人的人,才会选择这样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课题。而得智在多年的学习中一直坚持不懈的追求,在艺术创作上的不断实践,显示了其内心蕴涵着巨大的信心和能量,和对静穆,崇高感的深入理解。期待在经过充分地酝酿和积累后,艺术创作力会喷涌而出,进而不断有佳作问世。

得智是一位质朴、恬淡、勤奋好学的人,在艺术上有很高的天赋,并有广泛的艺术修养。中西文化并修。眼光中透露出其内心的纯净,热情,和智慧。有良好的造型能力,对西方古典绘画有较深入的研究,同时对中国书法和绘画也有认真地研习。其作品中显露出一种独特的气质:静谧而悠远,自然而深沉,与中国古代绘画精神一脉相承。

悲悯之心――浅谈青年画家任得智的油画世界 文 /然一

“艺术家必须是爱和悲悯的。”这是青年画家任得智常说的一句话。朱光潜先生曾经在《悲剧心理学》中说到,“悲悯情怀是一种普遍关注人性,人类生存状况的人道主义情怀”。孔孟所谓“仁”,释迦所谓“慈悲”,耶稣所谓“爱”,均可归为“悲悯”。这种悲悯不是只局限于某一人某一物,而是对于所有有生之伦,甚至无生命的事物。正如得智所说的那样,他的画关注人性和人生,对于世间万物,有一种博大的爱与悲悯情怀。

初次看到任得智的画,是在2011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生的毕业展览上。他的毕业作品《人籁》采用了三联画的形式,乍看之下,和十五世纪尼德兰画家博斯的《人间乐园》有些相像,诡异的风格又有些小勃路盖尔的味道。构图严谨,笔触细腻,形象丰富而含有深刻的隐喻。《人籁》之名典出庄子,“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冯友兰先生释为“人籁”就是人世间的“言语”。它与“地籁”不同之处就在于言论反映人的思想,其中包含肯定与否定,还有人们的各种局限性。

《人籁》对于人世间的言语作出了种种描述,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以此来反映人性的复杂。角力恰如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湖水中蒙着白布的女人正在努力挣脱束缚,倒立在洞穴中的男人正沉浸在自慰的自我满足与快乐中……除作者之外的所有人都带着虚假的面具,不以真面目示人,人与人之间看似亲密却隔阂重重。这幅画对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自己之间的关系作出无穷尽的思索和追问。每个观者都可以对画中的意像作出无尽的释读。

正如得智所说的一样,“艺术家必须是爱和悲悯的”。我们可以在他的画中看到这种博大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人籁》中,作者形象位于画面正上方,禁在沉重的牢笼之中,孔隙之间攀援出锋利的荆棘,思考和觉醒使他痛苦万分。然而他的神情是平静的,不忧亦不惧。整幅画面如天地之初,鸿蒙之始,所有的人都沉睡在厚重的面具之后。在这个混沌如梦境的时空里,只有画中的他是清醒的,如伟大的造物主。鲁迅先生的《人生论》中说道,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若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众人皆梦他独醒。画中的他是犹豫的,他不知道应该振臂一呼惊醒世人,亦或继续沉默下去。得智有一颗佛心,如菩提树下冥想如何普度众生的佛祖。然而他只是凡人,身上的牢笼如此沉重,他的身体也早已深陷泥土之中。画中的他有着整幅画面中唯一一双睁开的眼睛,凝视的目光仿佛邀请观者进入其中。而当我们欣赏品味这幅画时,已经不知不觉成为画的一部分。画从墙上延伸到现实空间之中。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画中的一员呢?几米画幅之间,已将世间万物包涵其中,每个人都可以在画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而放眼画外,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一幅“人籁”的图画呢?

在很多意义上讲,一个艺术家是孤独的,但是他们也享受着孤独。孤独不同于寂寞,它能让一个人有深入的思考和艺术的灵感。从得智的画里能够读出,儿时的他常常也是孤独的。父母亲殷切的期望和严苛的要求使得他几乎没有儿童多余的玩耍。因而孤独的男孩也是他的画中常常出现的形象,如《漂流记》、《回溯童年》、《欲》。对一个孩子来说,这可能是一段感切的经历。而对于成为画家的他或许是一种幸运。这使得他比同龄孩子更早的思考人生,有着更为丰富的人生体验。得智的性格中有悲观的因子,但是却不放任,他敏锐的感知生活,然后坚韧的承受。

生活中他是个安静的人,但在交流中能够感受到他把的许多对外的表达转为对内的自省和思索。画为心声,当得智将这些丰富的情感体验注入画中时,画面中充盈的感情使得他的画富有了极强的感染力。或许也正因为此,得智对于世间万物都有一种体恤的温情,他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事物,总能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和同情。相比于高高在上的道德批判,他更信奉庄子的“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他不仅悲悯善,也悲悯恶,不仅悲悯光明,也悲悯黑暗。得智的悲悯不是呼天抢地式的哀伤,而是冷静的思索和超脱的达观,因而他的画沉稳内敛中自有着平静的海面下汹涌海水般的静穆的意境。

得智刻苦,努力。他自幼学习绘画,有着扎实的功底。对于中国古典文化,如古琴、佛学、周易、太极等都有着极高的造诣,可以称得上学者型的画家,这使他的画有着更深厚的人文底蕴。在许多画中都流露出他对人生和世界的人文思考。在他的作品《漂流记》中,他画了坍塌的佛像和孤独的羔羊来象征文化的衰亡,孤独的男孩随船漂流,就要临近河流中的深渊,营造出一种巨大的危机感,正如人类信仰缺失下的迷茫和渴望救赎。远处的工业依稀可见,暗示了人类的愚蠢和无知是自掘坟墓的根源。画者对于大道倾颓,人类何枝可依的思索发人深省。另一方面,得智有涵养,温其如玉是他的品格。他对待别人总是谦逊有礼的,我从未见他对任何人有所嗔怒和怠慢。甚至对路边行乞的骗子他也宁愿相信而去施以帮助,因为他一直都有一种不忍人之心。含德之厚,可比于赤子。人品即画品,因而得智的画格调高雅,沉稳静穆。

作为一个青年艺术家,得智既要承受来自生活的压力,又要时时接受来自艺术本身的拷问。清贫与孤独的艺术道路上,海内外大展,他也开始在国内外艺坛上崭露头角。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一定会在艺坛上大放光彩。

甲午年于北京油得智坚持本心,不迎合,不投机,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在当今社会显得愈加弥足珍贵。可喜得是,近几年得智的个人画风开始初显端倪,他的许多作品入选

画艺坛上的新星――任得智

文|丁一林(中央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造型艺术研究所主任,中国美协会员,油画学会理事)

任得智是我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期间最喜爱的学生之一,他品德高尚,谦逊,与人为善,能在当今物质与浮躁并行的时代里静下来学而画,难能可贵。

他的素描功底深厚,造型能力强。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成为当代油画艺术的佼佼者。我可以这样说:艺术的魅力在于能够开启人们的想象,拓展人们的创造,提升人们的精神,抚慰人们的心灵,任得智会凭借天赋和努力而成为有艺术魅力的人。他在与老师的沟通中让我印象深刻地完好地表达过他的艺术魅力:“绘画是爱的艺术,离恨很远。爱画画,还要爱所画的物象,而且用一种浓浓的热望去爱他所要表现的那个超然的境界。执著于此,带着激动与信念,全然地动用他的情感体验,发挥它的理性掌控,更深入地触动它的灵性,用生命去贴近生命,让技巧提升活力,而表现出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用画关注和体现现实与人性,这些会能折射我内心生活的那部分。”

任得智是很正的学院派出身,在中央美术学院读完本科,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升入央美研究生院,又去欧洲考察学习了油画艺术,艺术道路上每一步走得都那么坚实平稳。他看似保守严谨的艺术风格中藏匿着激进前卫的火花,他宽泛的知识和辛勤的作画,让他在美院取得了数幅作品多次获得三等以上大奖,在全国大展中同样获得了十余幅作品的入选或优秀以上奖次,成绩可喜,为师之欣慰。

在这里再重复我的一句话:想法来自于对一个问题的长期关注,潜意识里的“思索”与技艺的积累。而围绕着一个新的想法又会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正是在动手解决一个又一个艺术问题当中,我们在创造。任得智在艺术创新,他一定会成为油画艺坛上的一颗新星。

得智与他的画 文|李洋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院博士,艺术家)

在近几年中央美院造型学院的毕业生当中,任得智是一位具备着对艺术有强烈执着与探索精神,拥有独特天赋与丰富感受,以及朴实纯净的生活与创作状态的出众青年艺术家。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二工作室学习期间,得智一方面对于学院派的绘画语言体系有着精纯深入的研习与掌握。另一方面,也是更加难能可贵的,就是他有着对于个人独特生命体验的尊重,对中国传统道家文化不断的探寻与挖掘。绘画能力中,得智天生所具有的一种“视觉转化力”,例如从音乐、文字、心灵或种种存在于美术作品之外的生命体验中,转化出视觉图像的天赋异秉之能力。这使得他从很早开始,在个人的绘画行为上便具备了生机勃勃、灵动、纯粹、充满好奇心,以及绝不流于人云亦云的品质。东西方传统与现代文化上,对一些重要精神传承的长期关注与融汇,以及对种种相关艺术门类,如古琴的爱好与实修,也使得他的绘画作品超越了初步的技巧与感官本能阶段,而与个人与更广大社会群体的超我体验之间,有了更进一步的联结。在他的油画作品《人籁》中,得智以多维丰富的构图,奇诡多变的形象,充满独创性的绘画语言,象征性的探讨了人世间的种种言语,在自我与他人,肯定与否定,独立个体与整体关系,以及人类与宇宙间,其交流的制度与规则,包含真诚与真实的转化,乃至于人性善恶欲望的种种面貌,这件作品在毕业创作展示期间,亦得到了院内外诸位专家学者相当高的评价与肯定。由此看来,得智是一位已经开始崭露头角的青年画家。

他的画作是充满着纯真、热情、独特性的难得佳作,他不断的创作正在预示与开启着未来更加长久的艺术实践中,面向着更广阔的的空间,更高级的层次更纯属的技巧与表达的全新格局。

上一篇:手冢千春

下一篇:乔治·理查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