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莲霞
时间:2023-12-30 16:58:26编辑:小简
尚莲霞的个人简介
尚莲霞,女,1975年出生于江苏东台,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副教授。人物经历
毕业于东南大学英语系、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南京大学历史系,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历史学博士学位。学术兼职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兼职副研究员,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会员,《中国佛教艺术》杂志编辑,江苏省雕塑家协会理事。研究方向
现从事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研究,兼及中国雕塑理论研究。学术成果
出版著作 1、《徐悲鸿时期中央大学美术教育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2、《装潢志》,中华书局2012年版。3、《问吧16:有关佛教文化的101个趣味问题》中华书局2009年版。4、教材《雕塑与建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发表论文 1、《近三十年柬埔寨吴哥古迹研究综述》发表于2014年第5期《南通大学学报》。2、《徐悲鸿与中央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发表于2014年第6期《湖南科技大学学报》。3、《近代中外美术交流与美术教育的发展》发表于2014年第5期《重庆大学学报》。4、《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的佛学意蕴》发表于2013年第2期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佛教艺术》。5、《我国历史学类学术集刊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展望》发表于2013年7月《江西社会科学》。6、《民国时期中央大学美术教育的特色及影响》发表于2012年第6期《学海》。7、《国立中央大学美术教育历史研究》发表于《东吴文化遗产》第四辑,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12月版。9、《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滥觞》发表于2012年第3期《南通大学学报》。10、《中国民间雕塑的风格成因》发表于2011年第6期《晋阳学刊》。11、论文《中国民间雕塑的风格特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山泥人为例》发表于2011年第2期《民族艺术》。12、《吕凤子美育观的佛学内涵》发表于2008年第6期《南通大学学报》。13、《论弘一法师艺术特质》发表于2007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佛教艺术》。14、《冯友兰艺术观的哲学定义及其思想内涵》发表于2007年12月《新视野》。15、《雕塑的诗化意境――论吴为山雕塑艺术兼谈中国雕塑品评方式》2006年第4期《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6、《王国维美育思想和现代意义》发表于2005年第4期《中国艺术教育》。17、《王国维美育思想的来源》发表于2004年2月《江苏高教》。18、《现代师生关系的建构与超越》发表于2003年第1期《南通师范学院学报》。19、《找寻那个“芬芳的实体” 》发表于2002年5A版《江苏教育》。20、《论中学校园文化的营造》发表于2001年高教研究专集《南京师大学报》。21、《聚焦第二届北京国际双年展》登载于2005年11月22日《文艺报》。22、《现代师生关系的建构与超越》发表于2003年第1期《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3、《找寻那个“芬芳的实体” 》发表于2002年5A版《江苏教育》。24、《论中学校园文化的营造》发表于2001年高教研究专集《南京师大学报》。科研项目 1、主持江苏省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徐悲鸿与中央大学美术教育研究》(13YSC014)。2、主持文化部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2014年项目《写意雕塑研究》。3、做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参与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0BF048)。。4、独立承担南京大学2012年青年项目《徐悲鸿与中央大学美术教育》。5、独立承担南京大学2007年校级项目《明清时期民间雕塑研究》。6、南京大学2012年青年项目《徐悲鸿与中央大学美术教育》。7、南京大学2007年校级项目《明清时期民间雕塑研究》。评论报道 1、《思维存在惰性》发表于2002年6A版《江苏教育》。2、《秦淮月色下的文化之魂》发表于2005年第12期《艺术市场》。3、《吴为山作品日本展》发表于2005年第2期《民族艺术》。4、《聚焦第二届北京国际双年展》登载于2005年11月22日《文艺报》。获奖情况
2005年,论文《王国维美育思想和现代意义》在江苏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教育科学论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2011年获南京大学研究生“交通控股奖学金”。2013年论文《徐悲鸿时期国立中央大学美术教学特色》入选“徐悲鸿奖”?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征文大赛。
上一篇:秦志钰
下一篇:诗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