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宴彪的个人简介
宋宴彪(一八八一--一九三○)名国瑞,字宴彪,宋世德长子,宋世荣侄子。幼随伯父、父亲习形意拳及家传少林拳术,学成后,与堂兄宋虎臣一起在晋军任武术教练,深得时任晋军旅长的商震将军器重。其身材修长,身法鬼魅,手法刁钻,悟性...基本内容
宋宴彪(一八八一--一九三○)名国瑞,字宴彪,宋世德长子,宋世荣侄子。幼随伯父、父亲习形意拳及家传少林拳术,学成后,与堂兄宋虎臣一起在晋军任武术教练,深得时任晋军旅长的商震将军器重。其身材修长,身法鬼魅,手法刁钻,悟性极高,各种拳术过目一二次即牢记心中,与人较技,每每得手。惜在战斗中负伤,为止痛而吸食烟土,尔后身体每况愈下,早逝于一九三○年。一生未收徒弟,但授艺收钱,一招一钱,且有不好用包退包赔一说。
先生技艺高超,且存古风,有侠义心肠,对仗势欺压百姓者,深恶痛绝,每遇不平之事,他总拔刀相助,故而受人爱戴。对同道中人,则侠肝义胆,视为手足。当年,形意拳单刀李存义,为躲避洋人追捕,潜入山西,得到了先生多方照顾,两人终结金兰之好,留下一段隹话。李存义先生在宋家“永善兴”钟表局住数月(《国术名人录》、《宋约斋先生哀荣录》中均有记载),虎臣先生常与李存义先生在一起练功、论技。茶余饭后,李存义先生会把在战场杀敌的经历讲给虎臣先生听,为求实战效果,二人常以竹皮当剑、木板当刀在一起研究形意拳刀剑在战斗中应用的招法。在此期间,虎臣先生掌握了李存义先生所练形意刀法,因此,宋虎臣先生一脉传承的刀术,除有传统形意六合刀外,还有存义先生所练刀法的传承。通过与李存义先生的对操实练,宋虎臣先生的剑法更贴近于实战,并在以后的剑法中又加入了盘根、柔势等元素,使之更加出神入化,变幻莫测。
1911年,先生随父到山西新军赵守钰部教授武术,除教授徒手搏击功夫外,先生更重视枪功、剑法的传授。1912年,内蒙古科右前旗郡王乌泰投靠沙俄,武装叛乱,公开宣右独立,先生随南京临时政府陆军征蒙军左翼总指挥赵守钰出征。在老爷庙的遭遇战中,新军官兵因有“刺枪术”、“形意刀剑”等技法的训练,在近战搏击中大展神威。经过战场实际搏杀历练,虎臣先生积累了许多实战的经验、心得,在父亲宋世荣的指导和堂弟宋宴彪的辅佐下,创编了专门适应实战,在部队可行的“形意拳实战对操六锤”、“十面埋伏”、“八步刺枪术”、“战斗枪”、“战斗剑”等训练套路、方法,为形意拳结合实战,提高部队战斗力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神拳”李洛能的再传弟子中,在军中授拳十数年,使形意拳技在战场上得以充分展示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