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灵公的个人简介
齐灵公(?-前554年),姜姓,吕氏,名环,父齐顷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前581年~前554年在位,期间有名相晏弱、晏婴父子相继辅政,国事清明,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喜欢看女扮男装,为晏婴所谏止。
基本资料
称谓:齐桓公
姓名:姓姜,吕氏,名环
在位时间:公元前581年~前554年
描述:春秋时期齐国第24代君主
人物关系:
父亲:齐顷公,春秋时齐国国君
儿子:齐庄公光,公子牙(被齐庄公所杀),齐景公杵臼
齐灵公即位之初,尊晋为霸主,后来渐渐脱离晋国摆布,欲争霸于天下。自灵公二十四年起五次伐鲁,均无战果。齐灵公二十七年,晋国以齐国叛晋伐鲁为由,帅鲁、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共十二家诸侯兴师伐齐:齐灵公亲自率师御敌,大败而归。
齐灵公,多字谥为齐孝武灵公,姜姓,名环,在位期间有名相晏弱、晏婴父子相继辅政,国事清明,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喜欢看女扮男装,为晏婴所谏止。
生平经历
依附晋侯
齐灵公即位后,尊晋为霸主,参加以晋为首的盟会征伐。据《左传》记载,灵公元年,从晋侯伐郑。四年,从晋侯伐秦。六年,派国佐与晋侯等同盟于戚,同年冬派高无咎与晋大夫士燮等会吴于钟离。七年,灵公会晋侯于沙随,听从晋国之命,派国佐随晋侯伐郑。八年,灵公随晋侯率师伐郑,与晋国等诸侯同盟于柯陵,同年冬,又派人随晋侯伐郑。灵公九年,晋大夫弑晋厉公,改立晋悼公。该年,灵公派崔杼与晋悼公等同盟于虚b。在此数年间,灵公唯晋侯马首是瞻,听从晋侯号令。
在晋悼公即位之后,灵开始有不尊晋国为霸主之意,但仍然畏惧晋国。晋悼公元年,晋国帅诸侯围宋彭城,齐国未参与,晋国于是讨齐,齐灵公使太子光到晋国为人质。同年夏,灵公派崔杼从晋师伐郑。灵公十一年秋;晋大夫荀与诸侯大夫会于戚,齐与滕、薛、小邾不至。此次会盟是为了伐郑,当时鲁大夫仲孙蔑向荀建议,在郑地虎牢修建城池,以迫使郑国就范。荀同意该建议,但认为关键是必须有齐国参加。《左传·襄公二年》载,荀当时对仲孙蔑说:"善。之会,吾子闻崔子之言,今不来矣。滕、薛、小邾之不至,皆齐故也。寡君之忧,不唯郑。蓄将复于寡君而请于齐。得请而告,吾子之功也。若不得请,事将在齐。吾子之请,诸侯之福也,岂唯寡君赖之。"由此可见,齐国懈于尊晋,而晋则提防齐国叛盟。当时齐对滕、薛等国有重要影响,晋国不敢对齐掉以轻心。此年冬,经仲孙蔑之请,鉴于荀之言,灵公派崔杼与荀等诸国大夫会于戚,遂城虎牢,郑国服晋。由此可见,此时齐国也不敢公然对抗晋国。
受命自立
齐灵公十二年,晋悼公因为郑服,并为了交好吴国,将与诸侯盟于鸡泽。晋侯使大夫士ǔ讨疗耄肓楣渭踊崦恕!蹲蟠·襄公三年》载士粤楣担"寡君愿与一二兄弟相见,以谋不协。请君临之,使蛎恕"当时"齐侯欲勿许,而难为不协,乃盟于形外。"该年六月,使太子光与诸侯盟于鸡泽。自此开始,灵公一般不亲自参加诸侯会盟,而让太子光或齐大夫代为行走于诸侯之间。如灵公十四年,太子光与晋国等诸侯盟于戚,与晋国等诸侯救陈;十七年,大夫高厚与晋侯等会于邢丘;十八年冬,太子光与晋侯等同盟于戏;十九年,大夫高厚相太子光与晋侯等会吴子于租,该年及下年太子光从晋侯伐郑;二十三年,齐大夫崔杼从晋侯伐秦,等等,灵公概不亲自参与。
齐灵公二十三年秋,周灵王赐命齐灵公,《左传·襄公十四年》载:"王使刘定公赐齐侯命,曰:’昔伯舅大公右我先王,股肱周室,师保万民。世胙大师,以表东海。王室之不坏,系伯舅是赖。今余命女环,兹率舅氏之典,纂乃祖考,无忝乃旧。敬之哉,无废朕命。"齐灵公受周灵王之命,有争霸之意。《左传·襄公十四年》载:"范宜子假羽毛于齐而弗归,齐人始贰。"齐灵公借机不再听从晋国号令。
五次伐鲁
齐灵公自此后接连伐鲁,据《左传》记载,灵公二十四年夏伐鲁北鄙,围成;二十五年春,伐鲁北鄙,同年秋又伐鲁北鄙,围成;二十六年秋,齐师又兵分两路,灵公亲自率师伐鲁围桃,高厚率师伐鲁围防;该年冬邾人配合齐国伐鲁,《左传·襄公十七年》载:"冬,邾人伐我南鄙,为齐故也。"二十七年秋又伐鲁北鄙。四年间齐国五次伐鲁,可见征伐之急。
大战诸侯
晋国面对齐国叛晋伐鲁,不能坐视,于齐灵公二十七年,帅鲁、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共十二家诸侯兴师伐齐:齐灵公亲自率师,至平阴御敌。平阴城南有一地名防,防有门,灵公下令在防门之外,深挖沟堑,以阻敌军。夙沙卫向灵公进言:"不能战,莫如守险。"灵公不听。
两军相持不下,晋国范宣子私下使人告诉齐大夫析归父说:"吾知子,敢匿情乎?鲁人、莒人皆请以车千乘自其乡入,既许之矣。若人,君必失国。子盍图之?"析归父将鲁、莒分别出兵攻齐的消息告诉了齐灵公,齐灵公顿生恐惧。晏婴听说此事,感叹说:"君固无勇,而又闻是,弗能久矣!"
灵公登上巫山观望晋军。晋军在山泽险要之处,遍插旗帜,虚张声势,又束草为人,披上衣甲,使乘车者左实右伪,并在战车后边拖上柴草,战车奔驰,扬尘蔽天,以为疑兵。灵公见状大惊,惧怕敌军人数众多,于夜间悄悄退兵。
第二天,晋国师旷告诉晋平公说:"鸟乌之声乐,齐师其遁。"晋国叔向也向晋平公说:"城上有乌,齐师其遁!"于是晋军入平阴城,并追赶齐师。
齐军本来由夙沙卫殿后,因夙沙卫是寺人,齐将殖绰、郭最认为由寺人殿后是齐军之辱,于是让夙沙卫先行,二人殿后。夙沙卫对二将怀恨在心,在道路险隘之处,杀死马匹,以阻塞道路。殖绰、郭最不能速行,被晋将州绰追上。洲绰以箭射殖绰,中肩。殖绰、郭最被晋军俘虏。
晋军一直追到齐都临淄,焚烧四郭,兵逼城下。灵公大惧,下令左右驾车,想逃奔邮棠。太子与郭荣知道后,急忙拦住马头,谏曰:"师速而疾,略也;将退矣,君何惧焉?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轻,轻则失众。君必待之。"灵公不听。情急之下,太子拔剑斩断马鞅,这才阻止了灵公出奔。
晋军继续侵掠齐地,向东直到潍水,向南至沂水。
楚国乘诸侯伐齐之机,率师伐郑。第二年春,诸侯撤兵。
灵公自二十三年叛晋至二十七年诸侯伐齐,征战四年,最终大败于诸侯。
昏聩不明
齐灵公为君昏聩不明。大夫庆克与灵公之母声孟子私通。灵公八年,庆克男扮女装,与妇女蒙衣乘辇出入宫中,被大夫鲍牵发现。鲍牵将此事告诉了国佐。国佐召庆克责问此事,庆克羞惭在家,长久不出。声孟子责怪庆克,庆克向声孟子诉说国佐责备他,声孟子为之大怒。该年六月,国佐随灵公与诸侯盟于柯陵,高无咎、鲍牵守国。灵公还,声孟子进谗言说:"高、鲍将不纳君,而立公子角。国子知之。"灵公听信谗言,七月,刖鲍牵,逐高无咎。于是高无咎奔莒,高弱以卢地叛齐。该年冬,灵公使崔杼、庆克率师围卢,当时,晋国率诸侯围郑,国佐正率齐师参加诸侯伐郑,听到此信,以国难请求先归。国佐率师至卢,杀庆克,以谷地叛齐。灵公无奈,与国佐盟于徐关,复国佐之位。十二月,卢降齐。第二年春,灵公使士华免刺杀国佐于内宫之朝,当时国胜人晋告难,待命于清,灵公又使清人杀国胜。国弱出奔鲁国。
立嗣之争
灵公娶鲁女颜懿姬为夫人,无子,其媵i声姬生太子光。灵公又宠爱戎子,也无子。仲子生子牙,戎子视为己出。戎子恃宠要求更立公子牙为太子,灵公许之。仲子谏曰:"不可;废常不祥,间诸侯,难。光之立也,列于诸侯矣。今无故而废之,是专黜诸侯,而以难犯不祥也,君必悔之。"灵公不听,说:"在我而已!"于是东迁太子光,改立公子牙为太子,使高厚为太傅,夙沙卫为少傅。
灵公二十八年,即晋国率诸侯兵围临淄的第二年,灵公病重。大夫崔杼暗中接回故太子光,太子光杀戎子。该年五月灵公去世,太子光即位,杀公子牙。八月,崔杼杀高厚,并兼其室。[1]
因为他有这个本事晏婴是继管仲之后的齐国一代名相,虽然从政治角度上讲,他的贡献和影响力不如管仲,但他的外交事迹(晏子使楚)和二桃杀三士事件却广为流传。这种问题问的挺奇怪的,晏婴寿命长,在灵公的时候就干得不错,所以齐灵公死后,齐庄公也重用晏婴,而齐庄公之后的齐景公也因为前两位都重用晏婴,所以他也跟着重用晏婴。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毕竟不能说是一竿子打死一船人,只要不是奸臣当道,有谁会一上台就把老臣搞下来,全部换上新人啊?且不说换不换得了,光说换上去之后国家会乱成什么样,这就不是什么小问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各国治国理念都差不多,不是每个国家差不多,而是国家自己的历代理念差不多,大规模的变法并不是很多,因此很少存在什么国君和大臣政见不合这样的问题。所以晏婴命长、有能力、有资历、有名望,历事三朝,也不是侥幸。
轶闻典故
晏子正己化人
在晏子辅佐齐灵公时期,齐灵公有一个特别的嗜好,就是喜欢看后宫女子女扮男装,因此,后宫妇女常身穿男子的服饰。然而,这样的装束竟很快流行至宫外,使得全国的女子都竟相效仿,纷纷穿上男装,步行于大街小巷,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齐灵公得知此情形后,非常惊讶,担心此风会盛行不止,于是立刻派遣官吏监督,并明令禁止道:"凡是女子穿着男子服饰的,撕破她的衣服,折断她的腰带。"希望能制止这一风气。
可是,官吏们每日到街上视察,衣服被撕破的人不少。但人人在街上互相对望,个个明知禁令,女子穿着男装的风气却仍屡禁不止。齐灵公为此大伤脑筋,却又想不出办法对治。
这个时候,晏子得知此事,晋见齐灵公,灵公便向晏子请教道:
"寡人派遣官员严禁妇女身穿男装,倘若如此装扮,就撕破她的衣服,折断她的腰带。然而如今,被撕破衣服、折断腰带的为数不少,可此风气竟不能停止,到底是何原由呢?"晏子回答说:"君上在宫内任凭女子作男子打扮,不加制止,对外却禁止百姓如此装束,这犹如悬挂牛首于国门口,却卖马肉于宫内啊!君上何不先禁止宫内妇女不得穿着男装,则宫外自然就不敢如此了。"
齐灵公一听,恍然大悟,说:"真是很好。"于是下令宫内女子不得再穿男服,结果不出一个月,国内就再没有女扮男装的现象了。[2]
齐灵公夫人--仲姬、戎姬
仲姬、戎姬,是出身于宋国公族的两姐妹,子姓,故也称为仲子、戎子。两人同为齐灵公的姬妾,妹妹戎子随嫁。仲子熟读诗书,识大体,贤惠淑德,却不得齐灵公的喜爱。虽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叫牙,但并不得宠。而妹妹戎子因长得娇丽柔美,又善于谄媚逢迎,深得齐灵公的欢心,只可惜没有生育。于是,仲子将儿子牙过继给戎子抚养,也略补戎子无子的遗憾。爱屋及乌的齐灵公也很疼爱子牙。戎子恃宠而骄,常在齐灵公枕边吹风,进言立子牙为太子。她的如意算盘是如果牙即位,自己就可以反正荣登夫人之位。齐灵公因嬖爱戎子,不加思索就答应了。
齐灵公很久前就娶鲁女颜姬为夫人,没有生男孩。夫人陪嫁的侄女声姬生公子光,早就立为太子。太子光已经成年,颇得国内权臣的拥戴;多次代表齐国参加国际会议,在诸侯中间有一定的人脉和声望。仲子从妹妹口中得知灵公将易立牙为太子的内参机密,一点都高兴不起来。考虑到事件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于是求见灵公谏阻道:"不可以,万万不可以!废除立嫡子的老规矩,就不是什么好兆头。太子光确立已久,名列诸侯,声播四海,谁人不知?您现在无缘无故废了他,不是明摆着扇那些与光交厚的诸侯耳光吗?夫君不看僧面看佛面。明目张胆挑衅友邦人士、国内大臣,随意废立太子,一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到时您一定后悔草率作出决定!"刚愎自用的齐灵公却说:"有我在,哪个敢不服?"仲子继续苦劝道:"您这么做实在是种下祸苗,以后反而害了我的牙儿啊!"齐灵公最终还是没有听从她的劝告。一纸调令,把原太子吕光流放到齐国东部边境,另立牙为太子,并且任命大夫高厚为牙的大师傅,阄人夙沙卫为二师傅。
齐灵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54年),齐灵公患病。齐国大夫崔杼与高厚争权,偷偷接回吕光,复立为太子。趁齐灵公卧病在床不能亲政,太子光在朝堂之上将提议废太子的戎子一剑劈作两段。齐灵公闻变,又悔又恨又急,气血逆行,吐血数升而死。崔杼拥立光为君,史称齐庄公。他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子牙流放到穷乡僻壤;第二件就是清洗辅佐牙的高厚和夙沙卫等党羽。后来还觉得不解气,干脆派刺客将子牙杀死。[3]
齐灵公,原名姜环,在位期间有名相晏弱、晏婴父子相继辅政,国事清明,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
读《晏子春秋》又知,春秋时期,齐灵公喜欢女子扮男装,这一偏好使齐国所有的女子都一律穿上男装,地方宫吏去制止,把衣衫撕烂了也制止不下来。齐景公,原名姜杵臼,齐后庄公的异母弟,在位时有名相晏婴辅政。史书记载他“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史记u2022齐世家》),《论语·季氏篇》记「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喜欢打猎,箭法却不高明,晏子劝谏他,齐景公能纳谏,在位58年,国内治安相对稳定,是齐国执政最长的一位国君。齐景公曾养了三名勇士,即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晏婴因为三士无礼而向齐景公谗言翦除之,于是准备两个桃子给三位壮士吃,结果三人相争,每个都认为自己功劳都很大,最后三名勇士全都惭愧自杀,这是「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的典故。
齐庄公,原名姜购。庄公是个一心励精图治振兴齐国的人。有一次出游看到螳螂而不识便问车夫,车夫告诉他这个螳螂很自不量力,只知前进不知后退(螳臂当车),庄公想了想说:如果是人的话,一定是勇士,我们要尊重。于是吩咐车夫绕开那只螳螂,此后天下英雄闻讯,纷纷前来投奔,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晏子。 所以在庄公的时代,齐国比较强大,于是在飞扬跋扈热血豪情的春秋时代打打杀杀的游戏中,一般都是齐国去打别人而不是别人来打齐国。 庄公是个粗心大意的人。他去攻打莒国时,手下有个大夫,叫杞梁,论本事大概可以交给他几十辆战车指挥,可是庄公不察其勇,让他和华舟合用一辆战车。结果杞梁有些怄气,打仗时一味拼杀显示豪情勇气,莒国虽然打败而杞梁却也死了。 庄公是个性情中人。杞梁的尸体运回来了,他的老婆孟姜在路边哭。庄公于心不忍,准备下车祭拜,可是孟姜不领情,她认为自己的丈夫如果无功就不劳君王下车,如果有功那么就应该正式祭奠而不是在路边草草了事。庄公抹不开面子,只能跟着孟姜去了她家,正式设了灵堂祭拜。
历史评价
灵公不仅听信声孟子谗言、随意更换太子而造成齐国内乱,并且为政残暴。《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载齐景公田猎于梧丘,梦见五丈夫,称无罪被杀。景公告诉晏婴所梦之事,晏婴说:"昔者先君灵公畋,五丈夫罟而骇兽,故杀之,断其头而葬之。命曰’五丈夫之丘’,此其地邪?"景公命人掘地,的确见五头同穴。
《晏子春秋·外篇》载:"仲尼曰:'灵公污,晏子事之以整齐。'""污"而不整,这可能是灵公为政最为明显的缺点。
从齐恒公好紫衣和齐灵公好妇人说明老百姓对偶像或权威人物的审美取向是非常趋同的.文章以生动的事例说明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道理,告诫人们,作为领导人或具有社会影响的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必须谨慎,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影响,否则将有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