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维特兰娜·瓦西连科

时间:2023-12-26 05:14:16编辑:小简

斯维特兰娜·瓦西连科的个人简介

斯维特兰娜·瓦西连科,是活跃在当代俄罗斯文坛的小说家、剧作家,她是俄罗斯作家协会的会员,并担任这一机构的执行主席职务,她还是俄罗斯电影工作者协会的会员。瓦西连科一九五六年出生于伏尔加河畔一个叫做白菜谷的军事小城,父亲是...

概况

斯维特兰娜·瓦西连科,是活跃在当代俄罗斯文坛的小说家、剧作家,她是俄罗斯作家协会的会员,并担任这一机构的执行主席职务,她还是俄罗斯电影工作者协会的会员。瓦西连科一九五六年出生于伏尔加河畔一个叫做白菜谷的军事小城,父亲是军人,早在中学时期,瓦西连科就在《共青团真理报》上发表了自己的诗歌处女作。中学毕业后不久,她进入高尔基文学院学习,并陆续开始发表小说和剧作。

简介

斯维特兰娜·瓦西连科,是俄罗斯当代知名女作家,俄罗斯作家协会第一书记。她1956年出生于苏联时期阿斯特拉罕州的一个军官家庭。

斯维特兰娜·瓦西连科从小热爱文学:八岁开始写诗,十年级时就在杂志上发表诗作。七十年代末,瓦西连科考入高尔基文学院,期间在《文学学习》杂志上发表了第一部短篇小说《追逐赛加羚羊》,作品获得年度最佳小说奖。1983年,瓦西连科以优异的成绩从高尔基文学院毕业。

斯·瓦西连科积极倡导俄罗斯女性文学,她同其他女性文学作家一起于1988年创办了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女性作家组织――“新阿马宗女人”,此后参与了多种女性文学作品集的写作和出版工作。瓦西连科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电影剧本创作者,由她创作的多部剧本被搬上银幕,并多次获奖。

成就

瓦西连科被认为是当代俄罗斯女性主义和女性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一九八八年,在她的倡议下成立了俄罗斯第一个女性作家组织「新亚马逊女人」,在澳大利亚的一次演讲中,瓦西连科说:「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明确性别意识并从事女性文学创作的一些女性作家的集合。」建立这个女性组织的初衷是为了反抗男性编辑对女性作品的拒绝,以及他们对女性作家的歧视,瓦西连科和瓦涅耶娃这两个主要倡议者希望把众多遭受到如此待遇的女作家联合起来,出版自己的作品集,许多在当时无法发表自己作品的女作家,如纳尔比科娃、塔拉索娃、戈尔兰诺娃、萨杜尔等的作品都被收入了女性文学作品集《不记恨的女人》。瓦西连科认为出版作品集有这样几个目的所在,它首先是作为女性作家组织的一个成立宣言,其次,这些作品集证明了时代需要女性作家,证明了女性作家的存在以及她们的写作能力并不亚于男性作家,再次,它们证明了女性文学是众多文学潮流中的一种。作家又进一步解释了作品集和作家组织名字的来历:「第一部作品集是根据叶莲娜·塔拉索娃的中篇小说《不记恨的女人》得名的。一方面,我们从不记恨任何人,无论是时间还是男人,他们耽搁了我们,让我们远离读者,但是我们并不记恨他们。另一方面,意识到男性的阴险狡诈之后,我们准备维护自己作为女性和作为作家的权利,于是取了这样一个所有人都明白的、充满了战斗精神的名字。」许多西方的斯拉夫学者和女性主义研究者对出现在俄罗斯的这个女性作家组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在俄罗斯境内,在《不记恨的女人》的带动下也出版了一系列女性文学作品集,女性作家得以「浮出水面」的机会大大增加了,而瓦西连科等女作家的名字也和俄罗斯最初的女性主义及女性文学创作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作品风格

作为一名女性主义的俄罗斯奠基者, 瓦西连科自己也受到了女性主义,尤其是激进女性主义的影响。在她的早期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一影响的具体体现。如在中篇小说《响亮的名字》中,作者描写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爱情三角恋故事,女主人公和好朋友的丈夫萨沙在一次的意外相见中陷入了爱河,在经历了两天的激烈思考之后,女主人公决定结束这段刚刚开始的恋情。在小说的开篇,作者描述的都是女主人公娜特卡和萨沙在一起的场景,可是到了小说的结尾,萨沙在娜特卡的心里渐渐地唤起了厌恶之感,他从一个叙述中的以及女主人公心理中的主要角色变成了次要角色,而真正的主人公则变成了娜特卡和小说中从未直接出现过的她的好友尤丽卡。娜特卡和萨沙的谈话逐渐被她在意念中和尤丽卡的谈话所取代,而萨沙在娜特卡的眼中也变得愚蠢、可笑。最终,女主人公决定结束这段不该发生的罗曼史。在这部作品中,男性丧失了自己一贯的权威地位,渐渐由女性所取代,而男性身上所特有的那些品质,如力量、主动、智慧、道德感等也逐步地转移到了女性身上。小说的题标《响亮的名字》也是和女性紧密联系到一起的。尤丽卡这个《响亮的名字》不停地响彻在男女主人公的思维和谈话中,小说的结尾意味着响亮的、纯洁的、精神的、女性的一切战胜了虚伪的、溷乱的、肉体的、男性的一切。

作家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的自己是一名现实主义作家,而一些评论者则认为她的作品和彼得鲁舍夫斯卡娅等作家的作品一样,是纯粹的新自然主义风格。九十年代中期之后,作家改变了早期的创作风格。作为一名新入教者,她将自己对宗教的理解以及从中得到的种种感受写入了自己作品,她称自己的创作从「现实主义」转变为「宗教现实主义」。作家于一九九八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小傻瓜》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她的这种转变。虽然创作风格上有所改变,但作为一名女性主义者,瓦西连科在新作中仍然坚守着自己的立场。在小说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关于女人和世界的看法,即女人挽救世界,而男人破坏世界。这和作家在早期创作中所拥有的立场不谋而合。在《小傻瓜》中,作者借用民间传说的原型和圣愚模式,创造了一个女性拯救世界的神话。我们知道,在传统的神话──文化想像中,拯救世界的任务一般都是由男性来完成的,女性在其中或者扮演次要角色,或者扮演男性在完成使命途中的障碍(多数以诱惑者形象出现)。而瓦西连科塑造了一个非常圣洁的女孩形象,并且把挽救世界的任务交给了她。这是对女性角色的重新审视,同时,也是女性参与世界建构的愿望的体现,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

瓦西连科的创作内容和风格体现了她创作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而她对女性生活等问题的关注也为女性文学在俄罗斯的接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一次访谈中,瓦西连科称自己是「真正的女性文学的代表,这种女性文学在最近十年里用自己典型的女性情感、远见和坚定扩大了小说的界限」。确实如此,瓦西连科在女性文学和当代俄罗斯文学中所做的一切是有目共睹的,而她的创作也成为了这两个文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代表作

长篇小说《小傻瓜》是瓦西连科的代表作,它发表于《新世界》杂志1998年第11期上,小说一经面世便立即引起读者及评论家的广泛关注,并被评为“1998年《新世界》杂志优秀作品”。《小傻瓜》在题材、体裁和叙事风格等方面颇多创新。

小说的情节线索大致如下:六十年代苏联一个军官家庭的小女儿娜奇卡因为智力低下,出生后即被装进摇篮,放到河里丢弃。然而神奇的河水把娜奇卡带到了三十年代,在那里人们管她叫甘娜,她依然是一个智力低下,不会说话的孤儿。善良的哈雷塔大婶在河边发现并收养了她,后来出于饥荒无奈将她带到了保育院。三十年代,甘娜经历了各种苦难和神奇的遭遇,后来成为了“上帝宠爱的人”,众生的救世主。获得了神奇的能力后,她又回到了六十年代。在苏美冲突、战争一触即发之际,她生出一轮新日,制止了核战争的爆发,拯救了人类。小说构思奇特,语言生动、细腻,包含了神话传说、奇闻逸事、福音书以及现代生活的情节等许多内容,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上一篇:石佛寺僧

下一篇:太清宗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