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盼的个人简介
苏盼,字靖舒,洛阳人。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画院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省花鸟画研究院画师,洛阳国色画院院长,苏家画派第四代传人。中国青年实力派书画家
苏盼出身书香门第,幼年在家父苏亚团的启蒙下习画至今,近二十个春秋。03年毕业於天津美院研修班,师从著名画家 霍春阳, 何家英, 贾广健诸先生,画作愈加功深涵厚。天津美院教授 吕云所先生称她的画“有个性和潜力,很有发展”。近几年来专攻牡丹画创作,其笔下牡丹雍容华贵,骄艳多姿,真正画出了唯有牡丹真国色的特质和神韵。
成就及荣誉
她的作品在河南省九、十、十一届新人新作展上三连获奖,多幅作品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其作品收入《 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现代美术作品集》等。《 古城春色》在国家文化部举办的“香山杯”书画大赛中获金奖,部分作品被有识之士收藏。
艺无止境,苏盼深知应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地执着追求,才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2009年10月在扬州八怪纪念馆举办个人画展
2009年11月在南京金陵第一园举办个人画展
读苏盼的花鸟画
中国书画源远流长,她不仅是独立于世界的艺术形式,也是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和标志。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时代赋予中国书画艺术更加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中国画自然而然的分成了山水、人物、花鸟等画种,而花鸟画因其独有的情怀成为文人墨客的必需课。经五代到唐宋,尤其在宋徽宋之际,已极境。时至今日,花鸟画亦成为中国书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无论是题材、内容、笔墨、技法,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纵观历届的书画展上总有很多让人心动而为之忘返的作品。苏盼的画正是在一次书画展上引起画坛的关注,使我有幸品读。
画是看的,而我却用读来说苏盼的画,在我看来她的画有一种生命力的存在,伫立画前,仿佛可以听到风穿花枝间摇曳的声音,其笔墨深处那种空灵和生机,给作品所表达的具象以无尽的魅力,花鸟画应该说在绘画种类中是最难表达主题的,因为他没有故事性,相对的静态,所以要赋予她的人文情感内涵,很难从具体的构图中表现,这就是他不同于人物画的故事情节,历史典故,山水画的宏篇巨制,蒿岳华峰。而他仅是花的静与飞禽的动,来表达物象而表达艺术家的情感诉求,这也是花鸟画家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苏盼似乎在一开始绘画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她的作品中,每一幅作品都在视觉上和心理上给人以不同感受。比如她画下的牡丹,设色清淡,用笔酣畅,用水墨来勾画叶干,避免红花与绿叶之间色的对碰,从而使画面显得凝重、典雅和清新,无论是大幅整纸还是尺牍扇面,其位置经营计实当虚,清雅俊秀,能粗犷到极致、到细微,透过盘绕的紫藤体会老辣苍桑和厚重朴实的笔力,在扇面的荷花中看到蜻蜓的羽翼,笔墨所到之处,自然生机,恰到好处。她的画总能给人不尽的想象空间,有雍容华贵,犹如贵妃出浴之态;有风吹柳叶摇曳飘动之美;有飞燕掠梁秀美隽永之姿,透过画面看到的一种无形的物象,勾通画家与描绘物和观者三者之间心灵的交融,她把平面的构图描绘,变成一个有声有色的艺术观感空间,让我们去品读、去聆听。在她那生动有声艺术构图中,你可以看到牡丹,是晴空丽日下,是雨中姿态状,是晨风寒露的,是凌寒独放的。一枝一叶、一花一石,无不是即是在现实中相见,又非现实中所有。既有表现画面之美,更有笔墨情趣,用传统的手法表达艺术上的“似与不似”之美,一种“此处无声胜有声”之感。 洛阳,地处中原,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人文积淀深厚,这对一个艺术家的成长,无疑是得天独厚的条件,生于斯、长于斯,受其滋养,文风馥郁,画象睹目,无不是浸淫至深。古语云“天下访才子,都到洛阳来”,苏盼正是这片土地蕴育生长的年轻书画家,自幼生在牡丹的故乡,早受家教,传承父训,为其以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牡丹朝夕相伴其生长与变化无不烂熟于心,勤练于手,细致的观察,用心揣摩,成就她扎实的写实基本功,故而能异类旁通。这使她在其他绘画题材上也能得心应手,无论是写意还是工笔,都能达到心手两畅。绘画是技能,艺术是内涵,博学是艺术家的必修,在苏盼的作品中你能看到八大山人的水墨神韵、黄荃的严谨工整、吴昌硕的恢宏大度,这些风格都能在她的作品中和谐而统一。虽毕业于天津美院,师从霍春阳等诸先生,从不以名师门下而自居,谦虚温和是她给人的印象,她的人和她的画一样,淳朴自然,清雅隽美。 2010年9月13日于北京运河之畔
作者:李优良 发布时间:201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