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秀成的个人简介
谭秀成,西南石油大学教授,从事储层沉积学研究。
本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989-1993/地层古生物
硕士:西南石油学院/1996-1999/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博士:成都理工大学/2002-2007/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个人履历
谭秀成,男,1970年3月生。教授,博士,中石油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沉积与成藏分室主任,四川省科青联理事,《古地理学报》编委,《BasinResearch》、《CarbonatesEvaporites》、《JournalofEarthScience》、《沉积学报》、《中南大学学报》等多家杂志审稿人,2013年入选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和西南石油大学优秀人才资助计划。
1993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地层古生物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于中南石油地质局地质大队工作;1996年考取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于1999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矿物学、矿床学、岩石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2~2007年在成都理工大学古生物地层学(含古人类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07年获理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沉积与储层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先后负责/参与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九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3项、“十一五”国家重大专项2项、“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项3项、中石油中青年创新基金2项、CNPC部级项目2项、CNOOC项目1项,负责/参与完成了油田协作项目数十项,研究区域涵盖中国西部主要含油气盆地、缅甸、孟加拉湾及中东地区。
成就
在碳酸盐岩古环境恢复、礁滩相储层的发育分布规律、复杂碳酸盐岩形成机理、滩相碳酸盐岩薄储层预测与建模、致密砂岩储层甜点预测等方面的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首次建立了混合热液白云岩化模式、近海宽浅型敞流湖盆沉积模式、膏盐岩与碳酸盐岩韵律地层岩溶模式、早成岩期层控型风化壳岩溶模式及滩相储层的保存型成岩模式;提出了台内滩的生长模式和北西控带、北东修饰的四川盆地二三叠系礁滩的基底断裂控滩模式以及古隆起背景下的区域浅滩化模式,拓宽了四川盆地礁滩相储层和岩溶型储层的勘探领域。并形成了如下几方面的特色技术:①井震结合的层序地层分析技术;②沉积期微地貌恢复技术;③多学科多方法综合的沉积相、微相分析技术(含地震沉积);④隐蔽滩相薄储层地质预测技术;⑤储层成因机制动态分析技术;⑥精细地质模型指导下的测井处理技术;⑦复杂碳酸盐岩储层评价预测及建模技术;⑧地震相分析技术;⑨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的储层综合预测技术;⑩致密砂岩气藏沉积、储层精细描述技术。研究成果对四川盆地磨溪-高石梯灯影组和龙王庙组特大型气田、磨溪嘉二气田的发现与探明以及蜀南地区嘉陵江组气田的二次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取得了重大科技、经济效益。在《GeochimicaetCosmochimicaActa》、《Tectonophysics》、《ScienceinChina:EarthSciences》、《JournalofEarthScience》、《地质论评》、《石油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两部。
工作单位(院、教研室)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岩矿教研室主要研究方向储层地质学及沉积盆地流体矿产拟招生的学科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拟招生的第一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拟招生的第二学科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主要研究项目低孔、低渗储层室内试验和损害机理研究,国家油气重大专项(主持)缅甸海域汇聚型边缘盆地层序地层研究及有利储层分布预测,国家油气重大专项(主持)碳酸盐岩同生岩溶型储层发育规律及预测模型研究,中石油中青年创新基金(主研)塔里木盆地北部前陆区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主研)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储层特征与生物礁分布规律研究,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主研)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评价和有利储集空间预测,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二期)(主研)琼东南盆地储层特征研究及有利储集带预测,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主研)塔里木盆地石炭系沉积体系及东河砂岩沉积储层研究,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主研)库车坳陷白垩系、第三系沉积储层研究,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主研)磨溪构造嘉陵江组嘉二段气藏描述,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主持)黄龙场飞仙关组成藏条件及评层选井研究,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主持)四川盆地寒武~奥陶系储层分布研究及勘探区带评价,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主持)菲律宾深水SC57区块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和储层分析,中海油北京研究中心(主持)蜀南地区长兴组沉积相及有利储集区带预测,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主持)合川气田须二气藏储层与天然气富集规律研究及井位目标选择,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主持)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地层划分及沉积相研究,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主持)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主持代表性成果Tan Xiucheng, Liu Hong, Li Ling, et al. 2011.Primary Intergranular Pores in Oolitic Shoal Reservoir of Lower Triassic Feixianguan Formation, Sichuan Basin, Southwest China:Fundamental for Reservoir Formation andRetention Diagenesis.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2(1):101u2013114(SCI)TAN Xiucheng,LI Ling,LIU Hong,et al.2011.General depositional features of the carbonate platform gas reservoir of the Lower Triassic Jialingjiang Formation in the Sichuan Basin of southwest China: Moxi gas field of the central basin,Carbonates and Evaporates.26(4):339-350.Xiucheng Tan, Ling Li, Hong Liu, Bing Luo, Yan Zhou, Jiajie Wu, Xiong Ding. 2011.General depositional features of the Lower Triassic Jialingjiang Formation in the Sichuan Basin of Southwest China: Moxi gas field of the central basin. Mineralogical Magazine, 75(3): 1984(会议)Tan Xiucheng, Li Ling, Liu Hong, et al,. 2010. Origin of the Lower Triassic Feixianguan Formation oolitic shoal reservoir, Sichuan Basin, Southwest China.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74(12), Supplement 1, A1023(SCI)(会议)Tan Xiucheng, Luo Bing, Li Zhuopei, et al.Jia-2 Member doloarenite reservoir in the Moxi gas field, middleSichuanBasin.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11,38(3):268--274(EI全文)谭秀成,邹娟,李凌等.磨溪气田嘉二段陆表海型台地内沉积微相精细研究.石油学报,2008,29(2):219-225(EI)谭秀成, 李凌, 曹剑,等. 库车坳陷东部下第三系碎屑岩储层分异成因模式[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7,32(1):99-104(EI)谭秀成, 王振宇, 田景春,等. 利用储层岩石学研究油气运移期次[J]. 石油学报,2007,28(3):63-67(EI)杨帆, 孙玉善,谭秀成, 等. 迪那2气田古近系低渗透储集层形成机制分析[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32(2):39-42(EI)罗冰,谭秀成,李凌,等., 蜀南地区长兴组顶部岩溶不整合的发现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石油学报. 2010, 31(3) :408-414(EI)李凌,谭秀成,丁熊,等.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台内滩与台缘滩沉积特征差异及对储层的控制. 石油学报,2010,32(1):70-76(EI)周彦,谭秀成,刘宏,等. 四川盆地磨溪构造嘉二段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的评价,石油学报.2009,30(3):372-378(EI)刘宏,谭秀成,周彦等.川东北黄龙场气田飞仙关组台缘滩型碳酸盐岩储层预测[J],石油学报,2009,30(2):219-224(EI)谭秀成,罗冰,李卓沛,等. 川中地区磨溪气田嘉二段砂屑云岩储集层成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1,38(3):268-274(EI)刘宏,蔡正旗,谭秀成,等. 川东高陡构造薄层碳酸盐岩裂缝型储集层预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35(4):431-436(EI)谭秀成,昌燕,王振宇,等.塔里木盆地巴楚组沉积格局与演化[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29(4):39-43(EI)周彦,谭秀成,刘宏,等.磨溪气田嘉二段鲕粒灰岩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29(4):30-33(EI)李凌, 谭秀成, 陈景山,等. 塔中北部中下奥陶统鹰山组白云岩特征及成因[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6,29(1):34-39(EI)谭秀成, 王振宇, 李凌,等. 库车前陆盆地第三系沉积相配置及演化研究[J]. 沉积学报. 2006,24(6):790-797罗冰,谭秀成,刘宏,等.蜀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成因机制分析,沉积学报.2009,27(3):53-58.(通讯作者)谭秀成,刘晓光,陈景山,等. 磨溪气田嘉二段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内滩体发育规律,沉积学报.2009,27(5):56-62谭秀成,聂勇,刘宏,等. 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期微地貌恢复方法研究--以四川盆地磨溪气田嘉二2亚段A层为例,沉积学报.20119,29(3):486-492罗冰,谭秀成,刘宏,等. 川东地区飞一段震积岩的发现及油气地质意义,沉积学报.2009,27(5):56-62(通讯作者)谭秀成,牟晓慧,罗冰,等., 蜀南地区飞仙关组一段台内鲕滩建造的主控因素分析. 古地理学报, 2009,12(1): 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