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少璜

时间:2023-12-21 17:53:41编辑:小简

平少璜的个人简介

平刚(1878-1951),字少璜,贵州贵阳青岩镇歪脚村人,时青岩属于贵阳府,故又称贵阳人。少年时喜读王夫之、黄宗羲等反清书籍,故成为贵州反清最早人物,1904年,平刚和张等在贵阳成立贵州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科学会”,鼓吹资产阶级革命。并“联讽慈禧”一事得罪清政府,1905,逃亡日本,是年加入同盟会;并和黄侃等在日本成为章太炎门下弟子。1910年回贵阳指导贵州辛亥革命。1912年,孙中山在广州设大元帅府时,任大元帅府秘书。其后并给孙中山建议建立军校(可能与其后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思想有关)。1915年,与章太炎等人入滇支持起义;1917年,孙中山任大元帅时,平刚赴广州,出任大元帅府秘书;1944, 日本侵略者进攻黔南,蒋介石派汤恩伯到黔…………

人物生平简介

平刚,字少璜,贵阳青岩余庆堡人,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八岁入私塾读书。十九岁考取秀才。贵州贵阳青岩镇歪脚村人,时青岩属于贵阳府,故又称贵阳人。少年时喜读王夫之、黄宗羲等反清书籍,故成为贵州反清最早人物。

光绪三十年(1904),值慈禧太后七十生辰之年,各地奉命庆祝,平刚目睹国势危急,而封建王朝还粉饰太平,极为愤怒,其又阅读到章太炎的《书》,遂立即剪去发辫,以示一清决裂。 “庆寿”之日,他撰联讥刺,几遭巨祸。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平刚为逃亡,在好友们的帮助下,自费东渡日本,加入孙中山创办的同盟会,任干事兼贵州支部长。

清宣统二年(1910)他响应孙中山“各省同志,各回本省运动革命,以壮声势”号召,由日本返回贵阳,以参与办学为掩护,参与贵州革命活动。1911年贵州光复,平刚任枢密院枢密员。同年冬,他和文崇高代表贵州赴上海参加国民代表会议。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平刚任众议院秘书长。一九一三年二次革命讨袁失败,流寓上海,与女友陈凤飞结婚。

一九一五年蔡锷在云南发动起义,出兵讨袁,章太炎率同平刚入滇,支持护国运动。一九一七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就任大元帅,章太炎任大元帅府秘长书,平刚随至广州,任帅府秘书。一九一八年回黔省亲,旋赴湖南任湘西军政府议长。一九二三年因亲老家贫,不得不回家探视,从此未出省门。他在贵州先后任过镇宁,古蔺、赤水县长。一九二八年任国民党贵州省党务指导委员会常务委员。一九三七年任贵州省临时参议会议长。一九四四年冬日冠进窥贵州,蒋介石派汤恩伯来黔、桂指挥作战,汤驻贵阳。黔南吃紧,蒋介石复派何应钦来黔指挥前敌军事,并派张治中同来相助。十二月四日省政府召集各界在南明堂开会,平刚出席参加,会上何应钦、张治中,汤恩伯相继发言,大要是希望居民从速疏散;尤以张治中发言语气激烈,说必要时当仿火烧长沙办法,将贵阳烧光。平刚激于义愤,乃起而痛斥之,说:“今日之战争,敌不暇争及贵州,特见我之张皇失措,故欺我而来耳!现在需赶输军队。督战前方,速驱敌出大山塘之南,扼而守之以观进退,乃为统帅者远居后方,日惟下令强迫人民疏散,扶老携幼,妻离子散,痛苦之不遑,能向之谈组织团结乎?敌来既非大队,尚慌张如此。一旦彼之大事解决,率大队分各路包围而来,我尚能在贵阳与马场坪与之战争乎?故予以为今日所言,皆不中肯要之言也。”当时张治中尚不认识他,问吴鼎昌始知之,复起而反对。他欲再起驳斥。经吴鼎昌劝阻,宣布散会。后经吴鼎昌、周寄梅证实,汤恩伯确有计划电呈蒋介石批准,认为贵阳地方为决战所必需,先烧南明堂,次烧省政府,其他工矿,民房,自不待言。平刚仗义直言,对保全贵阳,大起功效,深得社会人士称许。一九四五年贵州省临时参议会改组为正式参议会。平刚当选为议长,直任至贵阳解放为止。建国后,平刚因有旧民主主义时期的历史经历,且为有代表性的人士,作为统战对象,先后在贵州省各族各界人民代表筹备会、抗美援朝贵州分会,世界和平保卫委员会贵州分会工作,并正式被任命为贵州省人民政府委员。一九五一年病卒,终年七十四岁,葬于贵阳红边门外的大营坡。

平刚与贵州辛亥革命

1907年贵州自治学社成立之时,平刚虽在日本,但与张白麟、周培艺、乐嘉藻等有书信秘密往返,论述世界大势及中国革命的方针。这时,平刚在东京已被任命为同盟会贵州支部长,随即准备返乡,策动本省的革命运动。当时,不论是在国内外互通情况、联络关系方面,还是在介绍贵川留学生及旅日人士参加革命方面,尤其是在促请同盟会接纳自治学社,承认其为贵州分会组织方面,平刚皆为活动最力的关键人物。平刚在日本与漆运钧、拓滨(鲁生)、朱沛霖、安健(顺卿)等从事革命活动,各以通信方式,灌输革命思想。自治学会取政党步调,形式上虽与同盟会不同,精神上实为同物。平刚居间介绍,请同盟会吸收自治社,自治社也主动请求加入同盟会。只不过内地活动,自治让仍沿用固有名,以免清廷注意。

1909年(宣统元年),贵州自治学社早在各县及各界拥有大量社员。此时,自治社由新军、陆军小学巡防营及社会力量等开展政党活动,策划军事,积极准备起义,使自治学社阵容日益壮大。1910年,在贵州的革命酝酿成熟、瞬将爆发之时,平刚由日本回到贵阳,参加创办乐群小学,目的在于以办学为名,密与张百麟、周培艺保持频繁接触,淡化革命党的色彩。因此,贵州革命的胜利促成,与张白群为之主导,周培艺为之统筹,平刚为之激发青年锐志,同自治社融洽无间,有密切关系。

1 91 1年农历九月十四日,贵州革命部队入城,义帜高扬。参加革命的各方面,当日下午在咨议局召开会议,决定设立军政府,以都督、行政总理、枢密院三部分组成,推定张白麟、任可澄、杨昌铭(伯钊)、陈元栋、雷述、周培艺、平刚等七人为枢密员,平刚以先参加民党的资格加入。规定军政府内部组织由枢密员全权处理。

十六日,移军政府于前巡抚署(旧贵州省政府)办公。当即公推平刚起草条文,定名为《大汉贵州军政府三个月期间之约章》,咨请贵州立法院(由咨议局改组而成)同意公布。平刚协同周培艺(行政总理)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及函电来往。后枢密院人员增加,内部政治斗争渐烈,自治党已处于极不利地位,宪政党势力日见强大。宪政党(以任可澄、刘显世为首)虽得到刘显世团练武装作后盾,但力量毕竟不足,无以实现其独据贵州的计划,便以郭重光等所组织的耆老会名义,致电云南都督蔡锷(松坡),望他乘出兵四川之便,以“帮助贵州平定哥老会”为口实,乘势据有贵州。

1912年3月1日,唐继尧所率滇军进入贵阳,即杀害贵州自治党人及无数无辜百姓,而宪政党则拥唐继尧为贵州都督。

上一篇:宋美丽(女排)

下一篇:浅井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