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郎仲

时间:2023-12-14 03:32:09编辑:小简

沈郎仲的个人简介

武汉太医堂中医院创始人 沈郎仲沈郎仲(1625-1697),字济世,号鄂渚可人(取自《礼记·杂记下》:“其所与游辟也,可人也。”今意为武汉有才德之人),生于医学世家,其父沈广仁素与明代医学大师李中梓交厚,加之郎仲天资聪颖,...

人物简介

武汉太医堂中医院创始人 沈郎仲沈郎仲(1625-1697),字济世,号鄂渚可人(取自《礼记·杂记下》:“其所与游辟也,可人也。”今意为武汉有才德之人),生于医学世家,其父沈广仁素与明代医学大师李中梓交厚,加之郎仲天资聪颖,温厚善良,于明思宗崇帧十三年(1640年)被李中梓收为徒,得其真传。郎仲重视中医理论研究,兼取众家之长,对疾病病因、病理研究有独到见解。清顺治十二年被荐为太医(1655年),宫中贡献良多,因不满宦场阿谀之风,多次托病欲辞太医之职,清康熙九年(1670年),康熙帝恋其贡献,准其请求,并赐白银千两,良田数倾。郎仲荣归故里后,继续行医,建汉中太医馆(武汉太医堂前身),著有《病机汇总论》十八卷,并培养了一代名医马元仪,对后世影响深远。

求学之路

郎仲从小嗜好医学,“博通群书,潜乐医术。”当他十岁时,就已读了许多书,特别是有关医学的书。身为汉中名医的父亲沈广仁本希望郎仲能考取功名,因见朝廷腐败,官场黑暗,遂鼓励其学医,明思宗崇帧十三年,郎仲随父一同拜见明代医学大师李中梓,李中梓见郎仲聪明过人,用思精细其勤苦好学,意欲收其为徒,并发出“吾道之不孤,其有赖于朗仲也乎!的感慨,沈父与郎仲对名医李中梓更是仰慕已久,当即郎仲愿拜李中梓为师,期间局势动荡,但郎仲不为外界环境所影响,经过十余年的学习和实践,终得李中梓真传,并于清顺治十二年被招为太医。

太医生涯

清顺治十二年,国家选举人才,共襄治理,文武两途,允宜并重,沈郎仲因医名响于国内,被征为太医。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年,康熙帝因生母慈和皇太后佟佳氏病逝,伤心过度,胃肠不适,进食无味。宫中太医多方调治无效,皇帝病情渐重,百医束手无策。宫中有一康熙亲信,听闻太医沈郎仲医术高超,因好直言被同僚嫉妒,遂不被重用,便向康熙帝推荐。沈郎仲为康熙把脉诊治,对症开方,数日病豁然而愈,康熙帝大喜,闻其嗜书如命,勤勉好学,特赐皇家珍藏医书五套,以兹奖励。而后清圣祖玄烨康熙六年,康熙帝南巡,沈郎仲奉诏侍从,随驾武林(杭州),途中为人治病屡验,著方调药皆神效。皇帝感其学识,将其立为亲信,回宫后又对其多加赏赐。然郎仲不满宦场阿谀之风,反对用医唯皇命是从,且好直言犯上,无果,遂于清康熙九年托病辞职,康熙帝恋其贡献,准其回乡,并赏赐白银千两,良田数倾。

创办太医堂

回乡后,由于郎仲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且精于内科疑难杂症,擅长治疗胃肠病,有一套胃肠病的防治体系,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沈氏理论、沈氏药方和沈氏经验,因此汉中(今武汉)百姓希望他创办医馆,能够将其医术流传下来,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政治开明,康熙鼓励民间开办医馆,57岁的沈郎仲在这种背景下,创办了汉中太医馆(今武汉太医堂中医院),在几百年的历史风云中,医馆几度处于关闭状态,终在沈氏后人的努力下得以保存和流传。改革开放后,国家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汉中太医馆的后人紧跟时代步伐,吸取民间资本,在发挥中医特色的同时,积极引进各种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并将汉中太医馆更名为武汉太医堂中医院。

学术贡献

清顺治十四年,由朝廷官员吴文良为首启奏,希望将各地和私家医学秘藏与世传经验良方,采其精粹,分门别类,汇为一编。 顺治帝允奏,敕令沈郎仲、唐安华、杨谦、刘裕铎等为总修官编纂医书,于清顺治十七年完成,凡80册。此书共收医书15种,内容依次为《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四诊要诀》、《运气要诀》、《伤寒心法要诀》、《杂病心法要诀》、《内科心法要诀》、《幼科心法要诀》、《痘疹心法要诀》、《种痘心法要旨》、《外科心法要诀》、《眼科心法要诀》、《刺灸心法要诀》、《正骨心法要旨》,后由康熙帝钦定嘉名《医宗金鉴》。 《医宗金鉴》是我国综合性中医医书中较完善一种。自成书以来,这部御制钦定的太医院教科书就被一再的翻刻重印。

沈郎仲个人还著有《病机汇总论》十八卷,此书是编辑录古代各家学说,参以作者见解加以归纳整理,使成系统,论述中风、中寒、暑症等六十余种内科杂病。此书对后世中医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史书评价

在整个中国医学史上,沈郎仲都是一位具有巨大贡献的伟大中医学家。他最大擅长便是用中药良方调理胃肠,对于各种胃肠疾病的调治可谓是无所不精,可称得上胃肠疾病中药调理贡献最大的医学大师。史书称其为“汉中医学奇才”,它也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无论其医学理论,还是治学态度都是值得后人珍惜和学习的宝贵遗产,特别是他谦恭好学与悲天悯人的精神更是后世习医者的光辉典范。[1]

武汉太医堂中医院创始人 沈郎仲

上一篇:薮野展也(画家)

下一篇:杉江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