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类的起源的个人简介
《数字人类的起源:1964-2001》介绍了自1964年,为了辅助飞机驾驶舱的设计,用计算机创造的“人”诞生。此后数字人类的形象越来越“写实”。至2001年,第一部由数字演员担任主角的电影《最终幻想》上映。数字人类的“进化”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算法、人工智能的突破,得益于传统视觉艺术,人体解剖学、心理学的积累,也与动画、电影、电子游戏、虚拟现实等行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数字人类的起源:1964-2001》从计算机图形学和视觉艺术两条线索,详细分析波音人、亚当?派沃斯,多佐、劳拉?克罗馥、戴夫、安琪?罗斯、雷蒙娜等人物形象产生的前因后果,以宏观背景下的微观切片式研究,呈现一部关于数字人类起源的断代史。
内容简介
本书完整呈现三维计算机人物在20世纪后半叶(1964~2001年间)的演进,并将这些人物放在计算机技术、视觉艺术,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中进行综合考察。书中既有对计算机图形和动画技术深入浅出的介绍,也涉及技术的演进及其与社会思潮、大众情趣之间的互动,更有对虚拟现实和现实二者关系的哲学思辨。计算机图形学、动画、游戏、数字媒体技术、新媒体艺术和数字媒体设计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和高校在读学生均可作为本书读者。
图书目录
序:略论实在性 (Frieder Nake)
前言
第一章 导论:算法和图像
第二章 理想的人体草图:波音人的模型建构
第三章 肖像的真实性:亚当的表面明暗和纹理
第四章 表演的艺术:多佐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运动
第五章 照相写实主义的幻觉:基里、戴夫和安琪的皮肤、衣服和头发
第六章 互动的虚拟世界:劳拉的探险和雷蒙娜的回应
附录
附录A数字人物年表
附录B参考文献
附录C索引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