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节甫的个人简介
沈节甫(1532~1601)字以安,号锦宇,吴兴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授礼部仪制主事,历祠祭郎中。因事得罪尚书高拱,托病而归。起任光禄丞,逢高拱执管吏部,又托病避之。万历(1573―1620)初,出补尚宝司丞,移任本司少卿。旋即转任南尚宝卿。张居正之母入都,取道秣陵(今南京市),倾城送迎,独节甫置若未闻,竟致仕归。张居正卒后,诏起南京通政司右参议,进为光禄卿,升南大理卿、南京刑部右侍郎。召为工部左侍郎,摄部事御史。有人提出一年内不宜三迁,礼部以节甫孚众望而力排众议。基本内容
沈节甫(1532~1601)
字以安,号锦宇,吴兴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授礼部仪制主事,历祠祭郎中。因事得罪尚书高拱,托病而归。起任光禄丞,逢高拱执管吏部,又托病避之。万历(1573―1620)初,出补尚宝司丞,移任本司少卿。旋即转任南尚宝卿。张居正之母入都,取道秣陵(今南京市),倾城送迎,独节甫置若未闻,竟致仕归。张居正卒后,诏起南京通政司右参议,进为光禄卿,升南大理卿、南京刑部右侍郎。召为工部左侍郎,摄部事御史。有人提出一年内不宜三迁,礼部以节甫孚众望而力排众议。
沈节甫在位期间,多次上疏,对俭省浮费、核准虚冒、停止兴作、减江浙织造、停江西瓷器和治理黄河、淮河提出见解。常说:人须辨得真伪,要有为国为家之心,“毁誉恩怨不入于胸而后可以论天下事”。曾上疏制止浮夸滥造之风,被贬官为江浙织造。又献治河之策,不用。
沈节甫无它嗜,唯独爱书藏书,建“玩易楼”藏书。自称“顾力不足,不能多致,又不能得善本,往往取其廉者而已”。遇有残缺不全之书,手自订补,以成完帙。藏书楼名“玩易楼”,编有《玩易楼藏书目录》,该目分为12类,依次为:制类、谟类、经类、史类、子类、集类、别类、制类、类书、韵字、医学、杂类。有人说他“首中王言,较前数家,特为简略”。万历中,孙能传、张萱编《内阁书目》,曾仿其体例而略加变通而已。辑有《纪录汇编》丛书216卷,收书123种,均为明初至嘉靖间野史杂记。分卷编次,以同一史实集中。如记载英宗被瓦剌所俘和景帝监国时事及明中叶边事等著作,有特殊价值。卒赠督察院右都御史。编有大型丛书《纪录汇编》。著有《沈节甫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