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F锡的个人简介
释超全(1627-1712),俗名阮F锡,同安(厦门市同安县)人。明末布衣,曾樱文忠公(南明文渊阁大学士)门人,师事曾樱传性理学,患难与共,性嗜茶,幼习茶书,随师在郑成功储贤馆为幕僚,善烹工夫茶,有制茶工艺。明亡,师尽节,弃家行遁,身怀工夫茶艺而奔走四方。
人物简介
阮F锡,字畴生,僧名释超全。明末清初同安县嘉禾里人。南明永历九年(1655年),郑成功设六官于思明州(今厦门),被聘入储贤馆。南明永历十七年(清康熙二年,1663年)清兵破厦门,弃家行遁,奔走四方,留滞燕云一带达二十载。曾削发为僧,名超全,以教授生徒自给。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返厦门,居夕阳寮,号轮山梦庵,八十余岁卒。
人物生平
遍览名山大川,尽尝天下名茶,慕武夷之名,约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5年)入武夷天心禅寺为茶僧。与闽南籍僧人超位、超煌等人交好,常在寺院共赴茶宴,在一起宣习工夫茶艺,以茶谈禅,以茶论道,以茶说经,还与“毁家从军抗清,明亡隐居茶洞”的李卷相好,传习茶艺。阮氏对道藏释典、诸子百家、兵法战阵、医卜方伎。无不淹贯。
周凯纂辑的《厦门志》载:“阮F锡,字畴生。父伯宗,字一峰,世袭千户裔,夙居海上……值峡江曾樱之丧,倾囊助之……托处十数载后,乃逃于释氏,名超全;以教生徒自给……著有《夕阳寮诗集》、《诗论》、《诗韵》行世。林佶谓其诗冲微淡远,一以正始为宗。年八十余卒。”
钱海岳在《南明史》中也记载:“阮F锡,字畴生。同安人,世袭千户。幼孤,泛海学贾以养母。母殁,躬负土石与父合葬。北京之变,方弱冠,慨然去诸生,师事曾樱,传心性之学。又讲习风雅,旁及道藏、释典、兵法、医卜、方技之书,靡不淹贯。出游名山大川,北抵东华,托处十余年,后乃为武夷,曰超全,又曰大轮,以教授生徒自给。”
福建文史资料馆中有对阮F锡更详尽的介绍:“阮F锡,字畴生,号梦庵,福建厦门人,明天启七年(1627年)生……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时,阮F锡慨然放弃举子业,师事曾樱,传性理之学……永历九年(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延平郡王郑成功在厦门设立储贤馆。阮F锡和洪初辟、杨经等都入于馆中,成为郑成功的幕僚。永历十七年(清康熙二年,1663年),清军攻占厦门后,阮F锡弃家隐避,奔走四方。永历二十年(清康熙五年,1666年)入京都,前后逗留二十余年。阮F锡约在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或三十三年(1694年)回到厦门。其时阮F锡已入佛门,法名超全,以教授生徒自给。阮F锡始终不忘明室,在京期间,根据目睹耳闻,开始撰写《海上见闻录》,翔实记述从崇祯十七年(1644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起,到永历三十七年(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郑克u降清为止的郑成功祖、孙三代三十七年兴亡史。……阮F锡约在清康熙四十六年至五十四年(1707年-1715年)去世。”
清《武夷山志》载:“超全,俗名阮F锡,字畴生,号梦庵,同安人,明末布衣士人。清军入关迁居厦禾。明亡,弃诸生业,自称u2018轮山遗衲u2019,尔后入武夷为山僧。”还有史料记载,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茶僧释超全写《武夷茶歌》,最早记载了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可见,阮F锡出家之后对武夷山的茶文化贡献很大。
主要作品
著有《海上见闻录》、《轮山诗稿》、《夕阳寮诗文稿》、《梦庵长短句》等二十多部。 其中《海上见闻录》专记郑成功父子事迹,简明扼要,晚年返厦后重订该书,名《海上见闻录定本》,已由郑成功纪念馆校点出版,是研究南明史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