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贞昌

时间:2023-12-07 10:51:17编辑:小简

苏贞昌的个人简介

苏贞昌(1947年7月28日―),台湾地区政治人物,死硬的台独分子,中华民族的败类,背祖媚日。台湾省屏东县人,前台湾行政机构负责人,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经历有台湾省第七、八届省议员、民主进步党创党党员、民主进步党第一届中常委兼组织部长、“中国比较法学会”理事兼秘书长、国际青年商会台湾总会副会长、台北市国际青年商会会长、屏东县长、民主进步党第四届中常委兼秘书长、第三届“立法委员”。2012年5月,当选民进党第十四届主席。苏贞昌与吕秀莲、谢长廷、游锡液铣泼窠场八拇筇焱酢保氩逃⑽脑蛞蛘尉汉瞎叵刀幻教宄莆衬诘摹傲娇盘簟薄K照瓴貉∈保R浴暗缁鹎颉蔽曛荆由钛∶穸员旧硎枪馔返乃照瓴挠∠螅挥秩∶种小安弊值奶ㄓ镄骋簦丛臁俺宄宄濉钡目诤拧

人物介绍

苏贞昌祖籍为清福建省漳州府海澄县(今中国福建省漳州龙海市海澄镇),祖父苏云英担任头前溪庄庄长、阿缑厅参事、阿缑区长、高雄州参议员,并为台湾商工银行(第一商业银行前身)创始人之一。父亲苏启东为公务员,任职于屏东县政府;母亲苏江清莲是万丹乡社皮小学教师。

苏贞昌台湾屏东县人,祖籍福建漳州,生于1947年7月28日,毕业于省立屏东中学、台湾大学法律系。1979年12月,“党外”人士反抗国民党专制的“美丽岛事件”爆发后,苏贞昌担任当事人姚嘉文的辩护律师,开始走上从政之路,并因辩才好而获得“党外名嘴”的称号。

人物经历

早年生活

苏贞昌生于屏东县屏东市,为家中长子。家里还有一个姐姐、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从小勤于学业,仁爱国小毕业时获颁“县长奖”,其后陆续考取就读省立屏东中学,和国立台湾大学法律系,进入大学后加入橄榄球队。

1969年,苏贞昌从台大法律系毕业,服兵役,分发至宪兵司令部担任军法官。退伍隔年(1971年)通过律师高等考试,开始执业。

1973年,苏贞昌加入台北国际青年商会。1978年,当上台北青商会会长,领导该会获“全亚洲最杰出分会奖”,苏贞昌个人也获“全世界最杰出分会长奖”。1979年,当上青商会中华民国总会副总会长,同年竞选总会长失败。

工作履历

1979年12月“美丽岛事件”爆发后,苏贞昌担任当事人姚嘉文的辩护律师,开始走上从政之路。

1980年同陈水扁、谢长廷等人一道任“美丽岛事件”被告辩护律师。曾担任“总统府”秘书长、屏东县县长、台北县县长、民主进步党第四届中常委兼秘书长、台北市国际青年商会会长、国际青年商会“中华民国”总会副会长、民主进步党第一届中常委兼组织部长、民主进步党创党党员、第三届“立法委员”、台湾省第七、八届省议员。

1981年和1985年,他连续当选两届台湾省“议员”。1985年5月,苏贞昌联合党外14名“省议员”为抗议省政府预算不合法集体辞职。此举轰动一时,使其声名大噪。

1986年9月,苏贞昌积极参与民进党创党工作,并成为第一届中央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长。1989年底,他获民进党提名参选屏东县长成功,但在1993年的连任之战中失利。1993年底,苏贞昌获民进党新任党主席施明德提名为中央党部秘书长,并于1995年当选第三届“立委”。

1997年,他参选台北县县长,因国民党内部分裂而渔人得利。在县长任内,苏贞昌不仅勤跑基层、在29个乡镇“走透透”,更充分利用行政资源砸钱解决各种地方问题,积累了雄厚的基层实力。在2001年底的县长选举中,民进党在台湾北部几乎全军覆灭,只有苏贞昌以过半数的高票连任。

从此,他成为民进党在北台湾一片蓝旗中(指“泛蓝”阵营)最重要的桥头堡,党内地位更加稳固。苏还先后担任过“总统府”秘书长、民进党主席等职。2004年任陈水扁办公室秘书长。2005年年底因“三合一”选举失利卸任民进党党主席一职。2006年,接替谢长廷出任台湾地区当局“行政院院长”。

2007年5月12日辞职。2008年,获民进党提名作为谢长廷的副手,初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但是败给国民党的马英九、萧万长组合。2010年3月3日苏贞昌民在台北市大同区保安宫宣布参选台北市长,2010年11月27日,台北市长选举中以44.3%的得票率败给了国民党籍候选人郝龙斌。

2011年宣布参加参加民进党2012年“大选”党内初选。苏贞昌以1.35个百分点输给党内对手蔡英文。

2012年5月27日的民进党主席选举中,以过半数得票,确定赢得选举。30日民进党将举行中执会确认,当天并举行新任党主席交接仪式。

2016年3月,前“行政院长”苏贞昌已经被内定派驻新加坡。

参政成绩

律师阶段

1、执行律师职务十八年

2、曾任美丽岛事件、司法大审辩护律师

3、出任“平民法律服务中心”志愿律师,为穷苦百姓,免费服务

省议员阶段

致力推动地方自治法制化及省政府组织合法化。

1985年5月,为抗议省政府组织与预算不合法,联合党外十四位省议员辞职,轰动海内外,使各界开始注意省政府组织法制化的问题,而使“地方自治法制化”与“国会全面改选”成为当时最受全岛瞩目的政治问题。

受此压力,台湾当局“行政院”拟定“动员戡乱时期省政府组织条例” 及“动员戡乱时期省议会组织条例”草案送“立法院”审议。于此两条例中,首度明文规定,省主席之任命,应经省议会同意。

1988年5月,率先在省议会提案,申请大法官会议解释“行政院”草拟之“省政府组织条例”与“省议会组织条例”均为违宪,“中央政府”无权制定。大法官会议于1990年解释前开两条例确为“违宪”,1990年“行政院”修改“省政府组织规程”确立省主席任命应经省议会同意原则。

县长阶段

干净政治与效率县政在面对国民党庞大组织与攻击的艰难苦战中,以“干净的政治”、“公道的社会”、“效率的县政”为诉求,坚持不买票、不贿选,而以三万六千票之差距大胜国民党候选人。上任积极推动“效率县政”,县政府的公文处理一再蝉联全省二十一县市中的第一名。为民解决问题为抚平里港地区因饮水问题数十年来的民怨,以轰动全岛的断然措施,将到期水井断水断电,而经历129天与自来水公司与省府抗争的结果,圆满解决问题,为里港地区争取公道的回馈,造福地方。为迎合世界潮流,改变台湾人休憩习惯,并与先进国家同步,率先推行周休二日制 。与民进党、无党籍县市长共七位联合组成“民主县市长联盟”,团结力量,争取自治权,将台湾之地方自治推动到另一崭新阶段。公道的社会将过去数十年被国民党所占用之现有房屋、土地及财产,逐步一一收回,切断政治特权,达到公产公用原则。国际观接待美国姊妹市代表来访,并主动与菲律宾丹辘省缔结姊妹县,大力推展国际关系。

“立法委员”

1、反对核四厂

2、修法要求财政部退还十二年来,对劳工退休金非法征收税款

政治理念

一、深信民主政治就是政党政治,因此必须有两个实力相当的政党互相监督制衡,轮流执政,才能使民主制度上轨道,此才是百姓之福。

二、深信法治原则的重要性。因为本身学习法律,又是律师,无论政府、政党的组织与一切作为均需有法律依据,建立在法制的架构之下。

施政方向

一、建立乡镇市间横向交通动脉,贯通五大城,连结台北市,成为台北新都会交通网。

二、补强警力装备,结合小区治安会议,使犯罪预防小区化,并提升破案能力。

三、加速兴建垃圾掩埋、焚化、浓缩设施,定期清扫街道、公园,以维护环境清洁。

四、普设公立托儿所,儿童少年活动场所,小区老人中心,并继续推动老人、身心障碍者年金。

五、健全学校辅导制度,活化教学内容,避免学生中辍,提升教育质量。

六、充实劳工就业训练、就业辅导,以减少失业人口,并对失业劳工提供纾困方案。

七、执行防洪、防灾、山坡地保护之严格计划,以减少公共灾害、保障县民生命安全。

八、严惩贪污、怠惰等官员,规划便民措施,开创效率、清廉、公道的新北县,提供便利、安全、健康的好生活。

败选表态

台湾“五都”选举选举落幕,败选的民进党台北市长候选人苏贞昌,28日竞选总部感谢志工,表示“是我自己不够力”。

2010年12月10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之子连胜文遭枪击第15天后,首度公开露面。而败选的民进党台北市长参选人苏贞昌也露面与友人话叙。据转述,一颗子弹事件发生后,苏贞昌认为朝野应积极透过“立法”,建立暴力防制机制,避免类似事件重演。不只是保护候选人的安全,还要保护选举的公正性与社会安全,“否则台湾的民主是脆弱、选举是危险的”。

据台湾《今日新闻》的报道,自从台北市长选举失利后,苏贞昌始终保持沉默,未曾对连胜文枪击案发表看法。苏贞昌10日与友人话叙时,首度提及连胜文枪击事件,他相当忧心整起事件,恐冲击台湾的“民主与社会安全机制”。

据转述,苏贞昌认为枪击事件真相已经慢慢清楚,但他关心的不是选举结果或输赢的问题,而是一颗子弹发生后,朝野应关心社会安全机制、选举公正机制与暴力防制机制的建立。

党内初选

苏贞昌(2011年3月23日)举行“脚踏土地、迎向未来”参选记者会,营造磅礴气势,参选演说诸多内容明显是冲着蔡英文而来,像是从政经历丰厚、出身贫穷家庭、与民进党感情深厚等,都是刻意要凸显他与蔡英文的不同。

2011年4月27日,苏贞昌在2012党内初选中以1%劣势落败,未能成为下届台湾领导人候选人。

民主法治,是政治的手段,不是目的。政治,对外主要是保护自己和组织推动平等互利的经济文化交换交流,对内主要是发展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调节减除阶级阶层族派对立冲突。作为政治家,不尊重民意是不对的,毕竟人们是需要经济利益的和有情感有意愿,但无宏观长远具体实际的科学人文的有符合人民利益方向实现可能性的计划(这样的计划的制定和落实需要党内的团结、务实、调查、集中、讨论、再集中的反复过程)而专为争取民意也是实质欺骗民众;不讲法治习俗是不对的,总要讲法治,不能人治和混乱,总要讲传统习俗和道德伦理,不能割断传统文化文明,但不在现实经济文化政治生产生活中改善生产分配关系、不提高政府行为的计划性连续性持久性、不提高民众经济科学文化水平而片面强调法治道德也是用处不大的。在政治合作协商框架内解决意见分歧、利益平衡、民主监督、惩治腐败等问题,并不一定是比民主选举政治是更为低效的。政治是以经济文化生活和自然社会生态的改善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不要为政治而政治。并且在现实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结构运行机制下,不同的民族、阶级、阶层、地区、族群之间甚至不同的行业、专业、职业、性别、年龄、学识、性格、气质、思维方式之间都是有各自特殊利益冲突的,当然又是相互依赖相互提供服务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途径、以什么性质的可感知的东西,因此总要团结、科学、兼顾、创造,无视现实自然界和社会中的人和事物矛盾的存在、片面强调人和事物矛盾的对立性冲突性和矛盾的同一性依赖性,都是要在现实中吃亏的。不要脱离实际,不要片面,不要静止,不要机械,事物矛盾总是客观存在的相对运动的,根据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条件和的愿望,不但可以通过改变事物的外部环境条件而且可以通过改变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排斥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方式方法力度频率时间等来改变事物的运动和表现,使事物符合的愿望。

当选主席

在27日结束的民进党主席选举中,参选人苏贞昌以过半数得票,确定赢得此次选举,当选民进党新一任主席。30日民进党举行中执会确认,当天并举行新任党主席交接仪式。

民进党在2012年1月举行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失利后,时任党主席蔡英文辞去党主席一职,2月29日正式卸任。此后,民进党确定由党籍高雄市长陈菊代理党主席一职,并确定5月27日进行党主席选举。

此次党主席选举,共计有包括前台湾“立委”蔡同荣、前台南县长苏焕智、前民进党主席许信良、前台当局行政机构副负责人吴荣义和前台当局行政机构负责人苏贞昌在内的五位参选人竞逐。

与党主席选举同时进行的还有民进党台湾各县市党部主委、党代表的选举,上述所有选举计有16万余有效党员数。民进党副秘书长洪耀福表示,全台湾各地共设置240个投开票所,投票时间从上午8时至下午4时为止。

民进党党部一级主管已按惯例,向陈菊提出总辞,选后新的党主席将任命秘书长、副秘书长和一级主管。

五位党主席参选人和民进党多位重要人物先后完成投票。苏贞昌表示,党员踊跃投票,会为党找出最好的主席,当主席的人就是认真带好民进党,同时要打赢2014选战,厚植将来重返“执政”的基础,“我相信党员会做最好的决定”。

蔡英文说,希望选举顺利完成,新任党主席带领党,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团结整个党,并维持党的平衡与团结。

陈菊表示,党内选举可以激烈,但千万不能分裂,她并期许新的党主席能好好处理台湾跟大陆之间的交流。

分析认为,不管谁当选民进党主席,民进党都面临同样的三项问题:其一,如何加速党务革新,促进党内团结整合;其二,如何扎根基层,推出理想人选,打好2014年台湾基层“七合一”选战;其三,提出务实可行的两岸政策,争取台湾民众、大陆甚至全球社会认同。

人物事件

个人言论警惕歌词

批《我是歌手》

大陆湖南卫视歌唱节目《我是歌手》热潮延烧台湾传媒,民进党主席苏贞昌表示,《我是歌手》“入岛、入户、入脑”,透过媒体褒扬大陆、“唱衰台湾”,因此台湾要更加警惕。

湖南卫视上周播出《我是歌手》决赛,由于参赛歌手林志炫、杨宗纬是台湾歌手,决赛过程备受台湾民众关注。台湾部分有线电视新闻台即时转播节目内容,创下高收视率,但也因时段较长,招致过度转播质疑。

针对苏贞昌指《我是歌手》是“入岛、入户、入脑”,透过媒体褒扬大陆、“唱衰台湾”,台媒不该过度褒扬。台湾音乐人皆表示《歌手》展现了台湾的软实力,政治人物不要为政治而政治化,帮忙把台湾娱乐环境做好才是爱台湾。

音乐人黄国伦昨说,“其实参加《歌手》的台湾唱将是大赢家,充分展现了台湾文化的软实力,7位选手中,台湾占了4位,与其忽略不报导,不如引以为借镜,开始调整突破”,《歌手》走红不是政治问题,“这是现实问题,大陆的软、硬体的确在崛起,要改变必须在体质上作整体修正,不然台湾在华人娱乐的优势上会逐渐消失”。

资深DJ敖君怡是《歌手》专家听审团一员,在总决赛看到电子媒体争相派员报导,“如果不是台湾歌手的亮眼表现,这节目怎么会这么被瞩目?”

音乐人袁惟仁则说,《歌手》让两岸音乐互相交流,这是很好也值得肯定的事,对媒体大幅报导让苏贞昌认为该节目“唱衰台湾”,他呼吁大家回归节目本质,别做过度的渲染和解读:“《歌手》唤起很多人的美好回忆,这样的音乐盛事,没必要被政治染色”。

音乐人陈国华在浙江卫视担任音乐总监,“人家的进步摆在眼前,台湾当前环境确实没有人家好,这正是该学习的”,直言台湾最大问题在于经费,若法令适时松绑,像大陆把市场和娱乐的概念结合,才能得到皆大欢喜的结果。

两岸关系新论述

苏贞昌在2012年5月27日赢得民进党主席选举后,媒体提问聚焦两岸政策。苏贞昌表示,他将恢复设立“大陆事务部”,面对不断变化中的大陆,“要不断变动的去了解他们”;两岸议题“态度该放的放,方法要灵活”。

苏贞昌说,民进党本来就有大陆政策,不必陷入败选迷思,败选就觉得政策错了、需要修改。

他表示,民进党的大陆政策应该是由全党凝聚共识,这个问题大家应该不停讨论、凝聚最好的方法;党主席面对大陆政策只是“表达态度”,而不是“自己宣布要怎么做”。

至于选后是否会找机会赴大陆交流?苏贞昌表示,民进党从不回避与大陆接触,未来将自信与大陆互动,让大陆了解台湾、民进党也要了解大陆;这部分“态度是开放的,将自信且积极来做”。

民进党主席当选人苏贞昌29日表示,党中央组织将恢复“中国事务部”。媒体问为什么不用“大陆”的名称?他回答,“中国是中性名词”。至于“中国事务部”用“中国”名称,是因为世界上都用“中国”来指称,中国方面也用“中国”来称呼自己。

访日言行

苏贞昌2013年2月3日赴日本展开“政党外交”,晚间他应台湾医师会、妇女会及当地侨胞邀请发表演说。苏贞昌称“台湾与日本的核心利益是一样的”,台湾是这个区域的正面因素。

据中评社消息,苏贞昌强调,日本与台湾的关系非常密切,都是民主政体,“台日关系”很重要。他说,台湾与日本的核心利益是一样的,民主认同一样,台日应该在区域和平共同协力、共同关切,这是很重要的。

苏贞昌率领“立委”访日团晚间与在日本的台湾人社团及台侨餐叙,并发表日本行的第一场公开演说。苏贞昌说,东海情势越来越紧张,越来越让人感觉到,台湾如果站在民主政体这一边,对东亚区域和平会更加稳定。

媒体询问是否赞成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倡议的“自由民主之弧”,苏贞昌说,与日本是“民主同盟”,他这次访日定调为“自由、民主、繁荣”,在经济合作、区域稳定与日方交换意见,改天会好好谈这个问题。

苏贞昌指出,一年没有选举,但要做的事情非常多,包括这次访问日本,五月访问美国,为民进党“驻美代表处”揭牌。

苏贞昌赴日本展开为期5天的“政党外交”。抵日第一晚,在日同乡会、在日医生会、崇正公会、在日台湾妇女会等团体设宴款待苏贞昌一行人;现场还接受社团成员面对面提问。

前民进党“立法委员”郭正亮认为,民进党主席苏贞昌访日期间提出“民主同盟”,显然是想“联日抗大陆”,对情势判断既盲目又白目(意为愚蠢)。民进党党务人士18日声言,郭正亮的话根本不需要回应,也不值得回应。

郭正亮分析,苏贞昌试图以“民主同盟”取悦日本,但日本深谙美、韩的外交立场,不便将台湾地区与韩国纳入同盟。

郭正亮表示,苏贞昌提出的“民主同盟”,不但美、日、韩难以公开支持,“包围大陆”的构想具有强烈针对性,也宣告将重回两岸对抗路线,对情势分析的盲目与白目,令人难以理解。

陪同苏贞昌赴日访问的党务人士认为,出访日本的计划原本就排定,也想早一点去,但碰到1月13日反马英九游行与“立委”补选,才会延后到农历春节前一周。

民进党主席苏贞昌2013年2月3日访问日本,密集拜会日本政界高层。针对苏贞昌在日本期间的一些言行,新党主席郁慕明接受中评社访问时,直斥苏贞昌“卖台”。 他强调,苏贞昌访问日本没有藉机表明捍卫钓鱼岛“主权”立场,是真正“卖台”例证。

郁慕明强调:“保卫钓鱼岛,寸土不让!”他还透露,下个月会再成立一个新的“保钓组织”。

国台办回应苏贞昌言行

针对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在日本期间的一些言行,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于2013年2月5日应询表示:坚决捍卫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如果有人出于私利,丧失民族气节,甚至曲意逢迎,这种言行令人不齿,必将遭到全体中华儿女的一致谴责。

苏贞昌在美演讲

民进党主席苏贞昌2013年6月13日在美演讲声称,“民进党绝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且主张两岸都应“维持现状”。他还呼吁美国把台湾纳为“再平衡”的一员,与台湾签订自贸协定,并支持台湾参与《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

发表声明提案弹劾马英九

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下午在执政8年研讨会闭幕式上正式宣布,在9月17日“立法院”开议日由民进党党团提案发动弹劾“总统”,并呼吁“立法院长”王金平,应该力促弹劾案在“立法院”顺利成案。

当选民进党主席喊大和解

虽然民进党主席选举过程“四打一”、“反苏贞昌”议题发酵,原台湾行政机构负责人苏贞昌27日仍以“惊险过半”的得票率,当选民进党新任主席,这也是他二度当选党主席。苏贞昌发表胜选感言,诉诸党内团结、大和解,“选后的民进党一定是团结的”。

民进党主席选举共五人参选,第二高票的前台南县长苏焕智的23281票,得票率21.02%;前“行政院副院长”吴荣义、前“立委”蔡同荣得票率分获14.73%、11.28%;至于选前发起绝食静坐的前主席许信良,仅获2.49%的选票。

这次选举,外界解读是“卡苏”、“挺苏”之争,因许信良参选宣布力挺“小英(蔡英文)再战2016”,以及苏、蔡两人均有“代理人”争夺台北、新北市党部主委,也被形容是“苏蔡二次之争”。

“这是过度解读。”民进党前主席蔡英文说,从民进党历史来看,内部竞争都满激烈的,但“选后都会再团结”;她盼新主席能带领党深化,维持党的平衡与团结,持续维持党员的凝聚力及向心力。

民进党主席两年改选一次,但多因败选辞职下台、无法做满任期。苏贞昌2005年初曾首次当选民进党主席,但同年年底就因“三合一”选举失利,请辞下台。

这次民进党党内选举投票率68.62%,除了选出党主席,也由党员投票产生县市党部主委、全台湾党代表及县市党代表。县市党部主委部分,新北、台北双城,均由亲蔡的谢系市议员庄瑞雄、民进党前发言人罗致政当选。

陈菊表示,相信苏贞昌有能力带领民进党大步向前,也盼苏能让大家对民进党、对台湾更充满信心,好好处理两岸交流互动,及各项攸关人民福祉的政策。

苏贞昌:如用尽力气封锁台湾只会造成中国内耗

2014年1月17日,民进党主席苏贞昌表示,希望中国大陆懂得“中国加一”的道理。苏贞昌说,“中国要一个亲戚、邻居,还是要一个仇恨中国的国家,要中国好好想一想”。他声称,“中国那么大,台湾对它没有威胁,如果用尽力气阻碍台湾、封锁台湾,只会内耗力量,制造一个仇恨中国的局面,相信对中国也是减损的”。

苏贞昌不选台湾地区领导人

2015年2月12日,台湾民进党党内台湾地区领导人提名初选领表登记,前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宣布不选台湾地区领导人。

上一篇:孙家桂

下一篇:松村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