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传祥的个人简介
时传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宣武门一家私人粪场,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是一位“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掏粪工人,他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曾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1952年在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工作。随后被评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时传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宣武门一家私人粪场,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是一位“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掏粪工人,他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曾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1952年在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工作。随后被评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时传祥 - 个人资料
姓名:时传祥国籍:中国
省份:山东
城市:德州
生辰:1915年1月1日
忌日:1975年5月19日
时传祥作为老一代英模人物所提倡的这种职业道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时传祥精神”犹如璀璨的星座,光照后世,永载史册,为全国各行各业所尊重和奉行。为大力弘扬时传祥精神,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在时传祥家乡建立纪念馆,这对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四有”新人、促进齐河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必将起到极其有利的作用。
时传祥 - 个人概述
时传祥14岁从家乡逃难来到北京,迫于生计背起粪桶当了一名生活在最底层的“粪花子”,饱受了粪霸的剥削压迫,遭人白眼,受尽了凌辱。解放后他当家做了主人,感到了尊重与平等,他竭尽全力带领环卫工人为市民服务,提出“宁愿脏一人,换来万家净”的口号。他被评为劳动模范,在1959年全国群英会上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接见。文革中,时传祥同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全国人民一样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他被遣送回乡,放下了他热爱的事业,但他深明大义,教育子女接过他无法继续背下去的粪桶,走进千家万户,为人民服务。时代变了,社会进步了,再也不需要工人背粪桶了,旧北京的茅房没有了。当年迫于无奈将自己的亲生女儿遗弃在茅房里的一位现已在美国定居的小姐,正委托律师寻找孩子。而那个女婴当时被时传祥救了性命,送到福利院并为她起名为石解放,现已长大成人,时传祥勤劳朴实的精神影响了她的一生,她立志为人民服务一辈子。当年的小姐将百万财产投入了北京的环保事业。时传祥 - 生平事迹
时传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宣武门一家私人粪场,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在旧中国,掏粪工不仅受到社会的歧视,还要受行业内部一些恶势力的压榨和盘剥。时传祥在这些粪霸手下一干就是20年,受尽了压迫与欺凌。解放后,新中国给了他做人的尊严,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使他扬眉吐气,他对党充满感激。他用一颗朴实的心记住了一个通俗的道理:掏粪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他把掏粪当成十分光荣的劳动,以身作则,以苦为乐,不分分内分外,任劳任怨,满腔热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老一代英模人物所提倡的这种职业道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时传祥精神”犹如璀璨的星座,光照后世,永载史册,为全国各行各业所尊重和奉行。为大力弘扬时传祥精神,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在时传祥家乡建立纪念馆,这对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四有”新人、促进齐河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必将起到极其有利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时传祥被工友选为崇文区“粪业工人工会”委员。1952年,他加入了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继续从事城市清洁工作。此时,北京市人民政府为了体现对清洁工人劳动的尊重,不仅规定他们的工资高于别的行业,而且想办法减轻掏粪工人的劳动强度,把过去送粪的轱辘车全部换成汽车。运输工具改善之后,时传祥合理计算工时,挖掘潜力,把过去7个人一班的大班,改为5个人一班的小班。他带领全班由过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则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掏粪背粪达5吨。管区内居民享受到了清洁优美的环境,而他背粪的右肩却被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因而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也赢得了很多荣誉。他以主人翁的姿态,以“搞好环境卫生,美化人民首都”为己任,肩背粪桶,走家串户,利用公休日为居民、机关和学校义务清理粪便,整修厕所。1955年,他被评为清洁工人先进生产者,1956年当选为崇文区人民代表,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1959年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
1959年,时传祥作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群英会”,10月26日,国家主席刘少奇在人民大会堂湖南厅握着他的手,说到:“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时传祥也表示:“我要永远听党的话,当一辈子掏粪工。”从此,时传祥成为载誉全国的著名劳动模范。《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都对他的事迹作了报道。他更加努力,更加热爱本职工作。
1964年,北京环保局分配部分青年学生作掏粪工。时传祥时任崇文区清洁队青工班班长,为转变部分青工怕脏怕丑的思想,年近半百的时传祥,脏活累活抢在前,对青年工人言传身教,以“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职业道德观,教育影响青年一代安心本行业工作。
1966年国庆观礼,时传祥作为北京市观礼团副团长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周恩来总理在招待宴会上为其敬酒。“文化大革命”期间,时传祥惨遭迫害,被诬为“工贼”。1971年被遣送回原籍。1973年8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得知此事后,立即指示有关部门将他接回北京,政治上予以平反,恢复名誉,生活上照顾安排。1975年5月19日病逝于北京。 去世之前他还反复叮嘱,让儿子继承父志,也当一名称职的环卫工人。
时传祥 - 个人故事
国庆节前,毛泽东请时传祥到中南海去住,并把他当贵宾请上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当年担任副市长的万里也曾背起粪桶,跟着时传祥学习背粪;清华大学的一些学生曾拜时传祥为师。时传祥的工作虽然普通,事迹却很感人,成了享誉京城的知名人物。在1959年全国“群英会”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和总理周恩来接见了他,热情地握住他粗糙的手,询问他的工作情况。刘少奇说到:“我们都要好好地为人民服务。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革命的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刘少奇得知他没有文化时,还特意送给他一支钢笔,鼓励他好好学文化。
1959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刘少奇与时传祥的合影,对全国从事清洁工作的劳动者都是巨大的鼓舞。时传祥说:“我已经干了30年的掏粪工,只要党需要,我还要再干它30年、60年!党需要我干到什么时候,我就干到什么时候。”
时传祥为了干好掏粪工作,动了不少脑筋,也付出了比常人多的辛劳。老北京平房很多,老四合院里人口密度非常大,茅坑浅,粪便常常溢出来,气味非常难闻。他遇到这种情况,总是不声不响地找来砖头,把茅坑砌得高一些。他干的这行,是没有节假日的,哪里该掏粪,不用人来找,他总是主动去。不管坑外多烂,不管坑底多深,他都想方设法掏干扫净。茅坑里掉进了砖头瓦块,他就弯下腰去,用手一块块地拣出来。
担任北京市副市长的万里,也曾背起粪桶,跟着时传祥学习背粪,给环卫工人鼓气,一时间在北京城内传为佳话。清华大学的一些学生也曾拜时传祥为师,主要是学习他身上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崇高思想境界。1966年国庆节前,毛泽东特意把他接进中南海小住。国庆节当天,他被当做贵宾请上了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活动,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登上天安门。
时传祥 - 个人影响
掏粪工在现代都市中消亡了,但只要存在社会分工,仍会有苦、累、脏的工作,因此,今天仍然需要时传祥“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崇文区环卫三队目前有职工54名,担负着全区516座公厕及多家单位的粪便抽运和污水管道疏通工作,年平均抽运粪便18万吨以上,职工劳动强度很大。在时传祥精神的感召下,经过全队职工一致努力,已保持连续十年安全事故为零。
多年来,时传祥精神始终鼓舞着全队职工,给了我们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信心和勇气,激励着我们始终保持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火热之心。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和传承时传祥精神,不断提高和升华自己的人生境界,坚守环卫行业,做好城市环境的守护者,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为弘扬时传祥精神,打造一支一流的环卫队伍,我们有意识地加强了全队政治思想理论的学习。1999年,队里成立了北京市第一个工人业余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每两周组织一次学习,半年进行一次交流。至今,该项学习制度已经坚持了8年,理论学习小组已经成为全队干部职工发扬时传祥精神,在平凡的岗位建功立业的思想动力源泉。为了更好地传承时传祥精神,全队通过学习、提炼和概括,丰富了时传祥精神“奉献、开拓、拼搏、提高”的时代内涵,以“让百姓满意”为工作的出发点,以“树立党和政府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为目的,响亮地提出了“宁愿吃尽千般苦,换来百姓夸政府”的口号,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群众的一致认可。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全队职工注重业务技能的提高,并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几年来,队里先后成立了“时传祥青年班”和“三八”女子抽粪班,总结出了“环境八点”工作法、“环境八要”工作法、“环境八个第一”工作法,大幅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全队共有http://www.hudong.com/wiki/%E6%97%B6%E4%BC%A0%E7%A5%A5/11名职工取得了大专学历。为进一步将时传祥精神发扬光大,2005年,在市总工会的支持下,我们建立了“时传祥精神代代相传”荣誉展室。截至目前,展览已接待参观人员2000多人,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今年4月28日,市总工会在我队建立了北京市第一个“劳模精神教育基地”。
目前,全队职工都能以劳模为榜样,发扬“脏了我一人,干净千万家”的奉献精神,立足本职,从点滴小事做起,树立新时期首都环卫工人的新形象,通过每天的辛勤工作,切实贯彻落实“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几年来,全队工作受到了上级机关和广大市民的赞扬和一致好评,群众满意率达99.95%,累计收到锦旗20余面,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崇文区“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拓荒牛”、“北京市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等荣誉。
党和人民给了我们环卫工人莫大的荣誉,我们被誉为“城市清洁的美容师”,职工为此感到万分幸福和自豪。今后,全队职工干部将继续努力工作,为崇文区的环境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时传祥 - 个人价值
时传祥是在中国新旧社会交替的时代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受尽苦难与翻身解放的巨大反差,更加坚定了加入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正确性。当时社会虽然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刚解放的时候,一些人认为自己当家做主了,再也不用干低贱伺候人的掏粪工作。时传祥却认为,再脏再累的活也得有人去干,能以一人脏,换来万家净,这是十分光荣的。当年,有些青年人不安心清洁工作,嫌掏粪工丢人,总想转到工厂去。时传祥开导他们:“北京城如果一个月没有人去掏粪,粪便就会流得满大街都是。你也愿意上重工业,我也愿意上重工业,不行啊,总得有人清理粪便呀!”时传祥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认识到为人民服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光荣的,并发自内心地做好在一些人眼中认为是低贱的工作。党和政府对清洁工人的关心,也是他干好工作的重要动力。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都曾亲切接见时传祥,鼓励他做好这一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
在如今的现代化的大都市中,掏粪工是个已经消失了的行业,但只要存在着社会分工,行业之间就必然存在着差异,也仍然会存在着苦、累、脏的工作,这些工作同样要有人去从事。因此,时传祥“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对于今天来说,也仍然没有过时。
时传祥 - 个人荣誉
1949年10月被选为北京市前门区粪业工人工会委员;1954年被选为前门区掏粪工人先进生产者;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
1959年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出席全国群英会,同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并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的亲切接见;
1964年当选为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
1975年5月19日被“四人帮”迫害致死;1978年6月30日平反昭雪。为弘扬时传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经中共中央办公厅“中秘文发(1999)84号文”批准,在山东省齐河县建立“时传祥纪念馆”。
时传祥 - 时传祥精神
何谓时传祥精神?社会学家艾君认为,“时传祥精神”其实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勤劳朴实、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奉
献精神。他分析,时传祥的事迹以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应该说是与新中国经济建设初期的人文精神相联系的。时传祥在平凡岗位上所凝聚成的“社会价值”,就是他把对祖国的爱、对社会的爱、对人民的爱、对职业的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之中,投入到了无限地为社会奉献、为人民服务之中,并化为了以苦为乐,爱岗敬业,“宁可脏一人,换来万家净”的实际行动。这也正是“时传祥精神”所体现出的时代性、民族性和社会性。
他对“时传祥精神”归纳了3个方面:一是“时传祥精神”包含着是一种爱的奉献,这是一种把所有的爱都汇织成对事业的不求回报和全身心地为社会、为他人付出上的人生追求。这是“时传祥精神”的时代性。二是“时传祥精神”包含着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人生境界和思想情操。这是“时传祥精神”的社会性。三是“时传祥精神”包含着新中国“劳动者的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这是“时传祥精神”所体现出来的中华传统美德,的民族性。
时传祥 - 时传祥精神时代意义
社会学家艾君认为,从时传祥身上以及在他的鼓舞感召下的同事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勤劳朴实、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这也正是文明社会赋予了“时传祥精神”的时代内涵。
新的时代需要“时传祥精神”。尽管“时传祥精神”产生在五十年代,但这种精神却被时代赋予了一些新的理念和内涵,为全国各行各业所尊重和奉行。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业中这种精神尤其需要。因为爱是人类普世的文明价值,时传祥身上体现的正是这样的一种普世价值观和人生的追求。当我们以时空的角度认识解剖“时传祥精神”时则会发现,倡导与时俱进地学习时传祥的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对树立公民社会的责任心、正义感和奉献精神,倡导公平公正、关爱他人的社会和谐环境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时传祥精神”所折射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融合,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生,这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是相统一的,这也正是“时传祥精神”的时代内涵所在。
“时传祥精神”已经成为文明社会中的社会普世价值观和道德品质。无论社会如何变革,追求文明发展的社会,时传祥的精神永远就会被推崇和弘扬。
他进一步指出,新中国60年的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证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工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和体现出来的精神财富是一笔千金难买的精神动力,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壮大发展的力量源泉。发扬“宁可脏一人、服务千万家”的光荣传统,弘扬时传祥精神,让其成为凝聚人民、动员人民、激发人民创造力的精神力量和共同的价值追求,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取得进步、成就、荣耀的中国精神价值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铸就出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已成为时代的共识。(选自光明网)
时传祥 - 纪念馆
时传祥纪念馆位于县城东北部。纪念馆为砖混结构,高9.9米,长28.8米,建筑面积1501.6平方米。建筑以八角形平面布局寓意四面八方,表达“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时传祥精神。建筑以山东民居形式,采用硬山对称,灰瓦白墙,表达时传祥同志朴素人生。基座四面,三层跌落花池,含意为四季和十二个月,表达时传祥勇敢正直、纯朴善良、勤劳无私的高尚品格和博大胸怀。该馆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李瑞环题写馆名。
时传祥 - 相关电影
导演:杜民主演:吕晓禾,姜华,方舒
类型:记录剧情
年份:2003
地区:中国内地
语言:国语
电影介绍:时传祥15岁从家乡逃难来到北京,迫于生计背起粪桶当了一名生活在最底层的“粪花子”,饱受了粪霸的剥削压迫,遭人白眼,受尽了凌辱。解放后他当家做了主人,感到了尊重与平等,他竭尽全力带领环卫工人为市民服务,提出“宁愿脏一人,换来万家净”的口号。他被评为劳动模范,在1959年全国群英会上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接见。文革中,时传祥同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全国人民一样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他被遣送回山东老家,放下了他热爱的事业,但他深明大义,教育子女接过他无法继续背下去的粪桶,走进千家万户,为人民服务。
时传祥 - 语文教案-《寻找时传祥》
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的体裁特点。
2、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3、学会“对比”思考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在共和国的英模录上,铭刻着一个普遍工人的名字,他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为首都干净美丽做出了贡献,这个人就是(停顿)时传祥(学生集体回答).今天,就让我们真正了解时传祥这位不平凡的人物.
2、让学生展示有关时传祥的图片及资料,接着谈自己对时传祥的看法.
3、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问题一:作者为什么要寻找时传祥?又为什么把他称为“精神高原”。
问题二: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某幼儿园老师指着一名环卫工人的孩子教育其他小朋友说:“你们若不听话,将来也得像他父母一样去扫大街、掏厕所!”如今这个时代,有这样的想法是非常普遍的,如何又能重新唤回时传祥精神呢?对于这个问题,让学生以书面作业的形式,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见解。
4、文章在语言方面的特色
一,不太讲究修辞,依然有动人的力量,缘于它的真实性。
二,板书设计
三,时传祥精神
四,掏粪工、劳模正直敬业实在、服务大众
五,人大代表、工贼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六,正直、敬业、实在干不好,大家不方便
七,正侧面描写
八,呼唤人性回归
时传祥 - 记录片
时传祥 - 相关词条
潘作良;冯理达;武文斌;焦裕禄
时传祥 - 参考资料
1,共产党人的故事:http://news.sina.com.cn/c/280130.html
2,北京市总工会:http://www.bjzgh.gov.cn/template/10002/file.jsp?cid=474&aid=7318
3,山东-德州:http://www.vtchina.com/jingsmall.aspx?id=13537
4,百科辞典:http://baike.baidu.com/view/55770.htm?fr=ala0
5,寻找时传祥:http://www.61800.org/fanwen/Article/gl22/gl01/200705/164http://www.hudong.com/wiki/%E6%97%B6%E4%BC%A0%E7%A5%A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