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中国古代王爵)的个人简介
中国历史上共有78人称齐王,其中田氏12人,韩氏2人,刘氏16人,曹氏1人,孙氏2人,司马氏2人,段氏1人,拓跋(元)氏2人,封氏1人,王氏2人,萧氏5人,高氏2人,宇文氏1人,杨氏1人,张氏3人,薛氏1人,李氏7人,徐氏1人,石氏3人,安氏1人,赵氏2人,耶律氏1人,完颜氏1人,朱氏1人,蒙古族5人。第一位齐王为战国时期的齐威王,其于前334年称王。战国齐王
田氏齐国简介田齐始于田完。田完,本名妫完,又称陈完。其先虞舜之苗裔封于陈,遂以国为氏。陈厉公次子即妫完,避祸奔齐,齐桓公使为工正。妫完到了齐国,因为古时候陈跟田,音相近,遂以田为氏,故称田完,谥号敬仲,史称田敬仲。
传五世至田桓子,“事齐庄公,甚有宠”,田氏始大。田桓子的孙子田子乞,事齐景公。齐景公薨,齐国的卿国氏、高氏立晏孺子为君,结果田子连同鲍氏杀高昭子、逐国惠子,立阳生为齐君(齐悼公),弑晏孺子,“田乞为相,专齐政”。田子的儿子田成子常与与监止为齐简公左右相。于是田氏与阚氏相争,结果田常获胜,弑齐简公,立平公,益专齐政。
田常的曾孙田和,相齐宣公。“宣公卒,子康公贷立”,“贷立十四年,淫於酒妇人,不听政。太公(田和)乃迁康公於海上”,不久,通过魏武侯,田和顺利让周天子承认自己是诸侯,“田和立为齐侯,列於周室”,田氏代齐,成为大国,都临淄。
田氏立国时,已经进入战国中期。太公和之孙桓公午在国都临淄的稷下置学宫,“设大夫之号”,招聚天下贤士。到威王 、宣王时,稷下人才济济,成为东方学术文化的中心。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齐国遂强大。公元前353年,齐大败魏军于桂陵。公元前341年,齐又大败魏军于马陵。前334年,齐威王与魏惠王“会徐州相王”,正式称王。威王晚年,相邦邹忌与将军田忌争政。公元前322年,田忌攻临淄,求邹忌,不胜,逃亡楚国。齐宣王时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公元前314年,在孟轲劝说下,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众”伐燕,五旬克之,一度占领燕国。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战国晚期,齐仍保持着强盛的地位。公元前301年,齐联合韩、魏攻楚,大败之。公元前298-前296年,齐联合韩、魏连年攻秦,入函谷关,迫秦求和。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次年,苏秦、李兑合赵、齐、楚、魏、韩攻秦,罢于成皋。又次年,齐灭宋。公元前284年,燕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余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齐愍王逃入莒,被淖齿杀死。王孙贾与莒人杀淖齿,立愍王子法章为齐襄王。燕引兵东围即墨,城中推举田单为将。双方相持达五年。公元前279年,田单组织反攻,用“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抗衡。公元前221年,秦灭韩、魏、楚、燕、赵后,使将军王贲从燕地南攻齐国,俘虏齐王建,齐国灭亡。
历代齐王简表 次序谥号名在位时间年数备注1齐威王田因齐前356年―前320年37前356年,即齐侯位,前334年,称王2齐宣王田辟疆前319年―前301年193齐⊥田地前300年―前284年17前288年,称东帝,不久去,帝号4齐襄王田法章前283年―前265年195齐共王田建前264年―前221年44前221年,秦灭齐汉朝齐王
概述前201年,汉高祖刘邦立庶长子刘肥为齐王,封地七十座城,百姓凡是说齐语的都归属齐王。前193年,刘肥入京朝见惠帝。惠帝与齐王饮宴,二人行平等礼节如同家人兄弟的礼节一样。吕太后为此发怒,将要诛杀齐王。齐王害怕不能免祸,就用他的内史勋的计策,把城阳郡献出,做为鲁元公主的封地。吕太后很高兴,齐王才得以辞朝归国。前189年,刘肥去世,终年46岁,子刘襄继位。刘襄传四世至刘次昌。刘次昌在位时,因淫乱而国除。
前117年,汉武帝刘彻封11岁的次子刘闳为齐王。前110年,刘闳卒,无子,国除。
35年,汉光武帝刘秀改封刘t之子太原王刘章为齐王。37年,刘章被降为齐公。39年,汉光武帝追谥兄长刘t为齐武王。43年,复刘章为齐王。87年,齐王刘晃因罪被贬为芜湖侯,齐国国除。芜湖侯刘晃去世后,由他的儿子刘无忌袭爵为芜湖侯。90年,汉朝廷怜惜刘演这支宗室,又封芜湖侯刘无忌为齐王,恢复齐国。206年,曹操专权,打击削除刘氏宗室势力,将齐、北海、阜陵等8个藩王国废除,齐王刘承被废为庶民,齐国国除。
历代齐王简表 序谥号姓名在位时间年数备注1齐悼惠王刘肥前201年,前188年1汉高祖,之子2齐哀王刘襄前188年,前178年133齐文王刘则前178年,前164年144齐孝王刘将闾前164年,前153年115齐懿王刘寿前153年,前130年236齐厉王刘次昌前130年,前125年57齐怀王刘闳前117年,前110年8汉武帝,之子8齐哀王刘章25年,46年21汉光武帝之侄9齐炀王刘石46年,70年2410齐王刘晃71年,87年1611齐惠王刘无忌90年,142年5212齐顷王刘喜142年,147年513齐王刘承147年,206年61秦末齐王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十月,陈涉派周市在东方攻城略地,至狄地,齐国宗族田儋和从弟田荣、田横击杀当地县令。田儋自立为齐王,占领整个齐地。六月,秦将章邯于临济围攻魏王魏咎,田儋率兵救魏。章邯命士卒在夜间口衔枚,大破齐、楚军,于临济下杀田儋。田儋死后,齐人就立了齐王建之弟田假为齐王。田儋的弟弟田荣收拾残兵又打回齐国,赶走了田假,又立哥哥田儋的儿子田市为齐王。但是田荣他们得罪了项羽,秦国被灭之后,项羽报复他们,重立了一个立过战功的田都为齐王,改封田市为胶东王。田荣非常愤怒,带着自己的部队又赶走了田都。他的侄子田市胆小怕事,田荣一怒之下杀掉他,自立为齐王。项羽听说之后大怒,带兵讨伐,又杀掉了田荣。田荣的弟弟田横收拾残兵,继续和项羽对干,项羽战线太长,离开了齐国。于是田横又立田荣的儿子田广为齐王。
前204年,刘邦派郦食其游说齐国结盟,齐王田广答应,留下郦食其加以款待。此前韩信已奉刘邦命攻齐,在得知郦食其成功说服齐国以后,原本打算退军,但蒯通以刘邦并未发诏退军为由,说服韩信不要把功劳让给郦食其,韩信听从,攻击未作防备的齐国。田广得知消息后极为愤怒,烹杀郦食其。韩信击败齐军,田广引兵向东撤退,并向项羽求援。韩信在潍水以水计击败田广和楚将龙且的联军,龙且战死,韩信陆续平定齐地。田广死后,田横自立为齐王,迎击汉将灌婴,败于嬴(今山东莱芜西北),投奔彭越。刘邦打败项羽后登基称帝,建立西汉,封彭越为梁王。田横不肯称臣于汉,率徒众500余人逃亡海上,避居岛中(今青岛即墨市田横岛)。刘邦知田横兄弟治齐多年,齐地贤者多归附之,为除后患诏令赦田横罪而行招抚。田横被迫偕门客二人赴洛阳,田横趁谎称沐浴更衣之时于途中(偃师)自杀,两门客得知后也相继自杀。留居海岛的500余壮士闻田横死讯,亦全部自杀。刘邦感慨于田横能得士,遂以王者礼葬田横。
前203年,韩信以齐地未稳为由,自请为假齐王(假,有代理的意思),以便治理。当时刘邦正受困于楚军的包围下,不得不听从张良和陈平的劝谏,封韩信为齐王。项羽死后,刘邦迅速夺取韩信的兵权,并改齐王为楚王,移都下邳。
三国齐王
魏国齐王曹芳(232年-274年),字兰卿,是三国时魏朝第三代皇帝。曹芳是魏明帝的义子,但自小在宫中成长的曹芳,出生来历一概不详。《魏氏春秋》记载,曹芳应该是任城王曹楷之子。魏青龙三年,封为齐王,公元239年被立为太子,当年登基即帝位,年仅八岁。改年号景初,公元240年改年号为正始,即位后由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魏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件,罢废曹爽(之后灭三族),独掌军国大权,改年号为嘉平。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把持朝政,曹芳联合李丰、张缉、夏侯玄等意图罢除司马师,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三人被司马师搜出“衣带诏”,腰斩灭族。公元254年,曹芳被司马师废去帝号,贬为齐王,另立曹髦为帝。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权。晋国立国后封为邵陵县公,死后谥“厉公”。
吴国齐王孙奋
孙奋(?-270年),字子扬,孙权的第五子,生母为仲姬。
吴大帝太元二年(公元252年),孙奋被立为齐王,居于武昌。同年,吴大帝孙权逝世,太傅诸葛恪掌权,他不希望诸王居住在长江江边战略要地,于是要孙奋迁居到豫章。孙奋怒而不肯从命,又数次违反法令。诸葛恪上书劝谏孙奋,希望他有所节制,守法行事,尽忠东吴,以免日后与兄长鲁王孙霸一样遭到杀身之祸。(《诸葛恪劝孙奋书》)
孙奋收到诸葛恪的上书后大惧,于是移居到南昌。孙奋又沉迷于游猎,官员和属下都苦不堪言。后来诸葛恪被孙峻诛杀,孙奋去到芜湖,要到建业看朝中事变。傅相谢慈等劝谏孙奋,被孙奋杀害。孙奋因擅杀官吏而被废为庶人,流放到章安县。太平三年(公元258年),又被封为章安侯。
吴末帝建衡二年(公元270年),孙皓宠妃左夫人王氏逝世。孙皓十分悲伤,整天都在哭,多个月都没有出外露面,民间更有传闻说孙皓已死,于是有人讹称孙奋与上虞侯孙奉两人之中将会有一个要被立为皇帝。孙奋生母仲姬的陵墓在豫章,豫章太守张俊对孙奋会被拥立的传闻半信半疑,为仲姬的陵墓打扫。孙皓知道后,以车裂处决张俊,诛灭他的三族,并且诛杀孙奋及他五个儿子,封国废除。
孙练
孙练,吴末帝孙皓第三子,名待考。269年封东平王,272年改封齐王。
晋朝齐王
司马攸齐献王司马攸(248 ― 283),字大犹,河内温县人,司马昭之次子。生于魏正始九年,卒于晋武帝太康四年,年三十六岁。少而岐嶷。及长,清和平允,亲贤好施,爱典籍,能属文,尤善尺牍,为世所楷。司马师无子,以为嗣。仕魏至安昌侯,迁卫将军。武帝建国,对齐王咸宁二年,(公元二七六年)为司空。太康三年,(公元二八二 年)为大司马,都督青州军事。攸素为父昭所钟爱。武帝晚年,诸子并弱,而太子又不令,朝臣内外皆属意于攸为嗣,河南尹夏侯和对贾充说应该立齐王,晋武帝因此把夏侯和调任光禄勋,贾充被解除兵权。卫胙羁ゲ缓弦仓С至⑵胪酰拉游篮闶瞧胪跛究辙颍炊粤⒔莸郏虼吮谎羁ハ莺Γ怨偷凇F胪跽保谲髹玫炔焕私瓜葜省X咴狗⒓病3⑶仓凸D⒉苤尽⑶匦恪⑩状康冉允芮A颥L、成粲要为他报复。攸上表乞守陵园,不许。帝遣御医往治,皆言无疾。疾为笃,犹催上道。攸乃强入辞,举止日常,帝益疑之。辞出,信宿,欧血而卒。帝为之大恸。谥曰献。攸的处遇,几全与曹植相似。所不同者,曹植的诗文传世颇多;攸的文集二卷,(《隋书》、《唐书经籍志》)久已佚失。张彦远的《法书要录》:司马攸,字大猷,文帝第二子,武帝弟,封齐献王,官至侍中、大司马,今见正书带名凡四段,共三纸,书有“痛惜羊祜”之言。南齐王僧虔《论书》:晋齐王攸书,京洛以为楷法。
司马齐武闵王司马祝ǎ俊302年),司马攸子,袭封齐王。初拜散骑常侍、领左将军、翊军校尉。“八王之乱”中,永康元年(300)与赵王司马伦密结,废杀皇后贾南风,以功转游击将军。次年受排挤,出为平东将军、假节,镇许昌。及赵王司马伦篡位,又联络河间王司马J、成都王司马颖、常山王司马V等共讨赵王伦,迎惠帝复位,拜大司马。即掌大权,恣行非法,颇骄奢擅权,大造府第,坏公私庐舍数以百计,臣民失望。永宁二年(302)河间王司马J与长史李含密议,上表列齐王司马鬃镒矗镅月柿焓蛉寺恚氤啥纪跛韭碛薄⑿乱巴跛韭盱А⒎堆敉跛韭硖共会洛阳。八月,齐王孜ぞ米ㄕ⒛攴桨怂曛搴油跛韭眈樱晕犹ΑJ拢詈途跖蹋裆挛髁黉欧骄列掳玻窈幽闲掳玻ど惩跛韭V围攻洛阳。齐王浊捕魉韭V。长沙王V命宋洪等纵火烧千秋神武门,两军在城内激战三日,司马状蟀埽磺苷妒祝┦眨辰砸娜澹勒吡角в嗳恕S兰沃校车巯纶厥壮逶乖笏韭恚邮讨小⒓俳冢汾制胛溷赏酢
司马神
齐正王司马神,登基后11天暴死。
司马在然
齐末宗司马在然,登基后14天被废为焦公,13天后后被水淹死。
汉赵齐王
刘裕刘聪,汉赵的建立者刘渊之子,封齐王。
刘敞刘敞,汉赵皇帝刘曜之子,封齐王。
刘宋齐王
萧道成(427年~482年),字绍伯,南朝齐创立者。477年,道成杀后废帝刘昱,立刘准(宋顺帝),萧道成封齐王,兼总军国。479年,篡宋称帝,建立齐朝。
后赵齐王
石邃石邃(?―337年),后赵武帝石虎之子,封齐王。
石遵石遵,后赵武帝石虎之子,封齐王。
北魏齐王
拓跋嗣拓跋嗣(391年―423年),北魏第二位皇帝(409年―423年在位),鲜卑族人。他是道武帝拓跋的儿子,其生母是刘贵人在拓跋嗣被立为太子这前,按汉、魏旧例,被道武帝赐死,拓跋嗣知道后悲伤不已,被道武帝怒斥出宫。409年10月,道武帝为其子拓跋绍所杀,拓跋嗣在宫中卫士的拥戴下杀了拓跋绍,于同年即位,改年号“永兴”。423年,拓跋嗣进攻宋国得胜回来,因攻战劳顿成疾而终,享年32岁
拓跋嗣谥号为明元皇帝,庙号太宗。
拓跋嗣于天兴六年(403年)封齐王,加车骑大将军,位相国。
封辨北魏延兴元年(471年)聚党自号齐王,后被讨平。
王伯恭北魏太和十三年(489年)聚众崂山,自称齐王,被东莱镇将孔伯孙讨平。
萧宝夤萧宝夤(485年或486年-530年),字智亮,是齐明帝萧鸾的第六子,母亲为刘惠端,胞兄为齐东昏侯萧宝卷。萧宝夤逃到北魏后,景明四年封齐王。
东魏齐王
高洋(529年-559年),字子进,南北朝时期北齐的建立者。高澄被奴隶刺杀以后,高洋便牢牢地掌握了大权。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只好封他为丞相、齐王。高洋不甘当傀儡皇帝的大臣,就于550年就废掉了元善见,自立为帝,改元“天保”,建都邺,北齐建立。
北周齐王
元廓元廓(?―557),又名拓跋廓,即西魏恭帝,元宝炬之子,554年即位,557年禅位于北周孝闵帝宇文觉,西魏灭亡,不久被杀。大统十四年(548年),封为齐王。
宇文宪宇文宪(544年-578年),字毗贺突,北周太祖宇文泰第五子。生性通达,有度量。初封为涪城县公。宇文宪从小聪敏,性格豁达,一向善谋,富于算略,尤其擅长抚慰和统帅部属,善于用人,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属下对他心悦诚服,都乐意为他效力。 生母达步干妃,母亲有疾,宇文宪会感到“心惊”。宇文泰曾赐给他良马,宇文宪独取纯者。帝问之,对曰:“马色类既殊,或多骏逸。若从军征伐,牧圉易分。”武成初年,加封益州刺史,进封齐国公。武帝天和三年,封宪为大司马。建德二年,进爵为齐王。
建德五年(576年)十月,宇文宪奉命率军围攻北齐的晋州,密令永昌公宇文椿“伐柏为庵,示有处所”,克北齐王高纬于晋州(今山西太原)。次年,攻克邺城(今河北临漳),灭北齐。后以功高,常称病不出,不再追随周武帝出征,周宣帝继位,周宣帝宇文S深忌惮之,诬陷宇文宪谋反,将他诛杀,随后又杀了他的五个儿子和与他有私交的几位高级官员王兴、独孤熊、豆卢绍等。宇文宪去世的时候三十五岁。
隋朝齐王
杨585年-618年),是隋炀帝杨广和萧后的儿子,封齐王。
杨┏さ暮芩В有”晃牡垩罴嵯不丁?誓昙洌牡哿⑺フ峦酰厍ЩА3ご蠛螅罚移锫砩浼Ψ蛄说茫肥樗怠坝裙て锷洹薄3跷谑妨睿适倌昙浒菸镏葑芄苎鼗匆阅现罹隆
杨广当了皇帝后,封杨┪胪酰鲆厮那ЩА┰诖笠党跄耆卧ブ菽粒笞褐菽粒肿魏幽弦⒖峭尽4笠刀晏友钫讶ナ溃┮欢缺皇游倘未⒕娜让湃搜。墒捌慕卷В墙∪耍卸嗖环ā保蚴抡欣挫镜鄄宦:罄从肺さ略5姥镜勖罴资壳в嗳舜缶偎巡檠└冢曳⒘┮恍┎涣嫉男形┐撕蟆岸鞒枞账ァ薄
大业十四年江都政变,反贼宇文化及弑逆炀帝时,齐王杨┘捌淞礁鐾踝右灿龊Γ┯懈鲆鸥棺友钫溃宄┠暧胂艉筇拥蕉回省
唐朝齐王
张绣萧铣称帝时封为齐王。
王世恽王世恽(?―621年),隋末唐初起义军首领,唐初中原割据势力王世充之兄。武德二年,郑王王世充废除隋皇泰主杨侗,自立称帝,国号郑,年号开明。八月,王世充大封宗室、功臣,封兄王世恽为齐王、尚书令。
薛仁杲薛仁杲,薛举之子,封齐王。
李元吉李元吉(603年-626年),小字三胡,唐高祖第四子。他出生时,因为形貌丑陋,窦夫人不愿意抚养,命令家人将之抛弃。侍女陈善意偷偷将他抱回,秘密抚养,等李渊回家禀告了他,方才使得李元吉没有夭折在襁褓之中。
当高祖出兵伐西时,负责留守太原,后来管理十五郡的军事,被封为镇北将军、太原道行军元帅,封齐王。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玄武门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元吉与太子李建成途径临湖殿时,发现异常,急忙调头回走,此时伏兵杀出。李世民以箭射杀李建成,尉迟恭等追杀李元吉,两人皆惨遭杀害。五子都被处死,元吉妻子杨氏为李世民霸占。
唐太宗即位后,追封元吉为海陵郡王,谥“剌”,以礼改葬。贞观十六年,又追封巢王,以元吉妻子杨氏与世民所生之子曹王李明过继,嗣其后。
李v李v(?-643年),唐太宗第五子。武德八年,封宜阳王,是年改封楚王。后封为齐王,同时担任齐州都督。贞观十二年,李v进京养病,他的舅父弘智劝他募壮士以自卫。弘智推荐妻兄燕弘信辅助李v,招募死士。
李v好游猎,结交奸邪之人,昝君谟、梁猛彪以善骑射得幸于李v,太宗怪长史薛大鼎无方,改以权万纪为长史。李v不思悔改,权万纪多次犯颜劝谏,斥退昝君谟、梁猛彪等小人,引起李v的不满,李v又立即将之召回,狎昵逾甚,权万纪与李v关系闹得很僵。太宗又以校尉韦文振为齐王府典军。太宗命令刑部尚书刘德威前往齐州处理。刘德威经查明属实,要求齐王与权万纪返京说明。
643年,李v派燕弘亮等率20骑射杀权万纪,支解之,昝君谟等劝他起兵谋反,有人劝李v入豆子冈(在今山东惠民)为盗,李v犹豫不决。三月,唐太宗急召兵部尚书李勋与刘德威伐齐王。李v日夜与燕弘亮等五人对其妃宴乐。三月三十日被兵曹参军杜行敏擒住,押送至长安,被太宗赐死于内省,贬为庶人。同党一并被杀。他的被擒导致太子李承干谋反计划被发现。朝廷授杜行敏为巴州刺史,封南阳郡公,齐州平陵县(治今山东历城东平陵城)下诏改名为全节县。
李李(?-757年),唐肃宗李亨第三子,母为张宫人。天宝年间封为建宁王。
安史之乱爆发后,756年夏,叛军攻向长安,李的祖父唐玄宗率皇族逃往成都。途中,李见士民慌乱,便与宦官李辅国进谏其父太子李亨劝他收拾兵马,领导抵抗叛军。
李亨于是没有征得玄宗的同意就率兵北上,玄宗听说后只好默认。在北上途中,李率骁骑数百,每战在前,在郭子仪、李泌的辅助下,李亨在灵武称帝,即唐肃宗。
之后,李统军作战,多次击溃盘踞关中的叛军。李为人正直,多次向肃宗揭露李辅国、张良娣二人罪恶,李辅国、张良娣诬陷李欲谋害其兄广平王李m,肃宗听信谗言,赐李死。李m与李泌多次向肃宗表明李无罪,肃宗也颇感后悔。
762年,李豫(李m)即位为唐代宗,768年,追封李为齐王,不久又追谥为承天皇帝,与兴信公主(玄宗女,李姑母)第十四女张氏(张说孙女、张女)冥婚,谥曰恭顺皇后,备礼改葬于顺陵。
李纳李纳(?-792年),第二任淄青节度使,唐朝地方割据藩镇李正己之子。建中三年(782年)惬山会战之后,李纳自称齐王。兴元元年(784年),另一位叛乱割据者魏王田悦被堂弟田绪所杀后,李纳取消王号,归附唐朝。
早年为淄、青二州刺史,又为行军司马。779年,淄青(又称平卢)节度使李正己已经病死,李纳一直封锁消息,自领军政。田悦(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之子)叛乱失利后,向李纳和李惟岳(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之子)求援,李纳出兵一万、李惟岳出兵三千,与田悦残部合计二万余人屯驻于洹水(流经河南安阳市)。马燧等人率部进驻邺城(同相州、今河南安阳),与其隔岸对峙。八月,李纳为父发丧,同时上表请求承袭节度使职,被唐德宗拒绝。
建中二年(781年)李正己病死,李纳封锁消息,自领军政。八月始发丧,请袭父位,德宗不许。李纳派高彦昭守濮阳。十月,李纳攻打宋州(今河南商丘县),遣其将王温会同魏博将信都承庆共攻徐州(治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徐州刺史李淆率兵抵抗,朝廷命宣武节度刘洽(刘玄佐)与神策将曲环增援李洧,大败之,打通东南漕运,史称唐击李纳徐州之战。高彦昭投降刘洽后,李纳一怒之下,将彦昭的妻子全部杀害。李纳为刘洽所围困,乃登城见刘洽,请求自新。太宦宋凤朝说李纳穷蹙,不必再给机会。于是李纳突围,退回郓州(今东平东北),城中乏粮,烹食百姓以作军粮。朱滔再遣兵马使承庆等前去救援李纳,击败刘洽。刘洽退守濮阳。
建中三年(782年)底,朱滔自称冀王,魏博田悦称魏王,成德王武俊称赵王,李纳称齐王,四镇歃血为盟,以朱滔为盟主。朝廷命令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兼平卢淄青节度使,专讨李纳。李希烈乘机率所部三万人移居许州(治长社,今河南许昌市)。李希烈未讨伐李纳,反而暗中和李纳勾结,与河北三镇来往频繁,自称建兴王。兴元元年(784年),皇帝下诏,招抚李纳,恢复平卢节度使,授检校工部尚书,又同中书门下干章事,封陇西郡王。
建中三年(公元782年),黄河以北大致平定,只剩下田悦困守魏州孤城;而黄河以南的政府军则猛攻濮州(今山东鄄城县)的李纳。李纳势穷力蹙,基本上也是败局已定。 贞元八年(792年)李纳卒,其子李师古袭位。
李凑李凑(?-835年2月10日),唐穆宗第六子,年少时雅裕、有寻矩。太和九年正月(835年)李凑薨,追赠齐王。开成三年(838年)追赠李凑为怀懿太子。
五代齐王
徐温徐温(862年―927年11月20日),字敦美,海州a山(今江苏东海)人,南唐建立者徐知诰(李c)养父,本为唐末淮南节度使、吴王杨行密帐下右衙指挥使。
顺义七年(927年)徐温去世,被追封为齐王,谥忠武王,养子徐知诰继位。徐知诰建齐国后,追谥为武皇帝,庙号太祖,939年改齐为唐,史称南唐,改为义祖。
张全义张全义(852~926),后梁唐重臣。同纪二年由魏王改封齐王。
李Z南唐元宗李Z(916年-961年),字伯玉,原称徐景通,南唐建立后,复本姓李,改名Z。对后周称臣后,又为避后周信祖讳,而改名景。南唐烈祖李c的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君主。后唐建立后,被封齐王,后继位。
李景达李景达,南唐烈祖李c第四子,封齐王,谥昭孝,为宋皇后所生。
石重贵后晋出帝石重贵(914年-974年),又称少帝,942年-946年在位。天福二年(937年)九月,升为左金吾卫上将军。天福三年冬,为开封尹,封郑王,加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天福六年,改为广晋尹,徙封齐王。天福七年六月,石敬瑭去世,石重贵继位。天福七年(942年),后晋高祖石敬瑭死,重贵继位,沿用高祖天福年号,天福九年(944年)七月改元开运。石重贵不肯向契丹称臣,契丹攻后晋,开运三年十二月(947年1月)占开封,石重贵投降,后晋亡。
杨光远杨光远,后汉高祖即位追封为齐王。
高行周高行周(885-952年),字尚质,幽州人。五代时,后唐名将,著名的骑兵将领。后周太祖郭威登基后,封高行周为齐王。
安审琦安审琦(897-959),字国瑞,其先沙陀部人。后周大臣,死后追封齐王。
张宗]后周齐王。
刘弘弼刘弘弼,南汉高祖刘?第六子,封齐王。
北宋齐王
赵廷美赵廷美(?-984年)即赵光美、匡美(为避太祖太宗讳最后改为廷美),宋太祖赵匡胤四弟。
封为魏王。976年,宋太祖逝世后,流传着烛影斧声疑案,其弟宋太宗赵光义即位,由于有“先传光义,再传光美”的金匮盟书的传闻, 赵光美初被为齐王,任开封府尹兼中书令。
981年,如京使柴禹锡控告赵廷美骄恣,赵普又指使开封知府李符,诬告赵廷美“不悔过,怨望,乞徙远郡,以防他变”。982年,赵廷美贬谪任西京留守,暗中与兵部尚书卢多逊勾结。事败,罢去西京留守。984年,至房州(今湖北省房县),因忧悸成疾而卒。诏封为涪王,谥曰悼。999年闰三月,改葬梁县新丰乡(即今陵头乡)。
赵元佐赵元佐(965年―1027年),宋太宗赵光义与元德皇后李贤妃所生的长子。初名赵德崇,字惟吉。历封卫王、楚王。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驾崩,宋仁宗赵祯即位,封赵元佐为江陵牧,增加赵元佐的食邑。天圣五年(1027年)十二月,赵元佐驾薨,享年62岁,儿子赵允升继嗣,赠河中、凤翔牧,追封齐王,谥号恭宪。
辽国齐王
耶律罨撒葛辽太宗第二子,景宗封齐王,赠皇太叔,谥钦靖。
韩德让韩德让(941年-1011年),中国河北玉田人,辽朝权臣。
韩的祖父韩知古是被掳掠去辽国的汉人,后在辽国官至中书令。韩之父韩匡嗣是辽国的南京留守,卒于西南面招讨使任上,封秦王。
韩德让在辽景宗时任东京供奉官,后逐渐升迁至权知南京留守事,成为一方权臣。乾亨元年(979年),韩在南京幽都府抗击北宋入侵,因功授辽兴军节度使。后入朝为南院枢密使,赐名“德昌”,成为汉臣中权势最大者。
辽圣宗即位后,萧太后摄政,命韩德让负责宿卫。统和三年(985年),韩兼政事令,进入辽国决策核心,对稳定圣宗初年的政局起了重要作用。次年,韩率军击败北宋北伐的曹彬和米信部队,被封楚国公,旋即进封楚王。
统和十二年(994年),韩任为北府宰相兼领枢密使,不久又兼北院枢密使,拜大丞相,封齐王。此时韩总理北南两院枢密院,集辽、汉军政大权于一身。澶渊之盟后,韩徙封晋王,赐名耶律隆运,位在亲王之上。统和二十九年(1011年)随辽圣宗出征高丽,在军中去世,追赠尚书令,谥文忠。
韩德让身为汉人,却成为萧太后摄政时宠遇最厚、权势最大的人物。据说萧太后曾对其说“吾常许嫁子,愿谐旧好,则幼主当国,亦汝子也”(《皇朝事实类卷》),而辽圣宗也“至父事之”。又有野史记载萧绰派人秘密毒杀韩德让的妻子李氏;因此后世又传说萧太后和韩德让实已结为夫妻。
萧朴萧朴,辽大臣,死后追封齐王。
萧孝穆萧孝穆(981D1043) 辽朝大臣。契丹族,国舅部人,小字胡独堇。重熙十二年,改封齐王。
萧撒八萧撒八,萧孝穆子,清宁初薨,年三十九,追封齐王。
金国齐王
完颜吾里补,金睿宗完颜宗辅次子,封齐王。
元朝齐王
元朝时,“齐王”称号为哈撒尔家族的世袭爵位。
失烈门,窝阔台之孙,约1258年薨。八不沙,搠只哈撒尔后裔,大德十一年三月丁丑(1307年4月5日)封。玉龙帖木儿,搠只哈撒尔后裔,约于延v三年(1316年)由恩王改封。月鲁帖木儿,玉龙帖木儿之子,泰定三年七月己未(1326年8月25日)袭封,天历二年正月甲子(1329年2月5日)薨。
王保保,逃往上都的元惠宗封王保保为齐王。
明朝齐王
朱_齐恭王朱_(1364年-1428年),明太祖第七子。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齐王。洪武十五年(1382年)就藩青州府。建文元年(1399年)召至南京,废为庶人。永乐元年(1403年)复封。永乐四年(1406年)夺爵,安置庐州。宣德三年(1428年)暴卒。子孙俱为庶人,移南京,封除。
朱由楫朱由楫,明光宗朱常洛第三子。朱由楫八岁就夭折,崇祯年间追封为齐思王。
明朝明太祖齐国诸王 洪武十五年(1382年)就藩青州府称号国君姓名关系在位年数注记齐恭王朱_朱元璋,庶七子1370年,1399年,1403年,1406年洪武三年封,十五年就藩青州府,建文元年召至京,废为庶人,永乐元年复封,四年夺爵,安置庐州,宣德三年暴卒,子孙俱为庶人,移南京,封除,隆武二年四月追谥齐世子朱贤P朱_,一子永乐元年封世子,永乐四年为庶人,移南京,封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