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慎柔的个人简介
胡慎柔,(1572-1638年),明末僧人,医家。医学专著有《慎柔五书》,其中主要包括对痨病(肺结核等)的治疗和论述。
基本内容
明末僧人,医家。法名释住想。毗陵(今江苏常州)人。博通经史儒学,因患痨病,经查了吾治愈,遂随查氏习医十余年,颇有所获,后由查氏荐之于名医周慎斋继续深造,留心摘录周氏临证经验,归里行医,疗效较著,且好施舍,故而清贫。临终前将手札及生平著述授予石震,由石氏订正刊刻,名《慎柔五书》(1636年),其中主要包括对痨病(肺结核等)的治疗和论述。
著作
《慎柔五书》,为内科专著,由明代胡慎柔编撰,成书于明崇祯九年(1636)。分师训、医劳历例、虚损、痨瘵和医案5卷阐述。其中以论述虚劳类病症为主,兼及其他杂病证治。作者论治虚劳、杂病多宗李东垣脾胃学说,有论、有方、有医案,其中颇多作者的独到见解,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如:认为损病最终传至脾肾,劳病最终传至脾肺,二者不可混治等,对当今仍有较大的临床指导价值。
《慎柔五书》,本书开卷记载了作者跟随查了吾学医时得到的一些老师的训诫及医案。可以看出查了吾临证尤其讲求脉诊,其论证往往先述脉象、后述症状,或只凭脉象确定治法用药。查氏辩脉不仅是单纯的脉象,而且特别讲究两手六部之脉,论脉详细,在诸多明代医家中,是其特色;卷二介绍了治疗虚损的一些经验,其中包括虚损的脉至数、症状、辨证用方,治虚损与季节的关系、预后等相关的问题,并举有所治病例以为证,对虚劳病的论述,观点独到;末卷记载了作者治疗各类病症的经过,其医案按病分类,计有风、虐、痢、伤、脾胃、虚劳、头痛、胃脘痛、眼痛、齿痛及杂病等类,从各类病案中,可以看到作者临床治疗的整体学术思想。本书继承了前贤甘温益脾,补土培元的学术特色,对虚劳病的论述值得研究学习。本次整理采取最精良的版本,书前增加导读,书末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为中医内科医生所必备,也可供其他中医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