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霁的个人简介
2003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年进入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2005年随导师实验室转至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2008年获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2009年开始在麻省理工学院Picower学习与记忆研究所(ThePicowerInstituteforLearningandMemoryatMIT)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1月回国,任职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2014年4月加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任助理教授。
个人简介
2003年本科毕业于 华中科技大学,同年进入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2005年随导师实验室转至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2008年获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2009年开始在 麻省理工学院Picower学习与记忆研究所(The Picower Institute for Learning and Memory at MIT )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1月回国,任职 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
研究方向
解析大脑深部复杂神经环路
研究内容
研究两个相关的神经生物学问题:1.哺乳动物嗅觉信号在高级中枢的编码方式;2.情绪调节的神经环路的长时程观测。
代表论文
Hu J*, Zhong C*, Ding C, Chi Q, Walz A, Mombaerts P, Matsunami H, and Luo M(2007) Detection of near-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s of CO2 by an olfactory subsystem. Science 317:953-957. (*co-first author)
Sun L, Wan H, Hu J, Han J, Matsunami H, and Luo M (2009) Guanylyl cyclase-D in the olfactory CO2 neurons is activated by bicarbonate. PNAS 106:2041-2046.
Luo M, Sun L, and Hu J (2009) Neural detection of gases―carbon dioxide, oxygen―in vertebrates and invertebrates. Curr Opinion Neurobiol 19:354-361.
Gao L, Hu J, Zhong C and Luo M (2010) Integration of CO2 and odorant signals in the mouse olfactory bulb. Neuroscience 170:881-892.
Gong R*, Ding C*, Hu J*, Lu Y, Liu F, Mann E, Xu F, Cohen MB and Luo M* (2011) Role for the membrane receptor guanylyl cyclase-C in attention deficiency and hyperactive behavior. Science 333:1642-1646. (*co-firs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