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运刚

时间:2024-06-26 02:22:41编辑:小简

何运刚的个人简介

何运刚,是四川省梁平县的一名少先队员,他从小热爱英雄,崇拜英雄。1978年,为保卫集体财产,年仅13岁的他同偷盗集体财产的罪犯殊死搏斗,不幸英勇牺牲。为表彰何运刚的英雄事迹,经中共四川省委批准,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教育局决定授予何运刚以“少年英雄”的称号。 教育部、共青团十大筹委会还联合发出通报,号召全国青少年向少年英雄何运刚烈士学习,联合通报指出,何运刚烈士是在实现新时期总任务的伟大革命斗争中涌现出的又一个刘文学式的少年英雄。广大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和青少年学生,要把英雄何运刚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人物简介

何运刚(1965―1978),四川省梁平县(今重庆市梁平县)人。 他从小热爱英雄,崇拜英雄。刚上学就用压岁钱买了写刘文学事迹的书《火红的少年》,表示向刘文学学习。何运刚是个懂事的孩子,为了减轻爸爸的负担,他一边上学,一边给队里放牛。

1978年1月15日夜晚,北风夹着雨雪,天气格外寒冷,他听到有人喊:“何运刚,有人偷牛草了!”何运刚让小伙伴们去村里送信,自己先去追贼。他发现盗贼后,一边大声喊抓贼,一边与坏蛋展开了搏斗。13岁的何运刚被打倒在地,当他苏醒过来时又去追赶坏家伙。这个坏蛋伸出罪恶的双手,狠狠地把何运刚掐死了;何运刚为保卫集体利益英勇牺牲,年仅13岁。

1978年7月18日,教育部、共青团十大筹委会发出了《关于学习少年英雄何运刚的联合通报》指出:“何运刚是在实现新时期总任务的伟大革命斗争中,涌现出的又一个刘文学式的少年英雄。”号召广大的团员、少先队员、青少年把少年英雄何运刚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人物事迹

何运刚,1964年出生于重庆市梁山镇农村。他的父亲出身贫苦,对新中国怀有强烈的热爱之情。当他刚刚背起书包上小学时,父亲就不止一次地抚摸着他的头,教育他说:“孩子,穷人在旧社会吃尽了人间苦,是共产党领导我们翻了身,当家做了主人。你可要听党的话,听老师的话,好好读书,不能忘本呀!”何运刚每次总是默默点点头。这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激起了对党的无比热爱和奋发向上的学习动力。

清晨,何运刚牵牛出门,忘不了在口袋里揣着课本。他把牛拴在一边,便和同学们一起做操、跑步;回家就骑在牛背上看书。下午放学回家,在宽敞的田野里放牛,他用四根绳子把牛鼻绳儿接得长长的,牛在远处悠闲地吃草,他坐在地上专心地看书、做作业。他喜欢数学,能够独立完成作业,从不照抄别人先他做完的作业。

进入梁平中学时,何运刚的入学测验成绩不大好,他没有灰心,把小学数学课程全部复习了一遍,每天还坚持预习新课。当他功课没弄懂、作业没做好,同学们催他去玩时,他总是认真地说:“读书莫畏难嘛,我要攻关!”成绩来自勤奋,第一学期中期考试结果,除了语文进步较慢,其余各科成绩都有显著提高。后来,他的数学成绩达到89分,英语92分。

和许多小朋友一样,何运刚最爱看描写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的电影、书籍。刘胡兰、黄继光、江姐、刘文学……他崇敬这一个个金光灿灿的名字,热爱这些为人民而死、虽死犹生的英雄,更努力用实际行动学习英雄。看完电影《雷锋》的第二天早晨,在上学的路上,何运刚看到工人叔叔拉着满满一车面粉,便约了3个同学去帮忙推车子。路过学校门口,一个同学说:“走,到学校去了。”何运刚说:“上课还早,再推一段嘛。”在他的带动下,大家帮工人叔叔一直推到粮店。

何运刚家附近,有好几个孤寡老奶奶,78岁的刘奶奶无儿无女,军属郭奶奶家里也只有她一个人。何运刚时常去帮她们担水,劈柴,买东西。

上劳动课,何运刚自己的任务完成了,总要去帮助别人做。学军时,他冲上了山头,又转回来帮后面的同学背背包。送肥路上,若有河沟挡道,他总是把小同学一个个背过河。玩耍时,一个比他大的同学把脚划破了,他拚尽全身力气背其上医院。晚上看电影回来,他知道有同学眼睛近视,便细心地招呼:这里有水,这里有沟。一个同学蒸饭的米洒了,他把自己的米分出来。一个同学拿到看电影的站票不高兴,他把自己的坐票换给他……何运刚在同学心目中就是这样的人。

何运刚常常对同学们讲:“我要学黄继光,敢拿胸膛去堵敌人的枪眼!”“我要学刘文学,情愿死也要跟阶级敌人斗!”

1978年1月15日晚,北风呼啸,雪花纷飞。流窜犯陈永祥从垫江县东印劳改农场潜逃,当晚窜至群益大队的瓦窑边,偷生产队的喂牛稻草,准备在窑洞里过夜,被看守瓦窑的吕明寿、吕明喜及四娃3个小朋友发觉,便到喂牛户何运刚家报信。何运刚立马赶来抓流窜犯。不料陈犯已逃跑。于是,他们分头追赶。何运刚追上陈犯,紧紧抱住他的腿,高喊:“来人啊,捉到强盗了!”陈犯用手捂何运刚的嘴说:“你再喊,我就整死你。”于是两人开始搏斗起来。陈犯残忍地将何运刚活活卡死。

不久,杀害何运刚的凶手陈永祥在重庆逮捕归案,依法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1978年5月,四川省革命委员会追认何运刚为革命烈士,共青团四川省委和省教育局授予他“少年英雄”称号。教育部、共青团十大筹委会向全国发出了学习少年英雄何运刚的通报。1983年8月4日,民政部给他家发了烈士证明书。梁平县人民政府为他立了碑。1987年梁平中学在校园正中建造了一座名为“少年英雄何运刚”的塑像。1995年8月,中共梁平县委、县政府批准:梁平中学何运刚塑像和陈列室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国榜样

1978年7月18日,教育部和共青团十大筹委会联合发出通报,号召广大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和青少年学生,向英勇对敌,临危不惧,为革命献出自己生命的少年英雄何运刚烈士学习。

通报说, 何运刚生前是四川省梁平县梁平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一九七八年一月十五日晚,劳改罪犯陈永祥潜逃到梁平县城关镇群益四队,偷盗生产队喂牛的谷草,准备在空瓦窑内潜藏过夜,被几个小孩子发现。他们一面盘查坏人,一面派人到喂牛户何运刚家报信。何运刚立即赶往现场。罪犯陈永祥害怕暴露身份,仓惶逃跑。十三岁的何运刚不顾当时正雨雪交加,天黑路滑,立即只身跟踪追捕。他先在一块红花 草地里追上罪犯,同罪犯进行搏斗。罪犯陈永祥挣脱逃跑,但又被何运刚在二十米外的另一块红花草地里抓住。何运刚在这里同罪犯扭作一团,在地上翻来滚去,事后人们发现在十五平方米的红花草地上留下了搏斗的痕迹。罪犯又一次逃跑,何运刚在七十米外的一块油菜田里,第三次抓住凶犯,进行了最后的殊死搏斗。何运刚终因力不胜敌,为保护集体财产、维护社会治安、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个杀人犯没有能逃出人民的法网,最后在广大群众的搜捕下就擒。

为表彰何运刚的英雄事迹,经中共四川省委批准,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教育局决定授予何运刚以“少年英雄”的称号。

教育部、共青团十大筹委会的联合通报指出,何运刚烈士是在实现新时期总任务的伟大革命斗争中涌现出的又一个刘文学式的少年英雄。广大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和青少年学生,要把英雄何运刚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全国各地中小学目前正开展各种活动,热烈响应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局团委和十所中小学提出的《关于在中小学学生中树立革命风尚的倡议》。通报要求各地在这一活动中,要结合学习和宣传少年英雄何运刚的模范事迹,进一步推动树立革命风尚的热潮深入发展。 通报最后说,各地在响应《倡议》,学习和宣传少年英雄何运刚的活动中,要深入揭批“四人帮”用剥削阶级腐朽反动的思想毒害青少年一代的滔天罪行。要和学雷锋运动结合起来,及时总结和表彰本地区青少年学生中的英雄、模范和先进事迹,大造学英雄、赶先进的革命声势;要大力在青少年中提倡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助人为乐,艰苦奋斗,英勇对敌的革命风尚,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忠于社会主义祖国,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代新人。

广泛影响

何运刚被授予“勇斗歹徒、保卫集体利益的少年英雄”称号之后,教育部和共青团十大筹委会又联合发出通报号召全国各地中小学生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英勇事迹,于是全国各地掀起了学英雄、做英雄的热潮,各中小学结合学习和宣传少年英雄何运刚的模范事迹,将树立革命风尚热潮推向深入发展。

上一篇:郭巍(北航教授)

下一篇:韩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