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世卿

时间:2024-06-25 17:34:23编辑:小简

侯世卿的个人简介

侯世卿(1535――1604年),字国辅,号贞轩,生于明嘉靖十四年,为武强县历史上的“高官”之一,历任山西大同府推官、开封知府、户部郎中、山西兵备、湖广按察使、云南布政使,以正直、廉洁的“政声”闻名于世,人称“侯布政”。

生平

生于明嘉靖十四年六月二十九日,为武强县周窝乡郭院村侯姓高祖广第6代孙。

世卿自幼刻苦嗜学,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明隆庆丁卯(1567年)中举人,翌年中进士,授山西大同府推官(主管勘问刑狱),精明强干,政声显赫。戊辰(1569年)母故,回家守孝三年。庚午(1571年)补缺河南开封府。辛未(1572年)父故,又回家守孝三年。开封有在京为官者,十分了解世卿,请于吏部悬缺以待。世卿守孝期满又到开封任职。他有才干,办事敏捷稳健。听审断案心存忠直,详查案情细节,以大量证据立辩,前后平反冤狱百余案,他曾直接调阅审核一些州县钱粮,贪侵者治罪,无辜者得清白。大奸臣严嵩伏法,朝廷上下争权夺势,互相倾轧,而揣影附声者各有所主,以为靠山。宰相(高洪)用其亲信,凡要害之职不给不贪脏送礼的清官去做。万历丙子年(1576年),世卿以主政之官迁任户部主事,后晋升户部员外郎、郎中(郎中为司官最高职位,主事官职最低)。在户部,曾奉命督饷通州,征缴白银57000多两,不贪1锱(4锱等于一两)。奉命到淮安稽核运河漕运,使凌某不得不将4种税上缴国库。世卿马不停蹄为国操劳,打击蠹虫,自己却不贪1锱,蓟地商民曾为他立生祠于以颂扬。

淮安榷税复命之后,吏部尚书重其才,想破格迁升他,知他清高,淡漠升迁,示意他聊事周旋,世卿摇头拒绝。于是在户部任满后只是按当时的官场常规被循序任命为山西兵备。

成就

山西欠收,民临饥饿,世卿召集粮贩子骡马数百匹,经请示用泽路(长治)官银10万两,给粮贩子到丰收的河南中州贩粮,山西百姓得以不饿死。他还在属城建立慈幼局,收养被遗弃的孩子,派人教他们读书认字,官吏办公之地成了孤儿慈的慈善课堂。

其时,大盗杨南桥在阳城、沁水两县横行。世卿密授方略,剪除首恶,胁从皆散。考察地方官吏驻汾阳,去陈规陋习,处罚惩治奸滑官吏十余人,被处理之人皆闭口不敢抵赖。有叫宋廷兰的,流窜于阳、沁一带为盗,几任官吏拿他没办法,世卿亲自给捕快制定方略,很快便平息了盗贼。介休百姓常为用水打官司,世卿叫县令核实每户田亩,按田亩确定浇地时间,刻于石上,对诡刻者没收土地,使诉讼乃息。以后阳沁、介休两地皆为其立祠。由山西兵备迁升湖广按察使,之后,湖广之地,人性剽悍,健诉讼。世卿以公正严明而没人敢碰他。

后由湖广按察使迁升云南右布政使(明代设两京十三省,布政使为省最高行政长官,清代则为总督,巡抚的属管,管一省的财赋、民政等)。世卿因患痰症,赴云南途中南方天气潮湿,病情加重,上表辞官乞归,从湖北清江返回故里。

回乡后,不谈时政,不履公庭。耕田教子,门无杂宾。有人推荐他复出为官,一概不予过问,而一些宗教乡党,要好友人,常找他饮酒吟诗。凡涉及地方上相关利益之事,则身先士卒。滹沱河决口,冲塌护城堤,他出计用石头堵挡。他亲自躬督把守之堤坚固不浸,保县城不被水淹。凡遇灾年每每赈灾百余石(1石等于300斤),世卿回乡后开学馆,学子质疑,不吝赐教。御史大夫贾如式欲重修庙学,问计于世卿,世卿建议捐资,二人带头各捐10金以助,庙学得以修饰一新。

世卿卒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腊月十五,年69岁。

文采

世卿在回乡期间,曾为武强作《关王庙赞》、《重修城隍庙碑记》、《邑侯刘公生祠记》等文,文皆有自己的卓见。

上一篇:何嘉荪

下一篇:基特(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