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明星的个人简介
耿明星,又名“悟源”,字“灵潮”,号“鹏鹤散人”,别署“三宝斋人”。出生于京东平谷,毕业于欧阳中石开办的首都师范大学首届书法本科班。1985年加入北京书协,1994年加入中国书协,受聘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书法普及教育先驱者,书界学生遍布天下。
原北京市平谷区第一届书协主席,文联创始人之一,现任中华书画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化艺术协会副会长、北京慈善协会艺术院副院长等。获”二十世纪中日书画名匠“”中国书画百杰”“中华艺术大师”“共和国60年功勋文艺家”“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中国国学大师”等称号。作品被政界、宗教界、金融界、东南亚地区等热衷传统文化的人士所收藏。2006年后归隐于山寺,潜心对传统文化进行整理和研习,2014年天文作品正式出山。
艺术风格
其一是“隶取汉代为法”:以汉碑作基本架构,溶篆、简、帛、行等多种汉代字法和笔法于一体,强调线条的内涵和线性的多样,力求端稳不失灵动,丰富不失协调;
其二是“篆以先秦为本”:以秦以前“古文奇字”为基本架构,取甲骨、金文线质的内涵,兼溶小篆字法及笔意,强调字形写法的多样,力求华美不失高古,朴拙不失清秀;
其三是“法借云篆为用”:以道家“赤书玉字天文”为基本字法,溶金文、小篆笔意于线内,赋书法作品予传统玄学文化的内涵,追求作品的特殊功能,力求通俗不失玄奥,涵养不失神圣。
创作宗旨
以人为本,根据需要确定个性化创作。在追求作品的装饰性、文学性、艺术性的同时,籍用书法载体,将儒、释、道等传统文化的内涵寓于作品中,以张显作品的针对性,拓展和强化作品的功能性。
耿明星书法简介
一? 书体独创隶书:以汉碑作基本架构,兼溶篆、简、帛、行等多种笔法于一体;
篆书:取“春秋古文”为字法,形成自成体系的春秋古文篆书;
天书:将道家符天文做书体,赋书法予玄学的内涵和特殊功能。
二? 风格独具隶书:集碑刻之端稳、古篆之厚朴、简帛之凝练、行草之流畅;
篆书:参取大小篆线质,写法多样,高古朴拙不失清秀;
天书:深秘古远,形式独到,法师检校,简约不失玄奥。
三? 针对性强以文布施 选书儒释道经典或修身精要,怡情益性,有利身心;
因场布势 较好的装饰性,可增文气、调身心、布环境。
因需定制 因人、事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私人定制。
四? 功能性广?卧室、书房、客厅所需定制;
亭、榭、门、店的悬匾布对;
茶坊、琴舍、会所、别墅的布置;
庵堂、庙宇、精舍的装点布势。
主要活动
1、组织华瑞杯“庆祝神州五号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全国著名书画家邀请展”。
职务:组委会副秘书长。地点:军事博物馆
2、参与组织了“首都百名书画家慰问航天英雄书画捐赠活动”。
职务:组委会副主任。地点:北京航天城指挥中心
3、参与并组织了“首都书画家慰问小汤山抗非典英雄书画捐赠活动”。
职务:组委会副主任。征平谷13人,平谷书协获组织奖。地点:小汤山
4、参与并组织了“第28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中国书画艺术展”。
职务:组委会副秘书长。征平谷五人。地点:苏州市世遗大会展览中心。
5、主笔策划并组织了《和谐的中国--华威杯全国著名书画家艺术大展》,
职务:组委会副主任。征平谷4人参加,个人获“特别贡献奖”。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6、策划组织了“和谐的苏州--奥康杯全国著名书画家作品邀请展”。
职务:组委会秘书长。征平谷3人参加。地点:苏州展览中心
7、为配合第二届海峡两岸企业发展与合作论坛,
策划并组织“和谐的中国―民族亲、两岸情著名书画家作品展”。
职务: 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征平谷5人参加。地点:西安
8、参与组织北京团市委“爱让我们微笑―救治家庭困难先心病儿”大型捐献义卖公益活动。职务:中华书画协会常务副主席
9、 配合区庆祝平谷建制2200周年,特邀著名书画家30人为平谷题词作画。
10、筹备并组织了“首都统一战线系统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主题书画展”。
职务:组委会秘书长。征集平谷6人参加。地点:首都图书馆。
11、入选中宣部、北京市委、北京书协举办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书法展
12、入选文化部、统战部等单位主办的“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六十周年书画展”获银奖。
13、代表北京计生系统参加国家人口计生协举办的“u2018关注男性健康u2019全国书画艺术大展”获银奖。
14、参与组织中华书画协会书画家为汶川地震灾区捐献书画作品活动。
职务:常务副主席
入编典籍及称号
2001年8月:获“二十世纪中日书画名匠“勋章,入编《二十世纪中日书画名集》
2002年9月:获“中国艺术500强”称号,入编《中国书法美术500强作品集》
2002年10月:入编《中国书画名家论坛》(P29)
2002年11月:入编《当代书画艺术家精英大典》(P35)
2002年12月:入编《中国古今书法美术名家选集》(P225)
2003年11月:入编《中国专家人名辞典-12》(P601)
2003年12月:获“中华国宝奖铜奖”,入编《中华国宝书画艺术大典》(P13)
2004年3月 :入编《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珍品选》(珍藏版P55)
2006年8月 :入编文化部文化信息协会编辑《艺术中国》大型典籍
2006年9月 :入编文化部文化管理协会《中华颂》大型典籍获“中华艺术大师”称号
2007年9月―2008年3月:入编文化艺术城《中国书法百杰》大型典籍,获“中国书法百杰”称号。
2008年3月 :入编北京奥运会赠送礼品的大型典籍《和谐文化-感动世界。艺术名家精品集》16名家之一。
2008年7月 :特邀入编《中国历代书画名家精品集》。
2008年8月 :特邀参加“中国书画艺术代表人物成就展”
2008年10月 : 特邀参加“中国书画领军人物艺术精品展”
2009年元旦 : 作为嘉宾特邀出席由文化部中国文化信息协会和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组织的“中华颂―2009中国文化艺术突出贡献人物新年座谈会”。
2009年3月 : 由外交部文化艺术协会授予“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
2009年10月 : 被中国民族文艺家协会授予“共和国60年功勋文艺家”。
2009年10月 : 由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中国名人文化交流协会等联合评为“共和国60年突出贡献人物”。
2009年10月 : 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华英模文化促进会、时代杂志社等单位评选为“海内外杰出爱国人士”,并授予“时代先锋”勋章。
2010年1月1日 : 由中国美术协会评选,入选“新中国人民美术家”
2010年3月 : 被中国国学学会授予“国学名流”称号,并特聘为国学研究员。
2010年6月 : 被中国国学学会授予“中国国学大师”称号。
2010年4月 : 被中国民族文艺家协会授予“民族文艺形象大使”。
2010年6月 : 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中国现代史学会组织的“第五届中华脊梁―共和国行业杰出人物国庆庆典” ,做为行业代表的特邀嘉宾。
2010年7月 : 中国国学学会与华夏文明书画院聘请担任《名家风范―中国当代艺术名家名作经典图目》编委会顾问。
2010年9月 : 被中国艺术学会评选为“2010感动中国艺术人物”。
2010年10月 :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中国名人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城市文化研究中心、时代英模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的“2010中国最具影响力年度新闻人物新年座谈会”,做为特邀嘉宾。
2010年11月 : 当选由中国民族文艺文艺家协会、中国当代文艺杂志社等组织的“榜样中国、2010年度中国文艺金榜”人物。
2010年11 月28日 : 增补为“中国文化艺术协会副会长”。
2010年11月 : 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中华民族团结友好协会、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协会举办“2010年度最具影响力风云人物”颁奖典礼特邀嘉宾。
天文书法简介
天文是篆写或刻在道教法器文书上,与天地诸神交流,或直接书成符咒用于祭祀或镇宅驱邪的专用文字,也称符文字,在道教各种法会仪式、炼养修持中用处广泛。它造型奇异,生动流畅,带着仙风玄韵,显示出道教威严、神秘、超凡脱俗的精神特征。
天文的主体是指道家“龙书云篆”。
龙书,是指势如腾龙体多盘曲;云篆,是指其形体如云气盘纡,变幻无穷。
道教认为,这种天文符字是由三天自然之气结成,显现在空中,变化莫测。由天真仰写,秘传下界。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六十四种文字,其中即有云篆神符,亦有俗文世书。所谓“分破二道”,符与俗文从此分途发展。前者仍用于道门修真通灵,后者则用于世人交际往来。在道教的文献中,甚至还将符天文看成是最原始的文字,把云篆、龙书、古体、大篆、小篆和隶书统称为“六书”。
天文书法就是“取道家符文字音意为用,借形为体的一种书法创作形式”,这种创作既脱离了宗教的专用性,也保留了天文的神圣,又不是一般意义的纯汉字的书法艺术,这种全新的观念是由书法家耿明星先生首先提出并进行创作尝试的,在书法界和道教界均为首屈一指。
天文书法的创作不只是简单地对符文字的摹写,而是要“按当代文学意义的需要,选取道家符文字为主体书写对象,用儒释道传统文化对其诠释,再以书法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达到扩展书法承载内涵、强化作品针对性和功能性的目的”。
耿明星与天文书法
问:什么是天文书法?天文书法的概念是怎么提出来的?(1)
天文书法是取道家符文字内容为用,借符字法为体的一种书法创作形式,这种创作既脱离了宗教的专用性,又保留了些神秘,也不是一般意义的纯汉字的书法艺术,
天文书法的创作动机是“按文学意义的需要,选取道家符文字为重点书写对象,用儒释道传统文化对其诠释,再以书法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达到扩展书法承载内涵、强化作品针对性和功能性的目的”。
天文书法这种全新的观念由书法家耿明星先生首先提出并进行创作,在书法界和道教界均为首屈一指。
大家知道,佛文化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两大根文化――道文化和佛文化。而道文化又是在巫文化的基础上丰富发展起来,符天文也就是这样产生、发展的。因此,把道家符文字用书法艺术形式来表现,完全是一种追根溯源的行为,耿先生自号“悟源”,就是此意。
问:请您先简单介绍一下耿先生艺术历程 (2)
耿先生自幼对文字偏爱,青少年时期就以能写各种漂亮的美术字而得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杨再春先生影响下开始步入书法门径,同时首先在师范学校开设书法课,1985年即加入北京书协,1994年又加入中国书协。1997年进修毕业于欧阳先生创办的书法本科。曾自编过师范学校书法教材,和王友谊先生合作为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编写教材《篆书》卷等。多年的努力,能把握各时期书体之精要,对秦汉篆隶体系致力犹专,形成了在书界独树一帜的耿氏隶书。同时,在书法与文学的关系、学书与做人的联系,习字与修身、艺术与实用兼顾以及文字发展史、书法发展史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并有独到的理解与看法。
本世纪初,耿先生作为本地文联主管书、画、影三个协会的秘书长,改县为区的第一任书协主席,组织了多次县、市级书法活动。任中华书画协会副秘书长、副主席、常务副主席后,又参与策划组织了多次全国大型的书画展览和各类慈善公益活动。如和谐的中国、翰墨大地、预祝神六上天、航天中心慰问、捐赠先心病儿、非典时慰问白衣战士等。
此外,在本地园林、宗教场所随处可见耿先生题写匾联,如教工修养院古建厅院、湖心厅,重修道教圣地丫髻山碑记,轩辕庙门匾、大堂抱柱及重修碑记,药王庙庙匾、门额及所有抱柱,兴隆观居士林各抱柱及环境布置等。此外,九华山五百罗汉堂、广州法雨寺、山西吕祖宫等多处宗教场所也都存留了耿先生的题记。体现了先生对儒释道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问:耿先生研究创造天文书法的动因是什么?(3)
常听耿先生讲,在征集作品和笔会中发现,有的书画家只是完成自我艺术创作过程,而不考虑与主题是否相符、内容是否与人相合,更没有考虑作品一旦登堂入室,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和作用。而人们单纯地出于对书画的热爱和对书画家的尊重甚至崇拜,不管写的是什么都视为墨宝,爱不释手,还要高悬于堂。于是就有了一家子属鸡属兔,偏挂了幅老鹰;一家子属羊属狗,却挂一幅大老虎;一幅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被制作成书法工艺品,却被多少人当作企业挂牌、宾馆开业、大堂迎宾甚至是职位升迁的礼品送给了当事人。殊不知这首词的核心思想却正是多少英雄豪杰都象远去了江水一去不复返,你有再大的能耐也不能留住时光和青春。只能望着逝去的江水和江中残月借酒消愁。
对此,耿先生曾专文论述书法与文化的关系――《谈书法的文化性》,不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还在创作交流中身体力行,明确地重点去追求作品的针对性和文学内涵。很多人都反映,耿先生的书法作品,取意广博、风格别具,最主要的还是针对性强,对人对事都是量身定制。这种认真做人、认真对人、认真做事、认真从艺的态度,在一个充满浮夸、浮躁之风的环境里显得多么难能可贵。
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耿先生自有他一说:一个负责任的文化人,不能只靠追求表面的所谓艺术效果,或为廉价地博得不明真相群众的盲目崇拜而自得,却反过来再以天价回售给崇拜追随者以乱视听。要以文会友、以文为仁、以文度人、以文济世,充实和引导人们的精神生活,为创造美好精神生活环境尽心,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力。精神污染才是最大的污染,同样,精神的藉慰才是最大的慰藉,精神的帮助才是真正的帮助。一句话,文化工作者不但要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要,还要负起引导和传递正能量的社会责任。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强烈的意识,在各种场合为他人题写相应的佳作越来越多,耿先生逐渐发现,每当拿起笔准备为人书写时,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甚至在书写过程中也会有些隐隐约约的信息萌动。这样因人因事即兴创作,写起来内容的贴切常令陌生人吃惊,也得到了业内同行的赞许。同时也引发了如何进一步强化这种能力的原动力。
耿先生喜欢追根溯源,其独特之处就是,看出问题一定要解决问题,可以不惜任何代价,一往无前,舍生取义。于是想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道教的符和法师书符的功能。
问:是这样,好象是必然如此。这么大的事,得用多少时间呀!(4)
是的,直到现在仍在继续。因为真正意义的创作还未开始,现在只是作一个初步的尝试。当年,耿先生遍翻各种版本的道藏典籍,被其中各种符文天书散发出的能量所震撼,又从心底里被美丽的造型和丰富的线条律动所吸引。于是,一头扎进山里,或潜心在自己书院搜集整理,或流连于佛舍道观,边对天文进行整理,边和宗教居士同研共修,以身证悟。一晃就是七八年。
问:七八年?代价是否太大了?(5)
耿先生抛家舍业,基本断绝了社会交往,更中断了除少数公益性活动以外的任何艺术交流,甚至手机也关掉,连亲近的朋友也难得一见,慢慢的在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化……。有幸的是时间没有白过,结识了道家、佛家、武术、气功、中医等各方面的养生修炼专家,积累了大量的道家养生、修炼的资料;对生命现象有了重新认识,进一步改变了人生观和生命观,让身体重回二十年前的年青状态。这岂能用时间可以衡量?
由于有了充足的时间和较清静的环境,耿先生将各类天文全部以手卷形式抄录下来;择其已明确释文注音的,逐个做成单体文件,按照拼音语序归类编排,形成了《天文小字典》待用;又站在文化传承的角度,重新寻找先秦文字的传承轨迹,对学术界和艺术界容易忽视的春秋古文进行挖掘整理,再次更新了自身篆书的取材和表现效果,同样把这批古文按拼音语序归类编排,形成自用的《春秋古文小字典》。此两项基础的文字整理,是一项工程,而且很难想象靠一个人来完成,这个代价不值得吗?
问:现在讲究出书,耿先生是否有意把自己成果拿出来出版呢?(6)
不行!原因是,耿先生所做的一些事情,都是当前学术界不太重视的领域,耿先生曾开玩笑地说,现在已经够乱了,别再跟着添乱。如果哪位文字学家有兴趣,可以找我商量,共同探讨。
问:耿先生在黄金年华做出这样的付出,连书都不出,是不是更亏了?(7)
耿先生在人生和艺术的黄金时段,能毅然避开喧嚣光彩的世路,孤身单影去探索心中瞄定的目标,其胆识确有过人之处。从世人和家人的期盼以及个人名利的角度,未尝不是一个来不及弥补的具大损失。但若从先生自身追求的目标和结果看,我们完全可以有理由相信,不但不亏,而非常值得,这不是随便一个艺术家都能做到的。因为最终的结果,是为形成“耿氏书法三绝”准备了充分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问:哪三绝?(8)
就是耿先生三种独具特色的书体。
到目前为止,耿先生的艺术风格的走向已十分清楚:
隶法:以汉碑作基本架构,兼溶篆、简、帛、行等多种笔法于一体;耿先生独特的隶书风格在研修天文之前即已在书画界得到公认。
篆法:取“春秋古文”为字法,形成自成体系的春秋古文篆书;立意厚古又不薄今,取法独辟蹊径,和而不同。
天文:借用道家符天文之形意,赋予书法作品以玄学的内涵,强化作品的功能性。这种具体地把书法形式与道家文化相结合的尝试,尚属首例。
问: 天文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是一种什么关系?(9)
这牵扯到文字起源说。
汉许慎说文解字序有:“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又说“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著於竹帛谓之书”。
“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也”。
这些大概可以作为凡世文字起源及发展的史说。
但道家符派对中国文字的起源发展却另有解释。中国文明的曙光肇始于黄帝的时代,直承黄帝、老子之学的道教。尤其是在仓颉造字之前的部分,不仅追溯到三皇五帝,而且直达“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时代。
道教认为,符文字为元始命天真皇人所书,又名八威龙文,包括龙书云篆和八会之文。
篆者,撰集,云书,谓之云篆。此即三元八会之文,八龙云篆之章。所谓“八会”,即三元、八会,三元即三气(玉虚之气、紫虚之气、清虚之气;五德指天地阴(少阴、太阴)阳(少阳、太阳)之合。三五和合,是为八会。说明天书即三元八会之文,来源于天地间之三气与阴阳和合。
《诸天内音经》说:“忽有天书,字方一丈,自然见空,其上文彩焕烂,八角垂芒,精光乱眼,不可得看。天真皇人曰:斯文尊妙,不譬於常,是故开大有之始,而闭天光明,以宝其道而尊其文,其字宛奥,非凡书之体,盖贵其妙象而隐其至真也。”
认为这种符字是由三天自然之气结成,天真仰写,方传下界,故谓之天书或神符,又称云篆或龙文。唐李峤“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中的“龙文”就是借此以喻 。所谓云篆,是指其形体如云气盘纡,变幻无穷,以这种形体撰写的符书即为云篆,也就是天文。
符文字在道经中有多种称法。据《偃曝谈余》记载有二十三种:即本文、云篆、八体六书文、符字、八显文、玉字诀、皇文帝书、天书、凤文、玉牒金书、石字、题素、玉字、玉录、玉篇、文生柬、玉札、丹书墨录、玉策、福连之书、琅虬文、白银之编、赤书、火炼真文、金壶墨汁字、琼札、紫字、自然之字、四会成字、琅简蕊书、石碛。
这些名称或与天真神灵有关,或与来源特征相联,统归为云篆、龙书,即天文。
在道教的文献中,将符篆看成是最原始的文字,还和后来的大篆、小篆、隶书建立了直接或者间接的继承关系。因此,最早是把云篆、龙书、仓颉造古体、史籀作大篆、秦李斯小篆和程邈隶书统称为“六书”的。至于象形、指示、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是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而非造字法则。
问:天文和我们使用的文字又是怎么分开的呢?(10)
南朝著名文学家、医药家、炼丹家、人称“山中宰相”的陶弘景,认为天书为文化之源,其后又有真圣,演为六十四种文书。其中即有云篆神符,亦有俗文世书,所谓“分破二道”,即指符与俗文从此分途发展。前者仍用于道门修真通灵,后者则用于世人交际往来。
问:现在道教典籍里的符文字与原始的天文一样吗?为什么?(11)
不一样。 典是后人整理记录的重要东西,籍是要编辑整理由人写刻再印出书来的。天文,虽非凡书之体,但在传承过程中也逐渐演变成了玄圣高道模仿天空云气变幻形状或古篆籀体而造作的符,与符文起源之说的原始天文早已是大相径庭。且不言符书在道教法事应用当中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功能效果差异,光从字形来说,历代道经形成和在传承中的符文书写,都是由道士―人来完成,书写者自身修养道行的深浅、所处汉字发展的年代、书写技能的把握、甚至书写环境、书写材料、印制方式、保存环境、何人接触等各种因素,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传承范本的信息质量,施法者再依据此进行再次书写,必然是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不同了。
问:您认为,把天文作为文字体例应用到书法创作能行得通吗?(12)
耿先生说,是可以的。首先,面对天文,我们无疑当生敬畏之意。尤其是对有些属于高真大神先祖的名讳、特殊功能的组合图案等,在道教法事中都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功能,当十分慎重,不可轻用。其次,对大多数符文来说,不但与世文字类似的楷、行、草、隶、篆诸体,而且,对不同时期形成的符文,都明显带有这个时期世间文字的特点和痕迹。说明,这些文字,虽然在宗教文化中都有特殊的功用,但从文字字形的基本属性来说,又都是由现实的人来书写的。第三,从字形结构和用笔线条来看,书写水平不一,多数都是由非专业甚至是文化和书写水平都不高的普通道士来完成的。因此,对非宗教人士、又非专业文字工作者的艺术家来说,将这些非常用文字做为艺术元素来吸收,或者纯粹看成是一类字体甚至如一碑一帖来看待,在不违背其宗教戒律的前提下,进行书法艺术创作,当不是问题。
问:符天文用于书法上,还会有那么明显的作用吗?(13)
需要指出的,通览的《道藏》及藏外道书,洋洋上万道符,其功用都是惩恶除魔,护善为良,绝无一道用于害人祸国、伤天害理。民间所传有些邪符怪术决不是真正道教人士所为,这是因为道教的宗旨所决定的。
耿先生书写天文,除有明确的道家经典出处,又经多家多派僧道高师助力佐证,与原符天文本意相应相通。虽不能再直接按道家符咒使用,但其信息的性质并没有变,比起一般汉字来,效果还是不一样的。耿先生以慈悲济物的心怀来为社会服务,既不违道家宗旨,也符合社会要求和需要。真实地反映了先生“在传统文化中寻源,在艺术的土地上扎根,在经典研习中参悟,在服务社会中现身”的人生宗旨。
这正是我们大家所共同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