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传会的个人简介
黄传会,1949出生,浙江苍南人。中共党员。197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1969年应征入伍,历任海军某岸炮营战士、排长,海军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副主任、主任,大校军衔,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2011年7月改为文职干部,并晋升为专业技术三级。
人物资料
黄传会长年笔耕不辍,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希望工程纪实》、《中国山村教师》、《中国贫困警示录》、《发现青年》、《我的课桌在哪里――农民工子女教育调查》、《龙旗――清末北洋海军纪实》、《逆海――中华民国海军纪实》、《雄风――中国人民海军纪实》、《为了那渴望的目光――希望工程20年纪实》、《中国婚姻调查》、《铁军将才――抗日名将朱程》、《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等;小说集《婚约》、《本岛无故事》;电影《天涯并不遥远》等。黄传会的报告文学作品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曾多次在全国、全军获奖。其作品曾获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1994年《当代》文学奖、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作品《三个太阳》被收录进七年级下册语文书中。
他说自己的目光始终关注着普通士兵和老百姓,有人称他是“最有良心的作家”。他的精神和关爱百姓的行动时值得我们去发扬的.
成立基金会
自1989年3月8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成立,并在此后启动希望工程以来,我国社会参与面最广、影响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一项公益事业,今年走进了第20个年头。截至去年底,希望工程已募集资金逾40亿元人民币,资助贫困学生330万名,援建希望小学1.5万所,培训乡村小学教师4000余名。
希望工程记录的绝对不是这些简单的数字――而是关于命运,关于教育与文化,关于爱心与道德,关于理想与创新,关于未来与希望的故事。
20年时光
20年不算漫长,但化作几千个日夜,如若一直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自己的笔去跟踪这一伟大的工程,行万里路而不知疲倦,历经艰难险阻而其志不回,又有几人可以做到?
希望工程的创始人徐永光说:“我一直认为,希望工程能够产生这么广泛的影响,与传播的成功是分不开的,与黄传会的名字是分不开的。”
希望工程开始实施的那一年,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主任、作家黄传会便走进了太行山区采访,从此与希望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最初创作的三部与希望工程有关的长篇报告文学《托起明天的太阳――希望工程纪实》、《中国山村教师》、《中国贫困警示录》,到后来的《我的课桌在哪里――农民工子女调查》,再到最近出版的《为了那渴望的目光――希望工程20年记事》,黄传会为希望工程作了全程式的跟踪与全景式的记录。可以说,他的心几乎一天都没有离开过那些贫困的乡村;他的眼,几乎每一刻都在注视着那些渴望的目光;他的笔,几乎无时不在倾诉着关于命运、未来与希望的故事。
黄传会:报告文学是“走”出来的
从事报告文学创作的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作家黄传会一直在路上。
在他看来,报告文学是从“实际”中“走”出来的,是从“生活”中“走”出来的,也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
于是,他的文学创作始终与土地贴得很近。
从事报告文学创作以来,黄传会就坚持一个原则,先“走”后“写”,先进行扎实的采访,再作艰苦的创作。走着走着,黄传会上瘾了,作品也一部接一部。
20年前,他深入到我国十几个省(区)的六七十个国家级贫困县,采访了数以百计的失学儿童和山村教师,创作出了《托起明天的太阳希望工程纪实》和《中国山村教师》。
七八年前,他深入到几个大城市的农民工群体中,掌握了大量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创作出了《我的课桌在哪里农民工子女教育调查》。
2010年,当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变化,乃至中国整个社会结构变化的重大问题时,他又走进了这支由80后、90后农村青年组成的队伍中,体味他们的酸甜苦辣,创作出了《中国新生代农民工》。
从2011年开始,他又走进另一个群体1951年,刚刚在战火中诞生的人民海军,派遣275人组成潜艇学习队,前往旅顺口,向前苏联太平洋(601099,股吧)舰队驻旅顺潜艇支队学习,经过3年的潜心苦学,筚路蓝缕,终于组建了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黄传会发现,这些健在的“老潜艇”,都已进入耄耋之年,他们的每一道皱纹,都深藏着人民海军的一段创业史。他把自己的感受融入笔端,作品即将面世。
“作家必须走出书斋,去直面现实生活。如果作家不去关心群众的生活,不去体察人民的愿望,不去把握群众的需求,不去为民众代言,还要你作家干什么?同时,这也意味着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民众心理,作家特别是报告文学作家,不应该逃避现实,不应该回避矛盾,不应该装聋作哑,社会责任感是最基本的担当。”黄传会常常为自己是一名报告文学作家而自豪,因为他始终认为,生活对于报告文学作家的馈赠是最丰厚的。
通过不断地“走”,黄传会对“作家”这个称号有了全新的认识。20年前,他到广西一个叫汤那囤的小山村,调查失学儿童的情况。刚巧是开学的第一天,五年级有五个女生由于家庭贫困而没有来报到。他找到了这五个女孩子。黄传会至今记得,在寒风中,她们都穿得非常单薄,用纯净的目光望着他。黄传会问她们最想要的是什么,她们的回答是“想读书”。后来,他在《托起明天的太阳》中以一章的内容写了这五个孩子。
10年后,黄传会重返汤那囤,问起五个女孩的情况,答复是由于得到希望工程的资助,她们上了大专或中专,都有了工作。他来到其中一个女孩的家里,惊讶地发现在昏暗的屋子的木板墙上,用粉笔歪歪斜斜写着的两个词“希望工程”、“海军作家”还依稀可见。
“当时我的心不由得一震,我想,这也许是这位女孩得到希望工程资助后的感言和对一位作家的思念。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把"海军作家"四个字,看成是所有的采访对象对我的激励和鞭策。”黄传会动情地说。
黄传会:用良心去追问
15年前,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秘书长徐永光告诉黄传会,在我国农村的贫困地区,每年有一百万儿童由于家庭贫困而失学。当时黄传会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吧?”为了验证他的“不可能”,黄传会第一次走进了太行山,在这个离北京仅一百多公里的地区,有太多的儿童因为交不起每学期一二十元的学杂费而被阻隔在校园外。面对他们一双双饥渴的目光,黄传会的身心受到强烈的震撼。接下来,他对六省十三个贫困县进行了一次三个月的采访,越是深入,他的心情变得越加沉重。他用一种激愤之情,完成了长篇报告文学《“希望工程”纪实》的创作。
15年后,徐永光再一次告诉他,现在的城市,有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子女面临上学的困难,他的第一反应依然是“不可能吧?”然而,当他走进那些低矮的棚区,走进城乡结合部打工子弟学校那一间间昏暗的教室,走进农民工子女的心灵深处时,他再次感到震惊了!这次,他又深入到农民工和打工子弟学校之中,讲述了这个数以千万人计“边缘群体”的生存状态,完成了《我的课桌在哪里》。
其间,他还完成了《中国山村教师》、《中国贫困警示录》、《首例农民告县长案始末》等多部作品。被誉为“反贫困作家”的黄传会,多年来始终关注当代社会问题和普通民众生活,他对“希望工程”的多年追踪和“反贫困”题材系列报告文学作品,体现了强烈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然而他的采访却遇到了重重的拒绝。他曾多次跟教育部门联系,对方以“问题严峻,不便发表意见”为由推委他的采访。黄传会在电话里说:“即使作为普通公民,我也应该有知情权。为什么连这个权利也没有?”
有时候很多努力是徒劳的,但这些也未能阻挡他前行的步伐。多年来,黄传会执着而坚定地在寻找一个群体,一个弱势的群体。十几年前,他刚开始关注农民工的时候,没有想到有一天还会面对他们的孩子。“不知从什么时候,农贸市场卖菜大嫂的身边,出现了孩子。一个孩子在车上睡着,两个在土里玩着,三个五个在街边闹着……”在今天的中国,这样的孩子DD他们被称为流动人口子女,竟达到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十分之一的中国人在流动,谁能无视它带来的种种现象?
为了创作《贫困三部曲》,黄传会走遍了全国20多个省的近80个贫困县,很多贫困县不通车,鞋子都走破了好几双,在贫困的山村,没什么可吃的,他就吃水煮土豆。写《我的课桌在哪里》时,他跟着农民工一起在寒风中卖菜,在风口里卖毛鸡蛋。所有这些艰辛,是想象不出来的,黄传会说,只有和农民工交上朋友,他们才愿意和你说心里话。
报告文学是黄传会创作领域的重点题材,作为海军创作室主任,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过去他写过很多海军题材的作品,曾经有一段时间跑了海军驻扎的很多岛屿而被称为“小岛作家”,明年建军80周年,他又将推出描写百年海军的《中国海军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