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厚元

时间:2024-06-23 12:25:37编辑:小简

姬厚元的个人简介

姬厚元,男,河南商丘人,本科学历。在大学期间,将中医的整体思想与生物学知识相结合,提出了以自然诱导―生物自组织为机制的演化论,主要观点系统性遗传、协调性遗传、规律性变异、主体性变异等。

主要观点

自然诱导生物自组织

自然诱导即自然环境的诱发、导致,说明了自然环境在生物演化过程中的直接作用,生物自组织是生物本身的一种自我组织、自我构建,显示了生物自身在其演化中的作用,与自然环境的诱导作用紧密相连。会飞的昆虫由于某种原因定居到海岛上之后,新的环境会诱导它们自身的结构重新组织,形成残翅或无翅的类型。大风、恶劣的气候、潮湿的环境、新的食物、光照的变化都可能会导致昆虫翅膀的生长发育发生障碍,这种影响持续存在,最终使昆虫的翅膀趋于退化消失。非洲马德拉岛上的甲虫翅膀发育不全或退化消失,应该就是这样形成的。靠基因突变完成甲虫翅膀的退化消失,恐怕所有的甲虫早就掉到海里灭绝了,还没有突变形成一个翅膀残缺的甲虫呢。

协调性遗传

有些变异性状可以遗传,有些变异性状不可以遗传,生物的变异性状能否稳定遗传关键在于该变异性状是否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某一物种迁移到某一寒冷的环境中后,它会形成相应的抗寒特征,抗寒特征就可以遗传给下一代,物种的抗寒特征与环境的寒冷是相协调、相统一的。生物的变异性状是否具有遗传性不在于是否发生在DNA分子水平。非DNA分子水平的生物变异只要与环境相协调,也是会遗传给下一代的。即使生物的变异性状发生在DNA分子水平,相应的性状若与环境不协调也无法遗传下去,如常见的基因沉默。

物种的性状是否具有遗传性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某一变异性状在这一段时期内具有遗传性,在另外一段时期内会由于环境的变化而不具有遗传性,没有绝对稳定的遗传,变异时刻都可能发生。类人猿在进化成人类之前,生有长长的尾巴、厚厚的体毛、巨大的牙齿,这些性状都与其当时所处的环境相协调,故而能够代代相传,具有遗传性。后来生存环境发生变化,这些性状与新的生存环境不协调,就会在新环境的诱导下发生变异,这些本来具有遗传性的性状就不再具有遗传性了。

上一篇:际迅

下一篇:郭振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