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群娥的个人简介
郭群娥(1886―1966),绰号郭猴儿,山西平顺县川底村人。
基本内容
郭群娥(1886―1966),绰号郭猴儿,山西平顺县川底村人。其父郭怀玉是乡里秀才,初办私塾,后事绘画,家境宽裕,40岁生郭群娥,视若掌上明珠。郭群娥刚满6岁就进私塾读书,因受父辈影响酷爱书画。13岁以后从事彩画庙宇、祠堂,兼学泥塑。三年后,他的绘画、泥塑技艺闻名遐迩,誉满乡里。17岁,郭群娥应聘到平顺县棠梨村承揽全神庙大型彩绘工艺,自此声名鹊起。壮年时期的郭群娥,成为绘画、泥塑、剪纸、裱糊的多面手,曾到冀、豫之涉县、林县等地以艺谋生。民国6年(1917)平顺县关帝庙落成,郭群娥应邀绘做彩画,并塑关公泥塑一尊,塑像威武英俊,栩栩如生,备受赞扬。
抗日战争期间,郭群娥常与八路军接触,他的艺术触角也拓展到一个新的领域。民国35年(1946),太行群英会在长治召开,他被邀请到会,塑造杀敌英雄、劳动英雄等模范人物形象。他所塑的各组群像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为民主自由而斗争的英雄气概。他塑造的骑马八路军形象,塑像高达5米,战马昂头嘶鸣,奋蹄奔驰,战士身着斗篷,左手挽着马嚼,右手握钢枪,双目炯炯有神,注视前方。塑像比例协调,栩栩如生,受到与会者和上党古城人民的赞许,为太行群英会增添了光彩。1956年他出席了山西省民间艺术大会,郭群娥大显身手,再次成功地塑造了民族英雄岳飞的形象,赢得省城各界人士的赞许。是年,人民作家赵树理来到平顺县川底村体验生活,与郭群娥成为密友。在赵树理的帮助下,郭群娥的思想大大进步,拿起画笔,用艺术来展现和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翻身解放的伟大事业。
郭群娥的大半生是在丹青和泥塑中度过的,擅长壁画和泥塑。年80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