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书翰(作曲家)的个人简介
胡书翰,博士,作曲家,音乐理论研究者,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师。
人物经历
2005年7月毕业于广州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获学士学位;
2008年7月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8年9月起执教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2019年7月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专业,获博士学位。
研究情况
研究方向及专业特长: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课程情况
主讲课程及教学优势: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学术成果
理论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基于OpenMusic的频谱作曲技法研究》在上海市2008年第二期作曲与音乐设计优势学科论文集中发表。
学术论文《解密频谱――频谱作曲中的音响观念》发表于2010年第3 期上海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
学术论文《频谱作曲的配器技术与手段》发表于2015年第3期上海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
博士论文《当代音色音响音乐中的织体形态及其结构意义》2019年5月通过上海音乐学院答辩;
学术论文《跃然于画布之上的斑斓声景――析桑德斯〈蓝与灰〉的动势与结构》于2019年11月17日在《从声音到作曲?跨越中西的创作与分析路径――2019上海音乐学院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布。
作品演出:
室内乐《Le trou de neige II》,在2016年9月27日首演于上海当代音乐周国际学生作品大师班音乐会,演出地点:上海音乐学院北楼学术报告厅,演奏:The Isreal Contemporary Players,指挥:Zsolt Nagy;
大型管弦乐作品《灯盏,以及夜晚的一些切片》,在2016年11月29日首演于“丝路华云 华夏四季”交响作品音乐会,演出地点: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演奏:上海爱乐乐团,指挥:张亮(项目资助: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项目);
大型管弦乐作品《流水》,在2018年11月5日首演于“丝路华云 华夏四季III”音乐跨媒体创作与人才培养项目成果交响作品音乐会,演出地点: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演奏:上海爱乐乐团,指挥:张亮(项目资助: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项目、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扶持项目);
室内乐《Happy, Lively, Vengeful Teeth》,在2019年8月24日首演于奥地利音乐与舞蹈大学举办的ISA音乐节“Just Play?!”当代音乐午后音乐会,演出地点:奥地利莱歇瑙城堡,指挥:Jean-Bernard Matter, 演奏:比利时Ensemble Fractales;
为四件双喇叭铜管乐器而作的室内乐《While the Fishes Playing the Sonata, The Deeper the Water Is, The Longer the Song Is》(版本I)在2020年7月30日首演于德国科隆Ensemble Musikfabrik音乐厅,演奏:德国Ensemble Musikfabrik;
为四件双喇叭铜管乐器而作的室内乐《While the Fishes Playing the Sonata, The Deeper the Water Is, The Longer the Song Is》(版本II)在2020年12月1日首演于斯洛文尼亚Koper双年展当代音乐节,因疫情原因演出地点改为德国科隆Ensemble Musikfabrik音乐厅,演奏:德国Ensemble Musikfabrik。
创作获奖
钢琴组曲《阮籍三哭》发表于《音乐创作》2002年第4期,并在同年9月获星海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作曲比赛器乐组三等奖;
作品《啸――为一位中音长笛演奏家而作》获2008年罗马尼亚国际青年音乐大赛作曲比赛A组Ex aeqvo大奖
作品《澹――为琵琶、大阮和古筝而作》在2008年12月第十六届美国“长风奖”国际中国民族器乐作曲比赛中荣获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