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庭的个人简介
黄玉庭(1912-1991),原名黄应庭,江西省万年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0军83团副排长、中央苏区第1分区第2大队队长,坚持了南方叁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2支队4团营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6纵16旅46团团长、第三野战军第24军71师师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空军预科总队总队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15师师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1年3月20日因病在济南逝世,终年79岁。
大事年表
1929年 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 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任红10军83团副排长、连政治指导员、连长、副营长,福建军区第一军分区第2大队队长,第6大队大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
1934年 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留闽西地区坚持了三年游击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第2支队4团营长,江南指挥部第4团团长。参加了黄桥战役。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6师16旅代理旅长。
1943年 入中共华东局党校学习。
1944年 6月任苏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新四军第6师16旅47团团长。参加了天目山战斗。解放战争初期,任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16旅46团团长。1946
年1月任16旅参谋长。
1948年 5月任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16师副师长。
1949年 8月任第24军71师师长。参加了苏中、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空军预科总队总队长。
1951年 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空中防御作战,任志愿军空军第15师师长。
1952年 回国后,先后任第二航空预科总队总队长,山东德州军分区、惠民军分区、淄博军分区司令员。
1962年 8月任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
1963年 于高等军事学院毕业。
1991年 逝世。
荣誉
1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2 获二级八一勋章。
3 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4 二级解放勋章。
5 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逸闻趣事
“老党员怎能搞特殊?”
黄玉庭从一名放牛娃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但他身居高位,有功不傲,始终保持艰苦奋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他廉洁奉公,公私分明,丝毫不把职权当特权,留下许多动人事迹,堪称典范。
1960年,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部队和地方一样,后勤保障相应紧张,粮油定量指标压缩,肉食减少。驻地党委、政府为照顾部队首长的身体,在节日的食品供应中适当增加,品种也优先。一次,当警卫员小王把节日的食品提回家时,黄玉庭看到丰盛的食品,第一句就问:“部队的干部战士都是一样吗?”
小王如实回答:“给首长多配了一些。”
“那怎么能行?当前我们国家经济困难,从党中央毛主席到全国的老百姓都在勒紧裤带度难关。我们是受党教育培养多年的老党员,怎么能搞特殊?”黄玉庭硬是叫小王把照顾的物资退回后勤部。
黄玉庭带头发扬老红军的光荣传统,带头严于律己的佳话,在部队广为流传。
“私事不能麻油混卵油”?
1970年黄玉庭下连队视察,顺道到山东蓬莱,看望正在部队服役的女儿。返回后,秘书报销了全部旅差费,连同黄玉庭看望女儿的那一趟在内。当秘书把报销的差费交给黄玉庭时,他特意问道:“怎么有这么多?”秘书即一笔一笔细算给他听。当听到到蓬莱的一趟旅差费也给报销了时。他连连摇头说:“这一趟不能报,这一趟不能报。这是我私人去看女儿,不能麻油混卵油。”在黄玉庭将军的一再坚持下,秘书只好把多余的钱退了回去,同志们无不感动地说:“黄司令真是桥归桥,路归路,公私分明啊!”?
“今后不要找上级麻烦”
黄玉庭将军的岳父一家有三位烈士。岳父本人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新四军的采购员,不幸被日寇杀害;大妻舅是八路军的一位连长,抗日战争中牺牲;小妻舅抗美援朝时任志愿军营长,牺牲在朝鲜战场。岳母曾是新四军的一名护士,后因生小孩,无人照顾,便辞去工作,在家料理家务。岳母没有经济来源,只好依靠黄玉庭将军供养。那时是实行包干制,黄玉庭将军也没有什么钱,但他节衣缩食,赡养老人。
全国解放后,将包干制改为薪金制,除供养外,每月还给她零钱花。岳母感到依靠女婿供养,自己无经济来源,有诸多不便。于是便瞒着黄玉庭,向朱德总司令写了一份要求给予经济补助的信。朱老总接信后,便在信上批示:“这位女同志,不仅为部队作过贡献,且是烈士家属,每月应给20元钱。”没过多久,这件事被黄玉庭知道了,便劝岳母说:“今后不要找上级麻烦,我能养得起你。钱给少了,我以后多给点就是了。”
一滴水可以映衬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可以窥见一个人的道德情操。黄玉庭将军正是以工作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塑造了一位高尚共产党人的形象。
全市优秀共产党员黄玉庭同志先进事迹
黄玉庭钟山县清塘镇民政办主任,1965年6月出生,1990年1月入党,中专文化。
黄玉庭同志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怀一颗赤诚之心,团结带领民政干部,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忠实地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平凡的民政工作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为人民的新乐章。2010年,清塘镇的民政工作得到了国家民政部和自治区民政厅的充分肯定和认可,清塘镇民政办荣获了国家民政部授予的"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敬老院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模范敬老院"称号;清塘镇民政办、敬老院分别获得"全区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荣誉称号。自担任民政办主任以来,该同志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本着民政人办民政事,带领民政干部,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忠实地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推动民政工作的开展。积极开展救灾救济工作,做到灾害救援机制完善,人员落实,经费到位。坚持镇、村两级负责的原则,出现灾情做到及时、准确上报。仅2010年,经黄玉庭之手发放出去的大米就达199000公斤解决了农村春荒、夏荒7680户12600人/次的生活困难。同时,他组织民政办人员对民政救助对象房屋进行全面排查,按照民主评议张榜公示,公开、公平、公正等程序。几年来,为镇民政救助对象建房135户,解决了他们的住房困难。在做五保户工作时,黄玉庭同志组织民政办干部对凡符合五保条件的特困户进行调查了解,在调查的同时核实对以保的五保户资金是否落实,物资是否收到,对未入五保的困难户全部登记造册上报,做到应保尽保。清塘镇共有五保户359户。敬老院集中供养的有五保老人共52位,6个五保村共供养五保老人60人。敬老院有完善的规章制度,确定了专人管理院内事务,院内清洁卫生,老人们吃、穿、住都有保证,他每个星期都会组织民政办干部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同时他扎实开展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落实城镇低保27户58人,农村低保户549户1602人,解决了68户医疗救助困难户,解决五保、低保、优抚、伤残等2130人的新农村合作医疗。清塘镇有重点优抚对象235人,其中:复员军人62人、烈属1人、病属1人、参战退役人员158人,带病回乡的退伍军人5人,革命伤残军人8人。2011年,黄玉庭同志对全镇重点优抚对象进行全面清理,逐家逐户调查了解情况,到有关部门查找档案,完善资料,做好重点优抚对象医疗救助工作,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的"三难"问题。为六寨村委的老复员军人刘记有、罗家源解决了住房问题;为大同村委陈玉坚解决了治病医疗费问题;为新竹村委复员军人陆存高,黄桥村委的韦树华办理了低保手续等。在黄玉庭同志的努力下,全镇老复员军人定补面100%,今年无重点优抚对象上访;农村义务兵优待面达100%。黄玉庭同志为做好物资发放工作,对全镇的五保、低保、灾民困难的重点优抚对象的物资进行妥善安排,对全镇17个村委进行排查,按照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登记造册等程序发放,严禁优亲厚友。近三年来发放棉被1600床,毛巾被2050床,衣物3010套,油1074桶、米和其他物资一批,确保了民政对象有衣穿、有被盖、不挨冻、没有发生非正常现象。他在敬老院工作中,勇于创新,肯于实干,以人为本,以院为家,精心管理和护理好各位老人,兢兢业业,无怨无悔,为五保老人奉献自己的热心和爱心,为敬老院营造了和谐环境,让他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好,实现了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宗旨,用真情去温暖老人的心灵,以勤奋努力将敬老院的工作料理得井井有条。如今的清塘镇敬老院设施齐全,环境优美,院里院外干净整洁,老人们和睦相处,彼此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真正在敬老院扎下了根,敬老院已经名副其实的成为老人们安度晚年的幸福家园。今年4月,黄玉庭带领民政办干部深入全镇17个村委为村级配备了民政专干(享受村副主任待遇,月工资500元)物色人选,确保工作到边到角,做到全覆盖、不留盲点,他仍在为他忠爱的民政事业而不懈努力。
黄玉庭同志1998年12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全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2001年7月被贺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统战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9年6月被中共钟山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