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焰的个人简介
戈焰,原名郭丽君,1923年生。1937年读初中二年级开始写诗《抗战·抗战》。1938年10月参加共产党。同年12月,在延安中共中央组织部训练班学习。1939年参加西北战地服务团从事文学创作,编辑《诗建设》。1942年冬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1943年―1949年,任晋察冀通讯社、新华社察哈尔分社、冀热察导报社记者、编辑、编辑科副科长(团级)。1949年―1967年,在安徽日报、安徽人民出版社、安徽省文联、省妇联任编委、副总编、秘书长兼《安徽文艺》、《江淮文学》主编。1964年―1965年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内部未完稿》编辑。“文化大革命”受迫害,劳动改造四年。1972年―1980年至今,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陕西日报高级记者。
人物简介
戈焰,(1923.9――2010.6)原名郭丽君。当代著名作家、诗人、高级记者。祖籍重庆市。1923年出生于四川省涪陵市。
1937年春,参加重庆市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开始文学创作。1938年10月入党,赴延安。1939年,参加西北战地服务团。1942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是晋察冀边区文协委员。1943年到1949年,历任晋察冀、察哈尔通讯社和冀热察导报记者、编辑科副科长。1949年春,随刘邓大军南下,任安徽省文联、妇联秘书长、党组成员,兼《安徽文艺》《江淮文学》主编;任省报人民出版社编委、副主编。1964年至1966年,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内刊》编辑。1972年至今,担任陕西省作协专业作家、省报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人物辞海》特邀顾问编委。
人生经历
在跨越文学、新闻两项事业的60多年间,从事多种文学样式写作,计有散文、诗歌、小说、评论达300万字,其中以抗战和改革开放时期作品最多。散文《满城的一个游击小组》在1995年被中国作协推荐为全国抗战作品一百篇名篇之一。1995年荣获中国作协“以笔为枪投身抗战”铜质纪念牌。是《中国现代十大流派诗选》中晋察冀派的诗人之一。1995年荣获中国文艺家专集编篆委员会荣誉证书。
1997年《试论解放区文学在现代文学中的地位》荣获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二等奖。1998年荣获《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荣誉证书。1999年荣获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从事新闻者协会从事新闻工作五十年荣誉证书。2000年《论现代诗发展之我见》荣获中国《新国风》诗刊编辑部和中国城市文化研究中心一等奖。与魏巍、马峰、田间等合出有《燃烧的土地》、《延安诗人》、《晋察冀诗抄》等书籍。
1999年大型《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中诗集和报告文学均编入其诗和报告文学作品。《世界华人文艺界名人录》、《中国作家大辞典》等9种大型辞典载入其传略和代表作。出版专集有报告文学集《革命的火花》《向英雄的淮北人民致敬》、《炮火中的女记者》、《绿竹集》;长篇小说集《兰妮香》、《浪尖上的巾帼情》;诗集《长江啊,我的母亲――戈焰诗集》;《心声流进人间――戈焰文论集》。2001年7月1日,其诗论《论现代诗发展之我见》荣获中共中央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荣誉证书和优秀作品奖;她的业绩被载入大型文献《当代杰出的共产党人》邓小平的《理论的实践》。2003年9月,《丁玲与解放区文学》编入中国作协等主办世纪风采文丛《当代作家文粹》,荣获一等奖。
2004年3月经中国作家论坛组委会、中国作协文艺报社的专家评审:《论解放区文学在现代文学中的地位》荣获全国作品特等奖,个人荣获全国优秀作家称号。书法作品“沁园春――雪”编入《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画册》,“我的古诗词”编入《中华翰墨名家博览大型书画册》。河北省作协文学馆和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均展有戈焰抗战和当代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