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丙辉

时间:2024-06-18 15:57:53编辑:小简

何丙辉的个人简介

丙辉,男,湖南省汨罗市人,汉族,生于1966年8月,博士,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988年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1991年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获农学硕士学位2000年于东北师范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1991年到西南农业大学工作,1995-1996年在美国普渡大学国家土壤侵蚀研究实验室作访问学者,并先后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加拿大温莎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美国格维雷斯州立大学、泰国宋卡拉王子大学、台湾中兴大学等访问讲学。主要研究方向:水土保持、林学、生态学。现任《水土保持学报》编委,《亚热带水土保持》编委,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理事,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水土保持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林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土壤学会水土保持专委会主任。先后主持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科技部“十五”重大专项专题1项、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专题4项、水利部中-加合作项目1项、重庆市科委重点攻关项目2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其它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先后获水利部大禹水利科技进步奖1项,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奖3项,重庆市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1项,第14届中国图书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其中EI收录12篇ISTP收录8篇,一级学报发表论文80余篇,其它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

个人简历

何丙辉,男,湖南省汨罗市人,汉族,生于1966年8月,博士,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西南大学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重庆市第二届学术技术带头人。1988年于中南林学院(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1991年于中南林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获农学硕士学位,2000年于东北师范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1991年到西南农业大学工作,1995-1996年在美国普渡大学国家土壤侵蚀研究实验室作访问学者,并先后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加拿大温莎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美国格维雷斯州立大学、泰国宋卡拉王子大学、台湾中兴大学等访问讲学。

社会职务

现任《水土保持学报》编委,

《亚热带水土保持》编委,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理事,

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常务理事,

重庆市水土保持学会副理事长,

重庆市林学会常务理事,

重庆市土壤学会水土保持专委会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森林培育与林业生态工程

教学及获奖情况:

《林草工程学》获西南农业大学校级优秀课程三等奖;

《水土保持素质教育研究》获西南农业大学校级教学科研项目三等奖;

重庆市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重庆市人事局,2005年9月;

重庆市第二届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人事局,2008年8月。

科研及获奖情况

科研:

先后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重点科技项目、科技部“十五”重大专项子专题、水利部中-加合作项目、重庆市科委重点攻关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8项。

获奖情况:

1. 重庆市开县芋子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初步设计,该项目在2001年全国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评比中荣获二等奖(水利部司局函保生[2001]19号文)。

2. 重庆市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及监测系统研制,该项目获1999年重庆市水利电力科技进步一等奖。

3.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石灰岩山地主要造林树种选择与造林技术研究, 1998年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4. 重庆市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对策研究,该项目获重庆市2000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

5. 应用WEPP进行重庆市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研究,该项目获得2006年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6. WEPP在重庆市水土流失监测和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该项目获2006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7. 何丙辉,第九届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农学会,2004。

8. 参编专著《生态农业―中国可持续农业的理论与实践》(李文华院士主编)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

9. 低山丘陵区土壤侵蚀生态工程治理模式研究,该项目获2004年四川省水利厅水利科学技术李冰奖(川水奖2004-3-14)。

10. 流域综合治理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2005年获重庆市水利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1. 紫色土丘陵区坡耕地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研究,2005年获重庆市水利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2. 论文“岷江上游油松人工林对降水的截流分配效应”获《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优秀论文奖。

13. 入选中国农学会“中华农科青年英才”(1998-2007年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事迹汇编),2007年9月。

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1.汶川震区滑坡堆积体土壤侵蚀机理与过程模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291),2013-2016年,经费80万元。
2.植物篱配置模式对三峡库区面源污染控制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166),2010-2012年,经费40万元。
3.紫色土地区土壤侵蚀参数因子的试验模拟确定和误差校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1115),2006-2009年,经费35万元。
4.三峡库区农业土壤地力恢复与调控关键技术研究,国家“863”项目(2006AA10Z427),2006-2010年,经费100万元。
5.坡地埂―路―沟―池工程配套技术集成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专题(2011BAD31B03),2011-2015,经费74万元。
6.马尾松优良无性系快繁技术示范与推广,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11GB23600019),2011.4-2013.4,经费60万元。
7.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库区坡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2009ZX07104-002-06),2009-2011年,经费26万元。
8.西南山地林下经济体系构建关键技术研究,国家林业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201104043),2011-2013,经费60万元。
9.汶川地震区新生水土流失环境效应分析研究,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901050),2009-2011,经费40万元。
10.南方山地丘陵区面源污染监测与氮磷投入阈值研究,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201003014-6-3),2010-2013,总经费40万元。
11.提升林地生产力复合经营技术研究(CSTC2009AB1115),重庆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2009-2012,经费40万元。
12.森林重庆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2010CQZDZ12),重庆市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2011-2012,经费10万元。
13.长江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现状调查及治理效益评价,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重点项目,2009-2010,经费41.65万元。
14.坡耕地坡面侵蚀过程与机理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长江上游坡耕地整治和高效生态农业关键技术试验示范” (课题编号:2008BAD98B01)专题,2008-2010年,经费35万元。
15.种植业源污染物流失系数测算,农业部重点科技项目子课题(WX-Z-20-1),2007-2008,经费75万元。
16.三峡水库支流澎溪河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生物防治技术和对策研究,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重点科技项目(KY-01-02-01),2007-2008,经费75万元。
17.汉江上游预防保护区与三峡库区水土保持遥感监测项目,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重点项目(KY-2007-11),2007-2008,经费11万元。
18.重庆市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指标评价研究,重庆市水利局重点科技项目,2007-2009,经费18万元。
19.三峡库区高效生态农业工程的研究与示范,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002EP090001),2002-2005年,经费100万元。
20.区域林业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关键技术研究,国家十五重大专项专题(2001BA604A03),2001-2006年,经费83万元。
21.澳大利亚特色花卉扇子花及相关高新技术引进,国家“948”项目(2006-4-88 ),2006-2010年,经费20万元。
22.重庆市开县芋子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研究,水利部中-加合作项目(2000-2001),经费9万元。
23.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监测及治理机制研究,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重点科研项目(2003-10),2002-2004年,经费15万元。
24.应用WEPP模型进行重庆市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研究,重庆市科委攻关项目(1999-5703),1999-2004,经费9万元。
25.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CSTC,2007BA1015),紫色土区WEPP模型预测参数试验模拟确定及误差分析研究,2007-2009,经费20万元。
26.应用TM图象进行三峡库区植被覆盖分级分类研究,重庆市科委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00-2001年,经费3万元。
27.遂宁组紫色土土壤侵蚀作用机制及侵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9219),2005-2007年,经费2万元。
28.苔藓植物监测重庆市酸雨的方法与对策研究,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CSTC-2006BB7332),2006-2008年,经费2万元。
29.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监测及治理机制研究,重庆市科委指导性计划项目,2002-2004年。
30.重庆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重庆市发改委“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项目,2003-2004,经费3万元。
31.重庆市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及监测系统研制,水利部、重庆市水利局重点科研项目1999-2001,经费60万元。
32.重庆市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研究,水利部、重庆市水利局科研项目,2000-2001年,经费12.5万元。
33.三峡库区陡坡耕地生物篱埂技术及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研究,国务院三峡办、重庆市移民局重点项目,1999-2004年,经费15万元。

代表性论文:


1.何丙辉,Michael Hickman, 土壤改良剂和除草剂交互作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8(3), 48-51。
2.何丙辉, 扰动生态学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刍论,《水土保持通报》, 1998(3), 16-18。
3.何丙辉,王涛,巫山侵蚀劣地马尾松残林改造途径探讨,《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8(4),358-360。
4.何丙辉,田大伦,杉木人工林涵养水源与调控径流作用研究,《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9年(5),31-34。
5.王学勤,韦红,何丙辉,李英伦,鹤鸣观小流域综合治理蓄水减沙效益研究,土壤学报,2002,39(2),246-253。
6.何丙辉,徐霞,卢玉东等,重庆市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研究,中国水土保持,2002(6),25-31。
7.王玲玲,何丙辉u203b,三峡库区砾石坡耕地农林复合经营效益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2,16(2),84―90。
8.He Binghui, Soil Erosion Regularity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nd Its Controlling Measure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gional Policies and Action, VolumeⅠ, Proceedings of 12th International Soil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 Conference,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52-258.
9.何丙辉,钟章成,不同环境胁迫下银杏构件种群药用成分变化的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25(1),7-10。
10.何丙辉,重庆市三峡库区土壤侵蚀分级分类标准的探讨,水土保持研究,2003,10(4),63-65。
11.陈晓燕,何丙辉u203b,缪弛远等,WEPP模型在紫色土坡面侵蚀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3,17(3),42-44。
12.何丙辉,钟章成,不同养分条件对银杏枝种群构件生长影响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25(6),475-478。
13.许红艳,何丙辉u203b,李章成等,我国黄土地区水窖的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4,18(2),58―62。
14.何丙辉,钟章成,不同整地施肥措施对银杏构件生长及药用成分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04,15(6),979-982。(博士后启动项目)
15.何丙辉,郝云庆,李旭光等,巫溪县红池坝炼山后生态恢复过程中群落特征研究,应用生态学报,2004,15(6),1105-1108。
16.何丙辉,陈翠铃,重庆市种苗生产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林业经济,2004年5月B(理论版)第10期,50-53。
17.何丙辉,缪驰远,吴咏,陈晓燕,遂宁组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规律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4,18(3),9-12。
18.缪驰远,何丙辉u203b,陈晓燕,水蚀模型USLE与WEPP在紫色土水蚀预测中的应用对比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13-16。
19.缪驰远,陈田飞,何丙辉u203b,陈晓燕,桑树在紫色土水土保持效应方面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5,19(1),117-123。
20.郝云庆,何丙辉u203b,李旭光,李宗峰,炼山飞播造林后华山松林主要种群资源利用研究,应用生态学报,2005,16(4),600-604。
21.张莉,何丙辉u203b,李旭光,张小林,云南省姚安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的效益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3),358-361。
22.何丙辉,徐霞,辜世贤,潼南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分析,水土保持研究,2005,12(5),130-133。
23.夏青,何丙辉u203b,谢洲,蔚远中, 紫色土农林复合经营土壤理化性状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6,20(2),86―89。
24.罗雷,何丙辉u203b,王锐亮,弃渣场堆渣及挡渣墙稳定性分析,水土保持研究,2006,13(2)253-256。
25.常志勇,包维楷,何丙辉u203b,杨以翠等,岷江上游油松与华山松人工混交林对降雨的截留分配效应,水土保持学报,2006,20(6),37-40。
26.何丙辉,刘立志,遂宁组紫色页岩崩解过程及坡积物特征研究,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1),48-52。
27.孙佳,何丙辉u203b,吴咏等,不同降雨条件下紫色土母质水沙输移动态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07,14(4),457-459。
28.何丙辉,缪驰远,陈晓燕,徐霞,CLIGEN气候生成器模型在紫色土地区的适应性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7,21(3),183-187。
29.何丙辉,赵晓莅,齐代华,生态恢复过程中水土保持林乔木层多样性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28(4),113-117。
30.姚荣江,周继,何丙辉u203b,许红艳,不同坡度和种植模式对径流污染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2008,22(5),11-16。
31.王侨,何丙辉u203b,许红艳,苏锋,不同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水土保持学报, 2008,22(6),25-29。
32.王 亮,何丙辉u203b,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紫色土养分流失规律分析,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1),145-149。
33.马 云,何丙辉u203b,陈晓燕,史志民,何建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坡面土壤养分分布特征,水土保持学报,2009,23(6),118-122。
34.何建林,何丙辉u203b,陈晓燕,史志民,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水土保持研究,2009,16(6),85-89。
35.刘玉民,刘亚敏,马明,何丙辉u203b,培养条件对三角枫愈伤组织生长及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 32(1),142-146。
36.姚军,唐春霞,何丙辉u203b,紫色土坡耕地不同施肥水平下氮随径流流失特征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10, 17(2),54-57。
37.张晓梅,何丙辉u203b,郝明德,王英文,不同施氮量黄绵土径流泥沙及全氮流失特征,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32(9),88-93。
38.罗光斌,何丙辉u203b,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SD仿真研究,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32(9),77-82。
39.夏钦,何丙辉u203b,刘玉民,徐健,磷胁迫对粉带扦插苗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2010,24(3),228-231。
40.夏钦,何丙辉*,刘玉民,徐健, 高温胁迫对粉带扦插苗形态和生理特征的影响,生态学报,2010,30(9),5217-5224。
41.李武斌,何丙辉,钟章成,王力,齐代华等,九寨沟马脑壳金矿山优势草本植物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格局,草地学报,2010,18(5),643-650。
42.谌芸,何丙辉u203b,赵秀兰,张磊,小江流域农地水土流失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2010,24(4),31-34。
43.谌 芸,何丙辉u203b,罗 雷,小流域坡耕地治理措施及生态效益研究,水土保持通报,2010,30(2),41-45。
44.Binghui He,Tian Guo,Yun Ma ,Effects of Slopes and Rainfalls on Soil Organic Carbon under Water Erosion in Regions of Hilly Purple Soil, 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from Cross-strait Environment & Resources and 2nd Representative Conference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Society, 2010, 111-117, Aussino Academic Publishing House(EI).
45. He Binghui,Guo Tian,Ma Yun, Xiaoyong Chen, Effects of Cultivation and Vegetation Coverage on Soil Organic Carbon under Water Erosion in Regions of Hilly Purple Soil, 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bating Land Degradation in Agricultural Areas(ICCLDu201910),2010,214-219,Springer(EI)。
46. Chen Yun, Binghui Heu203b, Effect of Soil Erosion and Water Loss on Water Eutrophication in Xiaojiang River Basin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MASS2010), IEEE Catalog CFP1041H-CDR,ISBN:978-1-4244-5326-9,2010: 530-534.
47.刘玉民,刘亚敏,马明,何丙辉u203b,李昌晓,马尾松扦插生根过程相关生理生化分析,林业科学,2010,46(9),28-33。
48.谌芸,祝亚军,何丙辉u203b,三峡库区狗牙根根系固坡抗蚀效应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10,24(6),42-45。
49.马云,何丙辉u203b,何建林,吴咏,向明辉,徐小军,覃引燕, 植物篱对紫色土区坡地不同土层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2010,24(6),60-64。
50.何建林,何丙辉u203b,马云,吴咏,向明辉,王小川,赵斌,陶俊,植物篱对紫色土区坡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2010,24(6),60-64。
51.罗歆,代数,何丙辉u203b,刘秀华,唐寅,缙云山不同植被类型林下土壤养分含量及物理性质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11,25(1),64-69。
52.马云,何丙辉u203b,何建林,吴咏,向明辉,谌芸,唐春霞,郭甜,基于水动力学的紫色土区植物篱控制面源污染的临界带间距确定,农业工程学报,2011,27(4),60-64。
53.马云,何丙辉u203b,何建林,谌芸,郭甜,黄巍,李建兴,三峡库区皇竹草植物篱对坡面土壤分形特征及可蚀性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2011,25(4),79-87。
54.郭甜,何丙辉u203b,蒋先军,马云,吴咏,向明辉,谌芸,唐春霞,紫色土区植物篱对坡面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2011,25(5),94-98。
55.苏慧敏,何丙辉u203b,蔡兴华,刘玉民,水分胁迫对太阳扇扦插苗形态和生理特征的影响,生态学杂志,2011,30(10):2185-2190。
56.刘玉民,刘亚敏,徐娜婷,何丙辉u203b,IBA处理对厚叶扇子花扦插苗生根关联酶活性的影响,草业科学,2011,28(5),777-782。
57.彭月,何丙辉u203b,黄世友,陈桂芳,韩建文,大都市卫星城镇用地扩张及其驱动力分析-重庆市北碚区为例,资源科学,2011,33(4),704-7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166)。
58.郭甜,何丙辉u203b,曾驰,缪礼鸿,吕金,稻草浓硫酸水解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33(2),143-146。
59.徐小军,何丙辉u203b,胡 恒,熊明彪,陈云英,阎丹丹,杨 圆,汶川地震区土壤物理性质与渗透性的坡面分布特征,水土保持学报,2011,25(6),34-39。
60.谌芸,马云,何丙辉u203b,植物篱对紫色土物理性质及养分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2011,25(6),59-63。
61.苏慧敏,李叙勇,何丙辉,欧阳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降雨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呼吸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2011,25(6),92-95。
62.于传,何丙辉u203b,刘玉民,蔡兴华,李薇,太阳扇愈伤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建立,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33(11),12-17。
63.龙海,何丙辉u203b,包维楷,游秋华,高海拔原始暗针叶林采伐迹地次生植被结构与物种多样性比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36(5),93-97。
64.Yun Chen, Yun Ma, Binghui Heu203b. Effects of different hedgerows on surface soil characteristics of sloping farmland in the purple soil area: ICECC 2011: proceedings of th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s and Control, Ningbo, China, September 9-11, 2011[C]. 3699-3702. (EI)
65.Yun Chen, Yun Ma, Binghui Heu203b. Effects of Hedgerow on Soil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and Erodibility of Sloping Farmland in the Purple Soil Area of Sichuan, China: GEESD 2011: proceedings of th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e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Jilin, China, November 4-6, 2011[C]. 1267-1270. (EI)
66.郭甜,何丙辉u203b,蒋先军,马云,吴咏,向明辉,谌芸,唐春霞,新银合欢篱对紫色土坡地土壤有机碳固持的作用,生态学报,2012,32(1),190-197。
67.Tian Guo, Bing Hui Heu203b, Jing Jing Chen,Study on SOC Forecast Model in Regions of Hilly Purple Soil by Water Erosion,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1, Volumes 391 - 392,982-987.(EI)
68.黄茹,黄林,何丙辉u203b,周立江,王峰,三峡库区坡地林草植被阻止降雨径流侵蚀,农业工程学报,2012,28(9),70-76。
69.徐小军,阎丹丹,何丙辉u203b,胡 恒,熊明彪,冯军辉,李振林,汶川地震区新生水土流失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2012,26(3),34-38。
70.何丙辉,黄巍,郭甜,曹茹,谌芸,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色土坡耕地地表径流磷流失的影响,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3),42-47。
71.HE Binghui,HUANG Wei,GUO Tian,HUANG Ru, CHEN Yun,Characteristics of N and P loss in the soil of purple sloping farmland at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levels,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3),134-141。
72.Binghui He, Tian Guo,Impact of Agricultural Contaminants in Surface Water Quality: A Case Study from SW China, Ecological Water Quality-Water Treatment and Reuse, Published by In Tech,425-438.
73.徐小军,何丙辉u203b,胡恒,熊明彪,杨文兵,李振林,新生水土流失对汶川震区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2),2520-2529。
74.郭甜,何丙辉u203b,姚军,黄巍,谌芸,紫色土坡耕地施肥水平对土壤侵蚀及氮磷流失影响,水土保持学报,2012,26(4),59-63.
75.彭月,何丙辉u203b,黄世友,基于景观破碎化的三峡库区(重庆)土壤侵蚀评价,土壤学报,2012,49(4),12-21。
76.Yue Peng, Hong Wei, Bing-Hui Heu203b, Jian-Wen Han, Kai Zhou, Estimating the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of land use and the effect of soil erosion in karst area of Chongqing, SW China, EPPH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 Shanghai, China, May17-20,2012:1041-1044.
77.何丙辉,郭甜,姚军,黄巍,谌芸,紫色土坡耕地不同施肥水平下泥沙中氮磷流失特征,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专家特稿,2012,34(7),1-8。

近四年出版专著: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践与发展,专著,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6年9月。

上一篇:何家秀

下一篇:黄凯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