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霖(开国少将)

时间:2024-06-18 08:17:23编辑:小简

黄霖(开国少将)的个人简介

黄霖(1914年12月30日-1986年6月24日),原名黄国应,参军后改名黄古文,1940年改为现名。湖南省浏阳县人。开国少将。原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红军时期在红一军团、抗战时期在八路军359旅与新四军第五师、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原军区、二野、四野;建国后在空军担任军事指挥员。

人物生平

一九一四年十二月三十日,黄霖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文家市蒋家坪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在兄弟姐妹六人中,黄霖排行第五。黄霖七岁时母亲去世,靠父亲佃租地主的田地和打长工维持生活。他父亲拼死拼活地干,供黄霖读了半年书,实在交不起学费,便辍学回家放牛、割草、砍柴,养家糊口。

一九二七年秋收起义后,黄霖的哥哥参加了赤卫队;黄霖加入了浏阳县少年先锋队,任队副,帮助苏维埃政府送信、站岗、放哨。

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当时不到十五岁的黄霖决心参加红军,无奈他年纪太小,个头又不高,一股的稚气,带兵的首长怎么也不同意他入伍,劝他过两年再参军。倔强的黄霖不肯服输,积极地等待着良机。一次,一队红军又从他的家乡路过,他蘑菇了半天,还是未能如愿。红军队伍出发后,他悄悄地跟在队伍的后边走。这时一个老炊事员挑着担子掉队了,黄霖急忙从他身上接过步枪,帮他扛着,二人一起追赶队伍。忽然,从路旁山体中窜出几个敌人,拦住了他们二人的去路。黄霖灵机一动,取下肩头的步枪,扣动了板机,“砰”地一声,敌人全震住了,没等他们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做了黄霖和老炊事员的俘虏。带着这份“见面礼”,他和炊事员赴上了队伍,又找到那位首长。于是,黄霖便成了真正的红军战士。

黄霖参军后,被编入红三军团红五军二纵二大队当通讯员。几个月后,随军参加了攻打长沙的战斗。这次战斗打得很激烈,黄霖勇敢地抓获俘虏。战斗结束,他因负伤转入浏阳小河医院养伤。出院后,编入红一军团三军七师二十团当通讯员。以后,由于他作战勇敢,完成任务出色,很快被提升为班长、排长、连长,随部队改编为红二师红四团任连长、副营长。一九三O年八月,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一年冬,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一九三年九月,红一方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失利,主力撤到江西,湘鄂赣的革命力量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严重摧残,大批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遭到杀害,成千上万的红军家属被逮捕枪决。黄霖的父兄全家就是在这次大屠杀中,因红军家属身份被叛徒勾结地主、民团杀害。只有黄霖的二哥因在外面打长工未回家才幸免遇难,后来二哥只身逃到江西打零工、要饭为生,解放后才与黄霖取得了联系。全家惨遭杀害的消息传到江西,黄霖悲痛不已,激起他对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阶级的刻骨仇恨。黄霖把革命队伍视为自己的家。

黄霖小时候因家庭困难,读不起书。当连长的时候,全连的花名册都认不全,他下决心攻克识字关,给连里的文书规定一个死任务,每天教会三到五个字。后来,不管行军、打仗,条件再艰苦,他都坚持不懈,从不间断。一年后,他终于闯过了识字关。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黄霖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与二万五千里长征。1934年10月长征开始时,黄霖任红方一面军红一军团红二师红四团第二营副营长兼六连连长。长征途中,红四团常担任先头团的开路任务,而二营六连又常担任红四团的尖兵连。

一九三五年冬天,长征刚刚到达陕北不久,黄霖在直罗镇战役中受重伤,被送到蟠龙镇养伤。这是他参军后第七次受伤。一天,他意外地碰到了与他有一面之交的周恩来副主席,周经不住他的“蘑菇”u2019便同意他一边养伤,一边管理军用地图。当毛泽东听到黄霖学文化的经历后,感叹不已,曾半开玩笑地对黄霖的老上级,原任红二师政委、时任红大训练部长的刘亚楼说:“不能光要人家连长冲锋陷阵,也要结他一个机会多喝点墨水,学点马列和孙武兵法!” 后来,在周恩来、刘亚楼等领导的关怀下,黄霖果真如愿以偿,被分配到红军大学学习。在这里,他第一次较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的战略战术问题,提高了他的理论文化水平,学会了一些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一九三六年秋天,中央军委决定组建警卫团,二十二岁的黄霖调任中央警卫团长。警卫团是由原来的军委警卫营和红四方面军总部通讯营合编而成的。通讯营有四个手枪连,七百多条手枪,武器精良,战斗力强。一九三七年一月,中央领导机关由保安县迁往延安,黄霖奉命带领中央警卫团到延安打前站,接管延安。中央警卫团不仅担负着保卫中央领导机关的日常勤务,还要负责警戒周围富县、保安、延安、甘泉等七、八个县城的安全,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延安的生活非常艰苦,每人每天只有四分钱的菜金;衣服、鞋子就更成问题,许多战士穿着露脚趾头的鞋行军、打仗、执勤。黄霖经常鼓励同志们,要继承红军长征的光荣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克服困难,坚定信心。他常请周恩来、刘伯承、张云逸等首长到警卫团向战士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带领全团战士上山割草砍麻,学编草鞋,他还请原四方面军的战士教大家捻毛线,织毛背心,解决服装供给不足的困难。毛泽东主席听了黄霖汇报了警卫团全团战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故事时,说:“对嘛!红军的长征才走了二万五千里,中国革命还长着呢,要继续革命,永远奋斗才能完成啊!”

1937年底,黄霖调任陕北公学担任训练科长兼大队长。1938年调任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任大队长,后任八路军第120师359旅教导营营长,随部队参加了冀中的著名战役。

1940年,党组织分配黄霖到河南搞地下工作,由黄古文改名为黄霖。刚到河南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还未开展工作,中共中央鉴于河南地下党组织情况于1940年5月4日决定实行“精干隐蔽、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撤退、收缩在河南省国统区的地下工作。中共中央组织部指示黄霖一行暂时到新四军去。于是,黄霖化名为史又夫,与另外十几个同志,手持红十字会的全国通行证章,来到豫鄂边抗日根据地。从此,开始了他在新四军战斗生涯。

黄霖刚到新四军,正是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向西战略发展时期。黄霖被任命为豫鄂挺进纵队第一支队副队长兼参谋长,率部参加了进军白兆山战役和三次平坝保卫战。特别是他指挥的罗店战斗,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皖南事变后,一九四一年四月,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师,原挺进纵队第二团与信南地方武装合编为第二纵队,黄霖任新四军第五师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一直在豫南一带坚持抗日斗争和反顽斗争。1942年9月任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副旅长兼参谋长,参与指挥了威逼武汉、开辟川汉河的侏儒山战役、扫荡盘踞在沔阳地区的伪定国军刘国钧部,控制了武汉西部的长江、汉水交汇处的三角地带。不久,日伪军不甘心失败,重又反扑过来。旅长周志坚和副旅长黄霖决定乘胜打击敌人,将其彻底消灭。敌人主力占据了沔阳彭家均胡家台的一大祠堂。这一仗,打死和烧死了二百多个日伪军,巩固了川汉沔地区。

1944年8月,任新四军第五师豫南游击兵团指挥长兼中共豫南工作委员会书记,率部开辟豫南豫中沦陷区。1944年11月,任河南挺进兵团司令员。1945年7月,任豫中军分区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初期,1945年10月,黄霖任中原军区下属的河南军区副司令员兼独立三旅副旅长。河南军区由原新四军五师暨豫鄂边区的第四、第六分区和豫中分区组成。1946年初,黄霖任中原军区下属的河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兼独立第三旅旅长,率部在湖北随县草店、竹林店一带坚持斗争。1946年6月26日,中原军区主力分南北两路从宣化店向西突围,黄霖奉命率河南军区在平汉铁路东侧接应,掩护主力越过平汉路向西进发。后来,中原军区又命令黄霖,除留三分之一的武装坚持原地斗争外,其余部队走主力右翼,单独行动,向豫陕边界突围。1946年8月至1947年2月,任鄂豫陕第四地委书记兼鄂豫陕军区第四军分区政委,1946年12月起兼任鄂豫陕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1947年2月任军区野战纵队司令员。1947年2月底率部渡黄河到达太岳区。

1947年8月5日,随中原军区部队改编的晋冀鲁豫第十二纵队从晋城出发,渡过黄河,1947年11月中旬到达淮阳地区。1947年10月,黄霖任豫皖苏第四地委书记兼豫皖苏军区第四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948年3月任中原军区第三纵队第八旅旅长。率部参加了郑州战役与淮海战役。1949年2月,三纵八旅改编为第二野战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任师长。1949年4月下旬渡江战役中,因病回开封休养。

1949年夏,任湖南军区益阳军分区司令员兼中共益阳地委书记,率部参加了建国前夕湘西的剿匪斗争。1951年9月,任中南军区防空司令部第一副司令员。1952年10月任粤中军区(三级军区)司令员。后任广州军区防空军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准军级、原中南军区),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九五七年空防合并后,任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战争年代,黄霖八次负伤,二次受重伤,直到逝世前,他的胸部仍有一块弹片未取出,他的大腿因重伤而留下了三个深深的子弹洞,严重地影响着他的身心健康,造成行走团难。1962年又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使他的身体更加虚弱。考虑到健康状况,1965年中央军委批准黄霖离休,专心养病。直到逝世前,一直定居在湖北省武汉市。1982年中央军委批准黄霖正兵团职待遇。

1977年黄霖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不顾年迈体衰,积极工作,向有关部门提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方案。1980年以后,他以主要精力和时间撰写革命回忆录,他关心党的历史,注重总结历史经验,一直希望写一本比较完整系统的回忆录,既反映自己的成长道路,也反映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可歌可泣的斗争历史。遗憾的是,这个愿望他没来得及实现。

黄霖的一生对人民军队怀有特殊的、诚挚的情感,他常说.“革命队伍就是我的家,战士们就是我的亲兄弟,我一生从戎,是人民军队培养了我,造就了我。”离休多年来,他一直戎装在身,从不穿便服,以表达他对人民军队的眷恋之情。逝世前,他十分动情地指着自己那身冼得发了白、褪了色的旧军服,对前来看望他的领导同志说:“我是一个老战士,希望死后给我穿上一套新的空军服。”

1985年,黄霖患肺癌,经治疗无效,1986年6月24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三岁。

人物轶事

黄霖与周恩来1937年劳山遇险

1937年4月25日,周恩来与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副参谋长张云逸、参谋孔石泉、副官陈友才、机要员曾洪才、记者吴涛和四名警卫员,以及西北保卫局特务队副排长陈国桥率领的一个班战士,共计25人,乘坐3辆卡车从延安南门出发去西安。行驶到延安与甘泉县之间的劳山地域沿湫山,遭到临镇李青伍股匪的伏击,周恩来、张云逸在警卫员掩护下,向梢林转移,翻山越岭与当日下午16时安全撤回西北保卫局三十里铺检查站。延安接到三十里铺传回的警讯后,毛泽东得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着急,亲自电话询问并下令总参谋长刘伯承集中机关与中央首长的坐骑,毛泽东直接叮嘱军委警卫团长黄霖:“什么也不要顾虑,无论如何要把周副主席救回来!” 黄霖带上十几个战士飞马而去。留守兵团司令员肖劲光和西北保卫局局长周兴率领集结起来的部队火速奔赴劳山,包括:蔡顺礼组织集中骑兵,延安市公安局文书于桑带边区保卫局特务队骑兵排,延属军分区独立团,延安市市委书记张汉武集合的民兵等。

黄霖率的小分队首先赶到三十里铺。随后,蔡顺礼、于桑带领的几十个红军骑兵陆续赶到。周恩来立即布置分工,由张云逸和检查站站长率队到沿湫山的伏击现场营救。

弹痕累累的卡车停在谷底,行李、文件散落在周围,牺牲的红军战士还保持着作战姿势!逐个检查,发现还有四个重伤员尚未牺牲,立即进行抢救。张云逸详细检查,发现牺牲的机要员口袋里的密码尚在,周恩来的毛毯被砍了几刀。随后赶来的于桑,带领战士群众收殓11名烈士遗体。

三十里铺的周恩来,了解到一切都已安排妥当,才和黄霖乘马返回延安。

抗战后期挺进豫中

1944年4月至6月,日军侵占了河南省东部、中部广大地区。1944年7月底,豫鄂边桐柏山区的新四军第五师,派出千余人的“豫南游击兵团”(原在豫南活动的淮南支队五个连、信应独立第二十五团、驻守大悟山的十三旅三十八团第三营),在黄霖的率领下于1944年8月下旬出发,沿平汉铁路北上挺进河南。

黄霖与淮南县委商量后,决定首战消灭驻在正阳县城西南胡冲店的正阳保安团。河南沦陷不久,这个保安团就投靠了日本人。与日、伪勾结,从事反共、反人民的活动。1944年8月29日,黄霖率部渡过淮河,一举攻克胡冲店,全歼正阳保安团,俘敌六百多人。几天后,汝阳、正阳、确山一带几股地方武装先后表示愿意接受改编,投靠共产党。兵团建立了汝正确、汝蔡遂两个县委和抗日民主政权,开辟了路东局面,并成立了路东指挥部。

随即黄霖即率部向平汉铁路以西进发。1944年10月20日,攻克确山县爬头寨,全歼盘踞在该寨的张明太匪部,此人是制造“竹沟惨案”的祸首之一,罪恶多端,民愤极大,该寨被克,当地人民无不拍手称快。信阳、确山一带游杂武装也纷纷投降新四军,接受改编。这时,游击兵团已由最初的千余人发展到五千多人,成立了挺进一团、二团、三团、四团,并开辟了以孤山冲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1944年11月,豫鄂边区党委为加强挺进河南的力量,派新四军五师副政委任质斌带领第三十九团和一批干部来到孤山冲;同时,将豫南工委改为河南工委,将豫南游击兵团改为河南挺进兵团,黄霖任兵团司令员。也就是通常说的黄霖兵团。工委和兵团决定,由黄霖率领主力一部继续北上,开辟舞阳南部(现舞钢市)和遂平接壤的酷降厍

日本侵入舞阳后,据守在舞阳县城,国民党军退守到了泌阳西南部和方城县境内。于是,在舞阳、泌阳、方城、叶县四县边区(现舞钢市南部地区)形成了一个空隙地带,国民党的残余武装和一些地主武装就在这一地区割据一方。新四军开辟新区,建立以酷轿行牡陌ㄎ髌健⑺炱健⑽柩簟⒚谘簟⒁断亍⒎匠堑认卦谀诘谋咔莸兀捅匦虢庑┓炊兹瘴渥坝胪绻谭垂彩屏η宄;屏乇诺酱酷降厍螅⒓春驮ノ靼寺肪幽暇ㄋ玖钤蓖鹾昀ぁ⒄骷居┤〉昧肆担淘菪菡缶屯度肓苏蕉贰

盘踞在舞阳尹集镇南部母猪峡地区的史聘侯(石品侯)伪皇协军独立大队有800多人。1945年2月8日凌晨,黄霖司令员率兵分三路对史聘侯独立大队进行围歼。史聘侯独立大队一击即溃,纷纷向九头崖方向逃窜,在九头崖山下被黄霖兵团包围,除一些顽固分子被击毙外,其余600余人全部缴械,大队长史聘侯也被活捉。

史聘侯独立大队被歼灭后,豫中日军恼羞成怒,迅速从漯河、舞阳、叶县等地调集日军和伪军近千人,向已经占领母猪峡的黄霖兵团反扑。于是就发生了有名的虎头山阻击战。当时因黄霖兵团作战部队大部分在母猪峡地区休整,并搬运战利品向酷阶疲挥械38团一营的200多名战士在通往母猪峡的必经之地――虎头山警戒。日军于2月10日凌晨时分发动偷袭,担任警戒任务的战士发现后迅速占领虎头山有利地形阻击敌人。尽管敌人武器先进,人数众多,但是我军战士作战英勇,又据险而守,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战斗从凌晨一直打到中午,敌人始终未能前进一步。黄霖司令员指挥增援部队赶到,敌人撤向舞阳方向。此役歼敌180多人,我军有27人光荣牺牲,被葬在虎头山上。为了纪念虎头山阻击战中光荣牺牲的战士,舞钢市于2001年在当年虎头山战斗旧址修建了虎头山革命烈士陵园,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万年上将为陵园题写了园名。陵园中央是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后是大小15座坟墓,27位烈士就葬在这里。

虎头山阻击战结束后,黄霖兵团又通过李楼之战,彻底摧毁了残存在现舞阳南部李楼村的国民党刘馨武的舞阳县政府,其他一些地方武装也相继被击溃,舞阳、泌阳、方城三县边区被黄霖兵团连成了一片。

黄霖兵团的接连胜利对日军震动很大。驻扎在朱兰店、栗林铺两个据点和舞阳县城的日军感到了威胁,很快调集舞阳北舞渡皇协军2000余人,由汉奸尚振华带领,驻扎到尹集镇周围的10个村,企图把黄霖兵团的活动范围限制在尹集镇以东。为迅速打开豫中局面,新四军五师又派十三旅旅长周志坚带领两个团增援黄霖兵团。两军会合后,决定消灭驻扎在尹集镇的皇协军,扫清新四军向西发展的障碍。经过缜密侦察,1945年3月10日,新四军以两倍于敌人的兵力对敌人展开围攻。战斗开始不久,不堪一击的敌军就开始向九头崖方向逃窜,结果遭到我军的伏击。整场战斗持续了两天一夜,敌军除部分逃回舞阳外,其余400余人全部缴械被俘。1945年3月24日,摧毁确山西南敌据点任店。3月27日,解放西平、遂平,舞阳交界处的重镇尹集镇,全歼守敌伪和平建国军第一师第一旅。1945年4月13日,进攻西平县合水镇,俘伪师长张国威和西遂舞邯四县联防司令吴春亭,击毙日军指挥官松木。这一连串的胜利,打击了日伪顽的疯狂气焰。至此,舞阳县南部、西平县西部、遂平县西北部、泌阳县和方城县北部、叶县东南部被黄霖兵团连在了一起,形成了巩固的酷娇谷崭莸亍1945年4月,黄霖兵团在根据地成立了酷街行南匚途轮富硬俊

1945年5月,黄霖兵团又派兵支援叶舞支队,摧毁了日军设立在舞阳八台镇大韩庄村附近的据点。为了开展地方工作,豫中地委又于7月中旬派人成立了舞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并成立了区级地方武装。民主政府在根据地开展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的措施,使根据地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

1945年7月,八路军陈先瑞支队来到豫中与黄霖兵团会合,不久以酷轿行某闪⒘嗽ブ芯智⒅泄苍ブ械匚驮ブ凶ㄔ惫穑孪热鹑尉智玖钤保屏厝胃彼玖钤保踉谏饺蔚匚榧牵费艟叭偃巫ㄔ薄

黄霖兵团的抗日斗争有力地牵制了日军的侵略力量,打乱了日军的侵略部署。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黄霖兵团和其他3支大军一起胜利完成了党中央“经略中原”的战略任务。一年的战斗,挺进兵团建立了东起汝南、西至竹沟、南起信阳、北达舞阳,纵横二百余里的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了七个抗日民主县政权,发展了几十支抗日武装,兵团的人数也出千余人发展到一万多人,并与挺进到豫西的八路军河南军区取得联系。黄霖回忆:这一年是他一生中思想负担最重的一年,孤军深入敌后,远离边区党委和师部,干部少,对敌斗争情况复杂,环境恶劣,稍不谨慎,就会犯政策上的错误。另方面,他也得到了一个锻炼和提高的机会,特别是使他学会了在极其艰苦和错综复杂的环境中,独立应付和处理各种问题,使他的才干得到全面的发挥。

1945年11月,豫中军分区受中央之命,撤出豫中向新四军五师靠拢,开始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征程。

中原突围中的黄霖

1946年7月7日,河南军区部队和地方干部3000余人集中在随县祝竹店,司令员兼政委黄霖作战前动员。部队出发后,很快进入河南境内。这时,遇到一个最急迫的问题,给养困难。黄霖派人侦察到,泌阳县西北的羊册集是国民党的粮仓,那儿存有小麦三千余石。于是,便集中部队攻打羊册。守敌全是泌阳县的地方保安团队,闻到枪声望风而逃。战士们打开粮仓,每人背够了三天的干粮,其余的全部分给当地老百姓。几天后,黄霖又指挥部队在南阳至方城的公路上伏击了国民党的十几辆军车,缴获了大批的钞票、药品和金条。部队出师告捷,缴获了足够的军粮和军饷,情绪高涨,信心十足。

部队进入豫西伏牛山区,这里是反动会道门和土匪武装出没的地方。战士们顶着灼热的太阳,行进在崎呕婉蜒的山路上,天天遇到地主武装和土匪的阻击和骚扰,每次宿营,必得先攻城破寨。一天,部队从西峡县黑烟阵出发,行至九条岭,遇到敌人的阻击。敌人控制了山头,凭险顽抗,堵住了去桑坪的大路,黄霖立即组织火力,全线出击,一举攻占了九条岭,夺取了桑坪。当晚,部队在桑坪宿营。连日行军、打仗,疲劳不堪,许多战士还未吃饭,便倒下睡着了。半夜,突然枪声大作,喊声震天。原来白天撤退到桑坪东面山头的敌人,剩我们戒备不严,包围桑坪镇,有一股敌人已冲进大街,情况万分紧急。黄霖见状,立即冲出门外,登上城楼,命令司号员吹紧急集合号。城外的部队听到号声赶来增援,打退了敌人的进攻,这次遭受袭击,伤亡虽然不大,但在方城县缴获的钞票却全丢掉了。为此,黄霜感到非常可惜,同时也吸取了这次教训,加强了部队的警戒。
1946年8月初,部队跨越绵亘的伏牛山,进至豫西卢氏县木桐沟,胜利地完成了中原突围战略转移任务。 黄霖奉命到中原军区临时驻地起封沟见中原军区李先念司令员。黄霖的任务是,率领原河南军区主力,会合闵学胜带领的三旅八团、二旅六团,在西荆公路以东的豫西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创建豫鄂陕军区第四军分区。黄霖为第四地委书记兼第四军分区政委,闵学胜为军分区司令员。四分区地处伏牛山、崤山、熊耳山的结合部,包括卢氏、灵宝、栾川、洛宁、嵩县等。这里崇山峻岭,层峦叠嶂,很适合开展游击战争。上级命令黄霖,立即将部队分散,就地打游击。黄霖已积累了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丰富经验,眼下,敌人这么猖狂,天天搜山、袭击我们的后方医院和驻地,如果我们把部队分散了,岂不要被敌人一口一口吃掉?一天,他带了四个连去袭击驻在官坡以东的国民党一个营。结果,不到一个小时,便把敌人全部打垮了。这一仗使他看清了豫西敌人的弱点,人数虽多,却多是乌合之众,敌人的特点是地形熟,善于山地作战,暗中作战,搞偷袭,摸岗哨,但害怕正面作战,害怕与解放军主力作战,而这正是我们的优势。所以,部队绝不能分散,只有集中起来打歼灭战,才能消灭敌入,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当时,胡宗南调集数万军队,对豫鄂陕根据地实行大规模“清剿”。在豫西,敌人成立了“十二县联防剿共指挥部”,纠集邓县、内乡、卢氏、嵩县等保安团,向四分区包围,企图在根据地未形成之前将我军消灭。黄霖和闵学胜等分区领导研究决定,首先拿嵩县保安团开刀,利用敌人矛盾,打开缺口,各个击破,打退敌人的进攻。嵩县保安团驻在卢氏、灵宝之间的杜关镇,装备好,力量强,有十二个连队,共一干多人。团长高茂斋老奸巨滑,但与其它保安团矛盾很深,处于孤军作战的境地。 1946年9月9日,四分区主力部队向杜关出击,经一夜战斗,全歼守敌,活捉团长高茂斋,俘敌三百余人。9月16日,中央军委向全军发出嘉奖令:“四分区反顽战斗迭获胜利,甚好甚慰,望传令嘉奖”。杜关战斗的胜利,鼓舞了部队士气。嵩县保安团被歼,其他保安团定会心有余悸,畏缩不前。黄霖亲自到军区请战,又到二分区司令员夏世厚那里搬来援兵。1946年11月中旬,向集结在卢氏周围的各县保安团发起全面反击。14日,奔袭沙河街,击溃卢氏、内乡保安团两个营,俘其大半。15日,围歼驻守横涧的内乡保安团王金声部,俘敌二百余人,16日,攻打双槐树,消灭号称“老虎团”的靳绍华保安团。17日,乘胜追击败逃至五里川的残敌,击溃国民党军第八十四师二五二团一部。18日,在未阳关击溃从内乡赶来增援的两个保安团,将残敌迫至西峡县黄沙、桑坪一带。经过十多天连续作战,六战六捷,将豫西十三县联防剿共指挥部各保安团全部击溃,解放了大半个卢氏,打开了四分区的局面。1946年12月15日,中央军委发出四分区战斗总结通报,充分肯定了四分区在开辟鄂豫陕根据地的过程中,集中优势兵为,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经验。

1946年入冬后,豫西山区白雪皑皑,寒风凛冽,许多战士穿着单衣,光着脚在雪地里行军打仗。这时,闵学胜调到鄂豫陕军区任参谋长,黄霖任地委书记兼分区司令员兼分区政委。给部队搞来棉衣,有黑的、白的、蓝的、还有花的。黄霖说:“甭管什么颜色,穿在身上冻不着就行,有棉衣、有被子、有菜金,这已经比其它分区不知好多少倍了。”

在豫西,黄霖曾几次遭遇危局,但每次最终都化险为夷。一次,他带领地委、分区机关到洛宁县开辟新区,走到一个叫“好汉坡”的地方,忽然远远地看到两边山上站着密密麻麻的人,最初,他以为是七团的同志们先到了,可举起望远镜一看,发现二、三十挺机枪映着太阳闪闪发亮,这才晓得是中了敌人的埋伏。敌人有两个团,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喊叫着冲下山来,黄霖命令机关的同志先撤,自己率领警卫连在后面掩护边打边撤,敌人穷追不舍,翻越三个山头,才脱离险境。这次遇险,牺牲了几个同志。敌人从已断气的分区刘参谋身上搜出了黄霖的章,以为这就是黄霖,便在陕川的报纸上大肆宣称“黄霖已被击毙”。后来,黄霖在回忆这段经历时曾深有感触地说:“咳,这“好汉坡”真是名不虚传,要过这个坡还真不容易哟!”
黄霖十分注重根据地的建设,常常利用战斗的间隙,深入各个村庄,发动群众,帮助建立基层政权和地方武装。他的足迹遍布整个卢氏山区,和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至今,他的英名和带领四分区部队与敌人英勇战斗的事迹仍在老百姓中广为传颂。

一九四六年底,国民党又集中了十万兵力,继续清剿根据地。区党委、军区决定采用四分区的作战经验,集中各分区部队组成野战纵队,由黄霖任司令员,方正平任政委,率部向豫西出击,以粉碎敌人的明谋。一九四七年一月,部队首战桑坪,再战,攻克栾川县城和庙子镇,尔后进至鲁山地区。这时,接到中央命令,要黄方纵队向北渡过黄河,转移到太岳解放区休整。对此,黄霖困惑不解,主张部队继续留在豫陕一带,牵制敌人。后来还是服从命令。率部向黄河南岸进发。1946年2月28日,部队在新安县刘皇岭一带北渡黄河,转至山西晋城。一个月后,余部也北渡黄河,到晋城会师。

上一篇:郭克俭

下一篇:哈萨诺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