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伟海的个人简介
龚伟海,男,1952年出生于上海,1972年毕业于黑龙江黑河师专美术专业,后留校任教。上海市浦东书画院院长。
人物简介
龚伟海,上海人,1981年至1984年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花鸟画师从郭西河教授。人物画师从许勇教授。2010年至今入中国国家画院刘大为工作室,师从导师刘大为,执行导师任惠中,助理导师富中奇,陈嵘等当代中国人物画名家。出版各种作品集十五集作品数百幅,作品发表于《中国收藏》《中国书画》《中国书画艺术生活版》《中国书画年度特刊》《中国书画优秀作品专题》《中国艺苑》《艺术收藏与投资》《艺术市场》《收藏》,《浙江日报》《解放日报》《新闻报》《劳动报》曾作专题报导,CCTV艺术频道作专题介绍,部分作品流传于海外。
经典作品
主要作品有《春酣》、《荷香清远》、《蕉阴丽人》、《千呼万唤驶出来》、《荔枝》、《桃子》、《映日荷花别样红》等。
人物年表
从小就显示出绘画的天赋。
1969年他去东北黑龙江插队,那时只有17岁。
1971年他被推荐去黑河师专美术专业学习,在这里对绘画有了系统的学习。
1972年毕业于黑龙江黑河师专美术专业,后留校任教。
1981年至1984年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
1986年龚伟海调浙江德清文化馆任馆长后,从陆俨少、费新我等大家处受益良多,并与浙江美院、浙江画院的画师们往来密切,深受其风格影响。
1991年底,调至上海浦东新区川沙文化馆至今。
2002年入选《当代书画艺术家精英大典》。被聘请为《当代书画艺术家精英大典》编委,并授予“当代精英艺术家”称号。
2005年中法文化年,外交部《世界知识》画报社出美术专刊,入选四幅。
2005年《中国收藏拍卖导报》《中国收藏》杂志专版推介。
2005年8月被聘为黑河学院美术系客座教授。
擅长画
龚伟海擅长于花鸟画,笔下的花鸟景色让人从心灵上引起共鸣;而女人体的刻画上,他着力展示女性人体美质美感美的深层内涵美,引领人类的鉴赏视线直接面对女性人体的高贵、光艳、玉洁冰清与生命活力,从而坦然彻悟人体美乃是自然万物中最具完整和独创意义的美的聚焦点,在真实的鲜活的精美绝伦的人体尤物的光照之下,人们的心灵会得到净化提升,一切世俗的虚伪、卑劣、邪恶的观念会退避、消弥,这应当归功于他一直崇尚的力求表现自然美。
作品风格
龚伟海的作品一入眼帘,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鼻而来,清新舒畅的有如一股清泉瞧瞧渗透到全身的每个毛孔。同样是人物画,女人曼妙的形体以一种优雅的姿态慢慢呈现,或妩媚、或风情、或纯真,是亲切的,自然的。
龚伟海画中的线条是柔和的,色彩干净且透明,结构平衡而又奇异的统一,这诸多的平和、宁静、柔和、干净与平衡融会在一起,体现了他的审美标准:自然、和谐。
浓妆淡抹总相宜,龚伟海在这一点上把握得恰如其分,他的荔枝枇杷、紫藤葡萄、桃李梨柿的渲染上煞费苦心,红了荔枝,绿了芭蕉,紫了葡萄,白了梨花……一幅幅画面上,该浓的不惜笔墨着力用色,好像它本来就该是那样的;该淡的让你感觉如过往的记忆被轻巧的一笔带过,似乎不留半丝痕迹却又实实在在存在着,两者结合后的鲜活欲滴地似要从画面上喷涌而出。
他的人物画不单单表现女性的躯体美,女性在画面上不是孤零零的存在着,是依附于其它有灵性的物体存在,譬如荷花、梨花、桃李。龚伟海的绘画以女人体为载体,他以个性化的艺术语言把传统的艺术符号诠释得充满灵性。他以大胆的笔触处理虚实关系,人体与周边的景色融为一体,消解了人体的肉欲,突破了传统人体绘画的束缚。他的作品里女人体没有桃色的艳俗,却有人性自然流露的风情,那抹风情原本属于每一个诞生于世的人们,却被世俗驱赶到了记忆的 边缘。因此,几十年来,艺术家认为女人体是世间最美的物体,而凡夫俗子却又急切的排斥,他们或者故 意选择忽视,或者会武断地归宿于“情”与“色”,正因为这种原因,龚伟海画中的女人是变化莫测的,有人觉得她表现得妩媚动人,时时刻刻诱惑着你,有时有如仙子,圣洁地你看一眼都感觉冒犯了她,有时又幻化成思春的少女,眉宇中弥漫着忧郁而又渴望爱的温柔。而周围的景色总是随着这些女子的神态变化着,圣洁的仙子处于荷花中,体现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意境,在那“千数万树梨花开”的季节,消夏美人诱惑而不粗俗的姿态让人怦然心动,“桃李满天下”的收获时节,少女羞涩无语却渴慕的情景与桃李配合的再巧妙不过了。他把人移情,与自然放在一起,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移情”,而是力图寻找一种对应物来将自我在现实中所领悟感化的被唤起的东西注入其中。它起到的效果势必再塑一种行为,即体现一种和谐,这种行为是被重塑或转换过后的再创造过程,其中不可抹去的是本初的痕迹和原始的积淀。我想,用景衬托女人的心情,用女人的姿态去映衬景的风姿,龚伟海将这种和谐拿捏的是十分到位。
人物经历
如今的龚伟海,应是集多种荣誉于一身,然而,不能回避的是,他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其年少的经历虽说不能算凄惨,但至少是有过苦难与心酸的。龚伟海1952年出生于上海,从小就显示出绘画的天赋,1969年他去东北黑龙江插队,那时只有17岁,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哪个不是注重吃穿或者浪漫,只有他把一年辛辛苦苦微薄的劳动收入全都用来购买颜料以及画布,知青们回上海,他就留在集体宿舍画画乱涂,当地的老百姓都认为画画这种事不经吃不当穿的,认为他这种行为是傻子的行径,青年人也当他是憨大。然而,终究功夫不负有心人,1971年他被推荐去黑河师专美术专业学习,在这里对绘画有了系统的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幸运往往伴随着那些努力的人,1984年他又来到鲁迅美术学院就读,从此开始了他的艺术之旅。在鲁美,龚伟海有幸走进了东北四大国画家之一的郭西河先生的工作室。从研磨开始到临摹老师雅俗共赏的花鸟作品,他亲聆坚持画贵有己的郭教授指点和教诲达两年之久。在鲁美,龚伟海还师从一贯崇尚原始天然的许勇先生学习人物画。许教授的笔下凝聚着对美的执着追求,也宣泄着对生命之光与火的原始体验。在老师影响下,他一直坚持从艺无捷径,修养靠一生;心静天下静,心平天下平。很多观赏过他那长25米、画有230多个形态各异的人体素描长卷的人,不能不为其毅力动容。
1986年龚伟海调浙江德清文化馆任馆长后,从陆俨少、费新我等大家处受益良多,并与浙江美院、浙江画院的画师们往来密切,深受其风格影响。1991年底,调至上海浦东新区川沙文化馆至今,慢慢地,他形成了自己的新海派的独特风格,这25米长,230多个形态各异的人物长卷,没有一个模特儿,全是凭当年在他学院里的写生经历,勾勒出来,十分的传神。贴切地佐证了他的座右铭:“绘画就是修行。”而他还继续在修行的路上探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