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丽(教师)的个人简介
韩丽,女,青年钢琴演奏家、教育家。曾任广州交响乐团钢琴演奏、伴奏,武汉乐团首席钢琴,深圳招商局艺术团艺术指导、钢琴演奏,台湾省中原大学通识中心兼职教师,韩丽钢琴教育中心主任。
简介
韩丽,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先后被评为苍南县学科骨干教师、苍南县优秀教师、温州市优秀班主任,浙江省优秀教师。《苍南时报》、《浙江教育信息报》先后对她的事迹进行了报道,苍南电视台曾为她拍摄了专题节目,《温州日报》也把她作为新温州人的典型作了报道。
事迹
潜心钻研全心投身于教学十四年前,她带着理想,带着期望,从湖北千里迢迢南下苍南,踏上了苍南桥墩这块贫瘠的土地。离家千山万水,地域陌生,方言不通,她被分配到一个连厕所、食堂算在内才只有四座破旧建筑物的偏僻学校――嘉乡中学,开始了她的执教生涯。呆在偏僻的水库大坝底下,远离家人,远离朋友,感觉就像一只风雨中失去方向的鸟儿。天上清冷的圆月,操场上形影相吊的篮球架,对面黑咕隆咚的公墓,思乡的孤独常常向她袭来,于是她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到教学中去,努力地工作,拼命地钻研。
她为贫困山区的教育,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别人说她为了教学几乎在玩命,而她却认为重要的不是活着,而是活得有价值。曾有两年的时间,她为学校排忧解难,承担着超负荷的工作量,除了班主任工作外,每周还有18节教学课,还不包括课后的无偿辅导。由于长期的体力透支,年轻的她身体越来越差,眼睛、颈椎、腰椎、胃肠等地方的疾病有时让她彻夜难眠,她曾三次晕倒在讲台上,一次是学生送上凳子给她坐下,一次是同事扶着她到办公室,还有一次是丈夫背着她回家。然而稍事休息后,她又回到了教室。只要面对学生,她就精神焕发;只要回到教室,她就会忘记一切疼痛;一次次的生病,一次次地顶住了。就是这样,她从未缺过一堂课,也没有少批一本作业,从未请过一次病假。看到她带病坚持工作,学生们很受感动,并从中受到鼓舞,他们说:“我们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某某老师呢?”。她所教的班级学生的英语成绩都居级段第一,且摇摇领先。她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先后承担了县、学区多次英语公开课。先后在教案评比、优质课、教学基本功、县英语说课中获县一、二等奖,辅导的学生多人次获县一等奖,并被评为优秀辅导老师,她多次参加各级课题研究并获奖,数十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市、县一、二等奖。在她的带动下,学校兴起了一股教科研热潮,学校的英语教学上了一个新台阶。
倾注爱心润泽学生心田夏D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她把它们奉为座右铭。作为一名班主任,她时刻牵挂着每个学生,把师爱的阳光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
她爱护身边的每一个学生,她坚信,只有博大、细致而又无私的爱,才会带给学生们缕缕绵绵春意。她找学生谈话,从不居高临下、摆老师的架子,板着面孔训人。即使要到办公室,她也总是让学生坐在自己的身边,就如一位温柔、亲切的知心大姐姐,满面春风,和风细雨。她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内心想法和学生探讨易接受的话题,让学生无法拒绝老师的要求,有不说不行,一吐为快的感觉。即使是和一个严重违纪的学生谈话,也是从家常话题切入,循循善诱,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学生心服口服。学生在读书的时候愿意和她谈,待到毕业参加工作后,仍不忘来电来信或来访,和她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痛苦。路上遇到学生,她总是主动先打招呼,似乎丝毫不讲究什么师道尊严。她爱学生,尊重学生,她用爱点燃后进生心中的希望之火,用尊重促使他们思想的转变,从而带来了行动的转变,他们中有的成绩后来居上,有的虽然成绩没有跟上来,但也变成了遵规守纪、集体荣誉感极强的学生。
她来自湖北,不会讲闽南话,而且山里大部分家长又听不懂普通话,与家长的交流存在着严重的障碍,但为了班级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她经常拖着瘦弱的身子,周末或晚上踏上了漫漫的劝扩生之路。一山又一山,一村又一村,崎岖的山路不间断地往前延伸,几年下来,鞋子不知穿坏了多少,脚上不知磨出了多少茧子,至今膝盖上还留着山道上尖石头送给她的“纪念”。面对着语言沟通的困难,面对着厌学学生的不理不睬,面对有些家长的冷眼,她咽住了泪水,并没有退缩。她用一个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自觉热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那颗火热的心,一次又一次登门,一次又一次苦口婆心地劝说,终于感动了家长,感染了学生,使徘徊和动摇的学生及时调整了人生的航向。
由于她艰辛的付出,她所带的班级,班风良好,所带的学生在各种文体活动和学科竞赛中均取得好成绩。在校三项循环竞赛中成绩也总是第一名,所任教班级年年被评为校、学区和县级文明班集体,在贫困的农村学校,学生巩固率经常不可思议地达到百分之百。
愧对家庭但她心依旧在学校,每天第一个走进教室的是她,每天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也是她。她能用爱去拥抱学生,却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和家庭。作为妻子、女儿、媳妇和母亲的她在家庭中欠账太多。她的丈夫生病住院,需要亲人护侍在身旁,他们在苍南无其他任何亲人,但她匆匆办好住院手续后,就赶回了学校,白天坚持上班,晚上再去医院。丈夫心疼她,坚决不让她陪夜,凝望着丈夫,她脑海中浮现出以往的一幕幕:班上一开展活动,他就忙前忙后地支持她;走访学生家庭,他总是陪着她到深更半夜,从无怨言;进行教学研究,撰写论文,他总是递上厚厚的一叠摘录的资料卡片……她平时欠丈夫的太多了,这时候丈夫躺在病床上,怎能再不尽一个妻子的责任呢?然而,为了不影响工作,不让学生掉一节课,丈夫住院十五天,她只陪了他两个晚上。她70多岁的老父亲病重,且病症不明,整天昏迷不醒,家里人把后事都准备好了,电话里敦促她赶快回家,见上他最后一面,然而,她刚接手的班级管理刚刚走上正轨,所带的两个班学生英语刚刚入门,假如她一走,就可能会出现混乱,于是她白天上课,晚上对着电话哭泣……父亲走了,走的时候连最疼爱的小女儿也没能在身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痛楚经常让她黯然神伤。
挺着肚子教室风景独特那年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她再次怀孕了,就要当妈妈的那一份激动,只有母亲们才能够体会。她并没有忘记一年前因劳累过度而流产的痛苦,然而,她依旧在学生们中间,她舍不得这两个带了两年的班级,因为第二年学生们就要中考了。看着她渐渐隆起的腹部,丈夫一劝再劝:“为了我们的孩子,休息吧,万一像去年那样……”可她说:“舍不得学生,初三可是关键的一年啊!”于是她在丈夫和同事们忧心忡忡的目光中,早自修跟班、上课、备课、改作、辅导。实在坚持不住了,她就靠着讲台休息一会儿。直到临产前一天,医生下了最后通牒,产兆出现,必须住院待产,她才决定请假。然而第二天,她仍然支撑着上完两节课,一再交待好班级事务,才在丈夫的陪同下,去了苍南县人民医院。她知道,最舍不得的也要舍得。她的家人、同事、学生也许会记住这一天, 1月15日,她早自修跟班、上课,晚上她的儿子来到了这个世界。又一个新学期开始了,休产假才一个月,她又站在讲台上,回到了学生当中。她曾设想在半年的产假中给儿子一个完美的幼年生活,她也曾向丈夫承诺,她会做一个最称职的母亲,可是她又食言了。她告诉丈夫:“我爱我的儿子,但我也不能耽误我的学生呀。”
调入民校教育热情依然为了就近照顾儿子入学,她调入了新星学校。羸弱的她,并没有因为满负荷的工作而丧失一点点教学热情。又三年的班主任,她成了学校创办以来唯一的一位坚持到底的女教师,普通班学生考上省一级重点中学,又一次创学校办学历史先河。她所任教的班级的成绩依旧时时摇摇领先于同类班级。她的同事总这样和她开玩笑:“韩老师,悠着点,不要丢下我太远了”。同组的老师也经常私下说:“和韩老师同一级段压力太大了!”她的工作在新的学校同样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认可,她的学生说:“韩老师的课我最喜欢上……”,“韩老师是我碰到的最好的老师……”,“真希望韩老师一直教我们……” “韩老师,是你使我懂得了一个老师是如何用整个爱心去哺育自己的学生的。”“我虽然不是你最优秀的学生,但您是我最尊敬的老师。”学生家长说:“我的孩子就要去她的班级……”,“要是韩老师教我的孩子该多好……”。
她深知自身的平凡,她所做的也仅仅是千百万普通教师所做过的、正在做的和即将去做的,但同时,她也知道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便如一根蜡烛,燃烧激情,照亮一个个学生,擦亮他们的心灵,为他们迎来一片灿烂。初生牛犊不怕虎,一腔热血铸师魂。路漫漫其修远兮,她将上下而求索,努力追求教育领域的更高的境界和更有价值的人生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