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唐

时间:2024-06-16 21:37:57编辑:小简

郭静唐的个人简介

郭静唐(1903年-1952年) 幼名寅生,又名挹青,字琴堂,浙江余姚周巷(今属慈溪)人。1917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五四运动时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被推为省学生代表。

人物简介

郭静唐(1903年-1952年) 幼名寅生,又名挹青,字琴堂,浙江余姚周巷(今属慈溪)人。1917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五四运动时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被推为省学生代表。

1920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浙师”毕业后回姚任教。192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曾与楼适夷合办《余姚评论》、《余姚青年》等刊物,传播革命思想。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仍以国民党员身份开展活动。1926年在余姚从事农民、盐民运动。1927年,国民党余姚县党部筹备委员会成立,任常务委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通缉,化名郭澄,1928年就读第三中山大学(今浙江大学)文理学院、西湖艺术专科学校工读。后被国民党侦悉,避难汉口,不久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函授部工作。1932年在上海开办天马书店,出版鲁迅、茅盾等人著作,参加左翼文化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余姚从事武装抗日活动,任战时政治工作队副队长,抗日自卫支队政治部主任等职,主编《战斗》周刊,创办《浙东日报》。1940年8月被捕关入上饶集中营,1942年经营救出狱。1944年8月到浙东抗日根据地,被秘密发展为中共党员(1946年正式批准)。历任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秘书长,浙东参议会副议长,浙东行政委员会兼行署民政处长、浙东工商管理局局长等职,1945年10月随军北撤,任苏皖边区文协常委,山东工商总局秘书主任,次年6月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任济南市军管会工商部副部长,济南市人民政府工商局副局长,次年初任山东省税务局局长。继而随军渡江南下,任杭州市军管会工业部副部长兼杭州市人民政府工商局局长,省人民政府委员兼财经委副主任,省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兼工矿厅副厅长等职。病逝于上海,墓在余姚胜归山烈士陵园。著有《炼狱杂忆》。弟郭肇唐(1905―1988),俄文名阿?克?克里莫夫,笔名叶甫琴尼?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五卅运动。同年赴苏联学习,1927年回国。次年复赴苏联,加入苏联共产党(布),并定居苏联。曾任共产国际东方书记处主任助理、民族殖民地问题科学研究所科学部副主任。

人物生平

郭静唐,1903年2月4日出生,又名挹青、一青、澄,字琴堂,周巷镇徐家荒场人。1917年,郭静唐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1922年,郭静唐在余姚县立高小任教。1924年,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时加入国民党。他主办《余姚评论》,与楼适夷合办《余姚青年》,传播革命思想。1925年五卅惨案后,郭静唐在全县各地开展募捐和抵制英日“仇货”,声援上海工人的反帝斗争。8月,因揭发余姚教育会长贪污捐款,被诬告后避难至上海其父亲的学生杨贤江处,被安排到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从事秘密工作,负责对外联络。期间,杨贤江等人曾介绍郭静唐加入共产党,党组织考虑到他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他以国民党员身份从事工作。 1927年2月,郭静唐接受陈云等同志的指导,深入余姚大革命和姚北的盐民运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郭静唐被通缉,与许多流亡的革命同志和进步文化人一起辗转各地,1928年在蒋梦麟的帮助下入浙江大学文理学院边工边读。1932年在上海与朋友一起创办天马书店,结识了许多进步人士,投身左翼文化活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携家小回姚从事抗日活动,任余姚战时政治工作队副队长,抗日自卫支队政治部主任等职。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和郭静唐的组织下,余姚的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1940年8月,郭静唐因积极抗战成为国民党顽固派集中打击的对象,被捕关入上饶集中营。他在狱中与各地被捕的爱国革命青年、新四军战士和职业革命家一起,坚持战斗,坚定共产主义信念。1942年郭静唐经营救出狱后,积极帮助著名左翼文化人士冯雪峰等人士出狱。1944年8月,郭静唐几经辗转来到浙东抗日根据地,努力开辟贸易,调节物资,改进税收方法,增加财政收入。  1945年9月底,郭静唐随军北撤,他以犀利的文笔创作革命文艺作品,撰写评论文章;深入调查研究制订税法,搞活根据地经济,支援前线做了大量工作。1946年,由谭启龙、何克希介绍,郭静唐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5月,郭静唐随军渡江南下,任杭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兼杭州市人民政府工商局局长,浙江省人民政府委员兼财经委副主任,省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兼工矿厅副厅长等职。在接收官僚资本企业,平抑物价,打击投机倒把,建设公营工业,协调劳资关系,加强城乡物资交流,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1952年7月30日,郭静唐因病逝于上海。

上一篇:衡彤

下一篇:郭为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