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祖英

时间:2024-06-16 11:56:01编辑:小简

贺祖英的个人简介

贺祖英,女,1960年6月出生于内江县新店乡,中共党员,内江市东兴区奋发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

个人简介

1993年7月,贺祖英所工作的单位东兴区客运公司面临破产,她下岗了。下岗后,她面临家庭经济困难,十分焦虑。她在无意中发现一些学龄儿童成天在街上游玩,一问才知是些农民工子女,在城里入学难。她下定决心为这些子女办所学校,取名“奋发”,意在鞭策自己、鼓励学生。开校时只有一个班,12名学生,两名教师,一间租赁的四面透风的教室。经过十余年的拼搏,该校占地面积120余亩,三幢教学大楼,建筑10000平方米,标准运动场1个,有电脑200台,设有琴房、多媒体室、实验室、语音室。有教学班40余个,学生达2000余名。有员工131人,其中研究生3人,本科生48人,专科生66人,行政、后勤14人。

贺祖英办学十余年来,解决了数万名到内江打工、经商者的子女入学困难,并使这些子女成为合格的中小学毕业生或中等专业技术人才,2006年该校就有162名初中毕业生考上国家重点、省重点高中。同时也解决了48名原是教师转行到企业而下岗待业者、14名下岗工人、69名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贺祖英业绩突出,被评为省劳动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先进工作者、省三八红旗手。

人物事迹

1993年7月,她所在的企业――内江市东兴区客运公司濒临破产,下岗了。她关注着周围,寻找着机会。有一天经过一个菜市场,看见几个学龄儿童正在那里嬉闹,感到奇怪:学校早已开校了,这些孩子为什么还不去读书呢?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些都是进城务工经商人员的孩子。在当时,他们上学要交一大笔建校费,而这些务工经商人员大多较穷,没有这样的承受能力,只好让孩子自己玩耍。这些孩子应该上学啊!回到家里,把想法告诉了丈夫。开始丈夫极力反对……她说,办校不全是为解决他们的入学问题,进城务工的很多,应该有发展空间!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既解决了他们上学的困难,也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最后,丈夫终于同意了。第二天,她就向教委交了办学申请书。很快,申请得到了教委的批准和支持。给未来的学校取名“奋发”。  在焦虑和期盼中等来了12个抱着试一试心态的家长。看着家长满脸的疑惑,她没有更多的可以说服家长,因为没有像样的学习场地,没有整齐、崭新的课桌等基本的教学设备,有的只是一间四面透风的教室,里面放着8张东兴区胜利镇教育组支持的旧课桌,五十年代曾做过教室的农家小院,里面鸡鸭成群,鹅粪遍地。面对家长的质疑,她心里也没底,只好小心翼翼地对他们承诺,让孩子先读书,认可后再交钱。这样,12个孩子走进了她的生活,对这12个学生,她既当老师又当保姆,给他们烧水,给他们做饭(因为学生家长中午一般都不回家,学生只好在校吃),还送他们回家。为了节省开支,她精打细算,黑板坏了自己漆,墙烂了自己补,课桌坏了自己修。学生家长大多来自农村,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也没有多少时间辅导子女学习。

为了兑现自己的诺言,让学生学好知识,考出一个家长满意的成绩,她频繁地家访,付出的劳动和心血比一般的学校不知高多少倍!为了学生,为了学校,连星期六也利用起来,免费辅导学生。渐渐的,奋发学校赢得了家长的信任。第一学期结束,不仅开校时的12名学生全都留了下来,而且还增加了6名。第二学期,学生增加到56名,学校不得不另寻校址。几经选择,她看中了东兴区工人文化宫,那里地处山上,四周环境幽静,还有一个原来曾做露天舞场的操坝。为了交清半年房租,她找遍了亲朋好友,最后咬牙回老家变卖了祖上留下的老屋。随着教学环境的改变,学校管理的进一步规范,教学质量的明显提高,随着家长对学校教学水平的肯定,更多的学生来到了奋发学校。  她卖掉了自己城里的住房,并四处筹资。她建校的决心感动了所有关心奋发学校发展的人,更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教师们把存款凑了出来;建筑商同意垫资建校;银行答应贷款;建校土地也及时得到了落实。学校占地近15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教学大楼3幢,运动场4000平方米,学生食堂2个,拥有教室35间,配备广播室、图书室、微机室、化验室、电教室、音乐室,拥有幼儿部、小学部和中学部。  2003年6月,36名学生考上了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高中,打破了东兴区民办学校无人考上重高的纪录;2004年,教学质量翻番,在当地再一次引起了轰动。

上一篇:

下一篇:何琼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