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洪达

时间:2024-06-13 15:40:52编辑:小简

籍洪达的个人简介

籍洪达,1986年生,祖籍山东聊城。画家,中国民协书画艺术交流委员会常务委员。2009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系,2013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花鸟画创作专业,2013年任职于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

个人简介

籍洪达,画家,1986年生,祖籍山东聊城。中国民协书画艺术交流委员会常务委员。

2005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受教于宋丰光先生;2010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师从刘万鸣先生;2013年任职于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

作品收录于《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学术作品集》、《实力与价值》等;刊登于《美术报》、《国画经典》等刊物;出版个人画集《籍洪达作品集》、《心印寄静》等。

2008年6月:济南大禹美术馆,『现代水墨人物展』

2012年7月:北京大千画廊美术馆,『绘?色――当代新锐工笔艺术家联展』

2014年3月:北京恭王府,『心印寄静―籍洪达中国画作品展』?

2014年4月:山东寿光,『视觉?精神―青年水墨艺术提名展』

2014年4月: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为中国画: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花鸟画教学研讨会暨教师、学生作品展』?

2014年6月:作品《广清八荒》参与2014保利春季拍卖?,以3.45万元拍出

2014年6月:北京,《85后水墨派》联展

作品分析

籍洪达的绘画观念中,物象的位置经营、笔墨的神采意趣、意境的萧疏淡然,都需要创作者殚精竭虑去推敲和把控,更仰赖于其学养和才情。可以看到,籍洪达的创作中,谨细的勾描往往隐匿于写意性的笔触之内,理性的用笔赋予其画面规整的形态感。不同于我们印象中工笔画双钩描写的造型法则,籍洪达有意模糊了形体的轮廓线,并通过轻淡的墨色晕染大面积的空白,使画面获得一种朦胧、静谧的空气感:有晨曦的清寒、有月夜的孤寂、有素秋的苍凉。因此,我们很容易在籍洪达的绘画中发现微风的痕迹,枯干的荷叶、垂悬的柳枝、摇曳的芦苇、斜倚的坡草,传递着野逸的诗境。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籍洪达对淡墨表现力的探索,准确再现了其细腻而敏感的个人性情:墨色的微妙差异被有序区分,墨笔或清润、或滞涩的质感形成视觉审美的张力。

创作技巧

籍洪达的罗汉画,在用笔上多承自李龙眠家法,中锋而出的墨线勾勒罗汉的体态和衣纹轮廓,健拔而清劲;在墨色晕染上淡毫轻墨,几分工致中不失古雅空灵。可以看到,籍洪达将罗汉与简淡的山水画空间构置在一起,疏林坡岸在一派枯寂萧寒的情境中,与或作沉吟、或作遐思、或作冥想状的罗汉形成一种视觉修辞上的互文关系。在这其中,籍洪达尤为注意在用笔方式上的变化多端,浓淡干湿中润涩相兼相得,通透的淡墨色在笔的叠积中松动而富有“实”的质感,气息秀逸。显而易见的是,籍洪达的绘画空间从传统花鸟画图式中借用而来,这种“简远淡逸”风格的山水通常是明清以来作为鸟兽母题的“配景”被绘制出来,而熟悉籍洪达花鸟画系列创作者即可知,这些罗汉画与之有着类近的形式与语言调性。

人物评价

籍洪达内心相对安静,能释然于时下流行之风,专注古人。这种选择在他的同龄人中,显得有些“特别”。一般而言,年轻人容易被大千世界所感触、影响,并因此选择更为新颖的艺术样式、理念。但洪达却似乎游离于他的时代,虔心看似“老旧”的视觉形态。在80后身上看到如此文化态度,着实令人惊讶。惊讶,不仅因为他选择了不同于同龄人的绘画样式,更因为他敢于选择的勇气。传统,在中国文化史中向来不是速成。它需要长时间的浸泡,在不断的体验中感悟、消化。或可以说,新的创作方式相对容易获得成效,但传统方式却难能短期奏效。诸如线条、积染以及画面气质的营造,看上去细微的变化、提升,往往需要经年累月的伏案过程。可见,选择传统的洪达,其实是选择了一条漫长的“与古对话”的自我修行之路。就此而言,选择了“与古对话”的洪达,不仅是绘画本身的选择,还是一种生活体验方式的选择。在这条路上,时间与耐心往往是决定能否“通融”的基准条件。显然,洪达具有这种走向“通融”的条件。

艺术观点

作画难之,难於心如明镜,无急无躁,无名无利。心乱,画即无章法亦无古韵,则成粗制乱造而或媚俗不堪之品。心静则寄情于画之上,画亦静,静而生气韵,画才耐得看。从容自得,明窗净几,方可得高明不俗之笔,亦可写出一点洒落不羁之妙。

摹古而非泥古,摹古为师古人之技,而解古人之意,而後师造化以得心源矣。覆心中之骄躁,得一清静。历世事之权变,阅心之浮华,究竟象之清灵,以“逸”舒之。

观宋人翼翼之法,异变之法,又暝元人之意,幻化己意。“到”者谓之匠,“道”者谓之师。惟以“道”趋之万物,成矣!

上一篇:侯梯云

下一篇: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