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如瑛的个人简介
胡如瑛,字和光,1901年生于云南嵩明县长安(今嵩阳镇东村)一个小学教师家庭。早年投身护国战争,随后误入反动营垒,1948年起义反蒋,翌年在对敌作战中英勇牺牲。1916年初年仅15岁的胡如瑛投入了云南人民率先掀起的护国讨袁运动,奔赴...基本内容
胡如瑛,字和光,1901年生于云南嵩明县长安(今嵩阳镇东村)一个小学教师家庭。早年投身护国战争,随后误入反动营垒,1948年起义反蒋,翌年在对敌作战中英勇牺牲。1916年初年仅15岁的胡如瑛投入了云南人民率先掀起的护国讨袁运动,奔赴四川作战,1922直到年退伍还乡。在本村组织了一支保卫队,并被推举为队长。曾被聘任嵩明县保卫团的队长、中队长,麻栗坡对汛督办处田蓬汛长、缅宁(今临沧)县政警队队长等职,直到1945年。1948年秋冬之交,胡如瑛在昆明避难。当中共昆明市委对敌工作小组成员吉星明及民青盟员李荣光(嵩明人)等动员他回嵩明组织反蒋武装配合城市作斗争时,举起了反蒋的旗帜。是年11月,组织云南人民计蒋自救军嵩明游击大队。1949年4月中旬将部队扩编为支队,号称“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嵩明游击支队”,他被推任支队长,群众称之为“胡支队”。1949年8月正式进行整编,授予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三支队嵩寻游击大队”番号(同年7月“边纵”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胡如瑛任大队长。1949年秋,边纵司令部决定将嵩寻游击大队编入六支队,开赴滇东北阻击敌军。胡如瑛腹部中弹,壮烈牺牲,时年48岁。胡如瑛牺牲后,六支队司令部为他就地举行了追悼会,并将他的遗体掩埋在宣威县向家坝磨茹村旁青山脚下。1950年1月,六支队司令部对他的遗属给予了抚恤。1951年4月,曲靖军分区为他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