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幼藻
时间:2024-06-10 23:07:57编辑:小简
黄幼藻的个人简介
黄幼藻(1600~1639)约明万历年间在世,字汉荐,福建莆田黄石塘下沙堤人,其父黄议曾任苏州通判,举人林仰垣室。生平简介 黄幼藻(1600~1639)约明万历年间在世,字汉荐,福建莆田黄石塘下沙堤人,其父黄议曾任苏州通判,举人林仰垣室。她少时受业于老儒方泰,年仅十三、四岁,即工声律,通晓经史,知之大节。其公爹仪部郎启昌殁,能倾家以事,后依附姑母,食不果腹,居不蔽风,忧郁交加,仍然读书不断,后患心脏病而逝,享年三十九岁。其子名露儿,后来为僧,石室岩的海印洞即其遗迹。 黄幼藻著有《柳絮编》诗集传世,其诗多感伤之情。名诗鉴赏 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成都会议期间,圈选的唐宋诗人四川题材的作品中有黄幼藻写的诗《题明妃出塞图》,诗句是:“天外边风扑面沙,举头何处是中华?早知身被丹青误,但嫁巫山百姓家。”该诗主要写汉朝和亲政策,将王昭君嫁给匈奴首领,加强了汉与匈两民族的关系。严格地说,绝代佳人王昭君离乡去国是悲剧人物。女诗人诗句“天外边风扑面沙,举头何处是中华?”与杜甫之诗句“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有异曲同工之妙,唱尽了王昭君的一生的悲剧。“风沙”与“何处是中华”自然令人想到她离别汉宫,远嫁万里之外的匈奴国殊俗的陌生环境生活情状,其凄迷心情是难以抹平的。因“早知身被丹青误”,本来“意态由来画不成”(王安石诗句),何必来了“早知”,还是嫁于平民百姓家为好。女诗人在整篇对王昭君这一遭遇深表同情,实际上也是借此表达自己的不幸身世及怀才不遇的感受。总之,王昭君如此遭遇的形象,经女诗人以精确的诗句加以表现使其在千秋之后,依然给后世人留下难以磨灭的想象。部份诗作 雨中看紫芍药 晨妆乍点自倾城,冉冉香生绣户清。 厌说广陵春色暮,胭脂和泪雨中倾。 恨白芍药不开 万种花开斗晓红,含羞无语倚东风。 素妆不理因谁倦,一段春藏粉黛中。 登楼望海 遥山层叠海云开,浴鹭飞鸥自去回。 春水茫茫天不尽,片帆浮动碧空来。 竹枝词 家住横塘白石矶,门前春水浣罗衣; 朝来系着木兰棹,闲看鸳鸯对对飞。 孤雁 渺渺高秋外,长空一雁迟。哀鸣关底事,澹远写相思。 瘦马征夫泪,回文少妇诗。明年楼上过,莫向夕阳时。家世简图 福建莆田黄石金墩始祖1世黄府(1130-1210年南宋初节度判官副都统赠太尉谥清惠赐庙号为金墩)---2世黄安石---3世黄近---4世黄(近四子徙居黄石沙堤)---5世黄禄---6世黄德---7世黄^---8世黄衡---9世黄恭---10世黄华---11世黄九臬―12世黄必大―13世黄仪―14世黄幼藻(黄幼相胞妹)。
上一篇:何忠明(教授)
下一篇: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