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柏武的个人简介
贺柏武,男,湖南衡东人,1980年生,工程师,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就职于湖南省水运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从事内河航电枢纽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曾担任过电力技术员、水电站运行值长、内刊编辑、秘书、办公室副主任。工余坚持写作,有部分拙作散见于《人民日报》、《读者》、《意林》等报刊杂志,并入选《2008年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随笔》等多种选本,著有散文集《闺秀男人》。
《闺秀男人》封底内容
梁瑞郴 (湖南省作协副主席) 在他的“都市笔记”这组散文中,所写的都是底层而普通的人物,作者着力发掘这些人的心灵之美,从卑微者的言行中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去感受底层生活中的良知与善行。就凭这样的真情实感,柏武的散文自有他存在的价值。――《一看就是个文学痴迷者》
刘红菱 (广东作家) 在作者的文集里,有的只是对凡俗人世的关注,对芸芸众生的热爱,对浓浓亲情的体味,温情而蕴藉,内敛而真切。他分明将你当作一位挚友,与你作推心置腹的交谈,谈人生的喜怒哀乐,谈生活的酸甜苦辣。因而这个“闺秀”男人更显得别样,与众不同。――《别样的“闺秀”男人》
阮永兴 (公务员)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外人看来虽显平淡,可作者却是一份闺秀之心仔细地捕获了里面的爱,继而去享受亲人间那无尽的幸福。读贺柏武的《闺秀男人》,让我见识了一个男人的情怀。在于男人,并不需要多崇高的地位,也不需要多丰厚的收入,只要爱家爱自己的亲人,即使生活是平淡无奇,那也是一件幸福的事,而这个家庭也是充满着幸福。这也许就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一个男人的情怀》
王发财 (杂志编辑) 《闺秀男人》更是为都市的浮躁人群提供了心灵栖息地,是人心灵最好的抚慰,是最好的疗伤药。当你沏上一杯热咖啡,躺在沙发上,翻看《闺秀男人》,你会豁然发现,另一种人的简单活法,你会瞬间陷入思考,让自己脚步尽量慢下来,也能学会去感受生活去体会人生;做一只事业中的兔子,生活中的蜗牛。――《事业中的兔子,生活中的蜗牛》
姚茂敦 (财经评论员) 柏武的文字,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质朴真实、自然清新、绝无矫揉造作。细细品之,总能使人如沐春风之感。这种独特而极其难得的气质,从他写父亲、写母亲、写爱妻、写友人等系列文章中都能清晰看到。――《文字之惑》
毛 臣 (职业经理人) 我们的生活却时常在低处,作为凡人,若能把最朴实的生活原状,通过自己的文字,一针一线的“密密缝”,缝成一双漂亮的“绣花鞋”,也未免不是一件乐事。这“铁棒磨成针”的打磨功夫,是一点一滴的生活智慧的累计,也是生活赋予这个闺秀男人最美的恩赐,祝福闺秀男人手中的“绣花鞋”,一双比一双漂亮、合脚。――《闺秀男人的“绣花鞋”》
苑广阔 (自由撰稿人) 这些人生片段,我们在生活中可能随时都会碰到,但把它们升华为人生感悟,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柏武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让我们可以直接从他的生活感悟中,看透人生的悲欣交集,体会着生命的诸多滋味。――《感受幸福生活》
梁 征 (工程师) 读完《闺秀男人》,给笔者的感觉就是一种守望,一种对生活态度的守望。这其实是一部相当丰富的文集,写景抒情,感悟人生。像柏武这样,在工作之余,能够耐得住寂寞,守望文学的人为数不多,读毕这些作者用别人打麻将、唱歌的时间创作而成的作品,不能只说勤奋,更为其坚守而感动。――《守望文学》
《闺秀男人》简介
《闺秀男人》一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在报刊杂志上已发表的近百篇文章。作者从五个不同的生活角度描述了人生的种种,年少时在灯下细心耕耘的缜密心事,青春岁月与友人欢聚的快乐时光,情感世界里的甜蜜与忧愁,繁华都市的逸闻趣事,凡人世界里的生活小调,处处都洋溢着生活的本真,处处都流淌着一种亲切的气息与芳香。作者用心描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犹如在自己的三分自留地里精雕细琢,勤奋耕耘,每一处都闪耀着生活的睿智。走入生活,再走出生活,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觉再去重新打量过去的生活,作者保留了青涩时代的纯真,又在不断的人生积累当中,悟出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闺秀男人
贺柏武/著
目 录
第一辑 灯·下·夜·语
◎玉湖神韵
◎聚源亭记
◎衡东土菜
◎南岳印象
◎再访锡岩仙洞
◎感受大源渡
◎但看无妨丹霞行
◎人若桃花我来会
◎名花与野草
◎感受自然
◎为了清晨的那场演唱会
◎“枫”情这边独有
◎作客南华寺
◎用心扫地
◎雨中女孩
◎孤独自我
◎希望之光
第二辑 随·笔·小·札
◎幸福
◎请珍惜你手中的那颗珍珠
◎莲心虽苦润心田
◎旧书之喜
◎新书之乐
◎快乐由你
◎整理旧书
◎天涯何处不是客
◎秘密这杯毒酒
◎香水有毒
◎草根遭遇博客关闭
◎花瓣中的王子
◎姑姑的红米粉蒸肉
◎让岁月不再苍白
◎人生的艺术
◎读史偶拾
◎归隐探源
◎珍藏我真爱的文字
第三辑 爱·在·旅·途
◎美丑之间
◎春日风筝幸福飞
◎不吃鳝鱼的父亲
◎爱情是一件奢侈品
◎博客红娘
◎生日的祝福
◎挑个好日子结婚去
◎我那个做教师的叔叔
◎男女赛事
◎父亲的家
◎不会再换的“存折”
◎“闺秀”男人
◎母亲心中的圣地
◎家的概念
◎爱上杂粮
◎只给您买酒喝
◎爱的方向盘该转向哪边
◎睹物思亲祭清明
◎两荤一素
◎留下,抑或是高飞
◎为爱去留
第四辑 都·市·笔·记
◎老爸的开心事
◎信任
◎葬礼
◎车下车上
◎爱情、道义和金钱
◎请伸出你的手
◎被反锁的男人
◎农民工的影院
◎娜娜妈妈
◎平常人家
◎都市带饭族
◎一分钟“恋”上你
◎一个人的世界杯
◎红娘今年才四岁
◎谁愿靠两颗中指生活
◎梦中的花裙子
◎叫号服务
◎专项整治
◎创可贴
◎哪位
◎新闻早七点
◎湘伢子
◎“脚都”看球
第五辑 生·活·小·调
◎爱情守侯在原处
◎爱情就住在隔壁
◎炼狱高三
◎当漂亮成为往事
◎沉浮香火
《闺秀男人》序言
一看就是个文学痴迷者
文/梁瑞郴
近日读陈世旭的短篇《一看就是个新警察》,每有会心,总禁不住哑然失笑。而不知怎么,贺柏武和我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非常强烈地给我一个印象,这是个文学的痴迷者。当他捧上一摞书稿,让我为他的新作写些文字的时候,我就想起世旭小说中的那位“新警察”,执拗、顽强、坚守。在时下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世事中,爱文学者,可能在某些人的眼中,都是楞青和傻冒。文学是什么,作家是什么,在许多人的眼中,已经不是过去那么神圣了。而柏武这位学工科出身的学子,在谋得一份不错的工作之后,居然远离麻将与电脑游戏,钟情文学,并利用工余时间努力写作加入了湖南省作家协会。旁人如何看,我不知道,但我却对这位文学青年的执着表示十二分的赞赏。
我与柏武的相识,是因为毛泽东文学院的中青年作家班。他所在单位的工会主席李毅是20多年前曾经陪同我们行走于酉水、沅水的文学笔会的老朋友。深得他的支持,柏武才可能从紧张的工作中脱产一个多月来参加这个班的学习。仅仅是一面之缘后,我对这位文学的痴迷者有了非常好的印象。
《闺秀男人》是他的第一部散文集。照实说,柏武初涉文坛,就已在诸于《读者》等全国各级各类报刊发表近百余篇作品,实属不易。这里选载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在纸质媒体上刊登过的。当然,不能说他的散文集有多高的艺术成就,但我阅读之后,总体获得这么几个印象。
有感而发,真情流露。当前文坛一大通病,便是为文造情、虚情假意,无病呻吟之作更是泛滥于世。柏武为文,虽然想象力有些欠缺,但写实中有一种真情的力量,让人感动,让人不能释怀。在他的“都市笔记”这组散文中,所写的都是底层而普通的人物,作者着力发掘这些人的心灵之美,从卑微者的言行中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去感受底层生活中的良知与善行。就凭这样的真情实感,柏武的散文自有他存在的价值。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柏武散文,大都写的是身边的小事,即便是世态况味,作者也是注意从细微处入手。这反映了作者老老实实为文的态度。时下有的文学青年,缺乏生活的历练,缺乏宽广的视野,但却喜欢“宏大叙事”,言大事而不着边际,“高谈阔论”却让人觉得是入无物之阵。这种文风,从表面看作者好像颇有些才华,但实际上确实以华而不实的外表作唬人状。柏武不趋时附势,而是坚持从小处着手,继而往大处思考和探究人性和自然之美。这是写散文的正途,由此起步,假以时日,我相信柏武是可以写出更好的散文。
畅晓清丽,紧贴生活。柏武的散文语言通晓朴素,在素面朝天中凸显清丽,宛如一位从山间走出的村姑,这在80后的青年作家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许多的年轻作者都崇尚语言的晦涩,以为越让人读不懂越显出作者的水平。其实文学语言的最高境界是达意传情。当然,柏武的散文语言还缺乏变化,尤其是表现复杂的情感时,这是需要努力加以提高的。一个作家,说到底是思想认识深度和语言功力的竞争。柏武散文中也有许多时尚生活的话题,这些作品短平快,写得利落干净,读来有趣,让人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鲜活的生活滋味。一路读来,也使我感到自己年轻了好多。
对于文学作品,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会从作品中读出自己的感受。因此,我只是从一个读者的角度,读出了自己的一点感受。我一直认为,文学是一种马拉松赛跑,只要你有才情,坚持到最后的方是胜利者。文学是需要一点痴迷劲的。否则,它不如麻将那样让人上瘾。在文学的一途中,内功是关键,所以我真诚希望柏武多读多思,从名家经典领悟艺术的真谛,从苦苦的追求中不断提高,使文学成为自己诗意生活的一部分。
乙丑年夏月于毛泽东文学院
(梁瑞郴:湖南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毛泽东文学院管理处主任,国家一级作家。)
《闺秀男人》书评集锦
书评一
别样的“闺秀”男人
――读贺柏武的《闺秀男人》
文/刘红菱
一场骤然来临的夏日阵雨过后,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扑面而来。窗外,南国特有的芒果树越发青翠,天空竟是如此的澄澈与蔚蓝。就是在这样的夏日午后,朋友贺柏武把他多年的文字集结成册,而我有幸成为它的读者。
中国人习惯于近观其文,远观其人,虽然至今未与作者谋面,但此时,读着他的书,一位率真朴实的80后的“闺秀男人”分明正向我走来。
作者取其书名《闺秀男人》其实意味深长,再清楚不过地表明自己的一种生活态度。这其实是一部相当丰富的文集,山光水色,众生世相,友情亲情在书里都有所描写。
“他在上班的时候就全心全意地干好本职工作,而在休假的时候他会一整天呆在五楼的那个书房里足不出户,关掉手机,拒绝喧闹,放上一点轻音乐,一个人独自醉在从省图书馆借来的或者是从旧书摊上淘来的书籍里。他也偶尔会拿起笔和纸来写一些不怎么流畅的文章。不是什么宏篇巨著,就是那么千字左右的思想碎片和心灵所感。他就是我,我就是那个被老婆称为呆在五楼的“闺秀”男人。”
作者眼中的闺秀男人就是这样的。
散文好写难工,不同的作家带给读者不同的感受,有的清新,有的厚重,有的华美,有的犀利。而作者的散文则是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打动你,情思飞扬。选材广泛,涉及到生活的诸多方面,由此可见作者热爱生活,重视亲情友情和爱情,在他的文章里出现最多的人物是他的父亲、母亲、妻子。读他的文字,在他的字里行间,不由得感受到作者浓浓的情意。
例如:《不吃鳝鱼的父亲》中,“直到今天,母亲说穿了父亲不吃鳝鱼这个“谎言”,包括他不愿来城里和我们一起住,是因为担心城市的消费高会给我们增加经济负担,我才深切地感受到:父亲对于我们子女的爱是不用言语来表达的,而是细化在生活的每一件小事里。“ 又例如《祝福母亲》里,作者说到:“我顿时陷入一种无比自责的境地。我想流泪:人生苦短,年过半百的母亲,还剩多少个这样的日子;而这个特殊的日子对我而言,就是我生命的始源;有了母亲的存在,才会有我这个生命个体的出世;又因为有了母亲常年如一日地辛苦劳作,才将我从一个毫不懂事的农村娃培养成一个有思想的现代青年。”这样真挚的文字书中多篇有所提及,就是这些朴素的文字下蕴含着的爱与情让我为之感动。不矫情,不做作,有源于亲情的爱、有源于友情的爱、有源于爱情的爱,作者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小爱,这正表示作者对这个世界的大爱。
在文集的第一章,作者用文字描绘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如果没有爱,那些山那些水就不会有灵气,在他的笔下,淡淡的笔墨,几下就勾勒出一幅幅天然图画。如《玉湖神韵》“但它的精致唯美,恰如天使滑落的一滴眼泪,晶莹剔透,让人不得不万般珍惜。”“鸟鸣山更幽,在寂静复寂静的深处,时而传来的数声黄鹂声,有如空穴天籁之音,更似旷古奇缘的深情呼唤。然丁点不见鸟儿踪影。”
作者不仅把眼光投向祖国的美好河山,对时下生存空间和社会环境的关注也是作者探讨的话题。在他的都市笔记里,有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也有对时下社会风气的抨击。例如,《农民工的影院》写的就是一个打工仔在坐牢的过程中学会了放电影,从监狱出来后他看到那些和他一样的民工因常年缺少一种精神上的慰籍而干出不少坏事傻事,于是他就办起了民工影院,为的就是不让这些人重蹈覆辙,他用他的影院来拯救这些民工的灵魂。在《梦中的花裙子》里,他说:“在我还没搞懂“农民工”是怎样一种用工制度时,我就亲眼见到了一个农民工,还有他的老婆和一个六月大的孩子,并清楚地知道了他们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在《专项整治》里,作者对时下列车上的治安表示了极大的关注,“最近一段时间的列车上的治安算是坏到了极点,于是便有了一个“火车好坐,关阳难过”的说法。”
在这些文章中,作者对一些底层人物给予很多的同情,但在同情的同时并没有究其问题之所在。如果作者能把笔更深地触向这些人物或是事件,我想应该更能打动人。文章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不知作者是否有同感。
现代社会,每天人们行色匆匆。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为了生计为了生活而忙忙碌碌。作为男人更是拼杀在职场,丝毫不敢松懈。但在作者的文集里,你看不到职场的刀光剑影,对生活的埋怨。有的只是对凡俗人世的关注,对芸芸众生的热爱,对浓浓亲情的体味,温情而蕴藉,内敛而真切。他分明将你当作一位挚友,与你作推心置腹的交谈,谈人生的喜怒哀乐,谈生活的酸甜苦辣。因而这个“闺秀”男人更显得别样,与众不同。(刘红菱:女,广东作家,原籍湖南,现居广东江门,尤其擅长散文。)
书评二
一个男人的情怀
――读贺柏武的《闺秀男人》
文/阮永兴
我是在五一节前夕拿到贺柏武《闺秀男人》这一书的初稿的,五一期间没出去游玩便静心品味了这部书。这本书写的大多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和作者自己的感想,可在浏览这本书时,还是让我强烈地感受到了一个男人的情怀,他是那么地热爱他的工作、他的家庭以及他的生活。
我和贺柏武的交往并不是很多,只是因为文人的惺惺相惜才在网上交流过几次。我只是知道贺柏武工作于一个水电站,然后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便写出了大量的散文随笔,他的文章散见于全国的报刊杂志。我还是比较欣赏贺柏武的,一个五大三粗的男子能写出这样隽秀的文字这该是一件难事,这也许就是他为自己的文集所取的书名《闺秀男人》,一个搞技术的人,却像大家闺秀绣花一样,在落英满地的窗前一针一线的精绣才有了这本精致的集子。
《闺秀男人》这本集子大都是作者在工作之余写成的。尽管写作只是一种兴趣,尽管这只是一些闲余之笔,可文中却处处透落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幸福就是生活本身,是一种须用心灵来感觉的东西。”(《幸福》)我想,在那个平淡的水电岗位上,作者也是幸福盈胸的,因为只有心有幸福,那幸福便洋溢在四周。“失却了希望,无异于失却了生命。”(《希望之光》)之因为对生活充满着希望,作者才在雕琢着他的梦想,直到梦想开花。这样的话语虽然平淡,却是人生的真知灼见。在书中,这样的精致小语却是随处可见,让我在浏览作者的心路历程时也经历了一番人生智慧的洗礼。
对于写作,有人为了赚钱,有人却纯粹是为了一种快乐。“每年我和家人都会出游两次。出游的费用都是写稿得来的稿费,这算是艰苦写作的一个回报,亦可以算作出去采风积累素材的好理由。”(《人若桃花我来会》)。我觉得作者的写作便是属于后一种,充满着快乐。灯下推敲虽嫌苦恼,纸上码字也属烦琐,可这一切都换成一家人出游的笑脸时,那再多的苦恼便也成了一种快乐。而在旅途中,有一家老少的欢声笑语相随,又有山水美景可赏,这种生活也着实是值得令人羡慕的。
《闺秀男人》这本集子也有一定的篇幅描写了作者本人的生活。爱上杂粮,是因为杂粮中饱含着妻子对他的爱;家的概念,道出了当一个女人在所有朋友面前把你给她安置的那个小窝称之为家时,也许幸福就围绕在这个男人身边了;不吃鳝鱼的父亲,父亲把他的爱都细化在生活的每一件小事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外人看来虽显平淡,可作者却是一份闺秀之心仔细地捕获了里面的爱,继而去享受亲人间那无尽的幸福。其实,生活有时要用一种敏锐的目光去看的,也许你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平淡无奇,可只要你有心,只要你用心,你也会像作者一样沉浸在幸福的海洋里。
读贺柏武的《闺秀男人》,让我见识了一个男人的情怀。在于男人,并不需要多崇高的地位,也不需要多丰厚的收入,只要爱家爱自己的亲人,即使生活平淡无奇,那也是一件幸福的事,而这个家庭也是充满着幸福。这也许就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阮永兴:浙江上虞人,70年代中期出生,公务员。)
书评三
事业中的兔子,生活中的蜗牛
――读贺柏武的《闺秀男人》
文/王发财
接到柏武兄发我的电子书稿,认真读后感觉就像与其人面对面交谈。感觉很亲切,里面的文章都来自于作者亲自生活和内心感受,他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善、爱,用一个个短小精悍的美文呈现出来,让人细细品茗后,馨香犹存。
《闺秀男人》这本书名字不错,能感觉到作者的独特心境。两年前,笔者在长沙贺龙体育馆,曾经和柏武兄促膝长谈过,他平常的外表下蕴含着丰富的底蕴;刚开始交往看不出什么,几次之后就会发现他会成为你各方面的良师益友。
柏武兄是学理工科出身,可文笔却很细腻、唯美,在当前流行期刊上经常会看到其大作。我读柏武兄的作品,也让我受益匪浅,在当前浮躁的都市,他能有如此平和、宁静的纯粹心灵,让身在大都市每天为生活奔波的我感到汗颜。
柏武兄文字多半来自自我的体验和感受,总是透着一种超越世俗的思考,俨然是时代的哲学家,可以说,没有高尚的人品和情操,是写不出如此优美沁人心脾作品的。
《闺秀男人》是一部难得的好书,虽然不能与畅销书匹敌,但别有一番风韵。柏武兄他在通过一本书让我们认识到一个人,同时也在认识我们自己:在快节奏的时代,明天你是否会停下脚步听听自己内心的呼唤?
《闺秀男人》更是为都市的浮躁人群提供了心灵栖息地,是人心灵最好的抚慰,是最好的疗伤药。当你沏上一杯热咖啡,躺在沙发上,翻看《闺秀男人》,你会豁然发现,另一种人的简单活法,你会瞬间陷入思考,让自己脚步尽量慢下来,也能学会去感受生活去体会人生;做一只事业中的兔子,生活中的蜗牛。(王发财:自由撰稿人,曾担任《做人与处世》等报刊杂志的编辑记者。)
书评四
文字之惑
――读贺柏武的《闺秀男人》
文/姚茂敦
近日,湖南青年作家、文友柏武兄即将出版自己的新书,嘱我写点东西。说实话,虽然我曾做过一段时间全职码字工。但自去年“不务正业”转行投身财经界之后,所写文字基本与股票有关。正因如此,总觉自己已与传统文学背离太远,绝无资格胡乱评说。无奈,拗不过盛情相邀,也只好勉为其难了。
认识柏武,始于2006年。那时,我还在贵阳一家国有企业做内刊编辑,工作之余也给报刊写点稿,赚点微薄稿费。通过网络,柏武经常与我探讨写作技巧,交流写稿心得。有时,他还专门打来长途电话畅谈人生。虽然,我们从未有幸谋面,但彼此仿若深交已久的兄弟。
柏武的文字,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质朴真实、自然清新、绝无矫揉造作。细细品之,总能使人如沐春风之感。这种独特而极其难得的气质,从他写父亲、写母亲、写爱妻、写友人等系列文章中都能清晰看到。如在《不吃鳝鱼的父亲》一文中,他写到:“母亲看到我提着一大桶鳝鱼就眉开眼笑起来,好,买得正好!吃晚饭时,母亲把三分之二的u2018鳝段汤u2019端到了父亲的面前。我疑惑地问道,父亲不是不吃鳝鱼的吗?母亲回答说,你还真以为你父亲不吃鳝鱼啊,那些年他是省着给你们姐弟俩吃,编造一个理由啊!如今他身体不行了,该补一补营养了。听了母亲的话,我再也抑制不住眼中的泪水,看着老态龙钟的父亲,往事一一浮现在脑海里”。读完这一段,我的眼泪也忍不住夺眶而出。尽管,文字本身并不是出色和考究,这种对至亲真切如斯的情感流露,其实无须过多修饰,已然在不动声色间激发了读者的心灵共鸣!
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现代社会,很多人为了标榜自己有多么优秀、多么品味高,不惜处心积虑“包装”和“营销”自我,以“博”得他人另眼相看。因此,“真实”二字更显难能可贵。而在《博客红娘》一文中,我们几乎可以全景式地看到:聪明过人,浪漫无比,而又略显“狡猾”的柏武,是如何与如花娇妻共同演绎一场精美绝伦的爱情故事的。
诚然,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阅历稍浅,积淀不够,柏武的文字尚存在着语句简单粗糙,涉猎范围稍窄,艺术性不高等细小问题。不过,就整体而言,仍然瑕不掩瑜,读毕这些用真诚和心血浇灌而成的作品,不能说字字珠玑,但总觉有清香扑鼻之感。
在我的印象中,柏武兄为人真诚宽厚,处事稳重大度。都说文如其人,只要用心细细品读,相信读者朋友们必会有所顿悟和意想不到的收获。
柏武兄极其刻苦勤奋,加上天资甚高,倘能坚持笔耕不辍,相信会在未来的文学之路上越走越远,取得更多硕果。寥寥数语,不知所云,粗浅之处,还望海涵。(姚茂敦,贵阳人,青年作家,资深财经评论员。)
书评五
闺秀男人的“绣花鞋”
――读贺柏武的《闺秀男人》
文/毛臣
大概文人都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就是自己的文章能被世人接纳,甚至千秋相传。然而,我们的生活却时常在低处,作为凡人,若能把最朴实的生活原状,通过自己的文字,一针一线的“密密缝”,缝成一双漂亮的“绣花鞋”,也未免不是一件乐事。
贺柏武的散文集《闺秀男人》,从五个不同的生活角度描述了人生的种种,年少时在灯下细心耕耘的缜密心事,青春岁月与友人欢聚的快乐时光,情感世界里的甜蜜与忧愁,繁华都市的逸闻趣事,凡人世界里的生活小调,处处都流淌着一种亲切的气息与芳香。
集子里收录的近百篇文章,处处都洋溢着生活的本真,作者用心描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犹如在自己的三分自留地里精雕细琢,勤奋耕耘,每一处都闪耀着生活的睿智。走入生活,再走出生活,以第一个旁观者的视觉再去重新打量过去的生活,贺柏武保留了青涩时代的纯真,又在不断的人生积累当中,悟出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在各种各样的主题中,唯有爱是不变的主题,就好比这个已近而立的中年男人,大大方方的承认自己,其实就是那个被老婆称为呆在五楼的“闺秀”男人,这一辈子未必想着去成一番宏伟基业,却安于守着一个小小蜗居,这个窝里充满爱情的香,充满亲情的浓,充满文字与音乐的恬静和高雅。
作者从事内河航电枢纽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工余坚持写作,大量散文、随笔、小说被《读者》、《意林》、《当代人》、《杂文报》等相当权威的刊物所选取刊登,这是对贺柏武文字功力最好的认可。
生活本身即是艺术的源泉,从生活的大海里撷取朵朵浪花,使得贺柏武的每一篇文字都有各自的灵魂,独立成篇,相映成趣。写旅途的见闻,写人生的百态,写情感的万象,他的文字不华丽,却朴实亲切,耐人寻味,好比一瓶有些年月的陈酿好酒,入口醇厚,细品芳香四溢。
在阅读文本的时候,我仿佛看见一个农家少年一步步成长的影子,像电影胶片一样,随着时光的远去,画面却在脑海里愈渐清晰。作为一名搞技术工作的大男人,贺柏武有着自己的理性认知,却对生活有着如此感性的嗅觉和把握,正如作者自己所言:“一个搞技术工作的大男人,却保留了这么一个文字爱好,而且一直坚持着,不纯粹就像一个大家闺秀绣花一样,只有仔细打磨才有这么一个集子嘛。”
这“铁棒磨成针”的打磨功夫,是一点一滴的生活智慧的累积,也是生活赋予这个闺秀男人最美的恩赐,祝福闺秀男人手中的“绣花鞋”,一双比一双漂亮、合脚。(毛臣:男,湖北人,80后,医疗职业经理人、自由撰稿人。)
书评六
感受幸福生活
――读贺柏武的《闺秀男人》
文/苑广阔
这些天一直在阅读一本外国文学大师的小说,感觉写得太深奥,读起来很吃力。正好这时接到了湖南作家贺柏武的散文集《闺秀男人》,一读之下,竟然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作为文友,认识柏武也有些年头了,过去只知道他喜欢写一些生活小品,没有想到在这本散文集里,看到一个多面手的柏武,看到了他作品的丰富和对各种题材的准确把握。
很明显,柏武不是一个闭门造“书”的作者,书的第一部分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不管是湖南省内的风景,还是湖南省外的名胜,都在柏武的笔下向我们款款走来,尽管我们可能没有去过这些地方,但看了柏武的文章,却犹如身临其境。这,无疑是作者笔下的功力所在了。在柏武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南岳的险峻,南华寺的幽静,在这种阅读中,我们既享受着作者带给我们的奇妙感受,同时也羡慕着作者云游四方的难得。这也算是人生幸福的一种吧。
柏武的这本散文集,“杂”的是题材,不“杂”的是真实的情感。在本书的第二辑《随笔小札》中,随时可以看到作者由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而得出的人生感悟。这些人生片段,我们在生活中可能随时都会碰到,但把它们升华为人生感悟,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柏武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让我们可以直接从他的生活感悟中,看透人生的悲欣交集,体会着生命的诸多滋味。
无论散文集有多杂,爱情和亲情总是不可或缺的,柏武的这本集子也不能“免俗”,在动人的爱情和感人的亲情面前,谁又能真正免俗呢?在这本名为《闺秀男人》的集子里,亲情占了很大的篇幅。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母亲心中的圣地》这篇生活小品。在柏武的笔下,一位慈祥的母亲,为了儿女做出无尽牺牲的母亲,呼之欲出。这样的文章,读来总能令人唏嘘感叹,令人动心动容。而这种感动和动容,正是构成我们幸福生活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写作总是少不了批评和揭露的,一个有个性,有风骨的作家,也从不忌惮于揭露现实的种种弊端。作为作家的柏武,自然也不例外。不管是《湘伢子》还是《农民工的影院》,其中都有对社会阴暗面的揭露,对底层人物的关怀。尽管文章的描写有些荒诞和夸张,但却正是生活本身的折射,通过文章,映射的其实是现实社会中那些让我们不舒服、不痛快的事情。对于这一点,为文者都应该保持。
柏武的集子,就像是一座储量丰富的富矿,每次翻阅,总能给人以欣喜。希望所有的读者都能喜欢《闺秀男人》,喜欢湖南作家贺柏武。(苑广阔:男,1978年生,时评人。从事过编辑、机关秘书等工作,至今共发表各类文字300余万字。)
书评七
守望文学
――读贺柏武的《闺秀男人》
文/梁征
近日,在网上得知,文友柏武老弟即将出版自己的新书,着实为他激动。说句心里话,在文学方面,我一直都只是一个爱好者,柏武兄弟却不同,他是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的文章曾登载在多家媒体上,因此,我一直默默关注着柏武的文章,为他所写的文字而感动。读完本书后,突然有了一种写作的冲动,因为此书引起了笔者的共鸣,却害怕写得不好,只好将读后的第一感觉如实托出。
认识柏武,始于2006年。那时,我在一大型国企做宣传工作,工作之余偶尔给报刊写点稿。一次在当地报纸《武汉晚报》上拜读到了柏武所写的《花瓣中的王子》一文,通过网络知道了柏武的博客并通过QQ交谈,发现我们很有共同话题,尤其是探讨文学方面,随后我们一起探讨写作技巧,交流写稿心得。去年底,去长沙前约好相见,因为临时有事而未有幸谋面,但彼此仿若深交已久的朋友。
柏武虽然所学为工科,但其文字一点不逊色于学中文的,正因为如此,也给了笔者一丝自信,因为笔者也是学工科的,在写作方面,有柏武这个榜样,我也有了目标,让我一直坚持守侯着文学这片圣地,在文学的王国里自由翱翔。
读完《闺秀男人》,给笔者的感觉就是一种守望,一种对生活态度的守望。这其实是一部相当丰富的文集,写景抒情,感悟人生。勾起了笔者诸多回忆,比如,当年去衡山旅游的情景,儿时农村生活的画卷,还有我的高三生活等等,作者的文字平实而动人,那些细节的描写,在无声中打动了读者!
当今社会,文学已不在像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么普及,取而代之是那种拜金主义,金钱第一的观念已经蔓延。像柏武这样,在工作之余,能够耐得住寂寞,守望文学的人为数不多,读毕这些作者用别人打麻将、唱歌的时间创作而成的作品,不能只说勤奋,更为其坚守而感动。有这么一个榜样指引着我的航道,燃起了笔者的创作热情,向柏武兄弟学习,坚守自己的业余爱好,做一名模范的闺秀男人。
文如其人,只要用心细细品读,相信读者朋友们必会有所收获。寥寥数语,此时已是深夜,炎热的夏天似乎不再炎热,因为《闺秀男人》像春雨般滋润着我的内心。(梁征:工程师,现供职于某大型国企,担任办公室主任。)
文艺作品获奖情况
2006年8月,《四年后的客厅生涯》获TOM网站“世界杯征文活动优胜奖”。
2006年12月,《爱上杂粮》和《山区捎来的青菜》获星辰在线、品周报、当代商报“寻找水晶之恋征文大赛眩彩水晶之恋奖”。
2007年4月,《为了清晨的那场演唱会》获《作文周刊》“综合版2007年第17期(总第4021期)刊出”。
2007年6月,《快乐由你》获《考试报》“综合信息版第375期5月15日刊出”。
2007年6月,《幸福》获《考试报》“综合信息版第378期5月25日刊出”。
2007年7月,《完美的良性循环》获广州日报“广购书业杯阅读成长征文活动三等奖”。
2007年7月,《富翁的潜质》入选山西教育出版社《财富故事会》一书。
2007年9月,《捎个祝福给母亲》获安徽省妇联和新安晚报联合举办的“感恩母亲大型征文活动纪念奖”。
2007年12月,《但看无妨丹霞行》获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第八届深圳读书月绿色深圳和谐家园征文比赛一等奖”。
2007年12月,《父亲的身份是一名临时工》获中共湖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迎接十七大共赞新辉煌征文活动二等奖”,《湖南新闻联播》予以报道。
2008年2月,《玉湖神韵》获《作文周刊》“综合版2008年第10期(总第4280期)刊出”。
2008年3月,《网络红娘》、《一分钟“恋”上你》入选中国工商出版社《电话故事:我的网络情缘》一书。
2008年4月,《孤独自我》入选湖南文化音像出版社《芙蓉花开――2007湖湘网络散文年选》一书。
2008年12月,《只给您买酒喝》获“孝敬父母关爱老人多威第八期公益征文优秀奖”。
2009年1月,《玉湖神韵》入选湖南文化音像出版社《芙蓉花开――2008芙蓉国网络精品文选散文卷》一书。
2009年1月,《请珍惜你手中的那颗珍珠》入选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8年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美文》一书。
2009年1月,《玉湖神韵》入选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8年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随笔》一书。
2009年9月,《治理黄金水道建设湘江明珠》获中国交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交通运输业发展与行业文明建设征文活动纪念奖”。
2009年10月,《旧书之喜》入选湘潭大学出版社《我与书店》一书,获第三届株洲读书月组委会“我与书店有奖征文活动三等奖”。
2009年11月,《感受大源渡》获云南网“红塔杯爱我家乡征文活动特别奖”。
2011年6月,《父亲是一名临时工》获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纪念建党90周年征文活动三等奖”。
2011年7月,《父亲是一名临时工》获重庆南岸区“九十年,一起走过的日子纪念建党90周年网络征文活动三等奖”。
2012年3月,《孤独自我》获中共茶陵县委统战部、茶陵县民族宗教侨务局、茶陵县旅游局“面向海内外征集道文化散文诗歌活动散文类入围奖”,入选湖南人民出版社《古南岳云阳山悟道》一书。
2012年11月,《请伸出你的手》获“百年江电杯-服务当先锋,喜迎十八大”征文(文学类)优秀奖。
2013年3月,《留下抑或是高飞》获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直党建》杂志社举办的“忆师恩”征文活动中被评为三等奖。
专业论文获奖情况
论文《船闸输水阀门工作异常原因分析及对策》(第一作者)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水运工程》2009年第10期。
论文《计算机监控系统在大源渡水电站的应用》(第一作者)发表于湖南省优秀科技期刊《湖南水利水电》2010年第1期。
论文《湘江大源渡航电枢纽船闸输水阀门下层支承梁破坏原因分析》(第二作者)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水运工程》2009年第8期。
论文《建设湘桂运河构筑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南北水运主通道》(第二作者)发表于湖南省优秀科技期刊《湖南交通科技》2010年第1期。
2009年10月,《湘江大源渡航电枢纽船闸输水阀门下层支承梁破坏原因分析》获中国航海学会船闸专业委员会技术类三等奖。
2010年5月,《船闸输水阀门工作异常原因分析及对策》获湖南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2009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
2010年5月,《湘江大源渡航电枢纽船闸输水阀门下层支承梁破坏原因分析》获湖南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2009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
2011年6月,《湘桂运河建设正逢时》获湖南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2010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
2011年6月,《浅议计算机监控系统在大源渡水电站的应用》获湖南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2010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
2011年6月,《治理黄金水道建设湘江明珠》获湖南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2010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
2011年6月,《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工程过鱼设施研究》获湖南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2010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
2011年6月,《土谷塘航电枢纽泄水闸弧门开启方式研究》获湖南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2010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
2011年11月,《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工程过鱼设施研究》获湖南省航海学会2009-2011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
2012年5月,《浅谈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工程跨江交通方式的选择》获湖南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2011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
工作岗位获奖情况
2003年8月,共青团湖南湘江航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总支“首届《党章》知识竞赛二等奖”。
2005年1月,湖南湘江航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大源渡航电枢纽管理处发电部“劳动积极分子”。
2005年2月,湖南湘江航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积极分子”。
2006年1月,湖南湘江航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大源渡航电枢纽管理处发电部“技术比武活动优胜者”。
2006年3月,湖南湘江航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2005年度工会积极分子”。
2006年5月,共青团湖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2005年度省直优秀共青团员”。
2009年1月,湖南省交通厅“2008年度湖南省交通政务信息工作先进个人”。
2009年3月,湖南省湘江航运建设管理局、湖南湘江航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2008年度先进工作者”。
2009年12月,湖南省交通运输厅“2009年度湖南省交通运输政务信息工作先进个人”。
2010年3月,湖南省湘江航运建设管理局、湖南湘江航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2009年度先进工作者”。
2010年7月,共青团湖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2010年省直共青团干部培训班优秀学员”。
2011年3月,湖南省湘江航运建设管理局、湖南湘江航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2010年度优秀通讯员”。
2012年2月,湖南省湘江航运建设管理局、湖南湘江航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2011年度先进工作者”。
2012年5月,湖南省湘江航运建设管理局首届“2010-2011年度青年岗位能手”。
2013年2月,湖南省湘江航运建设管理局、湖南湘江航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2012年度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