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继辉的个人简介
郝继辉(1972年3月-),男,生于天津市,2002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现任天津市肿瘤医院副院长、胰腺肿瘤科科主任。
擅长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脾胰尾切除术、全胰切除术、复杂肝肿瘤切除术、高位胆管癌根治术及常见胃肠道肿瘤手术等腹部肿瘤治疗的多项手术。
人物经历
1995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临床专业。
2002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学专业,从师郝希山院士,获肿瘤学博士学位。
2002年―2004年,在英国伦敦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
2020年5月,任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党委委员。
曾任天津市肿瘤医院临床二支部书记,天津市肿瘤医院胰腺肿瘤科主任医师。
擅长领域
擅长各类良恶性胰腺肿瘤外科手术,熟练掌握腹部肿瘤治疗的多项难、新手术,例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脾胰尾切除术、全胰切除术、复杂肝肿瘤切除术、高位胆管癌根治术及常见胃肠道肿瘤手术等。主要研究方向为:胰腺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个人职务
管理职务天津市肿瘤医院副院长、胰腺肿瘤科主任
学术兼职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生物与医药科学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病学组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胰腺癌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病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青年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
天津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任免信息
2020年4月29日,中共天津市委组织部发布干部任前公示,郝继辉拟任市属副局级公立医院正职(试用期一年)。
2020年5月14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决定,郝继辉任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试用期一年)。
主要成就
科研项目近5年来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多项,累计科研经费800余万,主要项目有:
恶性肿瘤凋亡通路中的耐药机制及克服策略研究
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入肝血流不同阻断方法对肝超微结构及肝功能的影响
区域胰腺切除门静脉重建术的应用
伴肝硬化肝癌术中不同血流阻断方式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ESE3/EHF表达缺失参与胰腺癌恶性演进及免疫微环境重塑的分子机制研究
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参与胰腺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低氧诱导因子-1(HIF-1)与CX3CR1/CX3CL1信号相互作用介导的胰腺癌嗜神经浸润研究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在TRAIL诱导恶性淋巴瘤凋亡抵抗中的作用
目前承担科研课题有:
1.国家自然基金杰出青年项目:肿瘤学(消化系统肿瘤),201601-20201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CX3CL1/CX3CR1信号通路调节胰腺癌糖代谢的分子机制研究,201501-201812。
3.天津市卫生局攻关项目:胰腺癌精准治疗体系的建立,201510-201810。
项目成果创建国内首家胰腺肿瘤诊疗中心,积极推进胰腺癌临床及基础、转化研究,组织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平均每周做六七台大手术,每台手术耗时四到五个小时。
他是一名学者,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他发挥学科优势,加强跨学科合作,积极与国内外同行分享探讨研究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等四项科研课题,并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其他多项研究。作为主持人曾荣获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一项,并作为主要完成人曾获得中华医学奖、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填补天津市卫生局新技术空白等多项奖励。
他是一位老师,培养了许多年轻的医生,他还是医院的管理者,需要做大量的行政工作。带领研究团队围绕胰腺癌进行了深入的基础及转化研究,特别是2015年,在胰腺癌纳米载体药物领域获得重大突破,设计的新型多层混合型纳米载体,实现了分层载带三种有效成分,填补了同时携带多种药物的纳米载体在胰腺癌治疗中的技术空白,药物效果提升,毒性降低。在临床和科研之余,郝教授还承担了天津医科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以及临床进修生的带教工作。带领着肿瘤学科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近三年已主办、承办国内外学术会议100余次,5000余人参加。通过学术交流提高了全院师生的学术水平,提升了肿瘤学科的知名度,扩大了医院的国际影响力。
人才培养培养了一批具有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研究生,截止目前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23名。
主要著作参编《腹部肿瘤学》等
期刊论文1.郝继辉,俞鸣,郝希山,史玉荣,杨毅.BH3结构域拟似物BH3I-2u2032在肿瘤坏死因子凋亡诱导配体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中的协同作用[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7,28(06):411-413.
2.郝继辉,俞鸣,贾丽,柳凤亭,李强,郝希山.蛋白酶体抑制剂在TRAIL诱导恶性淋巴瘤细胞凋亡中的协同作用[J].中国肿瘤临床,2007(03):129-131.
3.郝继辉,俞鸣,贾丽,柳凤亭,李强,郝希山.凋亡蛋白Bax在肿瘤坏死因子凋亡诱导配体诱导恶性淋巴瘤细胞耐药中的调节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02):134-137.
4.郝继辉,俞鸣,李强,史玉荣,杨毅,郝希山.线粒体途径在肿瘤坏死因子凋亡诱导配体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中的调节作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06):519-522.
5.郝继辉,郝希山,俞鸣,史玉荣,杨毅.肿瘤坏死因子凋亡诱导配体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中抵抗机制的初步探讨[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6(06):379-382.
6.郝继辉,俞鸣,贾丽,柳凤亭,郝希山.BH3结构域拟似物BH3I-2’诱导人白血病细胞凋亡机理的探讨[J].中国肿瘤临床,2005(23):1367-1370.
7.郝继辉,郝希山,俞鸣,史玉荣,李强.肿瘤坏死因子凋亡诱导配体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机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12):1496-1498.
8.郝继辉,李慧锴,王殿昌.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1例[J].中国肿瘤临床,2005(16):922.
9.郝继辉,俞鸣,李强,史玉荣,郝希山.三氧化二砷诱导肝癌细胞株凋亡的实验研究[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4(06):57-59.
10.郝继辉,李强,俞鸣,焦振山,史玉荣,郝希山.人肝细胞癌VEGF及受体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J].中国肿瘤临床,2004(03):11-14.
11.郝继辉,俞鸣,史玉荣,李强,郝希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反义核糖核酸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2):23-25.
12.郝继辉,李强,马维东.肺鳞状细胞癌脾转移一例[J].中华外科杂志,2003(02):52.
13.郝继辉,俞鸣,焦振山,史玉荣.VEGF、nm23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相互关系的研究[J].天津医药,2003(02):80-81.
14.郝继辉,俞鸣,焦振山,史玉荣.VEGF基因表达与肝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肿瘤防治杂志,2002(04):386-389.
15.郝继辉,李强,俞鸣,焦振山,郝希山,郭晓静.巨块型肝癌的分型及其生物学行为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2(02):151-154.
16.郝继辉,俞鸣,焦振山.肝细胞癌转移活性与VEGF基因蛋白表达关系的研究[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2(02):92-94.
获得荣誉
先后荣获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第九届天津青年科技奖、天津市131人才、天津市卫生行业青年岗位能手、天津医科大学及肿瘤医院新世纪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