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仲斌的个人简介
何仲斌,1925年6月出生于安徽省定远县,1945年9月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经济系。系中国共产党员,编入银行队。在经济金融发面做出突出贡献。“文革”时期惨遭迫害,愤然辞逝。
基本信息
何仲斌 男,汉族,安徽省定远县人,1925年6月生,1949年5月结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经济系,7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自南京随军南下,1950年2月到达云南沾益,编入银行队,3月至保山,参加筹建中国人民银行保山中心支行。先后任业务股负责人、秘书股股长、计划督导股股长兼农村金融股股长。1954年9月调芒市,负责中国人民银行德宏自治区(州)中心支行的筹建和领导工作。1955年9月至1957年12月,调任自治区(州)人民政府(人委)企业科科长,工交局负责人。1958年1月至1962年11月,调潞西县工作,历任县工交局局长、勐戛乡党支部书记、江东公路指挥部负责人,县财政经济计划委员会副主任。1962年12月调盈江,先后担任县人民委员会财政经济计划委员会党组副书记、财贸政治部负责人等领导职务。1965年12月县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盈江县人民委员会副县长。“文革”中惨遭迫害,1969年3月,愤然辞世于屯中“五?七”干校,终年仅44岁。
何仲斌出身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经历抗日战争磨难,目睹国民党政权腐败,在进步师生影响下,他先后在重庆和南京参加过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独裁统治。这些历程,奠定了他投身于革命阵营的基础。50年代初,是保山(包括今德宏)地区开创人民金融事业的艰苦时期。作为中心支行的主要骨干之一,他在积极完成自己所担负的筹建各县支行和农村信贷机构,开展存贷业务,通过计划调控和监督进行货币斗争等具体日常业务工作外,常率领本单位干部,白天深入到各主要客户中调查了解情况,晚上组织学习业务、研究对策。在货币斗争中,他在严格执行上级领导机关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全力以赴地投入宣传教育、回笼资金、组织兑换等工作外,还认真观察动向,适时报请领导机关批准,调查收兑银元、半开、外币比率,促进货币斗争深入开展,使人民币占领了各种货币混合流通的金融市场。他从盈江是一个农业县,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实际情况出发,从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进行扶持,帮助农业生产合作社和社员,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商品经济,增加社员收入,满足市场需求。在他精心筹划安排下,1962年至1965年的4年间,全县支农资金增长105%。全县以农村经济工作为中心的财贸、工交、金融等各条战线工作,大有起色,受到党、政领导和各族干部群众好评。
何仲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政清廉,生活俭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他掌握全县财政经济物资实权,没有为自己或亲友谋求任何私利。他为盈江农村经济和财贸、金融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主要成就
金融方面何仲斌在经济金融发面的贡献颇大:
共产党党员,编入银行队,参加筹建中国人民银行保定中心支行。担任过县人民委员会财务经济计划委党组副书记、财务政治负责人等领导职务。政治方面1965年2月县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盈江县人民委员会副县长。
个人评价
何仲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人清廉、生活简朴。全身心投入社会经济发展与建设时期中,不谋私利,为人民服务。为盈江县经济与财贸,金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值得当代官员与领导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