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光(作家)的个人简介
韩玉光,男,1970年生于山西原平市,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诗歌写作,曾用笔名寒光,在《诗刊》、《青年文学》、《诗歌报》、《诗选刊》、《诗歌月刊》、《中国诗人》、《绿风》、《江南》、等发表作品三百余首,有诗入选国内外多种选本,参加《诗刊》社第24届青春诗会,入选2008年度中国十佳诗人,著有个人诗集《1970年的月亮》等。
概述
韩光,男,汉族,1912年出生。黑龙江齐齐哈尔人。1929年在齐齐哈尔市昂昂溪第五中学读书时,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加入青年反帝大同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共青团满洲省委秘书长。1931年兼任共青团北满特委书记。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纪律检查战线的杰出领导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常务书记。韩光同志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立场坚定,百折不挠。他服从党的安排,具有坚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革命事业心,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先后在不同地区和多条战线工作,始终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勤勤恳恳,鞠躬尽瘁。他重视理论学习,始终努
韩光
力学习、研究和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他衷心拥护党中央,坚决拥护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总结经验、分析研究问题,善于透过复杂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矛盾。他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团结群众,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他的高尚品德、崇高精神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韩光同志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大损失,他的光辉业绩将永载史册。
个人介绍
姓 名:韩光 出生年月:1912年3月 政治面貌:党员 毕业学院:莫斯科东方大学 1985年至1987年任中纪委常务书记。他是第三届全国人大常
韩光
委会委员,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十一届三中全会增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中共十二大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常委、书记,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增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他是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生平简述
1929年在齐齐哈尔市昂昂溪第五中学读书时,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加入青年反帝大同盟。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共青团满洲省委秘书长。 1931年兼任共青团北满特委书记。同年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3年起任中共满洲省委特派员,同时在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三军做政治工作,曾代理第一军政治部主任。 1935年底去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1938年回国,在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办事处工作,公开身份是盛世才督办公署上校副官。后任新疆反帝会科长、副县长等职。 1939年底到延安, 1940年起任中共中央统战部秘书长、党派科科长。 1942年初起主持中共中央东北工作委员会工作。 1945年冬赴东北,先后任中共大连市委书记、旅大地委书记、第一副书记,关东公署主席,东北人民政府委员。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旅大市市长,中共旅大区党委、
韩光
旅大市委第一副书记。 1953年至1954年8月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东北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1954年07月至1956年05月任中共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第二书记,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席、黑龙江省省长。 1956年至1958年任国家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委员(1957年起)。 1958年11月至1967年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58年12月起)。 1959年4月当选为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65年1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 1975年10月至1977年09月任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 1978年3月当选为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78年12月至1982年09月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 1980年03月至1980年12月任国家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党组第二书记。 1980年12月至1982年05月任国家建委主任、党组书记。 1982年09月至1985年09月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 1985年09月至1987年11月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常务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十一届三中全会增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中共十二大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常委、书记,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增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他是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2008年9月27日5时06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纪律检查战线的杰出领导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常务书记韩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韩光
参加革命
韩光同志1912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929年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加入我党领导的青年反帝大同盟,组织社会科学读书会。1930年,在哈尔滨学院就读时,根据中共哈尔滨市委指示,组织学生进行反帝、反奴化教育的斗争。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调沈阳任共青团满洲省委秘书长,1931年起兼任共青团省委特派员和共青团北满特委书记。同年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2年起,韩光同志从城市转入农村,开展抗日武装斗争。1933年,他任中共满洲省委特派员,在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三军做政治工作,代理第一军政治部主任,转战在南满和北满的广大地区,协助杨靖宇、赵尚志等同志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同日伪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是东北抗日联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人之一。
留学苏联
1935年底,韩光同志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38年回国后在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办事处工作,后任新疆反帝同盟会科长等职,组织开辟了我党领导的在新疆和兰州之间运送物资、接送我党重要干部的国际交通线。1939年底到延安。1940年起任中共中央统战部秘书长、党派科科长,为巩固和壮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了大量工作。他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步掌握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指导原则,并运用于工作中。 在东北工作 1942年,韩光同志在晋察冀边区负责组建中共中央东北工作委员会机关并主持日常工作,后任东北工作委员会副书记,通过开办干部训练班、组建交通联络系统、选派干部到东北等,为东北根据地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历任中共大连市委书记、旅大地委书记、关东行政督察公署主席、东北人民政府委员。其间,他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关于东北工作的方针,卓
韩光
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先后组建了第一届中共大连市委和旅大市第一个民主政府;领导建立大连市公安总局,与国民党开展争夺大连的斗争,用政治和公安手段打击国民党特务活动,开展反奸清算运动;组织开展群众工作和文艺宣传教育,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迅速建立起来,粉碎了国民党企图接收大连的计划,实现了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控制大连战略要地的意图。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为打破敌人的封锁,按照中共中央东北局的要求,他提出“发展生产,安定民生,节衣缩食,投向生产”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大连工业基础较强的优势,大力发展军工、军需生产,集中人力、物力支援前线,使大连成为解放战争中重要和稳定的后方基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他非常重视党的工作和教育工作,积极发展党员和培养选拔干部,运用报刊、书籍传播党的声音;贯彻执行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整顿中小学,创办大学、业余学校和职工学校,为大连地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他任东北人民政府委员,旅大市市长,中共旅大区委、旅大市委第一副书记。在旅大工作期间,他充分发挥了把握复杂形势、驾驭全局、善于管理经济工作的领导水平和组织才能。 1953年1月至1954年8月,韩光同志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东北行政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分管工业和城市建设。1954年7月至1956年5月,任中共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第二书记,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他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建设现代化农场的决策,领导开展大规模的粮食生产,使黑龙江省连年实现粮食丰收,上交了大量的公粮,为支援国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争取苏联科学技术援助
1956年10月,韩光同志调任新成立的国家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这一年,我国编制了“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等口号。同年成立中苏科学技术合
韩光
作委员会,他担任中方主席,积极争取苏联的科学技术援助。1958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他担任常务副主任,12月起任党组副书记。其间,他协助聂荣臻同志主持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为我国科学技术工作的整体发展战略、重大科技政策的制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他参加领导了为尖端技术所需新型材料的研制等一些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工作,还领导了我国新的“十年科学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这个规划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