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民(甘农大教授)

时间:2024-06-05 03:11:38编辑:小简

韩建民(甘农大教授)的个人简介

韩建民,男,汉族,1966年6月出生于新疆石河子,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甘肃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人物经历

1986年9月考入兰州大学经济系经济管理专业就读。

1990年7月于兰州大学经济系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并进入甘肃农业大学任教。

1995年10月在甘肃农业大学社科部任讲师。

1999年7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任社科部经济理论教研室主任。

2002年9月任甘肃农大经济管理学院区域经济专业硕士生导师。

2003年11月获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法学硕士学位。

2004年7月破格晋升为教授。

2004年9月考入甘肃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生态经济学方向博士。

2004年10月获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材奖。

2004年12月获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2009年12月获甘肃省领军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2013年12月获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人选。

教学工作

自任教以来,认真履行了自己的岗位职责,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教学工作任务。先后承担了本专科生“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理论概论”、“经济学”“财政与金融”等课程;研究生“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区域规划与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专业课程; 2001年获得甘肃农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2002年获得甘肃农业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主要贡献

科研鉴定

(1)农业产业化制度选择的对策研究,1998年6月省科委已鉴定。1-8。

(2)甘肃省粮食产业化发展研究,2000年9月省科技厅鉴定。1―7。

(3)推进我省农业标准化问题研究,2003年4月省社科规划办结项。1―7。

(4)甘肃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河西硬红春小麦基地建设及年产5万吨专用粉,2003年12月省科技厅鉴定。2―25。

(5)WTO框架下甘肃农业比较优势研究,2004年4月省科技厅鉴定。1―13。

(6)甘肃省农业资源配置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2004年5月省社科规划办结项。2―9。

(7)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资源配置优化机制的研究,2005年4月省科技厅鉴定。2―8。

(8)863项目:优质高产高效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培育及产业化体系建设,2005年11月国家科技部验收。4-30。

(9)经济增长中贫困家庭反贫困能力变化的调查研究,2005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JY067,1-15。

(10)兰州市循环经济问题研究,2006年12月省科技厅鉴定。4―8。

(11)甘肃省新农村流通业基础设施状况研究,甘肃省政府经济普查办,2006-2007。1-6。

(12)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实施效果评价与效益分析,世界银行PHRD 赠款项目,2005-2007。1-7。

公开发表论文

共发表论文33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期刊9篇,省级刊物24篇。主要有:

(1)农村土地产权交易的理论研究。《甘肃理论学刊》1996年第4期。(独作)

(2)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经济波动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社科纵横》1996年第4期。(独作)

(3)农业保险--农业产业化的必要保障。《农业现代化研究》1997年第6期。(2-2)

(4)农业产业化的薄弱环节。《开发研究》1997年第5期。(独作)

(5)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甘肃农业》1997年第8期。(1-2)

(6)甘肃苜蓿草业产业化发展研究。《中国农村经济》2000年第3期。(独作)

(7)高等农业院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及其基本模式研究。《开发研究》 2000年第4期。(独作)

(8)甘肃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选择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1年第3期。(独作)

(9)甘肃农业现代化实现和粮食生产改革的必然性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独作)

(10)“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应解决的几个问题”《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2月第3卷第1期。(独作)

(11)论我国耕地资源高效利用与粮食增长,2002年第23卷第1期《农业现代化研究》。(独作)

(12)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理论研究,2002年第1期《中国农大学报》。(2-2)

(13)甘肃省河西灌区粮食生产问题研究,2002年第2期《甘肃农大学报》。(独作)

(14)WTO框架下甘肃小麦生产趋势研究,2002年第2期《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5)西北春麦区的优劣势和发展硬红春麦的对策,2003年第1期《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3)

(16)甘肃省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研究,2003年第4期《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2)

(17)城市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2004年第11期《决策探索》。(2-2)

(18)甘肃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对策研究,2004年第6期《甘肃农大学报》。(独作)

(19)甘肃马铃薯产业竞争力分析,2005年第2期《甘肃农大学报》。(2-2)

(20)粮食价格波动与农民增收的轨迹,2005年第8期《新疆农垦经济》。(2-2)

(21)甘肃玉米产业竞争力分析,2005年第4期《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2)

(22)贫困家庭农户的兼业行为,2006年第1期《甘肃农大学报》。(2-3)

(23)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竞争力计量评价,2006年第2期《甘肃农大学报》。(2-2)

(24)确定甘肃农业优势产业促进农业资源配置优化,2006年第2期《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2)

(25)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的制度经济学分析,2006年第4期《经济理论研究》。(2-2)

(26)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农村贫困问题研究,2007年第2期《农业现代化研究》。(1-2)

(27)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贫困农户影响,2007年第3期《农业科技》。(1-2)

(28)甘肃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问题研究,2007年第8期《发展》。(1-2)

(29)提高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能力问题研究,2007年第3期《开发研究》。(1-2)

(30)新时期城镇贫困群体演化趋势研究,2007年第4期《宁夏社会科学》。(1-2)

(31)甘肃贫困地区妇女的地位和作用调查研究,2007年第7期《湖南农刊》。(1-2

编著出版

(1)主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材,2003年12月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农业部“十五”规划教材。1-7。

(2)《甘肃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调查分析》专著,2004年4月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1-2。

(3)副主编《区域经济学》教材,2006年3月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农业部“十五”规划教材。2-9。

荣誉记录

(1)甘肃农村经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与农业增长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获2003年第八届甘肃省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1―7。(2)甘肃省灌溉农业发展战略研究,2003年4月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5―15。(3)甘肃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调查分析,获2005年第九届甘肃省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1―2。(4)河西硬红春麦基地建设及年产5万吨专用粉生产,获2005年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2-15。

上一篇:怀伯恩

下一篇:洪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