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竹轩的个人简介
顾竹轩(1885―1956),字如茂,江苏盐城人。
少年时期因家境贫寒,适逢灾荒,16岁到上海谋生,在公共租界协记公司拉黄包车,一度入租界巡捕房充当巡捕。20多岁时,跻身上海帮会上层。20年代初,与人合伙在闸北开办同庆舞台,不久又开设德胜茶楼、天蟾舞台。1923年起,独资经营天蟾舞台,联络京剧名角,推进京剧演出场所改良。1932年一二八事变和1937年八一三事变,参加伤兵和难民救济,派保卫团支援抗战。抗日战争期间,掩护、护送和营救中共地下党员。国共内战时期,掩护和协助中共中央上海局下属的帮会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又多次掩护法电厂地下党负责人的活动,并为运送物资和医药用品去苏北根据地提供方便。1947年,任上海市参议会参议员。1949年,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上海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56年7月6日,在上海去世。
基本内容
顾竹轩先生建造的舞台 顾竹轩(1885年4月17日-1956年7月6日)上海青帮、黄包车业和苏北旅沪同乡会领袖,天蟾舞台老板,号称“江北大亨”。 顾竹轩,名如茂,家中排行第四,原籍江苏省阜宁县,因家贫举家流落至盐城县(今属建湖县)为佃农。1901年到上海谋生,在闸北天保里附近做马路工、后在德国人开设的飞星车行拉黄包车,靠勤俭小有积蓄后,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老板回国时盘下车行。1904年又拜苏北同乡、青帮大字辈刘登阶为师,为“通”字辈。由于同乡观念强烈,重义气,在苏北藉人士(人口上百万,聚居在闸北、杨树浦等地)和人力车夫群体中,获得了广泛的拥护。 顾竹轩是黑社会介入娱乐业较早的一人。1916年,位于九江路的天蟾舞台拆迁建造永安公司,顾竹轩与人合伙在福州路701号兴建新天蟾舞台,聘请京剧名角“麒麟童”周信芳。 1924年江浙战争爆发,闸北士绅成立闸北保卫团,顾竹轩担任副团长[1]。 1949年以后,顾竹轩留在上海。由于此前他曾经多次帮助过共产党,成为昔日上海黑社会流氓大亨中惟一未被镇压,得以善终者。甚至在1949年8月,顾竹轩还被邀请为上海第一次人民代表会议代表[2]。 1956年7月6日,顾竹轩在上海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