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俊国的个人简介
霍俊国 男,1975年11月生,山东莘县人,中共党员,文学博士,现为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人物履历
霍俊国,男,1975年11月生,山东莘县人,中共党员,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2年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留校工作;2005-2008年在四川大学师从著名文论家冯宪光先生攻读博士学位;2011-2014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师从著名文论家党圣元先生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晋升为副研究员。现为曲阜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方美学与文化研究。
在包括国家权威和cssci期刊在内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30余篇学术论文,参写著作3部,主持博士后站内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省艺术科学重点项目、曲阜师范大学校级项目等多项,参与国家社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等多个项目。在曲阜师范大学给本科和研究生开设文学理论、美学、西方文论、西方美学史、世界电影理论与思潮等十几门课程。
研究方向
中西美学和文化研究
科研项目
(1)《景观理论视野下当代中国影像消费问题――基于对典型个案的分析》(批号12DWXJ006),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项目主持人,正在结项。
(2)《当代中国艺术品消费行为与消费模式研究》(标号2011005),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项目,项目主持人,正在结项。
(3)《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实现路径和机制研究》,2017年,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计划,曲阜师范大学校级项目。
(4)《中西方文论对接点研究》,2003年至2004年,项目主持人,曲阜师范大学校级项目。
(5)信息传媒文化与当代文艺生产消费的新变(09cwxz04),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课题组第3位。
(6)山东学者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论创新(08DWXJ09),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位列课题组成员第2。
(7)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实践(04JZD0034),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子课题,参与。
主要论文
新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几个主要理论问题
A Few Main Theories Problems that "West Marxist" Esthetics Studies in New Century
霍俊国
摘 要:考察中国新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状况,对全面了解并进而发展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内的中国美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注重与中国当代美学建设紧密结合,并从中国社会现实性出发,主要研究了艺术和美学的人道主义、艺术的文化研究、艺术的批判与拯救功能、后现代语境及现代性和文化全球化等理论问题。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文化研究;后现代主义;现代性
论文学场的动力学功能
霍俊国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对文学的功能进行研究是文学理论的基本课题之一。明了了文学的功能也就把握住了文学的本体。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文学的功能就是研究文学的本体。从格式塔场论和动力学角度出发,探讨文学场的内、外两种功能,可以拓展人们对文学功能的认识。
学科分类: 【文学】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文学场 内部功能 外部功能 应力
来源期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2期
收录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论文学场的动力学功能效应
霍俊国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文学场的功能效应是指文学场作用于自身和作家、读者与文化所引起的效果和反应。理想状态下,文学场的功能效应必须从两方面来考察:一方面考察文学场自身,另一方面考察文学场的作用对象。但实际上,文学场处于较复杂的关系网络中,所以对它的功能的研究必须是动态的、多维的。
学科分类:【文学】 文学理论
关键词:文学场 功能效应 审美质 审美力 极大限与极小限
来源期刊:《菏泽师专学报》2004年 第1期
收录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重视人生关爱生命追求自由--老庄美学的审美境界论
霍俊国 曲阜师范大学
摘要:老庄美学是中国美学的源头之一,对中国美学具有永恒的指导意义。老庄美学重视人生,热爱生命,追求个体的精神解放和人格自由,揭示人的本质和价值,这无疑也对当代人的人格确立和精神追求,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特别是老庄美学在人与自然之和谐关系的处理上更是启迪着当今生活在"工具论"世界里的人们,老庄美学虽以人为本,而又向自然回归;虽重在人格修养,而又以人性的自由为落脚点,这在审美境界的构成上恰与孔子美学形成鲜明对比。本文以老庄"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为基点,探讨了老庄美学以生命哲学为核心的审美境界论建构。
学科分类: 【哲学、宗教】 中国哲学 先秦哲学(~前220年) 道家
关键词:老庄美学 道 天人合一 生命 自由 孔子美学
来源期刊:《菏泽学院学报》2001年 第3期
收录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学术著作
(1)《文艺与文化:生产、开发与消费》,编委兼参著者,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年10月。
(2)《孔子及儒学诗教原则的确立与发展研究》,参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7年7月。
(3)《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从经典到当代》,参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6月。
荣誉奖项
1. 2012年,曲阜师范大学优秀学士论文指导教师。
2. 2009年,《孔子及儒学诗教原则的确立与发展研究》(参著),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