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立平(华东师大教授)的个人简介
韩立平,1981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唐宋诗学、词学、书学等,出版专著《南宋中兴诗风演进研究》等,在《文学遗产》、《北京大学学报》、《浙江学刊》、《古代文学理论研究》、《词学》、《中国书法》、《书法》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科研项目
1.“宋代诗学与词学的交互影响与建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3YJC751013
2.“诗词互动与宋型文化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基金2012EWY001
3.“韩南涧集整理与研究”, 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整理项目
著作
《南宋中兴诗风演进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版。
《新译陆游诗文选》 , 台湾三民书局,2013年4月版。
《周易译注》, 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6月版。
《宋才子传笺证》(参编),辽海出版社2011年1月版。
《唐代试律诗》(参编), 黄山书社2006年11月版。
文章
苏东坡靠什么成为“千年偶像” 《解放日报?文史》2017年11月28日
“龙跳天门”考辨――兼论王羲之书法的丰富性 《中国书法?书学》2017年第11期
写到宋代――沈尹默的诗词与书法 《书与画》2017年第10期
书法家有多俗 《澎湃新闻?上海书评》2017年9月26日
中国古典文学里何以常见“登高凭阑” 《解放日报?文史》2017年8月29日
苏东坡四子之名与《易经》《寻根杂志》2017年第5期
《唐人月仪帖》墨迹本指瑕《书法导报》2017年8月23日第34期
艾郎诺先生的底牌――评艾朗诺《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 《澎湃新闻?上海书评》2017年7月5日
孟子的臭脾气为何让人又爱又恨《解放日报?文史》2017年6月6日
“云间书学”理论的发展与超越――从莫云卿到董其昌 《书法》杂志2017年第4期
吟诵之外,有多少诗词可以沁入心灵《上观新闻》2017年2月11日
苏轼被捕时的一把“匕首”《书屋》2017年第1期
“陆务观”读音考辨《古典文学知识》2017年第1期
黄庭坚“高妙”读词考论――兼论苏轼《卜算子》的宋代阐释史《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42辑(2016年6月)
天涯何处无芳草”正解――也说苏轼《蝶恋花?春景》 《文史知识》2015年2月第2期
诗歌意象教学的多种可能《语文学习》2015年第1期
《词源》与《瀛奎律髓》的共通性――宋末诗词理论比较探究 《北京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风流宋韵到秋明――沈尹默诗词与书法的通一性 《2014上海书学讨论会论文集》 上海书画出版社2016年3月版
“不得已”与“极其辞”:宋代词体美感特质的自觉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八辑(2014年6月)
“观象悟书”说的原型与流变 《书法赏评》2014年第1期
狂奴“故”态 《书屋》2014年第5期
“屁股”变体与苏东坡的傲兀――《和桃花源诗》另类解读 《书屋》2014年第3期
结构完密 方法新颖――评《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传播与接受》 《武汉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
“芙蓉出水”与“错采镂金”之间――从文献考证到书论、诗论、词论的会通, 《人文杂志》2013年第9期
民国小学语文中的自珍自怜――“山鸡症”与吕思勉《国民教科书》 《书屋》2012年第5期
文言文的语感“晕眩”――从林纾的“不通”到钱穆的“病句” 《书屋》2012年第3期
陶渊明的“空杯”――被训诂遮蔽的诗意 《中华文化画报》2012年第5期
苏东坡、郑愁予和芒克的太阳――论中国现代诗歌对宋调之继承 《文化学刊》2012年第1期
宋代的寒食节 《寻根》2012年第1期
荆轲是壮士吗――左思《咏史》第六首析疑《古典文学知识》2012年11月
日课:宋代流行的读书法 《博览群书》2012年第12期
岿然典型:楼_的诗歌成就及诗学思想《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34辑2012.6
倚声:宋代文人对言语的救赎 《文化学刊》2012年11期
从《世说新语》的误译看王羲之的“钟情”《书屋》2012年第11期
民国小学语文中的自珍自怜――“山鸡症”与吕思勉《国文教科书》 《书屋》2012年第5期
杜甫“卖药都市”辨 《文学遗产》2011年第5期
“死”在句下《书屋》2011年第11期
论“苏黄米蔡”的形成――蔡襄、蔡京之争的关捩《学术探索》2011年第1期(人大资料2011年第4期全文转载)
“临镜笑春”的媚俗与脱俗――书学批评意象谈丛 《书法》2011年第12期
苏东坡与“春蚓秋蛇”――书学批评意象谈丛 《书法》2011年第9期
“孤蓬惊沙”与公孙大娘舞剑器――书学批评意象谈丛 《书法》2011年第2期
《九辨》与柳永词的创作束缚《词学》第25辑(2011年)
陆游“诗家三昧”涵义辨析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32辑(2011年)
狼狈的诗学――落帽与中国文人 《文景》2011年第5期
寒食近、得且住、为佳耳 《文化学刊》2011年第3期
孔平仲千秋岁词辨伪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第1期
南宋爱国诗中的“倩女离魂”《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第2期
唐诗宋词元曲的“牢笼”――反思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天府新论》2010年第6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2期论点摘编)
郁达夫旧体诗的取径 《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6期
《放翁逸稿》误收姜特立诗考辨《江海学刊》2010年第3期
同岑异苔:陆游杨万里诗坛地位之考索《浙江学刊》2010年第3期
“平生知己晦庵老”非朱熹辨――钱锺书《谈艺录》辨正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0年2期
论辛稼轩、韩南涧寿词之唱和 《中国文学研究》2010年第3期
一代冠冕:韩元吉的诗歌成就及其影响 《学术探索》2010年第3期
从心性论看朱熹文学思想 《宁波大学学报》2010第3期
张志和《渔歌》引发的风波 《古典文学知识》2010年第4期
全宋诗补遗80则 《中国韵文学刊》2010年第3期
全宋诗补遗一百则 《重庆师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新解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李清照的隐性抗争――《金石录后序》症候氏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期
谢家句法与天地元气 《文景》2010年第11期
资料翔实视野开阔――评邓子勉《宋金元词籍研究》 《文汇读书周报》2010年12月3日
诗赋并刊与剑南诗稿版本问题 《古典文献研究》2009年第十二辑
南宋三诗人生年考 《文学遗产》2009年第5期
《四库全书总目》正误(二)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9年第5期
《四库全书总目》正误(一)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9年第4期
姜夔卒年考辨 《文学遗产》2008年第5期
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作地考 《江海学刊》2008年第4期
程颢诗学思想新论 《中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2期
论东坡词对“狂”之净化 《词学》2008年第十九辑
宗炳“山水以形媚道”诠释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08年
古典诗歌的“声色对” 《阅读与写作》2008年第2期
南宋自寿词的人生体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12期
试论欧阳修文学思想的四维性 《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9期
宋代寿词的体性与精神 《新亚论丛》2007年10月
全宋诗补59首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第5期
姚燮“元气说”探究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12辑
论张炎对陶渊明之接受 《安徽师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雪香”小考 《中文自学指导》2004年第5期
关于“铁笼”的两种解释 《读书》2000年第9期
谁给了椅子生命 《读书》2000年第11期
班荆赠恨:六朝的精致与多情 《散文世界》2010年第1期
有馀的哲学 《书屋》2009年第11期
说“左家情趣” 《书屋》2007年第12期
抓破美人脸 《大学生周刊》2007年5月31日
包子的诱惑 《大学生周刊》2007年4月12日
粪便礼赞 《大学生周刊》2007年1月11日
痰盂的妙用 《大学生周刊》2007年11月1日
我的五恨 《大学生周刊》2007年12月6日
煨灶猫和雌老虎 《大学生周刊》2007年9月27日
分解面孔 《大学生周刊》2007年9月20日
奶油小生 《大学生周刊》2006年11月9日
蛾眉曾有人妒 《零杂志》第13期
不爱家鸡爱野鸡 《零杂志》第12期
大学品讲座 《零杂志》第11期
男人七十二变 《零杂志》第10期
隔墙送过秋千影 《零杂志》第9期
当英语成为科举 《文汇报》2005年1月31日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中文自修》2004年3月
看茶 《文学报》2004年4月9日
无弦琴 《文学报》2004年3月12日
有女同车 《文学报》2004年5月
雨丝风片 《上海电视周刊》2004年
玫瑰的皱纹 《上海电视周刊》2004年
独忆 《上海电视周刊》2004年
鹊桥相会 《上海电视周刊》2004年
与垂丝海棠相约 《上海电视周刊》2004年
别样祝福 《上海电视周刊》2004年
钗头凤 《上海电视周刊》2004年
奶奶的炉子 《上海电视周刊》2003年
旅伴 《散文天地》2001年第2期
剪日子 《青年报》2001年5月14日
拒绝看穿 《散文天地》2000年第6期
扉页的邂逅 《青年报》2000年7月9日
驻点?求导 《上海教育报》1999年6月15日
致“午夜星河” 《上海中学生报》1998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