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兮的个人简介
胡耀兮(字:东西,号:cicy),60年代生于重庆永川,现居重庆。1997年自修毕业于西南大学美术教育专业,2002年研修于西南大学“中国画方向”研究生班。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女子书画协会会员,致力于当代水墨艺术的研究与创作。
参展记录
1986年
9月,四川省版画艺术节,成都;
1987年
10月,重庆永川区棠城之秋美术作品展,重庆;
1990年
10月,重庆永川区棠城之秋美术作品展,重庆;
1997年
6月,重庆永川区庆重庆直辖美术作品展,重庆;
2005年
3月,香港中国文人美术家协会首届国艺书画缘书画创作交流展,北京;
2009年
1月,重庆市第三届中国画作品展,重庆;
2010年
4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当代中韩优秀美术作品展,北京798;
2011年
7月,个展心墨心色――胡耀兮当代中国画作品展,重庆;
2014年
9月,香国圆梦?第二届海棠香国美术作品展,重庆;
2015年
4月,水墨作品与创作杂记《画者兮》,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
11月,出彩―2015美国当代艺术展,美国当代艺术文献中心主办,美国;
11月,墨缘―中国画六人作品展,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主办,山东;
2016年
12月,2016年超级女画星入围展,宋庄上上美术馆,北京。
获奖经历
1989年
10月,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0周年征稿,纪念奖,北京;
2004年
2月,中汇杯?中国当代100名书画家邀请展,金奖,北京;
2005年
北京首届国艺书画缘创作展,铜奖,北京;
7月,重庆市女子书画协会十周年书画大展,优秀奖,重庆;
2010年
3月,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重庆。
出版著作?
《画者兮》,四川美术出版社,2015.5。
艺术评论
打开艺术的“心眼”――读胡耀兮的画
文/冯国伟
第一次注意到胡耀兮是看到她在雅昌博客上贴上了舒婷的诗《致橡树》,我也喜欢此诗,因此就格外留心起胡耀兮的作品来。
看得多了,我对这位来自重庆的年轻女画家的作品有了越来越深的体悟。胡耀兮的画非常奇特,里面有超现实主义的怪诞,但与个人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有魔幻主义的诡异,但又充满了人性的温情;有抽象主义的形式,但又不是冰冷机械的图案和构造。这种杂糅的艺术表达没有一定之规,随性的成份很大。这可能是她并不是所谓的专业艺术家,没受过严谨的学院美术教育,虽然也上过短期的美术培训班,但骨子里个人的习性和特点还是保留的比较多,所以比较自由和放任。
说胡耀兮的画有些奇怪,主要是下意识地觉得女性艺术家大多画的是那种恬静唯美、让人赏心悦目的作品。这似乎是这个男权社会对女性艺术家的一种潜在要求。你首先要有一种外在的美,才可能引起更多男性的关注,至于心灵美,更多的是为男性自我设置的道德标尺。
或者我有些苛刻,胡耀兮的画自有其形式美感,只是我们习惯了一种浅显的写实表达和审美体验,总喜欢抱着与现实对应的种种关系去走入胡耀兮的画面,就会觉得一切都是虚幻的,无从理解的,甚至是诡异的。“她为什么会这样画?”当我们脑子里闪现出这样的念头时,就意味着我们已经被一种传统的惯性力量在左右着,我们期待着艺术家能给我们一个答案,这个答案胡耀兮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或者是不确定的,我们就会自然地下一个判断,她的画太抽象了,难于理解。事实上,不是胡耀兮的画难于理解,而是我们总是画地为牢,为自己设置了屏障,以致与艺术家难以达成默契和共鸣。
新中国的绘画史以写实为主流,培养了一代信奉眼见为实的读者。在他们眼里,实即是一种标准。艺术就是一种确定的表达,我能看到的就是我能抵达的。在这种风潮下,我们似乎对抽象艺术缺少必要的耐心。
正因为如此,面对胡耀兮的画,保持必要的耐心是重要的。你首先要把自己当作一个杯子,把已然灌满的概念和定义如水一样全部倒掉,然后你才可能容纳更多的水。容纳的多少取决于你舍弃的多少。
(二)
胡耀兮的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女性主义文本,之所以非要强调性别差异,是因为胡耀兮为我们打开的是一个女性化的“心眼”世界。与我们身体的肉眼所崇尚的眼见为实不同,心眼停留在肉眼所不能到达的地方,它是心灵居所,是精神彼岸,是想象挣脱了现实的藩篱在一个更大的空间无序而自由的飞翔。
简而言之,胡耀兮的画是关于心灵的白日梦。
这个梦境中最纯粹和最阳光的部分是她关于爱情、友谊和青春题材的纸本彩墨作品。比如她的《我和天空有个吻》系列,是对爱情的美好想象和描绘,那种恋人间的执手与承诺,纵身而入的勇气、甜密和浪漫充溢于画面,在虚幻的场景中,画面的主旨却非常突出和具体,表现出了一种人性对爱的洒脱、勇气,还有一丝嘲笑世象的幽默。画面中有些夸张的场景和构图完全是现代诗的节奏和强度,看完后让人产生强烈的内心喜悦和对美好岁月的珍惜。比如她的《8月,飞》,形式上有绘画大师夏加尔的影子,但完全水墨的表达,又自然产生出不同油画质地的抒情意味来。这类作品还有《红裙》、《红鸟》、《北方的情人》等,都以斑澜的色彩和阳光的心情使画面带着春天般的气息。这是一个年轻女孩子最本真的梦,难得的是胡耀兮以中国画的形式把它表达得这么淋漓尽致。
有阳光自然有阴影,胡耀兮另一类面对人生和现实的作品则发出了个人的人生咏叹。比如《天使》系列、《飘云》、《天使的玫瑰》等作品,在宣纸上完全借助于水的洇染产生的氤氲效果和墨分五彩产生的丰富微妙变化,表达出一个女子面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对应:有忧伤、有快乐、有痛苦、有孤独。尤其《心魇》这幅作品,在混沌的背景下聚焦了一个因紧张而蜷缩在一起而又看不清面目的躯体,在静与动、虚与实、现实与梦幻、具像与抽象的强烈对比中寻找着一种情感的渲泄和平衡。
(三)
但最能代表胡耀兮艺术风格和观念的作品还是她的《神秘园》系列。从2004年第一幅作品算起,至今胡耀兮用七年的时间也仅画了二十张作品,可见她对此系列投入的心力。这些作品如果按时间的顺序放在一起欣赏,会清晰地发现胡耀兮艺术的一些轨迹,也能发现她心灵的起起落落。
在这些作品中,胡耀兮种下了她的梦幻植物,呈现出了“生之像”的视觉三维五官。那些繁茂生长的植物似乎包含着女性的生理秘密和心理秘密,从视觉的物象深入到感觉的物象,使女性的能量生长开花。
其早期的几幅作品比较单纯,在蓝色的空间内,花朵们还在努力寻找着自己的空间,似乎像刚刚来到这个世间的精灵,还在好奇和小心翼翼地与世界打着招呼。突兀的是一些小圆球在花丛中跳跃,一下增强了画面的紧张感和陌生感。这种陌生感在慢慢地深化,刚开始是蓝色的小球,与周边的环境还保持一种协调,随后就变成了一些红色的小球,在蔚蓝色的花丛中穿梭。再后来,这个神秘园中越来越热闹,不但有红色小球,还有了游动的蝌蚪,(不过我更自然地把它当作了在女性子宫中游弋的精子,这是不是男性本能的条件反射,我不好说。)再后来,那些吐蕊的花骨朵,那些缠绕的滕枝,那些在花间跳舞的花妖使这个最初稍显静谧的世界变得纷繁迷乱起来。而画面中人物的出现似乎预示着胡耀兮对这个神秘世界的认知变得越来越清楚,也越来越有自信力。在《神秘园18》这幅作品中,一对巨大的眼睛突然出现了,它如此强势的统治了画面,但还是阻止不了一对小人在其间的玩耍和游戏。而在这幅画下,胡耀兮写下了这样的句子:
当我们最真实的时候
就是最接近内心的时候
经过了长途跋涉
要穿越的――
其实,就是我们自由的心灵了
虽然这还算不上胡耀兮的艺术宣言,但从这里,我看到了胡耀兮的努力,她无保留地诚实面对着自己的艺术,将我们带入了她的心灵深处,也打开了一扇年轻女孩子观察世界的窗户,让我们看到了一处与众不同却又充满奥妙的别样风景。
(四)
但胡耀兮作品吸引我的地方倒并不简单的是作品表现出的不同特质,而是穿梭其中的一个性格鲜明、体察细微、敏感多情的现代女性完美丰盈的精神世界和真情诉说。
古希腊有句著名的箴言:认识你自己。胡耀兮以自己的方式直接面对着自己的内心,并把它无所保留地定格在画面上,也是一种认识自己的过程和状态。从某种程度上,画即是胡耀兮精神生活的写照,从表面上看,它或许只是个人的简单记录,但是在这个时代肉体与精神的分化和疏离的大背景下,在一种物质的忙碌和快速行进中,有一个爱好时尚的女孩子能静下心来,不断地向自己追问和质疑,就像她作品中那些跳动的小球,让平静和稳定的秩序有了一些变化和运动,既是对自己人生的丰富,也是对艺术表达的自由阐述。这其实是这个时代女性的自信和力量所在。
如果把胡耀兮的作品定位为抽象水墨,那么这个抽象也是感性的,有热度的,有表现力的。在她的作品里,抽象不仅是个名词,是一个画家对外在世界的认识。它更是一个动词,代表着一种思维方式和表达手段。是一个具有诗意的现代女性诗意栖居的寻找过程。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舒婷诗)
当一个人与自己的内心保持一致时,其实她就找到了自己精神的另一半,她就可以让自己真诚地去面对这个世界,不论怎么样的环境,都因为有了分担就可以共享。艺术在这里呈现出了它美妙而温情的光辉和力量。
下一刻,那个喜欢读书和赤着脚创作的胡耀兮会给我们呈现怎样的世界呀。岁月知道,但愿胡耀兮也知道。 2011年5月5日于兰州
画兮趣兮,才随心兮
文/段炼
胡耀兮的水墨画,重彩淡彩,如心灵的梦幻桃园,很多年前就出现在公众视野,像溪流之水,源源不断,大家也就顺着这彩墨的溪流去看她的画。我也看,看得久了看得多了就写下一点看画的感受。这时停下来,不再追随那水墨的溪流,却回头望去,便有机会反思所见:我在她的画中看见了三种画家,看见了她的趣味、才情和心思。
画家各不相同,有些是下功夫学出来的,有些是先天的,还有些是先天之后又下苦功的。
第一种人,肯吃苦,勤学苦练,技法高超,看其画,我们得赞叹功力深厚,那随物赋形的用笔用色,几乎无可挑剔。但是,这些画不动人,缺了点什么,甚至在画中看不见画家。第二种人正好相反,不太花功夫,自然天成,画得像儿童,大巧若拙。这种人是真艺术家,看其画,妙不可言,流露出天生之趣和才气,其画给人的第一印象,便使人轻轻惊叹。第三种人也是天生的,但不恃才倚天,而是先天虽有艺术家的才情,后天却仍然肯下功夫。看其画,既有先天的趣味,又有后天的心思,就像上世纪的俄国犹太画家夏加尔,或如美国女画家奥基芙。
不必说这三类画家孰好孰不好,而应该给评判标准设定一个合适的位置。如果以夏加尔和奥基芙来设标准,那么我们只能谈论现代主义的精英,但在后现代之后的今天,那样的精英已然消失,我们不必费心去寻找。
所以我将标准设定为21世纪初的平民时代,普罗大众里也有艺术天才。今天,网络是普通天才亮相的平台,那些有口皆碑的艺术网站,皆藏龙卧虎,是寻找好画家的好去处。中国互联网出现于九十年代中期,艺术网站也应运而生,到世纪之交,美术同盟几乎是艺坛盟主,新世纪初则由雅昌艺术取而代之,接着艺术国际又横空出世,见证了我们时代的艺术生态。出现于这三个艺术网媒的画家,称得上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画家像走马灯一样闪亮消失,连流星的余辉也没有。但也有那么些人留了下来,其艺术的长进与开拓,网媒为证,有目共睹。
在这些艺术网媒看胡耀兮的画,已快十年。最初发现她有趣,后来看见她执着,再后来承认她有想法。只要是将艺术标准设定在普通人的高度,那么我便会将她归为第三类画家,也就是平民时代的先天艺术家,而后天又肯下功夫,既有才情,又有心思。
什么是平民时代的先天艺术家?你看其画,第一眼看见的不是功力和技巧,而是趣味和才情,是那别具一格的心思。第二眼看去,对了你的目光,合了你的口味,动了你的心,让你念念不忘。正因此,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看胡耀兮的画,也看她写的文字。所谓画如其人、文如其人,所谓诗画相通,恰是此意。
胡耀兮示画,常配以文字,不一定是解说,却是发挥,写法也一如其画,有趣有才有心思。咋一读,似乎没逻辑,不押韵,分行无定数,不知她是古典诗人还是先锋诗人,甚至不知她写的究竟是诗还是文。可是看着画来读,却读来有趣,趣中显出才气。对画家来说,这就够了,无所谓是诗还是文,能以心思而将画与文贯通起来,足矣。
要说画中的趣味才情和心思,其实是个形而上的话题。说得玄一点,就是古人讲的心性和禅悟。我不想这样说胡耀兮的画,毕竟夏加尔和奥基芙都没画过金莲花。至于画家后天的付出,则属她的执着。所以,这篇小文也就点到为止,在当代文化的语境中,点出胡耀兮绘画的趣味才情和心思。至于这三者究竟是什么,看画的人各有体会,我给读者留些思想的空间为好。
如此,便心满意足。
2014年5月7-8日,纽约-赫尔辛基旅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