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梧的个人简介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在平和县衙当差役。清顺治三年(1646年),郑成功与其父郑芝龙分道扬镳,反清复明。是时,黄梧虽为差役,但他“饶智勇,喜任侠”,久有投郑之心。不久,他与门役赖升密谋,杀知县,往投郑军。郑成功对他的机智勇敢颇为赏识,委以中权镇左营副将。顺治八年,黄梧升为英兵营统领。顺治十二年四月,升任英兵镇镇帅,不久改任前冲镇(今海澄)镇帅。八月,黄梧与前提督黄廷、左先锋苏茂同被派驻揭阳。 顺治十三年,清平南王尚可喜统兵万余回夺揭阳,使郑军损兵折将。同年三月,郑成功论处揭阳丧师之罪,斩苏茂,黄梧被记责,“戴罪代守海澄”。但黄梧知道郑一向治军严苛,害怕自己再犯错就会送命,同时认为清统一天下为大势所趋,便与副将苏明(苏茂的堂弟)商议,决定向清廷投降。同年六月,二人率众献海澄归顺清廷。 海澄是郑成功多年来投注了相当多人力、物力建造起来的坚固堡垒,黄梧此举不仅使郑失去数百万计军械粮饷,而且失去一个拱卫厦门的重要据点。清顺治帝为此于同年封黄为“海澄公”,给予敕印,开府漳州;顺治十四年,追封黄梧祖上,并赐金在他家乡霄岭营造宗祠。对此殊荣,黄甚感新主之恩,实心任事,戮力征战、屡建战功。顺治十七年,黄梧晋太子太保。康熙六年,康熙表彰黄梧,授一等公,准袭12次,并赐予金匾。当耿精忠发动叛乱并传檄黄梧一同为乱时,黄悟正重病在身,他义愤填膺,愤怒而亡。康熙十三年,黄梧病逝于漳州,终年57岁,死后谥号“忠恪”。基本介绍
黄梧(1617-1673),字君宣,平和县高坑(今国强)霄岭人。
明崇祯十七年(1644),在平和县衙当差役。
清顺治三年(1646),郑成功与其父郑芝龙分道扬镳,反清复明。是时,黄梧虽为差役,但他“饶智勇,喜任侠”,久有投郑之心。不久,他与门役赖升密谋,杀知县,往投郑军。郑成功对他的机智勇敢颇为赏识,委以中权镇左营副将。顺治八年,黄梧升为英兵营统领。顺治十二年四月,升任英兵镇镇帅,不久改任前冲镇(今海澄)镇帅。八月,黄梧与前提督黄廷、左先锋苏茂同被派驻揭阳。
顺治十三年,清平南王尚可喜统兵万余回夺揭阳,使郑军损兵折将,败归城内。同年三月,郑成功论处揭阳丧师之罪,斩苏茂,黄梧被记责,“戴罪代守海澄”。黄梧虽免一死,但揭阳失利,他曾从恿苏茂进攻因而“心终不安”,另一方面,对郑氏“刻薄寡恩”感到心寒;同时认为清统一天下为大势所趋,遂萌发投清意念。同年六月,他和苏茂的堂弟苏明率众献海澄归顺清廷。
黄梧此举不仅使郑失去数百万计军械粮饷,而且失去一个拱卫厦门的重要据点。清顺治帝为此于同年封黄为“海澄公”,给予敕印,开府漳州;顺治十四年,追封黄梧祖上,并赐金在他家乡霄岭营造宗祠。对此殊荣,黄甚感新主之恩,实心任事,戮力征战、屡建战功。顺治十七年,黄梧晋太子太保。康熙六年,康熙表彰黄梧,授一等公,准袭12次,并赐予金匾。
康熙十三年,黄梧病逝于漳州,终年57岁。
黄梧字君宣,福建平和人.初为郑成功总兵,守海澄.后斩守将,降于清,封海澄公,驻漳州.其后荐施琅,上灭贼五策,请诛成功父芝龙.上闻,琅得擢用,芝龙亦诛,寻命严海禁,绝接济,移兵分驻海滨,阻成功兵登岸,增战舰,习水战,皆用梧议.克金厦,拔铜山,舟师水战出力尤多.未几,三藩反正,传檄至漳州,梧方病疽,闻变惊恚,遂卒.郑军与耿军合攻漳州,城陷,梧子芳度戕尸,母赵,妻李自经死,从父枢,从兄芳名,弟芳声,芳v并死,期功男女从死者三十余人.开梧棺,毁其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