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叔段的个人简介
“共叔段”的得名
《郑国史话》(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第87页,讲母亲姜氏喜爱小儿子叔段,厌恶大儿子郑伯(痞生),于是请国君给叔段封邑。“郑武公正想把叔段支出国都,以减少他对世子籍生的威胁,于是答道:‘我把共城(今河南辉县)封给他做食邑吧!”’此页还有一句《左传》记载:“及庄公即位,(姜氏)为之请制(古邑名)。公日:‘制,岩邑也。藐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古邑名),使居之,谓之京城太叔。”继而太叔段造反,庄公讨伐之,“京叛太叔段,段人于都。公伐诸郡。五月辛丑,太叔出奔共”。可见,叔段的共叔段的得名.宁静话:“叔段的封邑…
历史人物
共叔段,春秋时期郑国人物。姬姓,名段,后因奔共,故称共叔段,郑武公次子。其母武姜因生长子时难产,厌恶长子姬寤生,多次请求郑武公立共叔段为太子,武公未同意。郑武公死后,寤生即位为郑庄公(前744)。前722年武姜请求把京(今河南荥阳东南)封给共叔段,得到允许后,共叔段得以居住在京,肆意扩展私家势力。不久,共叔段命郑国西部和北部边境地区同时听自己指挥。郑大夫公子吕向郑庄公表示,一国之臣,不能两面听命,若庄公打算让位于共叔段,那么就去侍奉他;反之就应该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其他想法。郑庄公依然不加干涉,共叔段更加肆无忌惮,收取两属之地作为自己封邑,所控制的地域扩大到廪延。周平王四十九年(前722)五月,共叔段整治城郭、积聚粮食、修补装备武器,充实步兵战车,准备袭击郑国都城,又联络都城中的武姜为内应,让其届时打开城门。郑庄公闻知共叔段起兵日期,便命令郑大夫公子吕率领200辆战车攻打京邑城。共叔段兵败,逃奔到鄢(今河南鄢陵县北),郑庄公又率兵追击,大胜。此后,共叔段逃奔于共邑(今河南辉县)居住。 (注:在《诗经》中共叔段的形象是孝母、敬兄、爱民、尊贤,很得民心。)
相关成语
多行不义必自毙 ( 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 )
解释 :不义:违反正义的事。毙:死。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出处 :《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典故春秋时期,郑国君王郑武公有两个儿子,一个称“寤生”,一个称“段”。郑武公死后,由他的大儿子郑庄公继位。可是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在偏爱他的母亲姜氏的支持下,竭力扩充自己的封地,积极进行夺取王位的准备工作。郑庄公的大臣祭仲知道后,力劝庄公,说:“君王要及早安排啊,共叔段的势力已经很强了,再这样下去,您的王位会被他篡取的!”庄公听了,却道:“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意指:一个人若不仁义的事情做多了,必定会自取灭亡,你就等着吧!果真,共叔段的势力在不断扩大,将郑国的西、北部边境招于自己门下,直至廪延。同时,他在不停地修筑城池、屯田积兵,并让其母亲姜氏里应外合,攻下郑都。庄公早有防备,趁共叔段进军郑都时,出奇兵攻其窝穴。长久受共叔段压迫的农民们也参与战斗,使共叔段兵败,逃亡他处,而庄公出军追杀,最后使共叔段走投无路,被逼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