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学诗的个人简介
侯学诗,字起叔,号苇原,江苏上元人,少工诗文,以孝友闻,乾隆辛卯(1771)恩科进士。江西大吏聘主豫章、白鹿洞两书院教事,前后十年,“高才溢其门”。后选授三水县令,寻调新会,署广州府通判,升署罗定州知州,澳门海防军民同知。著有《梅花草堂诗集》。基本内容
侯学诗,字起叔,号苇原,江苏 上元人,少工诗文,以孝友闻,乾隆辛卯(1771)恩科进士。江西大吏聘主豫章、白鹿洞两书院教事,前后十年,“高才溢其门”。后选授三水县令,寻调新会,署广州府通判,升署罗定州知州,澳门海防军民同知,……。著有《梅花草堂诗集》。
长期以诗文教育子弟,其子侯云松和女儿均有学术成就。其子侯云松(1765~1853)字观白,号青甫,晚号白下青翁,嘉庆三年举人,官安徽歙县教谕,工诗善写意花卉,晚年家居鬻书画自给。有《薄游草》。 其女儿 侯芝,清代著名女文学家,许多词流传于世,其中以《再生缘》最为著名。
其门生 刘凤诰(1760--1830),字丞牧,号金门,江西萍乡人,乾隆己酉(1789)探花。
侯学诗生平:
1732年―1735年之间 出生在江苏 上元;
注:[余( 袁枚)宰江宁时(1746―1749),侯君学诗苇原,年十四,应童子试。后夏醴谷( 夏之蓉)先生屡称其能诗,终未见也。今宰 新会。余往相访,同游圭峰望海。……(《随园诗话》)];
1771年 乾隆辛卯恩科二甲第十二名进士;
1771―1781 江西白鹿洞书院、豫章书院山长;
1781―1783 广东三水县县令。嘉庆《三水县志》卷十“秩官传”中之“侯学诗传”载:……乾隆四十六年以进士选授斯邑,寻调新会,署通判,领鹾纲总局,时大府以盐政日疲,新设纲商,令各邑举殷户以充之。邻邑士民以辖充破产者比比矣。吾县独赖侯以免,侯盖习知地瘠民贫,预为资白,故举充之令不及焉。”
赴任时路经江西 萍乡。门生 刘凤诰等在 宝积寺为其饯行,作诗《赠侯苇原师出宰三水》“万里南冲越峤炎,风尘出俗道心添。县前峡转堪怀古,官里泉香独饮廉。仕宦中年感潘鬓,文章余事傲苏髯。匆匆又作都亭侯,绕坐僧庐一卷帘。”,“仁人为政尚宽平,盗息禾丰听颂声。墨绶何专汉循吏,青袍唯恋鲁诸生。春风满座依如昨,甘雨随车重此行。父老将迎师弟别,蕉红荔绿数前程。”。到巡抚衙门报到时,广东巡抚 李湖(谥恭毅)见此诗,不嫌 刘凤诰出身寒微,欣然将女儿许配给他,留下千古佳。
1783――1788? 广东新会县县令,署广州府通判;
1785.3――? 时任两广总督 舒常奏:升署广东罗定州知州;
1788――1792 澳门海防军民同知(专理澳夷事务,兼管督捕海防,宣布朝廷之德意,申明国家之典章,遇有奸匪窜匿唆诱民夷斗争、盗窃、及贩卖人口、私运禁物等事,悉归查察办理,县丞衙门与澳门驻军均由同知指挥);
1792――1807 待考;(按清朝的制度,三品及以下官员已到60岁由吏部呈报皇帝批准,给与退休。)
1807 在南京,门生 刘凤诰典江南乡试,作诗《金陵赠侯苇原师》“婚宦当年少未成,谁知月老属先生。两诗侥幸高题品,一扇团圆巧证盟。翻笑尘缘妻子累,可忘峰影丈人倾。无花重侍维摩诘,话旧纷增感触情。”;
1807―― 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