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稼农

时间:2024-05-29 23:11:28编辑:小简

龚稼农的个人简介

龚稼农(1902年2月23日-1993年10月27日) 演员。江苏南京人,南京钟英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体育科。毕业后任职江苏省立南京通俗教育馆。

1925年至上海,投身电影业;先在明星影片公司,在60余部影片中出任主要或重要角色,成为明星影片公司台柱演员;此后转往“国华”、“金星”等影片公司。1949年到台湾。

人物档案

中文名:龚稼农

外文名:Gong Jianong

性别:男

国籍:中国

出生地:1902年

出生日期:1993年

职业:演员

毕业院校:国立东亚大学体育科

主要成就:1981年,获台湾最有成就演员奖

代表作品:《自由之花》、《歌女红牡丹》

人物简介

龚稼农,江苏南京人。曾就读于国立东南大学体育科,因喜好艺术,是学校话剧团的骨干,演出过《终身大事》等剧。1922年,任职于江苏省立南京通俗教育馆,兼任省立体育馆管理员。1925年,进上海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当场记。翌年,任民新影片公司演员,因在由欧阳予倩编剧的影片《玉洁冰清》中饰演主角而知名。而后,转入明星影片公司,与阮玲玉合演《挂名的夫妻》,与胡蝶合演《血泪黄花》,还在《狂流》、《春蚕》、《女性的呐喊》、《春草美人》、《脂粉市场》、《泰山鸿毛》、《华山艳史》、《劫后桃花》等名片中担任主要或重要角色;并导演了《黑夜孤魂》等影片。 1940年,为金星影片公司主演了由于伶编剧的影片《花溅泪》。

1925年,至上海,任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场记。1926年,在民新影片公司主演影片《玉洁冰清》,同年任明星影片公司演员。1939年,任国华影片公司演员。1941年,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摄《雨夜枪声》等影片。1942年,在中联拍摄《风流世家》等影片。1949年,至台湾。1954年.在台湾省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罂粟花》、《吴凤》等影片中扮演角色。1981年,获台湾当局颁发的最有成就演员奖。1993年,获第三十届金马奖纪念奖。著有《龚稼农从影回忆录》(1D3册)。

成名之路

龚稼农原籍南京,中学时代就对电影产生浓厚的兴趣。1924年,经同学汤杰(后来因主演《王先生》系列片闻名)介绍来到上海,加入了大中华百合公司担任场记,并在《透明的上海》一片中客串扮演一名群众角色。南京钟英中学毕业后入东南大学体育科,因喜好艺术,是学校话剧团的骨干,演出过《终身大事》等剧。1922年,任职于江苏省立南京通俗教育馆,兼任省立体育馆管理员。1925年至上海,任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场记。1926年在民新影片公司和张织云一起主演影片《玉洁冰清》。这是无声片时代一部较有名的影片。影片公映后,大受欢迎,奠定了龚稼农的影坛小生的地位。

同年任明星影片公司演员,第一部影片是《未婚妻》。在《挂名的夫妻》、《血泪黄花》、《脂粉市场》、《火烧红莲寺》、《啼笑姻缘》、《自由之花》、《春蚕》、《压岁钱》等六十余部影片中扮演主要或重要角色,和阮玲玉、张织云、胡蝶、王汉伦、丁子明、宣景琳、杨耐梅、白杨等著名女明星配戏,在“明星”公司长达12年之久。他演得最好的应该是《同学之爱》、《歌女红牡丹》、《如此天堂》和《狂流》。《狂》片以后,他成为“明星”的第一流小生。

辉煌影坛

龚稼农早期曾经拍摄了不少进步影片:田汉的《湖边春梦》,洪深的《歌女红牡丹》、《社会之花》,夏衍的《狂流》、《脂粉市场》、《春蚕》、《压岁钱》,欧阳予情的《小玲子》,郑伯奇的《到西北去》……和龚稼农合作过的著名女影星的名字可以说出一大串:张织云、黎明晖、杨耐梅、宣景琳、丁子明、阮玲玉、胡蝶、徐来、白杨、周璇、周曼华……

龚稼农拍片从不计较排名和片酬。拍戏前,一早就起来背台词;拍戏时,一遍又一遍,直到导演满意为止。这种敬业精神,倍受称赞。

此后,龚稼农就在这“五光十色的电影万花筒”中浮沉数十年,先后拍摄了大约一百二十部影片,直至1971年告别影坛。

晚年生活

1939年任国华影片公司演员,在《歌声泪痕》、《三笑》等影片中扮演角色,并导演《黑夜孤魂》等影片。1941年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摄《雨夜枪声》等影片,1942年在中联拍摄《风流世家》等影片。后入国民党军队话剧团演出话剧。1949年至台湾,曾任农业教育影片公司编导委员和台中厂的厂务主任。1954年后在台湾省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罂粟花》、《吴凤》等影片中扮演角色。1993年,获台湾第三十届“金马奖”纪念奖。著有《龚稼农从影回忆录》。

1989年,龚稼农由他的长子龚助由陪同,乘飞机回到故乡南京,和阔别四十年的妻子以及五个儿子相聚,共享天伦之乐。本来打算来上海探望他的影友舒适、白杨、宣景琳、郑小秋等人(后两位今已作古),由于时间限制未能遂愿,又匆匆飞回台北。

生活品行

记者认为龚稼农最值得颂扬的一点是:不似一般的初期明星一样,以女人与鸦片来做最好的消遣品。他的不像那些人同样地逐渐没落,自然这优良的品行对他也有不少帮助。最近,依着观众对明星的要求,他更渐渐地注意到体格的锻炼,从刊于本刊的几幅他的裸像可以看到肌肉的较前发达。以前,他一时也曾沉迷于回力球这赌博,而现在似乎是绝迹了;但他有时也常上舞场去。沉醉于舞场当然不是一件好事,可是以此为娱乐之一种也未便加非难的,何况,跳舞也是明星们所必备的条件之一。

匆忙中,我只能写了这一点。或许还在于我对所记的人的认识不够。但似乎这篇文字,完全属于“捧”的,这点我不否认。不过,无论如何所记的一切是相当真实的。要是读者视作捧女演员为电影皇后的凭空杜撰的御用笔墨,那未免重视本文笔者了

人物评价

龚稼农的艺术成就是值得中国电影史重新认识并且重视的,在我来看他应该是与金焰齐名的男明星,同金焰朝气蓬勃的“学生气质”相比,龚稼农代表的是成熟、老成、自制力很强的一类男性形象,我们可以称他为“内心体验派”,他的表演不温不火恰到好处,这是需要极高的表演功力的,观众喜欢他饰演的电影,因为他的表演很有深度。

龚稼农的艺术成就值得再认识,更是因为他的演艺生涯几乎经历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片、从黑白片到彩色片的各个历史阶段,像《春蚕》、《狂流》、《脂粉市场》、《女儿经》、《压岁钱》等影片都已成为了电影史公推的中国早期电影艺术的典范之作。龚稼农将近50年的电影表演生涯,拍摄了一百多部电影,经历了岁月考验,他算得上是中国电影史早期真正的“实力派”男演员

主要作品

情人石 (1964) .... 外公蔡添丁

小老虎 (1942)

国色天香 (1941)

梅妃 (1941)

雨夜枪声 (1941)

碧玉簪 (1940)

济公活佛 (1940)

李阿毛与东方朔 (1940)

李阿毛与僵尸 (1940)

孟丽君 (1940)

秦淮世家 (1940)

三笑 (1940_周璇) (1940)

风流天子 (1940)

黑天堂 (1940) .... 老龚

李香君 (1940) .... 杨文骢

李阿毛与唐小姐 (1939)

七重天 (1939)

董小宛 (1939)

歌声泪痕 (1939)

红粉飘零 (1939)

小侠女 (1939)

新地狱 (1939)

夜明珠 (1939)

桃色新闻 (1938)

母亲的秘密 (1937)

压岁钱 (1937)

社会之花 (1937)

生龙活虎 (1937)

四千金 (1937) .... 贺伯溶

永远的微笑 (1937)

古塔奇案 (1937)

女权 (1936)

新生 (1936)

夜会 (1936)

海棠红 (1936) .... 刘先生

小玲子 (1936)

翡翠马 (1935) .... 汤明

劫后桃花 (1935) .... 李先生

落花时节 (1935) .... 龚良

热血忠魂 (1935)

人伦 (1935)

大家庭 (1935) .... 范铭仲

到西北去 (1934)

华山艳史 (1934) .... 陈北峰

女儿经 (1934) .... 严素丈夫

残春 (1933)

春蚕 (1933) .... 阿四

狂流 (1933)

满江红 (1933)

女性的呐喊 (1933) .... 李凌

失恋 (1933)

泰山鸿毛 (1933)

脂粉市场 (1933)

姊姊的悲剧 (1933)

二对一 (1933) .... 余家禄

压迫 (1933)

旧恨新仇 (1932)

如此天堂 (1932)

啼笑姻缘 (1932)

战地历险记 (1932)

自由之花 (1932)

国魂的复活 (1932)

可爱的仇敌 (1932)

恋爱与生命 (1932)

旧恨新愁 (1932) .... 林英

歌女红牡丹 (1931)

窗上人影 (1931)

红泪影 (1931)

落霞孤鹜 (1931) ....江秋鹜

生死夫妻 (1931)

为妻从军 (1931)

玉人永别 (1931)

浪漫女子 (1930)

三个父亲 (1930)

勇士救美记 (1930)

黄金之路 (1930) .... 男同学甲

火烧红莲寺-第10集 (1930) .... 杨赞廷

火烧红莲寺-第11集 (1930) .... 杨赞廷

火烧红莲寺-第12集 (1930) .... 杨赞廷

火烧红莲寺-第13集 (1930) .... 杨赞廷

火烧红莲寺-第14集 (1930) .... 杨赞廷

火烧红莲寺-第15集 (1930) .... 杨赞廷

火烧红莲寺-第16集 (1930) .... 杨赞廷

火烧红莲寺-第9集 (1930) .... 杨赞廷

新西游记-第2集 (1930) .... 建设会会员甲

新西游记-第3集 (1930) .... 建设会会员甲

一个红蛋 (1930)

爱人的血 (1929) .... 宋幼芝

忏悔 (1929) .... 盛旭斋

火烧红莲寺-第4集 (1929) .... 杨赞廷

火烧红莲寺-第5集 (1929) .... 杨赞廷

火烧红莲寺-第6集 (1929) .... 杨赞廷

火烧红莲寺-第8集 (1929) .... 杨赞廷

血泪黄花 (1929) .... 茶房阿六

少奶奶的扇子 (1928) .... 刘伯英

侠女救夫人 (1928) .... 于一新

一脚踢出去 (1928) .... 张诚

离婚 (1928)

女侦探 (1928)

白云塔-上集 (1928) .... 陶陶

白云塔-下集 (1928) .... 陶陶

蔡状元建造洛阳桥 (1928) .... 程焕文

黑衣女侠 (1928) .... 谷则鸣

火烧红莲寺-第1集 (1928) .... 杨赞廷

火烧红莲寺-第3集 (1928) .... 杨赞廷

梅花落 (1927)

山东马永贞 (1927) .... 金寿山

为亲牺牲 (1927) .... 夏志恢

卫女士的职业 (1927) .... 淑真的恋人

血泪碑 (1927) .... 王致中

二八佳人 (1927) .... 马大

挂名的夫妻 (1927) .... 王定章

湖边春梦 (1927) .... 孙辟疆

北京杨贵妃 (1927) .... 张军法官

车迟国唐僧斗法 (1927) .... 车迟国王

未婚妻 (1926) .... 龚志诚

无名英雄 (1926) .... 陈得标

一个小工人 (1926) .... 丁宇光

玉洁冰清 (1926) .... 黄伯坚

良心复活 (1926) .... 林可法

名人轶事

龚稼农,这是一个与《玉洁冰清》、《歌女红牡丹》、《狂流》、《春蚕》等一大批中国早期经典电影名作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名字,也是一个令当时无数观众痴迷和崇拜的名字,更是一个值得后来者景仰的名字。他曾经为中国电影史留下120余个银幕形象,作为台湾地区电影的开创元勋,他于1949年赴台后仍有卓绝的电影贡献。龚稼农在回顾数十年的经历时曾经感慨―――“我的一生就像一部电影”。

不过对于今天的电影观众来说,这个名字已经相当陌生了,毕竟大多数观众没有更多的机会观看已然成为历史遗产的老电影。中国电影史专家陆弘石说他是幸运者,他观摩过近百部中国早期资料片,在一次又一次黑白光影的闪烁中认识了龚稼农这位早期电影表演艺术家,更珍贵的是弘石先生与病重的龚稼农还有过一段相隔海峡的书信忘年交。

一段笔墨缘

在1991年的6月,我偶然得知龚稼农老先生尚健在台湾,便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提笔给他写信。写信的目的有三:一是藉此表达一位晚辈和电影史后学对他的敬意;二是想得到一套他于1970年出版的《龚稼农从影回忆录》;三是奢望得到他的一份手迹,即使是早期影人的手迹也堪可视为弥足珍贵的史存。信是通过台湾电影资料馆传达的,一个月后收到了写有“台北县泰山乡干城三村66号龚稼农寄”字样的信封,几行短札是由龚稼农长子助由先生写的,告诉我《回忆录》已经绝版,手头无有复本,其父珍藏剧照已悉数捐赠本地电影资料馆,并有龚稼农90寿辰“庆生会”的报道,方知老先生两年前即患中风,近又因胃出血导致食道发炎,手脚行动不便。

得知龚老病重后我心里不由得沉重起来,就又写了一封信,祈愿他早日康复,并随信寄去一份我自己整理的龚稼农作品年表。数月之后,又收到了龚助由先生的代笔信,并赠予一份台北举办“三四十年代经典国片展”

时特印的“龚稼农演出电影作品年表”,上侧有龚老先生特意亲笔的题签!从墨迹浅淡和几近描划的题签中可以想见,老人提笔写字已相当困难,但想不到的是:这个题签竟成了龚稼农的最后遗墨。

自立影界

龚稼农本名龚稼龙,原籍南京,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南京度过的,早年曾在教育馆教书,还在省立的体育馆任过职,外形十分健美。学生时代的龚稼龙以文体才华知名,演出了不少“五四”的名剧,在运动场上更加活跃,舞台表演经验和体格素质都为他日后塑造多种类型的银幕形象创造了优势。

龚稼龙不顾家人的劝阻在1925年的时候考入了上海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并被选定为新片《风雨之路》的男主角,但是这部片子在开拍前莫名其妙的换人,公司最后仅指派他担任另一部新片《透明的上海》的场记工作。事有凑巧,同时“民新”公司正筹拍由欧阳予倩编剧的《玉洁冰清》,大导演卜万苍要求男主角既要有健美的外形,又要兼具大学生的文雅气质,因此虽然女主角张织云早已确定,但男主角却迟迟没有人选。一个偶然的机会,卜万苍看到《透明的上海》的宣传特刊上有一张龚稼龙的半身像,颇合心意,就找他来试镜,结果非常满意当场就拍板。

卜万苍为龚稼龙改取了艺名“稼农”,意在中国以农立国,务农务实,勉励他像农民一样以苦干的精神自立影界。《玉洁冰清》公映后受到欢迎,甚至远销南洋各地映演,而“龚稼农”的名字也由此为影坛所注目。

东方考尔门

龚稼农拍完这部成名作就随卜万苍加入“明星”公司,并与初上银幕的阮玲玉合演了《挂名的夫妻》,再次留给观众极深的印象。后来,龚稼农长期在“明星”担任台柱演员,主演了《湖边春梦》、《火烧红莲寺》等影片而成为上世纪20年代公认的一流“银幕小生”,并被誉为是“东方的考尔门”(考尔门是主演过《鸳梦重温》、《双城记》等片的好莱坞著名影星)。

进入30年代,《自由之花》、《歌女红牡丹》、《狂流》、《春蚕》、《脂粉市场》、《劫后桃花》等著名影片使得他的演技得到高度的评价,当时关于这些影片的评论文章中都要赞赏他在表演上的艺术成就。而从“比郑小秋英俊、比金焰文静、比高占非细致、比刘琼老练”(此四人皆为当时著名男星)的时评中的确可以看出当时观众对他的喜爱之情。

客逝他乡

1937年抗战爆发后,“明星”公司被迫歇业,龚稼农组织了一支影人剧团,到内地进行抗日宣传。40年代前后,又回到上海电影界,在主演《花溅泪》等片的同时还执导了两部商业片。1949年他携长子赴台湾,任职于“中制”。1971年他所演出的最后一部影片《缇萦》(李翰祥导演),不仅轰动了台湾本土,一举囊括“金马奖”5项奖,在当年第17届亚洲影展中也颇受注目。

1989年,行动不便的龚稼农曾由长子从台北的寓所背负出行,与儿媳、孙女一起辗转回到南京的老家探亲。

相隔40年,龚老先生终于与84岁的发妻和另外的5个儿子团聚,不想,此行竟已是永诀!

龚老先生携着30余人的全家照回到台北后,因胃出血而导致食道发炎,几度住院,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终致不治,这位生于南京、红于上海的中国第一代巨星虽客逝他乡,想必也已魂归故里了吧!

实力影星

龚稼农的艺术成就是值得中国电影史重新认识并且重视的,在我来看他应该是与金焰齐名的男明星,同金焰朝气蓬勃的“学生气质”相比,龚稼农代表的是成熟、老成、自制力很强的一类男性形象,我们可以称他为“内心体验派”,他的表演不温不火恰到好处,这是需要极高的表演功力的,观众喜欢他饰演的电影,因为他的表演很有深度。

龚稼农的艺术成就值得再认识,更是因为他的演艺生涯几乎经历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片、从黑白片到彩色片的各个历史阶段,像《春蚕》、《狂流》、《脂粉市场》、《女儿经》、《压岁钱》等影片都已成为了电影史公推的中国早期电影艺术的典范之作。

龚稼农将近50年的电影表演生涯,拍摄了一百多部电影,经历了岁月考验,他算得上是中国电影史早期真正的“实力派”男演员。

上一篇:侯莫陈琼

下一篇:葛振